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735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培-第6部分推拿学_精品文档.doc

第6部分推拿学

推拿学

推拿古称按硚,硚摩,挢引,案扤

推拿特点:

独特的中医特色,卓越的疗效,毒副作用少。

优点:

简,便,验,廉

最早应用推拿的是殷地人

最早的推拿书是《皇帝岐伯按摩十卷》

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是推拿急救的先河

《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和自我按摩图谱

三国时期最早出现摩膏

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治骨疗伤专著

最早介绍小儿推拿的文献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中第十卷。

清代出版我国第一部《推拿图解》

推拿作用:

1疏通经络2行气活血3舒筋缓急4调利骨节5补益肾气6调理胃肠7宣肺化痰8急救醒神9美容养颜10养生保健11以指代针12推拿代药

推拿对循环系统作用

1对血管的作用1)扩张毛细血管2)促进血管网重建3)恢复血管壁的弹性功能

2对血液和淋巴循环作用a加速血液流动和淋巴循环b降低血液黏稠度

推拿对运动系统作用:

1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2促进组织修复3分离,松解粘连软组织4纠正错位(解剖位置异常)5改变突出物的位置6解除肌肉痉挛7促进炎症介质分解,稀释8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推拿治则:

1治病求本2扶正祛邪3调整阴阳4因时应地应人制宜5治未病:

(a未病先防b将病先治c既病防变:

d瘥后防复)

推拿治法:

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推拿对医生的要求

仪表端正,热情大方,接待病人有礼有节,。

注意个人卫生,推拿操作结束要洗手,要勤剪指甲,不佩戴戒指、手表、手链及其他首饰。

姿势要恰当,站立操作时应含胸拔背,蓄腹收臀

推拿操作时要保持精神饱满、集中,身心放松。

要学会揣摩病人的心理,通过看听及手下的触觉来体察病人的反映

推拿时可通过交流沟通,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推拿注意事项:

(禁忌症)

1患急性传染病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2患烧伤,烫伤等各种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疾病,不宜在病损部位及周围推拿

3各种恶性肿瘤局部,结核性关节炎部位不宜推拿

4患脏器功能衰竭或高血压危象不宜推拿治疗

5精神病患者在发作期间病史描述不清,诊断不明确治疗不合作,不宜推拿治疗

6女性在月经期,孕期,其腰,腹,骶部不宜推拿治疗

7年老体衰极度虚弱者,患严重骨质疏松症者不宜

8急腹症病人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腹膜炎,宫外孕等疾病才考虑推拿治疗

9有急性损伤史损伤部位肿胀疼痛,应先明确诊断排除骨折,关节脱位后才可考虑推拿治疗

10急性脊柱部位损伤先做X线或CT检查排除骨折和脊髓损伤后才可考虑推拿治疗

11急性损伤有皮下出血,应视出血量的多少在伤后1-2天才能治疗。

损伤当时应先冻敷,防出血过多

第五章

1、推拿手法:

以医疗、预防和保健为目的,术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器械,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人体表面做有规范的操作,称之推拿手法。

2、推拿手法按手法动作形态分类:

摆动类手法、摩擦类手法、振动类手法、挤压类手法、叩击类手法和运动关节类手法。

3、手法的基本要求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

对于运动关节类手法,尤其是脊柱整复类手法的运用还要掌握“稳、准、巧、快“的原则。

4、《医中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怎么理解?

5、一指禅推法的要求:

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6、滚法的分类:

小鱼际滚法、掌指关节滚法、掌背滚法、肘滚法。

7、揉法分类:

鱼际揉法、掌揉法、指揉法、臂揉法

8、滚法训练时要注意掌握腕关节的旋转与屈伸的协调、力的使用及滚动幅度等。

9、振法:

以掌或指附着于体表部位,施以高频率小幅度的颤动,称为振法。

10、拨法:

以指、肘等部位深按于治疗部位,做肌纤维、肌腱、韧带成垂直方向进行或来回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

11、踩蹻法:

以足掌前部按一定的技巧踏肢体的一定部位,并做各种动作,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踩蹻法。

本法适用于腰骶部操作。

12、拍击法的作用:

放松肌肉、提升阳气、用于洗伤

13、击法:

用掌背或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及桑枝棒击打体表施术部位,称为击法。

分类:

掌击法、拳击法、侧击法、指击法、棒击法

14、扳法:

用双手固定关节向相反方向用力,做被动的旋转、屈伸、内收外展运动的手法,使关节瞬间受力,称为扳法

15、扳法操作时必须遵循“稳、准、巧、快”的原则。

16、寸劲:

先使要扳动的关节做最大功能为的旋转或伸展,再做一个稍加大动作幅度的快速

的顿力。

17、扳法的注意事项:

1)、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者谨慎。

2)、有椎间盘彭隆、颈椎动脉型者谨慎。

3)、不能追求扳响声。

18、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式手法复合而成的手法,称为复合类手法。

19、复合类手法的目的:

