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58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docx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

      题  目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王维娜

      学生姓名郭晶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毕业论文(设计)

任务书

系别贸易经济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2008-3班

学生姓名郭晶

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姓名

郭晶

系别

贸易经济系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2008-3班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发展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和可行对策,使之提升黑龙江省出口绿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规模体系。

意义:

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人类对绿色农产品的日益需求,研究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贸易,为其充分利用和发挥黑龙江省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从而拓展我国的国际绿色农贸出口市场,提高竞争实力。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与计划:

要求:

1.选题新颖,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要求。

2.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技术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教师指导与自己立意相结合。

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3.广泛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中外文至少15篇,外文至少2篇,运用恰当贴切。

4.论证逻辑严密,概念准确,数据可靠,结论正确,符合写作规范。

5.在导师指导下填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

计划:

1.初步拟定论文题目和整体实习计划。

2.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实习单位学习,掌握实践资料。

3.广泛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动态。

4.落实论文题目、原始资料、写作提纲。

5.与导师研究论文写作整体思路,参加论文开题。

6.写作、修改、完成论文,形成文字和电子稿。

7.论文答辩。

时间安排:

2011~20112第一学期

教学第12~14周:

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学生选题;

教学第15~18周:

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提纲,完成论文初稿的写作;

2011~2012第二学期

教学第1~5周:

继续修改论文,完成论文二稿的写作;

教学第6~10周:

教师以电话、网络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三稿的写作;

教学第11~12周:

学生论文定稿,进行排版、打印、装订;

教学第13~15周:

论文答辩、评定成绩。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善,绿色农产品和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及多种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和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同时,黑龙江省在东北三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若能充分利用其优势对我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出口贸易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市场现状和绿色农业发展状况,通过一些实际数据反映真实的行业发展状况,从而分析我省促进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优势。

通过利用这些优势条件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绿色农产品;地理资源优势;经营体系;营销策略

 

Heilongjiangprovincetopromotethegreenagriculturalproductexportcountermeasureresearch

Abstract

With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andlifeconcept,improvementofgreenagriculturalproductsandfoodismoreandmorepopularandwelcome.HeilongjiangprovinceisChina'simportantcommoditygrainandavarietyofagriculturalproductionbase,China'slargestgreenagriculturalproductsandspecialfoodproductionbase.Atthesametime,heilongjiangprovinceinthethreeprovincesinnortheastChinahasexcellentgeographicallocationandrichnaturalenvironmentresources,ifcanmakefulluseofitsadvantagesinShanxiProvinceandsurroundingareasforexporttradehasgreatimpetusfunction.Basedontheempiricalanalysisandcontrastanalysisofthemethodofcombiningthefactsput,placethebasis,theoryandpractice,andthecombinationofresearchofgreenagriculturalproductsexporttradeinheilongjiangprovinceinthepresentmarketsituationandgreenagriculturedevelopmentcondition,throughsomeactualdatareflecttrueindustrydevelopment,andpromotinggreenagriculturalproductsinourprovinceanalysisthedevelopmentofexportadvantage.Throughtheuseoftheseadvantagestopromotegreenagriculturalproductsinheilongjiangprovinceofexportstrategy.

Keywords:

greenagriculturalproducts;geographicaladvantagesin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marketingstrategy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目录III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1研究目的1

1.2.2研究意义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1国内研究现状1

1.3.2国外研究现状2

2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优越条件3

2.1具有良好而优越的自然资源3

2.1.1良好的生态环境3

2.1.2丰富的自然资源3

2.1.3地理位置优越,利于绿色农产品出口4

2.2良好的投资环境4

2.3政策优越,未来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4

3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6

3.1生产者及相关部门缺乏生态意识和绿色观念6

3.2绿色农产品规模小品牌杂,基地分散品种单一6

3.3市场体系不完善,营销方式策略落后7

3.4科技含量低,技术落后8

3.5假冒绿色农产品多9

4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出口对策研究10

4.1树立绿色农业意识,发展可持续绿色农业战略10

4.1.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10

4.1.2宣传和普及绿色农业知识,增强全民族绿色意识10

4.2建设完善和高标准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创立知名品牌10

4.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绿色产业升级10

4.2.2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11

4.2.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立绿色信誉品牌12

4.3完善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市场经营体系和营销策略13

4.3.1加大金融方面的资金支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3

4.3.2做好市场营销调研工,正确做出市场定位14

4.3.3推行绿色营销战略,并将电子商务融入其中14

4.3.4将电子商务融入营销策略15

4.4建立高新技术投入机制的多元化产业,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建立16

4.4.1提高绿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16

4.4.2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建立,加强科技社会化服务16

4.5建立针对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16

4.5.1我国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16

4.5.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初探17

4.5.3针对黑龙江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预警机制17

结论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绿色农产品贸易在全球也随之兴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绿色农产品。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及多种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和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垦区土地平坦连片,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有得天独厚的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环境,是国家享有盛誉的粮食主产区。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0亩,居全国之首。

