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499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闸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晶闸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晶闸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晶闸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晶闸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晶闸管.docx

《晶闸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闸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晶闸管.docx

晶闸管

晶闸管

  晶闸管符号与性能介绍

  晶闸管符号:

 

  晶闸管,它是由PNPN四层半导体构成的元件,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晶闸管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

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晶闸管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

单向晶闸管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

  单向晶闸管有其独特的特性:

当阳极接反向电压,或者阳极接正向电压但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它都不导通,而阳极和控制极同时接正向电压时,它就会变成导通状态。

一旦导通,控制电压便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作用,不论有没有控制电压,也不论控制电压的极性如何,将一直处于导通状态。

要想关断,只有把阳极电压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或者反向。

双向晶闸管的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有字符的一面时)。

加在控制极G上的触发脉冲的大小或时间改变时,就能改变其导通电流的大小。

与单向晶闸管的区别是,双向晶闸管G极上触发脉冲的极性改变时,其导通方向就随着极性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能够控制交流电负载。

而单向晶闸管经触发后只能从阳极向阴极单方向导通,所以晶闸管有单双向之分。

电子制作中常用晶闸管,单向的有MCR-100等,双向的有TLC336等。

  这是TLC336的样子:

     

  向强电冲击的先锋—晶闸管

  晶闸管是晶闸管整流元件的简称,是一种具有三个PN结的四层结构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实际上,晶闸管的功用不仅是整流,它还可以用作无触点开关以快速接通或切断电路,实现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逆变,将一种频率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频率的交流电,等等。

晶闸管和其它半导体器件一样,其有体积小、效率高、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等优点。

它的出现,使半导体技术从弱电领域进入了强电领域,成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军事科研以至商业、民用电器等方面争相采用的元件。

  1.晶闸管的结构和特性

  晶闸管从外形上分主要有螺旋式、平板式和平底式三种。

螺旋式的应用较多。

晶闸管有三个电极——阳极(A)阴极(C)和控制极(G)。

它有管芯是P型导体和N型导体交迭组成的四层结构,共有三个PN结。

晶闸管和只有一个PN结的硅整流二极度管在结构上迥然不同。

晶闸管的四层结构和控制极的引用,为其发挥“以小控大”的优异控制特性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晶闸管时,只要在控制极加上很小的电流或电压,就能控制很大的阳极电流或电压。

目前已能制造出电流容量达几百安培以至上千安培的晶闸管元件。

一般把5安培以下的晶闸管叫小功率晶闸管,50安培以上的晶闸管叫大功率晶闸管。

  晶闸管为什么其有“以小控大”的可控性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从阴极向上数的第一、二、三层看面是一只NPN型号晶体管,而二、三四层组成另一只PNP型晶体管。

其中第二、第三层为两管交迭共用。

当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Ea,又在控制极G和阴极C之间(相当BG1的基一射间)输入一个正的触发信号,BG1将产生基极电流Ib1,经放大,BG1将有一个放大了β1倍的集电极电流IC1。

因为BG1集电极与BG2基极相连,IC1又是BG2的基极电流Ib2。

BG2又把比Ib2(Ib1)放大了β2的集电极电流IC2送回BG1的基极放大。

如此循环放大,直到BG1、BG2完全导通。

实际这一过程是“一触即发”的过程,对晶闸管来说,触发信号加入控制极,晶闸管立即导通。

导通的时间主要决定于晶闸管的性能。

  晶闸管一经触发导通后,由于循环反馈的原因,流入BG1基极的电流已不只是初始的Ib1,而是经过BG1、BG2放大后的电流(β1*β2*Ib1)这一电流远大于Ib1,足以保持BG1的持续导通。

此时触发信号即使消失,晶闸管仍保持导通状态只有断开电源Ea或降低Ea,使BG1、BG2中的集电极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值时,晶闸管方可关断。

