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678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一鉴赏古诗的形象新人教版

一、类题精练

(一)人物形象

1.(xx·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注]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从欣赏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方面来把握诗歌情感。

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

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最爱”归纳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中感怀

[宋]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

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

指代乐器。

诗中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抒情主人公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未酬。

早年,姓名都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

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二)景物形象(含意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歌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

试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三句主要运用了冰、陌上、榆柳、楼阁等意象。

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凄清氛围:

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解析 提炼意象要准确,避免不全面或者无中生有;“描绘其体现的环境氛围”要求语言体现“描写性”,作答时切忌写成说明性、议论性的文字,“氛围”需要抓住意象特点准确概括。

4.(xx·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

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5.(xx·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

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任选其二)

解析 把握古诗的思想情感,可以借助的方法很多,本诗可以从意象(子规)、人物形象(远客)、关键词(“空”“断肠”“春残”)、关键句(“催归催得谁归去”)等角度着手分析。

6.(xx·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

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

指月圆。

④列宿:

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

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①见临洮②。

昔日长城战,咸③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 ①黯黯:

同“暗暗”。

②临洮:

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③咸:

都。

诗歌首联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秋水、秋风。

渲染了荒凉凄冷的氛围,为作者抒发情感做铺垫。

(三)事物形象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

邓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邓剡:

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

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雁”这一意象的特点:

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

“雁”的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

9.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蝴蝶儿

[五代]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①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②。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咏蝴蝶

[北宋]谢逸

桃红李白一番新,对舞花前亦可人。

才遇东来又西去,片时游遍满园春。

注 ①阿娇:

汉武帝陈皇后小名阿娇,此处借指少女。

②伊:

第三人称代词,词中指蝴蝶。

两首作品都刻画了“蝴蝶”的形象,两个形象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词中的蝴蝶,是概括的形象,强调了其“双双对对飞”的特点;同时作者又赋予它人的情感,看到因怀春而伤心的少女,以致双翼下垂。

谢诗中的蝴蝶更加具体生动。

它在桃李花前飞舞,忽东忽西,自由自在,活泼灵动,赏遍满园春色,欢快愉悦。

二、综合训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 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诗中哪些方面可见“野人舍”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室外环境:

修竹倚山,清泉横道。

生活用品:

芒鞋竹杖,蒲荐松床。

(2)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了一幅明月高悬、碧空如洗,宁静安谧的环境中,月下人形单影只、愁思萦怀的画面。

(2)意象:

溶溶的月光、凋残的菊花、疏篱、飘零的桐叶、寒井、急飞的塞鸿、迟鸣的鸡。

(写出四个即可)营造了一种清冷、寂寥的意境。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

[南宋]黄机

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①催行色。

浅山荒草记当时,筱竹②篱边羸马向人嘶。

  书生万字平戎策,苦泪风前滴。

莫辞衫袖障征尘,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

注 ①亭堠:

记里数的土堆。

②筱竹:

细竹。

(1)本词下片前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本词下片的后两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报国无门、痛心悲愤的书生。

(2)承接上文说明不要因为个人的悲戚影响征途;用古代奔波忙碌的英雄自比,表达为国操劳的决心。

情感突转,语意深沉。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

一、类题精练

(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

②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 ①韩南涧:

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

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比喻。

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

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二)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秋

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秋景,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采用视觉描写写秋色和秋光,采用听觉描写写秋声,梧桐叶落,蛩吟唧唧,月色凉如水,孤灯之黯淡,突出秋景之萧索;“风露寒”前着“逼人”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融情入景,突出秋景之凄寒。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抒情。

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人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三)表现手法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秋[注]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 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色彩(视觉)描写。

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②寓情于景。

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 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实结合。

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

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

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边草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起兴。

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

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②烘托。

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

(答“顶真”“反复”也可)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芳树①

[南北朝]李爽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②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③,路远谁能持?

注 ①诗人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

②三阳:

早阳、正阳、晚阳。

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

③欲寄边城客:

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

本诗前六句通过自己的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

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长年漂泊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

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诗人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

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四)结构技巧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

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

二、综合训练

1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虚写(想象)、夸张

(2)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借代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偶、对比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人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象征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象征、比喻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写法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对偶、反衬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

(12)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问、用典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1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用典

(1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用典、虚实对比

(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动静结合、反衬

(1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借古讽今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反衬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①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 ①该词是词人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

②孙郎:

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比、比喻。

(2)虚写:

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

实写:

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

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原早秋

李 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试赏析“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标题中的“早秋”在颔联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

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的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

用绵绵不断的汾水来比喻自己的悠悠思乡之情,既写出了太原城的地理形势、风景特点,又明确表达了诗人的归思不断的情怀。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骆谷晚望[注]

韩 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 韩琮于宣宗时出任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该诗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