因此,黑龙江省在东北三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若能充分利用其优势,对我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出口贸易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既能够提升黑龙江省出口绿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规模体系,亦能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绿色创汇产业。

从而拓展我国的国际绿色农贸出口市场,提高竞争实力。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发展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和可行对策,使之提升黑龙江省出口绿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规模体系。

1.2.2研究意义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绿色农产品贸易在全球也随之兴起,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绿色农产品。

为充分利用和发挥黑龙江省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发展贸易中存在的若干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促进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和可行对策,使之提升黑龙江省出口绿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规模体系。

从而拓展我国的国际绿色农贸出口市场,提高竞争实力。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发展绿色农产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因此国内学者对绿色农产品的研究较多,

选择的角度较为广泛。

主要有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的郭春敏、郭劲松、刘连馥和国家环保

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扬永刚等,侧重研究国内外有机食品及绿色食品的发展背景、

内涵、特征、认证标准、市场前景等。

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自1995年起开设了《绿色食品概论》公共课程和《有机食品生产和贸易》研究生课程,这些都对绿色农产品在国内的普及,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些学者则注重对不同省份,不同地貌类型区等或特定的产品(水稻、茶叶等)进行研究,探讨对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可行性、现状及对策。

李波,王斌等针对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基地建设的研究以环境质量为重点,提出了地方性的参考标准。

还有一些学者把绿色农产品与农业生态工程、环境保护、饮食文化相结合进行研究,甚至提出建设绿色农产品产业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的尚杰,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张志华等对绿色农产品营销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绿色农产品的营销环境及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根据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05月25日刊登的新闻:

黑龙江绿色农产品进入韩市场。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及多种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和特色

食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作物种植面积达158.6万公顷,绿色农产品产量达111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

为了向韩国客商介绍绿色农产品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潜力,黑龙江省政府组织了全省12个市,组成16个招商洽谈团,8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汉城洽谈会。

洽谈会涉及黑龙江省60个农业国际合作项目以及14大类500多种绿色农产品和特色食品。

据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王泽富介绍,黑龙江省的绿色农产品和特色食品在韩国具有很大竞争力,引起韩国客商的广泛关注。

经过洽谈会,黑龙江省与韩国总共达成合作项目46项,投资合同金额达到7.5亿元人民币。

其中,韩国陆光贸易公司将作为绥化市寒地黑土地农产品销售总代理,双方协议贸易金额达2亿元人民币。

牡丹江市与韩国客商分别达成的销售黑干耳、山野菜、草莓、干辣椒协议,总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

可见黑龙江省未来绿色农产品出口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1.3.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绿色食品自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时间,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 。

国外绿色食品的生产体系主要包括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禁止使用化学品,提倡农业生产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调控思想是这类农业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并且绿色食品生产和贸易己形成一定规模,由于国外绿色食品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加上一些国家、部分地区认证机构的陆续成立,推动了全球绿色食品的发展。

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998年估计,自90年代以后,绿色食品生产和贸易规模约占整个食物系统的1%左右。

从区域上看,欧洲、北美、日本、澳洲起步较早,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管理、研究、培训、认证工作发展较快,标准、法规相对完善。

美国政府已认识到过度依赖现代商品投入物的常规农业对资源、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造成的潜伏性、累积性、扩散性的危害,现已重视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的研究、推广,其范围不仅局限于食品,而且拓展到其他经济作物。

其中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概括了有机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牧畜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

有机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

除了美国以外欧盟国家已开始对化学农药使用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以促进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等替代常规农业生产的发展。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于90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农林渔业战略,并推出了“洁净食品”计划。

日本也不甘落后,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并开始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法。

在发展中国家,如拉美的阿根廷、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斯里兰卡等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

 

2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出口的优越条件

2.1具有良好而优越的自然资源

2.1.1良好的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资源破坏程度轻,生态环境良好,半数以上的地域仍然处于良好的自然生态。

人口密度仅相当于一些南方省份的20%,人流、物流少,空气污染轻。

生产基地人都处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带,山清水秀,土净田洁,乡镇企业少,气候良好,这些使黑龙江省较之其他省份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

2.1.2丰富的自然资源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二位。

而且耕地面积、林地面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0亩,比全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最高的省份高15亩以上,居全国之首。

黑土地有机质平均含量高。

有各种农作物、蔬菜、瓜果、花卉、中药、食用山产品等2200种,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产品提供了独有的自然条件。

一方面其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较明显的代表性,可分四个类型区: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湿地区;北部及西北部的大小兴安岭森林区;西部及西南部的草原盐碱区;中部和南部的松嫩黑土平原区。

这四大类型的自然资源使得黑龙江省在畜牧业、种植业等产业具有明显地方优势。

畜牧业一直在黑龙江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牛奶及优质的东北细毛羊毛,在全国颇有影响;奶牛存栏数、牛奶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均居全国之首;粮食商品量、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其出口量占全国的2/3;亚麻、甜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均居全国前列。

如此优势的农业自然资源,给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要充分发挥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市场,实现绿色化生产,

另一方面黑龙江垦区现有耕地205万公顷,实行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5%,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8。

