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565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docx

第四课十课知识点归纳doc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①、现代科技,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也使世界变得更加开放,任何国家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④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开放,所有方面都开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怎样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在坚持对外开放中,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1)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开放,所有方面都开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2)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3)、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4)、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想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在对外开放中要正确处理好哪些关系?

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

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③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5、我国的人口国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6、人口特点:

1)人口基本特点:

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其它特点:

①农村人口多,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③人口的分布不平衡,④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7、我国为什么要制定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②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正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④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⑤事实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9、具体要求: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0、意义: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1、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意义是什么?

(1)晚婚、晚育:

一方面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也有重要的意义。

(2)少生:

可以减轻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符合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

(3)优生:

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

12、我国的环境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有些经过治理的地方又出现反复,城镇生活污染比重明显增加;

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超标,影响人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等等

13、我国为什么要制定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①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以初步得到遏止,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我国的环境现状?

②我们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

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黯然失色。

③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

④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⑤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4、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我国资源国情)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6、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17、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

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形势,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1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9、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0、我国应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1、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2、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局面。

23、我们该如何做?

1)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积极宣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

3)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4、简要说说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与差距。

(1)成就: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如:

正负电子对撞机,银河百亿次计算机,神州六号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等等。

(2)差距:

从整体上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5、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是什么?

为何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战略地位?

(1)地位: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原因: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③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④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26、为什么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

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7、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8、“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自主创新)

29、应如何提高“中国创造”的能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

30、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B.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C.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31、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①纵观科技发展的轨迹,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③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总之,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我国将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3)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为什么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文化由哪几部分组成?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色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5、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地位: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6、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表现形式?

例如: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得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

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8、民族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

9、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②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③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

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10、我国(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核心、作用是什么?

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核心:

爱国主义

作用: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就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动力。

10、列举新民主主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以及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新民主主义时期: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

新时期: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1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

(3)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如: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意识、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2)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

(3)了解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认真学习,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5)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6)在成长道路上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立志成才,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7)学习爱国楷模,培养爱国情操……

13、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2、在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从左至右)

3、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

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它的含义是什么?

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含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

7、实行依法治国有何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8、依法治国的要求?

(怎样贯彻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实行依法治国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2)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要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9、依法行政的意义是什么?

(重要性)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和各种政府部门打交道。

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地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10、依法治国对公民有何要求?

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1、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宪治国12、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宪法

1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社会主义制度

15、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6、我国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7、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

18、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

1954、1975、1978、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

19、现行宪法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言和总纲,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组成

20、我们如何维护宪法?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1、如何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4)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2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或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3、我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为什么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

我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主要表现形式有选举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等。

25、作为国家主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有哪些?

我们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很多。

(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进行监督,发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26、公民行使政治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1)公民行使建议、监督等政治权利,必须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在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事实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进行诬告和陷害,

(4)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27、国家安全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8、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这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如,发现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

积极配合国家安全工作,为安全机关极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等。

29、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30、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31、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什么把“国家保障和尊重人权”写进宪法?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把它写进宪法,可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具体表现在:

(1)将对我国立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有利于指导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人权

(3)有利于指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有利于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利

第七课关注经济生活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两个100年”目标:

建党100年时(2020),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建国100年时(2050),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