当然,如果Ea极性反接,BG1、BG2由于受到反向电压作用将处于截止状态。

这时,即使输入触发信号,晶闸管也不能工作。

反过来,Ea接成正向,而触动发信号是负的,晶闸管也不能导通。

另外,如果不加触发信号,而正向阳极电压大到超过一定值时,晶闸管也会导通,但已属于非正常工作情况了。

  晶闸管这种通过触发信号(小的触发电流)来控制导通(晶闸管中通过大电流)的可控特性,正是它区别于普通硅整流二极管的重要特征。

  2.晶闸管的主要参数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有:

  

(1)额定通态平均电流IT在一定条件下,阳极---阴极间可以连续通过的50赫兹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2)正向阻断峰值电压VPF在控制极开路未加触发信号,阳极正向电压还未超过导能电压时,可以重复加在晶闸管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

晶闸管承受的正向电压峰值,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3)反向阴断峰值电压VPR当晶闸管加反向电压,处于反向关断状态时,可以重复加在晶闸管两端的反向峰值电压。

使用时,不能超过手册给出的这个参数值。

  (4)控制极触发电流Ig1、触发电压VGT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阳极——阴极间加有一定电压时,晶闸管从关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所需要的最小控制极电流和电压。

  (5)维持电流IH在规定温度下,控制极断路,维持晶闸管导通所必需的最小阳极正向电流。

近年来,许多新型晶闸管元件相继问世,如适于高频应用的快速晶闸管,可以用正或负的触发信号控制两个方向导通的双向晶闸管,可以用正触发信号使其导通,用负触发信号使其关断的晶闸管等等。

在电路中能够实现交流电的无触点控制,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并且不象继电器那样控制时有火花产生,而且动作快、寿命长、可靠性好。

在调速、调光、调压、调温以及其他各种控制电路中都有它的身影。

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

双向可控硅G极上触发脉冲的极性改变时,其导通方向就随着极性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能够控制交流电负载。

而单向晶闸管经触发后只能从阳极向阴极单方向导通,所以晶闸管有单双向之分。

---------------------------------------------------------------

可控硅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特性

1、工作原理

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其等效图解如图1所示

图1可控硅等效图解图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此条件见表1

表1可控硅导通和关断条件

状态

条件

说明

从关断到导通

1、阳极电位高于是阴极电位

2、控制极有足够的正向电压和电流

两者缺一不可

维持导通

1、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

2、阳极电流大于维持电流

两者缺一不可

从导通到关断

1、阳极电位低于阴极电位

2、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

任一条件即可

2、基本伏安特性

可控硅的基本伏安特性见图2

图2可控硅基本伏安特性

(1)反向特性

当控制极开路,阳极加上反向电压时(见图3),J2结正偏,但J1、J2结反偏。

此时只能流过很小的反向饱和电流,当电压进一步提高到J1结的雪崩击穿电压后,接差J3结也击穿,电流迅速增加,图3的特性开始弯曲,如特性OR段所示,弯曲处的电压URO叫“反向转折电压”。

此时,可控硅会发生永久性反向击穿。

图3阳极加反向电压

(2)正向特性

当控制极开路,阳极上加上正向电压时(见图4),J1、J3结正偏,但J2结反偏,这与普通PN结的反向特性相似,也只能流过很小电流,这叫正向阻断状态,当电压增加,图3的特性发生了弯曲,如特性OA段所示,弯曲处的是UBO叫:

正向转折电压

图4阳极加正向电压

由于电压升高到J2结的雪崩击穿电压后,J2结发生雪崩倍增效应,在结区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空穴,电子时入N1区,空穴时入P2区。

进入N1区的电子与由P1区通过J1结注入N1区的空穴复合,同样,进入P2区的空穴与由N2区通过J3结注入P2区的电子复合,雪崩击穿,进入N1区的电子与进入P2区的空穴各自不能全部复合掉,这样,在N1区就有电子积累,在P2区就有空穴积累,结果使P2区的电位升高,N1区的电位下降,J2结变成正偏,只要电流稍增加,电压便迅速下降,出现所谓负阻特性,见图3的虚线AB段。

这时J1、J2、J3三个结均处于正偏,可控硅便进入正向导电状态---通态,此时,它的特性与普通的PN结正向特性相似,见图2中的BC段

3、触发导通

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的空穴时入N2区,N2区的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

