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403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

专题14神经调节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4神经调节

1.(2021·6浙江月选考)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答案】D

【解析】A多数(并非所有)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轴突外周有髓鞘,树突没有

C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的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树突和轴突表面膜特性不同

D神经冲动传播到神经末梢,再从神经末梢传到肌肉。

2.(2021·湖南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

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

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

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答案】A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说明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

【详解】

A、据分析可知,TEA处理后,阻断了外向电流,只有内向电流存在,A正确;

B、据分析可知,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

C、据分析可知,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

D、据分析可知,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于膜外,D错误。

故选A。

【点睛】

3.(2021·1月浙江选考)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

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

A.+、-、+、+B.+、+、+、+

C.-、+、-、+D.+、-、+、-

【答案】A

【分析】

提取题干信息可知:

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屈曲,右侧腿伸展,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

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腿屈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

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A正确,

故选A。

4.(2021·全国乙卷高考真题)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答案】A

【分析】

1、神经冲动的产生: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

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B正确;

C、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C正确;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A。

5.(2021·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答案】C

【分析】

1、一个神经细胞可以有多个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细胞外钾离子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4、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详解】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

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内外离子浓度差,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外一定的K+浓度差导致的,B正确;

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差减小,C错误;

D、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C。

6.(2021·广东高考真题)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

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

如图为伸肘时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

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跑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答案】

(1)伸肌、屈肌外负内正

(2)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

【分析】

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

2、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

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

【详解】

(1)图中有两条反射弧:

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伸肌运动神经元→伸肌;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髓→屈肌运动神经元→屈肌;故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时,使得抑制性神经元上有兴奋的传导,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a处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上一个神经元传来的兴奋,从而发生电位变化,但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使屈肌舒张。

(3)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的去路,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降低血糖。

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分泌TH(甲状腺激素)。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通过检测血液中TSH、TH、TRH等激素的含量评估相应分泌器官的功能,从而判断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

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垂体功能的指标之一。

【点睛】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以及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内容,难度一般,属于考纲中的识记与理解内容。

7.(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受一定刺激时K+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故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8.(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6)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

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

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区域的功能:

1.白洛嘉区:

运动性言语区(S区),位置:

第三额叶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

功能:

①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②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③言语的动机和愿望。

症状:

①白洛嘉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

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②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③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性质。

2.韦尼克区:

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

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

3.中央前回:

大脑皮层的额叶的上升侧面上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二者间为中央前回。

为皮质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

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

4.中央后回:

大脑皮层的体觉区。

【详解】

A、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

B、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

C、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

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

故选A。

9.(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0)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

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

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

2、“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是一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成参与学习与记忆等活动。

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

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

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与神经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详解】

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会影响突触后膜接受到的刺激大小,所以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A正确;

B、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乙酰胆碱分解减少,会使乙酰胆碱持续与受体结合,促进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错误;

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参与学习和记忆等调节活动,所以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这些调节活动,C正确;

D、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所以能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引起的生理效应,D正确。

故选B。

10.(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涉及到的神经元有a、b两个,其中①②④为刺激部位,③是突触。

【详解】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度的刺激,A正确;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②④处,由于不知③突触处产生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故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B错误;

C、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到细胞b,C错误;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能影响钠离子的内流和神经递质的活性或扩散,故会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会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

故选A。

11.(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14)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冬氨酸分子由C、H、O、N、S五种元素组成

B.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羧基

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详解】

A、天冬氨酸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A错误;

B、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也含有羧基,B正确;

C、天冬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可以批量释放到突触间隙,C正确;

D、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使Na+内流,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A。

12.(2019全国卷Ⅰ·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动物的生命活动由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更加迅速准确,激素调节在神经调节的影响下进行。

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

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由题中信息:

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

13.(2019江苏卷·8)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

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且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①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一次性”的,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不然会持续性作用,C正确;神经递质分为两类,兴奋性递质与抑性递质,兴奋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而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变化,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由于不知道②神经递质的类型,因此无法判断③的膜电位的情况,D错误。

14.(2019浙江4月选考·19)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详解】反射是指生物体内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故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选项正确;膝反射的感受器是伸肌中的肌梭,效应器是伸肌,B选项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能够形成动作电位便会产生神经冲动,C选项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D选项正确。

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

15.(2019全国卷Ⅰ·30)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

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排尿反射是一种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经常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

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使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通过传出纤维传到膀胱的效应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

尿液被送入尿道。

当尿液进入尿道时,尿液还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

【详解】

(1)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正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

(2)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不能控制排尿,经常会尿床,而成年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通过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3)当膀胱内贮尿量达到一定程度,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尿液进入尿道,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神

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

【点睛】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

16.(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31)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

(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

【答案】

(1)突触

(2)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葡萄糖和半乳糖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解析】

【分析】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反应较缓慢。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