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305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

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

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

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

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

现在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

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

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

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一个在思想文化上清一色的社会,而应是文化领域多元和谐的社会。

一方面,社会在政治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尊严;另一方面,社会又能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给各族人民的特色文化提供自由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使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尊重差异”,从广义文化的视角看,并不是遵循文化相对主义或倡导多元文化主义而固化、甚至扩大差异;“包容多样”,也不意味着容忍、放纵任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

如果我们只看到表象差异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就会陷入否定人类统一性的泥淖;如果我们只追求形式统一的同一化和普同化,就会落入否定人类多样性的陷阱。

(摘编自商文莉《从民族平等看文化相对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促使我们积极支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B.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物平衡必不可少,因此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C.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民族文化,并加以区别对待。

D.要实现民族的平等,就必须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和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B.文章用引证法论证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其价值,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

C.文章将文化相对论与进化论进行了对比,以突出人类观念的发展进步。

D.文章论证了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醒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和威胁,只有倡导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

B.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各种文化应享有平等权利,因为它们各有特色和存在价值。

C.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文化整合效应对传统文化的杀伤力,是倡导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背景。

D.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族人民的文化都能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获得自由同等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孤山上的老狼

张红静

少年上学时要经过一段无人烟的山路。

学堂很远,每天他都要早早起来,怀揣娘给他烙的杂面饼子上路。

那时,自行车没有普及,学生上学全靠步行。

山黑黢黢的,不高也不大,可是传说山上住着一匹老狼。

老狼从来没有祸害过人和牲畜,少年不知道狼以什么为生。

狼一定很老了,或许每天饮露水吃野果吧。

他每次走过这段路都像躲过一场生死劫。

他总是担心狼会恢复狼性,忽然站在他的面前。

这天,走那段路时,他像以往一样提高了警惕,除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天上的星星,路上没有一个人。

越是安静就越是害怕,村里小伙伴们都不去很远的镇子读书,可他不同,无论路有多远,人有多孤单,他都要去上学。

少年略一分神,忽然觉得自己的肩膀上一左一右搭了毛茸茸的脚掌。

少年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他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想象着狼的大舌头和獠牙,但是他不敢回头,因为他想起了做猎人的叔叔讲过的狼吃人的故事。

狼最喜欢一口咬断人的喉咙。

狡猾的狼不去正面袭击人,总是尾随在人的身后。

少年此时如果回头,喉咙正对着狼口。

狼便会咬断他的喉咙,将人拖走。

少年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但仍假装旁若无人地往前走。

据说,人有几分怕狼,狼有几分怕人。

狼的前爪就攀着他的肩头与他前行。

少年这时想起怀里的饼子,他真舍不得这一个杂面饼子,但他还是果断地从怀里掏出来,饼子还温热,他使劲往身后扔去。

狼放下脚掌,快速向身后奔跑。

少年紧走几步,上了大路。

此时天已微明,他啊啊呼喊着奔跑起来,以缓解刚才的恐惧。

那天晚上,少年饿着肚子回家,怕娘担心,他不敢跟母亲说起狼的事情,只是让母亲第二天做两个饼子。

母亲有些迟疑,这样灾荒的年月,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少,没办法,她掺上更多的菜,拌上杂面。

母亲心里想着孩子长身体了,是该加一些饭了,可是粮食哪里来呢?

她打算天亮后再找份活儿看看。

就这样,少年每天一早都要给狼一个饼。

渐渐地,少年不再怕狼,他与狼之间仿佛有了一种默契,不去上学的日子,他会担心那匹狼挨饿。

少年的叔叔背来半袋子粮食。

娘说,孩子饭量一下子长了,中午要吃两个大饼子。

叔叔说,他这个大人才吃一个饼子哩,那个饼子,是不是给哪个女孩子吃了?

叔叔悄悄问少年,听少年说了途中的经历。

叔叔大惊。

果然有这样的狼吗?