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用(见图2)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图5阳极和控制极均加正向电压

      晶闸管T在工作过程中,它的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

晶闸管的工作条件:

1.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不管门极承受和种电压,晶闸管都处于关短状态。

2.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导通。

3.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正向阳极电压,不论门极电压如何,晶闸管保持导通,即晶闸管导通后,门极失去作用。

4.晶闸管在导通情况下,当主回路电压(或电流)减小到接近于零时,晶闸管关断。

一、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

晶闸管又叫可控硅。

自从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家族,它的主要成员有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快速晶闸管,等等。

今天大家使用的是单向晶闸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通晶闸管,它是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有三个PN结,对外有三个电极〔图2(a)〕:

第一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阳极A,第三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控制极G,第四层N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阴极K。

从晶闸管的电路符号〔图2(b)〕可以看到,它和二极管一样是一种单方向导电的器件,关键是多了一个控制极G,这就使它具有与二极管完全不同的工作特性。

图2

二、晶闸管的主要工作特性

为了能够直观地认识晶闸管的工作特性,大家先看这块示教板(图3)。

晶闸管VS与小灯泡EL串联起来,通过开关S接在直流电源上。

注意阳极A是接电源的正极,阴极K接电源的负极,控制极G通过按钮开关SB接在3V直流电源的正极(这里使用的是KP5型晶闸管,若采用KP1型,应接在1.5V直流电源的正极)。

晶闸管与电源的这种连接方式叫做正向连接,也就是说,给晶闸管阳极和控制极所加的都是正向电压。

现在我们合上电源开关S,小灯泡不亮,说明晶闸管没有导通;再按一下按钮开关SB,给控制极输入一个触发电压,小灯泡亮了,说明晶闸管导通了。

这个演示实验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图3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使晶闸管导通,一是在它的阳极A与阴极K之间外加正向电压,二是在它的控制极G与阴极K之间输入一个正向触发电压。

晶闸管导通后,松开按钮开关,去掉触发电压,仍然维持导通状态。

晶闸管的特点:

是“一触即发”。

但是,如果阳极或控制极外加的是反向电压,晶闸管就不能导通。

控制极的作用是通过外加正向触发脉冲使晶闸管导通,却不能使它关断。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呢?

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可以断开阳极电源(图3中的开关S)或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值(称为维持电流)。

如果晶闸管阳极和阴极之间外加的是交流电压或脉动直流电压,那么,在电压过零时,晶闸管会自行关断。

三、用万用表可以区分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吗?

怎样测试晶闸管的好坏呢?

普通晶闸管的三个电极可以用万用表欧姆挡R×100挡位来测。

大家知道,晶闸管G、K之间是一个PN结〔图2(a)〕,相当于一个二极管,G为正极、K为负极,所以,按照测试二极管的方法,找出三个极中的两个极,测它的正、反向电阻,电阻小时,万用表黑表笔接的是控制极G,红表笔接的是阴极K,剩下的一个就是阳极A了。

测试晶闸管的好坏,可以用刚才演示用的示教板电路(图3)。

接通电源开关S,按一下按钮开关SB,灯泡发光就是好的,不发光就是坏的

四、晶闸管在电路中的主要用途

普通晶闸管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可控整流。

大家熟悉的二极管整流电路属于不可控整流电路。

如果把二极管换成晶闸管,就可以构成可控整流电路。

现在我画一个最简单的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图4(a)〕。

在正弦交流电压U2的正半周期间,如果VS的控制极没有输入触发脉冲Ug,VS仍然不能导通,只有在U2处于正半周,在控制极外加触发脉冲Ug时,晶闸管被触发导通。

现在,画出它的波形图〔图4(c)及(d)〕,可以看到,只有在触发脉冲Ug到来时,负载RL上才有电压UL输出(波形图上阴影部分)。

Ug到来得早,晶闸管导通的时间就早;Ug到来得晚,晶闸管导通的时间就晚。

通过改变控制极上触发脉冲Ug到来的时间,就可以调节负载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L(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

在电工技术中,常把交流电的半个周期定为180°,称为电角度。

这样,在U2的每个正半周,从零值开始到触发脉冲到来瞬间所经历的电角度称为控制角α;在每个正半周内晶闸管导通的电角度叫导通角θ。

很明显,α和θ都是用来表示晶闸管在承受正向电压的半个周期的导通或阻断范围的。

通过改变控制角α或导通角θ,改变负载上脉冲直流电压的平均值UL,实现了可控整流。

五、在桥式整流电路中,把二极管都换成晶闸管是不是就成了可控整流电路了呢?

