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第九周儿科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439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15第九周儿科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15第九周儿科2.docx

1215第九周儿科2

2015年VIP班预习第九周『儿科2』

考点1.新生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特点是什么?

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也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易发生溢奶,再加上幽门紧张度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也是婴幼儿时期呕吐的原因。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对消化吸收有利,但肠系膜柔软而长,粘膜下组织松弛,固定性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考点2.先天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为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

1.呕吐: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开始为溢乳,逐日加重呈喷射性呕吐;

2.胃肠蠕动波:

常见,但非特异性体征;

3.右上腹肿物:

为本病特有的体征;

4.黄疸;

5.消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考点3.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及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1.临床表现:

①胎便排出延缓、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患儿生后24~48小时内多无胎便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可于生后2~3天出现低位肠梗阻症状,以后即有顽固性便秘;

②呕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多由于功能性肠梗阻,出现呕吐、量不多,呕吐物含有胆汁,严重者可见粪样物;

③直肠指检:

直肠壶腹部空虚,拔指后由于近端肠管内积存多量粪便,可排出恶臭气体及大便。

2.常见并发症:

小肠结肠炎(最常见)、肠穿孔、继发感染等。

考点4.小儿腹泻脱水的轻度、中度、重度脱水的临床表现分别是什么?

脱水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量

 50ml/kg

50~100

 100~120 

前囟凹陷

稍凹

明显凹陷

深凹

皮肤弹性

尚可

较差

极差

口腔粘膜

稍干

干燥、苍白 

干燥、发灰

泪少

无泪

尿量

稍少

明显少

极少,无尿

四肢

温暖 

稍凉

 厥冷

轻度:

“尚”、“稍”;

重度:

无尿、昏迷、休克、有花纹。

考点5.小儿腹泻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从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可将腹泻分为两组:

1.大便无或偶有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以外的原因(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它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②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如双糖酶缺乏、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食物过敏性腹泻等。

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检测、还原糖检测、查找食物过敏原、食物回避-激发试验等加以鉴别。

2.大便有较多白细胞者,表明结肠或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为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仅凭临床表现彼此难以区别,必要时做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

尚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细菌性痢疾:

常有流行病学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

便次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即可确诊。

②坏死性肠炎:

中毒症状重、腹痛、腹泻、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呈暗红色糊状、渐出现典型的赤豆汤样血便,常伴休克。

腹部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考点6.小儿口服补液方法是什么?

目前有多种ORS配方,WHO2002年推荐的低渗透压口服补盐液配方与传统配方比较同样有效,但更为安全。

该配方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

Na75、K20、Cl65、枸橼酸根10、葡萄糖75mmol/L。

可用NaCl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ml配成。

总渗透压为245mmol/L。

ORS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呕吐者,具体用法是:

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100ml/kg,在4小时内用完。

继续补充量根据腹泻的继续丢失量而定,一般每次大便后给10ml/kg。

患儿极度疲劳、昏迷或昏睡、腹胀者不适宜用ORS。

考点7.小儿静脉第一天如何补液?

第一天补液的总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60~80ml/kg)

轻度:

失水量占体重的3~5%,即累计损失量30~5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90~120ml/kg;

中度:

失水量占体重的5~10%,即累计损失量50~10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120~150ml/kg;

重度:

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即累计损失量100~12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150~180ml/kg。

(轻、中、重度每次增加30ml/kg)

补液思路:

一判断脱水的程度、二计算第一天的补液总量、三判断脱水的性质、四计算液体张力、五计算盐、糖、碱的用量。

1.判断脱水的程度和脱水量

轻度:

“稍、尚、轻”;失水量占体重的3~5%,即30~50ml/kg。

中度:

既有“稍”、又有“明显”、没有循环障碍。

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眼窝明显凹陷、尿量明显减少;失水量占体重的5~10%,即50~100ml/kg。

重度:

“无尿、休克、昏迷、有花纹”、有周围循环障碍。

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即100~120ml/kg。

2.计算第一天的补液总量

第一天补液的总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60~80ml/kg)

第二天补液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

失水量占体重的3~5%,即累计损失量30~5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90~120ml/kg;

中度:

失水量占体重的5~10%,即累计损失量50~10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120~150ml/kg;

重度:

