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62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十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

201年月日

教学课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集合和等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两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一、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小结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

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

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

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

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 反馈。

(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

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

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

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

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

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

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

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

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

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

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2)○+□=91

    △=□+□+□       △+□=63

    =?

          △+○=46

    □=?

          ○=?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故作惊讶):

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

问题出在哪儿呢?

四人小组讨论发现:

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

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引入

 

一、引入。

师:

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

(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

(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

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

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

师: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

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

(10个、12个、15个、16个……)

师:

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

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汇报:

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

16个。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怎么想的?

生1:

因为:

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

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生2:

我们组认为:

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

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4×4=16(个)。

生4:

……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

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

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

)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

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

(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

32个。

生2:

8个。

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

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

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

(略小结。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

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

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继续播放课件)看!

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4个苹果重1千克。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

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

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

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

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

201年月日

教学课题

第十单元总复习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5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方向、统计的有关知识、年月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二、整理统计相关知识。

 

三、口答

 

四、做一做。

一、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在画平面图时,怎样表示八个方向?

2、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

再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

3、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学?

4、讨论并总结:

确定八个方向的简便方法。

5、做一做P112页1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6、教师总结。

二、整理统计相关知识。

1、 介绍学过的几种统计图。

2、 说说统计图的作用。

3、 做一做P113页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教师再小结。

三、口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

小月和平月?

2、什么是平年?

什么是闰年?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

什么是24时计时法?

各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说?

4、做一做P114页6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教师总结强调。

四、做一做。

  完成课本练习五5---7题

 

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

再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

 

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学?

 

讨论并总结:

确定八个方向的简便方法。

 

介绍学过的几种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的作用。

 

做一做P113页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教师再小结。

第二时: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练习

一、复习

1、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学习了些什么?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怎样验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怎样验算?

2、口算:

  60×20        24×10          23×20           40×90 

96÷4          213÷3          189÷9           420÷7

3、估算: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6÷5         83÷9          430÷7

4、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小组内说说怎样想的?

再教师讲评。

6、教师总结。

二、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10、11题

 

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学习了些什么?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怎样验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怎样验算?

 

口算

 

估算

 

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小组内说说怎样想的?

再教师讲评。

 

第三课时:

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三、动手操作,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1、师:

看,这是什么师:

景老师在裱这幅字的时候,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师:

今天我们就是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

周长和面积

2、师:

什么叫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1、分类比较。

  1、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  米,宽大约是  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2、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窗帘布?

  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

  师: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

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

  汇报交流。

  学生(答可以先不写)

2、生活体验。

  师:

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

哪些问题是求表面积的?

三、动手操作,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

  师:

一个农民伯伯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

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

  师:

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周长(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1616 16

  师:

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

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16

      16

       16

师:

从上表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3、师:

现在同学们帮兄弟俩算一算,到底谁的地大,篱笆为什么不一样长?

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

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四、课堂总结:

(略)

五、完成二十五第8、9题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什么叫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板长大约是  米,宽大约是  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

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汇报交流。

 

 

 学生(答可以先不写)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

 

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周长(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小结: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