在桥式整流电路中,只需要把两个二极管换成晶闸管就能构成全波可控整流电路了。

现在画出电路图和波形图(图5),就能看明白了。

六、晶闸管控制极所需的触发脉冲是怎么产生的呢?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阻容移相桥触发电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晶体三极管触发电路、利用小晶闸管触发大晶闸管的触发电路,等等。

今天大家制作的调压器,采用的是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七、什么是单结晶体管?

它有什么特殊性能呢?

单结晶体管又叫双基极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和三个电极构成的半导体器件(图6)。

我们先画出它的结构示意图〔图7(a)〕。

在一块N型硅片两端,制作两个电极,分别叫做第一基极B1和第二基极B2;硅片的另一侧靠近B2处制作了一个PN结,相当于一只二极管,在P区引出的电极叫发射极E。

为了分析方便,可以把B1、B2之间的N型区域等效为一个纯电阻RBB,称为基区电阻,并可看作是两个电阻RB2、RB1的串联〔图7(b)〕。

值得注意的是RB1的阻值会随发射极电流IE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可变电阻的特性。

如果在两个基极B2、B1之间加上一个直流电压UBB,则A点的电压UA为:

若发射极电压UE

发射极电流IE继续增加,发射极电压UE不断下降,当UE下降到谷点电压UV以下时,单结晶体管就进入截止状态。

八、怎样利用单结晶体管组成晶闸管触发电路呢?

单结晶体管组成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在今天大家制作的调压器中已经具体应用了。

为了说明它的工作原理,我们单独画出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的电路(图8)。

它是由单结晶体管和RC充放电电路组成的。

合上电源开关S后,电源UBB经电位器RP向电容器C充电,电容器上的电压UC按指数规律上升。

当UC上升到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突然导通,基区电阻RB1急剧减小,电容器C通过PN结向电阻R1迅速放电,使R1两端电压Ug发生一个正跳变,形成陡峭的脉冲前沿〔图8(b)〕。

随着电容器C的放电,UE按指数规律下降,直到低于谷点电压UV时单结晶体管截止。

这样,在R1两端输出的是尖顶触发脉冲。

此时,电源UBB又开始给电容器C充电,进入第二个充放电过程。

这样周而复始,电路中进行着周期性的振荡。

调节RP可以改变振荡周期。

九、在可控整流电路的波形图中,发现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内,发出第一个触发脉冲的时刻都相同,也就是控制角α和导通角θ都相等,那么,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怎样才能与交流电源准确地配合以实现有效的控制呢?

为了实现整流电路输出电压“可控”,必须使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内,触发电路发出第一个触发脉冲的时刻都相同,这种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称为触发脉冲与电源同步。

怎样才能做到同步呢?

大家再看调压器的电路图(图1)。

请注意,在这里单结晶体管张弛振荡器的电源是取自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的全波脉冲直流电压。

在晶闸管没有导通时,张弛振荡器的电容器C被电源充电,UC按指数规律上升到峰点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VT导通,在VS导通期间,负载RL上有交流电压和电流,与此同时,导通的VS两端电压降很小,迫使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压过零瞬间,晶闸管VS被迫关断,张弛振荡器得电,又开始给电容器C充电,重复以上过程。

这样,每次交流电压过零后,张弛振荡器发出第一个触发脉冲的时刻都相同,这个时刻取决于RP的阻值和C的电容量。

调节RP的阻值,就可以改变电容器C的充电时间,也就改变了第一个Ug发出的时刻,相应地改变了晶闸管的控制角,使负载RL上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发生变化,达到调压的目的。

双向晶闸管的T1和T2不能互换。

否则会损坏管子和相关的控制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