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即累计损失量100~120ml/kg。

第一天补液总量150~180ml/kg。

(轻、中、重度每次增加30ml/kg)

(考试时一般按高值算)

3.判断脱水的性质

判断脱水的性质看血钠浓度:

等渗:

130~150、低渗:

小于130、高渗:

大于150mmol/L。

4.计算液体的张力

不同的程度选择不同的量,不同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张力。

张力=含钠液/液体总量(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液体总量);

0.9%氯化钠、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

1张(等张溶液)、

5%或10%葡萄糖:

0张(没有张力)。

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

5.计算盐、糖、碱的用量

低渗(血钠小于130),用2/3张 ,即4:

3:

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等渗(血钠130~150),用1/2张 ,即2:

3:

1液(2份盐、3份糖、1份碱);

高渗(血钠大于150),用1/3张,即2:

6:

1液(2份盐、6份糖、1份碱)。

这里有一个规律:

不管怎么配,盐和碱的比例始终要保持在2:

1。

(盐:

碱=2:

1)

6.重度脱水首先要扩容,然后再补液。

扩容量20ml/kg,扩容选等张液(即1张。

等张液只有盐、碱(盐碱比例为2:

1),没有糖),30~60分钟内输完。

(扩容只适用于重度脱水患儿)

7.第二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ml/kg。

1/3~1/5含钠液补充(一般是1:

4溶液)。

继续损失量按“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8.纠正酸中毒:

既可以扩容又可以纠正代酸的是1.4%碳酸氢钠。

脱水的孩子纠正酸中毒,首次治疗首选5%碳酸氢钠每公斤体重5ml。

5%碳酸氢钠,5ml/kg,可以提高血中的碳酸氢根5mmol/L。

5%NaHCO3稀释3.5倍就成为1.4%的碳酸氢钠。

3%氯化钠,12ml/kg,可提高血钠10mol/L。

9.纠正低钾:

氯化钾静滴浓度不超过0.3%(40mmol/L).

10.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酸补碱。

输液速度:

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完成,前8小时补液量为100~120ml/kg。

输液速度:

前8~12小时  每小时8~10ml/kg;脱水纠正后于12~16小时补完,每小时5ml/kg。

对于轻度、中度脱水,如果没有循环障碍,可以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的张力是2/3张。

考点8.小儿脱水第二天如何补液?

第二天补液量=生理需要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ml/kg。

1/3~1/5含钠液补充(一般是1:

4溶液)。

继续损失量按“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第二天及以后补液量:

经第一天的补液后,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第二天及以后主要是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液量不足,仍需静脉补液,补液量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

一般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ml/kg。

用1/3~1/5张含钠液补充,继续损失量是按照“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的原则,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将这两部分加在一起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考点9.麻疹的全身症状是什么?

麻疹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1.全身症状:

发热、咳嗽、畏光、流泪。

鼻卡他、结膜炎、麻疹粘膜斑(Koplik斑);

2.皮疹特点: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

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考点10.风疹的全身症状是什么?

风疹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1.全身症状轻,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2.皮疹特点:

面颈部→躯干→四肢,散在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考点11.幼儿急疹的全身症状是什么?

幼儿急疹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1.全身症状:

主要见于婴幼儿,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常伴有轻度腹泻。

2.皮疹特点:

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皮疹间有正常皮肤,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一天出齐,次日即开始消退。

考点12.水痘的全身症状是什么?

水痘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1.全身症状:

出疹前可出现前驱症状,如发热、不适和厌食等,24~48小时出现皮疹,主要损害部位在皮肤和粘膜。

2.皮疹特点:

①首发于头、面、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②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继之变为透明饱满的水疱,24小时后水疱浑浊并呈中央凹陷,水疱易破溃,约2~3天迅速结痂;③皮疹陆续分批出现,伴明显痒感,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④粘膜皮疹还可出现在口腔、眼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全身症状较轻,病程长短不一,皮疹结痂后多不留瘢痕。

考点13.麻疹的病程中,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发热3~4天后出疹,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

考点14.风疹的病程中,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发热1~2天后出疹。

考点15.幼儿急疹的病程中,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高热3~5天,热退疹出。

考点16.水痘的病程中,发热与皮疹的关系?