2万千瓦,平均每万亩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227千瓦。

有耕作机械16.83万台(套)、排灌机械9.37万台(套)、收获机械3.34万台、植保机械0.14万台、农用飞机29架、农用运输机械1.83万辆(台),水利工程机械04台,粮食处理中心167座,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垦区粮食生产从业人员人均经营耕地100余亩、劳均生产粮食6.5万斤,生产能力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大豆单产连续两年超过美国生产水平。

垦区农业生产的规模优势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生产的一致性,能够做到向国内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长期稳定提供原料,这种优势是我国其他市县及小规模农场所无法比拟的。

经过50多年开发建设,垦区已拥有比较雄厚的基础设施条件。

排灌渠道基本配套,粮食生产、种子加工实现工厂化,集约化。

公路建设已成网络,输变电线路四通八达,总局到各分局已于2002年实现光缆通信。

与地方市县相比较,垦区具有较强的基础设施优势。

2.1.3地理位置优越,利于绿色农产品出口

黑龙江省毗邻俄罗斯和日本、韩国,具有独特的市场区位优势。

中俄有着超过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地缘优势突出。

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对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亚洲和俄罗斯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4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3%,日本、韩国、俄罗斯等都是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家。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有口岸直通,且与日本、韩国相毗邻,运距短、运销便捷,对这些国家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市场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在境内,以哈尔滨哈达果品批发市场、齐齐哈尔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黑河果蔬出口交易中心、北安对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为载体的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在境外,已经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乌苏里斯克等城市建立和完善了境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个体向大市场转化,在俄远东地区形成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日本、韩国、非洲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由于产品结构互补,运输保鲜便利,日本又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

我国出口的大豆73%是黑龙江产地,其中66%出口到日本,20%出口到韩国。

非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从而也直接的带动了我省出口绿色农产品的势头。

2.2良好的投资环境

黑龙江省以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切入点,坚持全开放和南联北开方针,实施大经贸、大合作战略,吸引外资,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生产和出口势头,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比如经营农业期限超过10年者、合资合作的外方投资者的再投资、纳税遇到困难者惠、利用未垦荒地者、在边境地区经营农业者、经营者需要进口机器、设备等有优惠,这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3政策优越,未来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作为经济效益低、风险性大的弱质产业,是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和保护的。

所以各国为了保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都不同程度地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

农业保护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措施。

由于各国的自然、经济、政治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各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也不尽相同。

而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一直都有着一套完善管理政策。

农业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因此我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农产品实施了适应地方特色的优越政策。

在农产品市场这一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基本消费水平得到满足之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面对环境污染、农产品污染的困扰,绿色消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必将成为未来的消费主流。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对绿色食品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

另一方面自我国加入了WTO之后,WTO原则取消了多边贸易关税壁垒,但绿色保护已成为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符合各国进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在出口创汇方面具有强劲优势。

所以未来绿色农产品市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为此黑龙江制定了绿色食品“十一五”规划,同时下发了有关加快绿色食品发展和加强绿色食品工作的文件,黑龙江省人大还颁布了全国第一部绿色食品地方法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政府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绿色食品快速发展。

3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3.1生产者及相关部门缺乏生态意识和绿色观念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涉及消费者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产业是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黑龙江省绿色产品观滞后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生产者观念滞后。

相当多的农村干部、群众对绿色农产品的经济及环保效益所知甚少,市场观念淡薄,市场信息贫乏。

二是环保意识不强,在开发农作物的同时往往破坏原有的生态农业环境。

而生产者科技素质低,只习惯利用化肥、农药来增产增收,致使环境恶化,资源枯竭。

绿色食品观滞后的又一体现是在消费者身上,绿色食品由于在我国起步晚,规模相对较小,且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许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了解还很少。

3.2绿色农产品规模小品牌杂,基地分散品种单一

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基地,与品种齐全的成熟市场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黑龙江省可进行绿色农产品的基地面积广阔,但是其中生产绿色食品不到普通农产品的10%(图表一中所示),绝大部分土地在进行传统的农业方式生产。

此外,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也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市场要求。

有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中,绝大多数是粮食作物及粮油产品。

而蔬菜、水果、鸡蛋、奶等绿色食品的比重不足30%,而群众较为关心的水产品、畜禽类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种植基地过于分散,虽然在全省各地几乎都有绿色食品种植地,但每块种植地的面积都较小,各个种植地又不能有效连接,从而缺乏规模效应。

许多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缺乏总体规模和针对特定自然环境条件发展特色产品的思路,相当一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成点状零散分布。

区域自然环境的个性条件优势没有形成促进地区绿色农产品发展的动力,也因此延缓了绿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的进程。

例如:

对于绿色农产品,目前国家规定2000公顷以内一个农产品的抽样检查费用为1200-1400元,标志管理费每个品种1万元,标志使用费为1万元左右,标志使用年限为3年。

由于垦区各地的基地普遍较小,增加了产品的生产费用,客观上阻碍了基地规模的扩大。

另外,各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利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