1)、增强手法渗透作用的效果。

2)、便于手法操作或缓冲某一手法刺激强度。

3)、增加舒适感。

§常用推拿手法

一、扌衮法:

【操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

【要求及注意事项】

1.肩关节放松下垂,屈肘成140°。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前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40°,使手背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

3:

1,即“滚三回一”。

4.操作时不宜拖动、跳动、摆动。

5.在移动操作时,移动速度不宜过快,滚法频率不变情况下,缓慢移动。

二、一指禅推法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肩关节放松,肩部下垂。

放松,肘部自然下垂。

腕部放松。

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手掌都要放松。

用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握成空拳状,拇指伸直,食指中节桡侧抵住拇指面或指间关节,使拇指关节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紧推:

频率略快,有节奏,每分钟120-160次。

慢移:

缓慢的移动。

(二)操作要求

1、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2、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

3、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即所谓紧推慢移。

(三)临床运用

本手法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等各科疾病,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头痛,胃痛,腹痛,面瘫,失眠,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及关节疾病等见长。

三、揉法:

1.大鱼际揉:

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

沉肘,屈肘成120°—140°,肘外翘,腕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进行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上轻柔灵活的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2.掌根揉:

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掌根附于施术部。

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回旋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柔和的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3.拇指揉:

拇指罗纹面吸附于施术部,余四指合适位置助力,腕微屈或伸直。

以腕为支点,拇指主动环转运动,罗纹面在施术部上连续不断旋转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中指揉:

中指之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

肘为支点,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使中指罗纹面在术部上轻柔灵活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左右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为加强揉动力量,可以食指搭于中指背侧进行操作。

【要求及注意事项】

1.所施压力适中,受者舒适为度。

揉动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

2.要掌握好揉动频率。

在面部可以缓慢操作。

3.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根揉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4.不可在体表形成摩擦运动。

四、推法:

1.指推法:

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余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助力,腕关节略屈并偏向尺侧。

拇指及腕臂部主动施力,向拇指端方向呈短距离单向直线推进。

有拇指平推、三指推法。

2.掌推法:

以掌根着力于施术部,腕背伸,肘伸直。

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施力,通过前臂、腕关节,使掌根向前单向直线推进。

3.肘推法:

屈肘,以尺骨鹰嘴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另一侧手以掌扶术手拳顶以固定、助力。

【治疗作用】推法通经活脉,荡涤积滞的作用较强。

外感发热,腹胀便秘,食积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腰背筋膜炎,风湿痹痛,感觉迟钝等病。

【要求及注意事项】紧贴皮肤,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适中,单向直线推进。

不可推破皮肤。

可用介质或间歇操作。

五、擦法:

【操作要领】全掌、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施术部,腕关节放平。

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运动,使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做前后方向的连续擦动并产生一定的热量。

【治疗作用】较好的温经散寒作用,能治疗一切寒证。

用于风寒外感,发热恶寒,风湿痹痛,胃脘痛喜温喜按者,肾阳虚所致的腰腿痛、小腹冷痛、月经不调以及外伤肿痛等病。

【要求及注意事项】

1.着力部紧贴体表,不宜过度施压,直线往返运行,往返距离尽量拉长,力量均匀,动作连续不断如拉锯状。

2.产生热量以透热为度。

3.不可擦破皮肤。

4.不可屏息操作。

六、按法:

1.指按法:

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余指张开,置于相应部以支撑助力,腕关节悬屈。

以腕关节为支点,掌指部主动施力,做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按压。

压力达到所需力度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动作平稳有节奏性。

2.掌按法:

单手或双手掌面重叠置于施术部。

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垂直下压,施力原则同指压法。

3.肘压法:

按法去除手法操作的节律性,仅施以一种较长时间的持续压力,则为压法,多用肘压。

【治疗作用】有刺激强和舒适特点。

可补虚泻实。

用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疼痛性疾患,风寒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偏瘫等多种病症。

【要求及注意事项】

1.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组织深部。

2.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3.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4.不可突施暴力。

开始又轻而重,结束时又重而轻。

掌握好患者骨质情况。

七、扳法:

1.颈椎扳法:

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环枢关节旋转扳法。

2.胸背部扳法:

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扳肩式胸椎扳法。

3.腰部扳法:

包括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后伸扳法。

4.肩关节扳法:

包括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

5.肘关节扳法:

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坐于其侧。

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如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加压,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

遇到明显阻力时,握前臂的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短促而有控制的肘关节屈曲位加压扳动;如肘关节伸直功能受限,则向反方向依法扳动。

6.腕关节扳法:

主要分为屈腕扳法和伸腕扳法。

7.髋关节扳法:

分为屈髋屈膝扳法、后伸扳法、“4”字扳法、外展扳法、直腿抬高扳法。

8.膝关节扳法:

(1)膝关节伸膝扳法

(2)膝关节屈膝扳法

9.踝关节扳法:

分为背伸扳法和跖屈扳法。

【治疗作用】有整复错位、松解粘连及滑利关节等作用。

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紊乱、四肢关节伤筋及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顺应、符合各关节的各自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来实施扳法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