前驱症状后1~2天后出疹。

考点17.简述手足口病的病因、皮疹特点及出疹规律。

1.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人类是已知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手足口病患者和阴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2.皮疹特点及出疹规律:

急性起病,大多有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和溃疡,多位于舌、颊粘膜和硬腭等处,引起口腔疼痛,导致患儿拒食、流涎;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偶见于躯干,呈离心性分布,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考点18.手足口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症状:

神经系统表现:

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可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系统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激惹、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瞻望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肉痉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肌无力或急性迟缓性瘫痪、惊厥等。

颈项强直在大于1~2岁的儿童中较为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呼吸系统表现:

呼吸增快并浅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白痰、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锣音或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

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端发绀;持续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2.常见并发症:

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肺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样瘫痪、过敏性紫癜等。

考点19.猩红热的全身症状是什么?

猩红热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1.全身症状:

发热、咽痛、头痛、呕吐、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颈部淋巴结肿大。

2.皮疹特点:

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

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间无正常皮肤,疹退后伴脱皮。

考点20.猩红热的并发症是什么?

猩红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并发症:

少数患儿发病后1~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

2.治疗:

①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供给充分水分和营养,防止继发感染;②抗菌疗法:

首选青霉素,每日3~5万u/kg,分2次肌注,共7~10天,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1代头孢菌素治疗。

考点21.简述中毒性细菌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与分型?

1.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数为1~2天,短者数小时。

起病急、发展快、高热可大于40℃(少数不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或腹泻,也有在发热、排便后2~3天才开始发展为中毒型。

2.根据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4型:

①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②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

因脑缺氧、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

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律相对缓慢。

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频繁或持续惊厥阶段。

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呼吸停止。

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③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

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

以肺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型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④混合型:

上述2型和3型同时或先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种,病死率很高。

考点22.简述中毒性细菌性菌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7岁健壮儿童,夏秋季节突起高热,伴反复惊厥、脑病和(或)休克表现者,均应考虑中毒型菌痢,可用肛拭子或灌肠取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确诊。

本病应注意与高热惊厥、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相鉴别。

考点23.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后可以参加活动的指标是?

急性期需卧床2~3周,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水肿减退、血压正常,即可下床进行轻微活动;

血沉正常可上学,但应避免重体力活动;

尿沉渣计数(Addis计数)正常后方可恢复体力活动。

考点24.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①大量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大于3.5g)。

(最主要);

②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30g/L);

③高脂血症;

④明显水肿(眼睑开始,下行性,蔓延至双腿,凹陷性水肿),可伴腹水或胸水。

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考点25.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的病原体为?

1.疱疹性咽峡炎:

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粘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它部位。

病程一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

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有消化道症状。

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病程1~2周。

考点26.中毒性细菌性菌痢的治疗?

病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1.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

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mg/kg静脉注射(每次最大剂量≤10mg);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g保留灌肠;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每次5~10mg/kg。

2.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首选20%甘露醇降颅压,剂量为每次0.5~1g/kg静脉注射,没6~8小时一次,疗程3~5天。

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可短期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若出现呼吸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4.抗菌治疗:

为迅速控制感染,通常选用两种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因近年来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耐药的痢疾杆菌菌株日益增多,故可选用阿米卡星、第三代头孢菌素、含有酶抑制剂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素烯类等药物。

考点27.上呼吸道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1.抗病毒药物:

主张早期应用。

可用利巴韦林;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用磷酸奥司他韦;

2.抗菌药物: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考点28.治疗哮喘的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

1.缓解药物(能迅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它伴随的急性症状,用于哮喘的急性发作):

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口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茶碱等;

2.控制药物(抑制气道炎症的药物,需长期使用,用于哮喘的慢性持续状态):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

考点29.支气管肺炎的体征有哪些?

1.呼吸增快:

40~80次/分,并可见鼻翼扇动和吸气性凹陷;

2.发绀:

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患儿可无发绀;

3.肺部罗音:

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肺部固定的中细湿锣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肺部叩诊多正常,病灶融合时可出现实变体征。

考点3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病理改变?

金葡菌肺炎的病理改变以肺组织广泛出血性坏死和多发性小脓肿形成为特点。

由于病变发展迅速,组织破坏严重,故易形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皮下气肿、纵隔气肿。

并可引起败血症及其它气管的迁徙性化脓灶,如化脓性心包炎、脑膜炎、肝脓肿、皮肤脓肿、骨髓炎和关节炎。

考点31.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

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

2.分型: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左右房室缺壁(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

(动脉血混入静脉血,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静脉血混入动脉血,均可出现持续性青紫)

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

考点32.根据胚胎发生,房间隔缺损分为几个类型?

房间隔缺损X线检查特点是?

1根据胚胎发生,房间隔缺损可分为4种类型:

原发孔型、继发孔型、静脉窦型、冠状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2.X线表现:

对分流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具有诊断价值。

心脏外形轻至中度增大,以右心房及右心室为主,心胸比大于0.5。

肺动脉段突出,肺叶充血明显,主动脉影缩小。

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总干及分支随心脏冲动而一明一暗的“肺门舞蹈征”,心影略呈梨形。

原发型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裂缺者,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考点33.室间隔缺损的X线检查特点是什么?

小型室间隔缺损心肺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肺动脉段延长或轻微突出,肺野轻度充血;

中型缺损心影轻度到中度增大,左、右心室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主动脉弓影较大,肺动脉段扩张,肺野充血;

大型缺损心影中度以上增大,呈二尖瓣型,左、右心室增大,多以右心室最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明显,肺叶明显充血;

当肺动脉高压转为双向或右向左分流时,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主要特点是肺动脉主支增粗,而肺外周血管影很少,宛如枯萎的秃枝,心影可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大。

肺门舞蹈征、主动脉缩窄、艾森曼格综合征

考点34.何谓差异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的特征性体征是什么?

1.差异性青紫:

由于长期的肺动脉压力大,肺动脉中层内膜增厚,形成梗阻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一旦超过了主动脉,肺动脉的血就会反向流入主动脉,形成青紫,但是由于动脉导管位于主动脉弓的降部,静脉血大部分进入下肢循环,小部分进入左上肢循环,形成一特殊的差异性青紫(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无青紫。

2.胸骨左缘上方有一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常伴有震颤,杂音向左锁骨下、颈部和背部传导,当肺血管阻力增加时,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可能减弱或消失。

考点35.法洛四联症由哪4种畸形组成?

法洛四联症的典型X线检查特点是什么?

1.法四的4种畸形:

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飞侠失去四大坐骑)

2.X线表现:

心脏大小一般正常或稍大,典型者前后位心影呈“靴形”,即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上纵隔较宽,肺门血管影缩小,两侧肺纹理减少,透亮度增加,年长儿可因侧支循环形成,肺野呈网状纹理,25%患儿可见到右位主动脉弓阴影。

考点36.缺铁性贫血的外周血象的特点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治疗的同时服用什么药物可增加铁的吸收?

1.外周血象:

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多,中央淡染区扩大。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1。

网织红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减少,白细胞、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2.铁剂是治疗缺铁贫的特效药,若无其它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

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

牛奶、茶、咖啡及抗酸药等与铁剂同服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考点37.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外周血象的特点是什么?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何诊断?

1外周血象:

呈大细胞性贫血,MCV>94fl,MCH>32pg,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多,易见嗜多色性和嗜碱点彩红细胞,可见巨幼变的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呈分叶过多现象,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常减少。

2.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可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在此基础上,如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则考虑为维生素B12缺乏所致。

有条件时测定血清维生素B12或叶酸水平可进一步协助诊断。

考点38.小儿热性惊厥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发病年龄为3个月到5岁,体温在38℃以上时出现惊厥。

分为两型:

单纯型惊厥和复杂型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和代谢性疾病,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

单纯型FS

复杂型FS

占FS比例

70%

30%

起病年龄

6个月~5岁

<6个月、6个月~5岁、>5岁

惊厥发作形式

全面发作

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

惊厥时间

多短暂、<10分钟

时间长,>10分钟

一次热程发作次数

仅一次,偶有2次

24小时内反复多次

神经系统异常

阴性

可阳性

惊厥持续状态

少有

较常见

考点39.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是什么?

1.病因:

2个月以内——大肠杆菌;(藏:

2个月内藏在家里不出去)

2个月~12岁——脑膜炎双球菌;(闹:

2个月~12岁天天闹人)

12岁以上——肺炎链球菌。

(费:

12岁以上开始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