他可不能让自己的侄儿冒那样大的风险。

第二天一早,他穿好棉大衣,藏起猎枪,独自走在那条路上。

这一天,少年没有上学,狼仍然在路口焦急地等待少年的出现。

叔叔来了,他走得沉稳和干练。

忽然,他以猎人的敏锐感觉到了背后的生灵。

他没有习惯性地转身举枪,而是等待那匹狼的脚掌攀上他的肩膀。

少年讲述的经历他似信非信。

果然,待身后的狼走到他背后,他感觉到两只毛茸茸的东西搭在肩上。

他依然没有拿枪,而是与少年一样拿出饼子扔得很远。

所不同的是,他扔到了前方大路的路口。

狼饿极了,奔上前去。

猎人此时举枪,正击中狼结实的后腿。

这是一匹高大的狼,它忽然站起来,疯狂地向山上跑去,一路流着殷红的鲜血。

狼走了几步又折返回来,将地上的饼子捡起放到口袋里。

猎人吹了吹枪口,冷冷地说:

“一点儿皮外伤!

不好好做人,偏要披着狼皮干这点儿营生!

我寡嫂母子二人不容易,兄弟,你就放过她娘儿俩吧!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狼从来没有祸害过人和牲畜”,这句话为后文少年与“狼”的互动提供了合理性,但又不符合灾荒中“狼”的天性,从而为“老狼”现形埋下了伏笔。

B.母亲对少年每天要两个饼子的要求“有些迟疑”,一是感到突然,二是因为粮食的短缺让她稍感为难,但对孩子的爱使她并没有觉察到有何不对。

C.叔叔听了侄儿的讲述后大惊,“果然有这样的狼吗?

”既是对侄儿的话半信半疑,也是作为老猎人出于本能的怀疑,引出后文他去证实的情节。

D.少年、“老狼”与叔叔是一组鲜明的对比,少年与“老狼”的默契反映人与动物之间可以和谐相处,而叔叔却打破了这种和谐,是自私的体现。

5.小说中少年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6.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其中三处,简要分析其效果。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

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隋受禅,补千牛备身。

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从母也,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

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

“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

”高祖颇以自负。

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

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

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

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

“汝舅何迟?

”王氏以疾对,帝曰:

“可得死否?

”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十一年,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

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于城下。

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十二年,迁右骁卫将军。

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

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俄而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太宗与王威、高君雅将集兵讨之。

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

威、君雅见兵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与疑惧,请高祖祈雨于晋祠,将为不利。

晋阳乡长刘世龙知之,以告高祖,高祖阴为之备。

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

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

(节选自《旧唐书·高祖本纪》)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B.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C.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D.九年/迁卫尉少卿/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即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就心甘情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以便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B.太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隋初后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不再是正式官名。

C.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或为帝王所宠爱为幸,文中是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D.祈雨,指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称雩(yú)祀,祭祀之神有龙神、风神、关公、麻姑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渊宽厚待人,有意广结人缘。

在周为唐国公时,因其宽厚爱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他;隋时到地方做郡守,也有意结交人才,拉拢人心。

B.李渊相信相术,曾经得意自负。

文帝时因姨母独孤皇后的关系,受到亲近和宠爱,历任三州刺史;一位善看相的人说他必成帝王,为此他很是自负。

C.李渊英武善战,并能身先土卒。

在龙门之战中,他亲自率领十几个骑兵攻击有数千之众的贼兵,箭无虚发,接连射杀七十人,使得贼人大败溃逃。

D.李渊善于应变,做事足智多谋。

他故意纵情饮酒、收受贿赂来蒙混隐瞒自己的野心,以消除杨广的猜忌;得知王威等将对他不利,他不动声色暗中作好准备。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2)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②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③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

②比量:

比较。

③殊方:

异乡。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题为“除夜”,诗中多处与题目照应,如“城中爆竹”是除夜习俗,“随节换”“比量旧岁”“看春生”则暗示时节变换,新旧交替。

B.诗歌颔联对仗工整,“多事”“尽情”两个词语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含蓄却又强烈的表达出诗人年岁将近时内心的复杂况味。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转到室内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歌后两联作者又让自己的思绪跃出窗外,设想明日登楼远眺的情景。

D.本诗不用华丽辞藻,也不用典故,语言平淡自然,通篇语句朗朗上口,富有口语色彩,但读起来让人有韵味醇厚之感。

12.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

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

______。

(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______。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__________,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__________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C.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D.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16.李红因家庭经济困难,同意学校保送她上师范大学,师范大学的招生老师考察李红时问她:

“有些优秀学生,不愿被推荐上师范院校,你是怕高考落榜呢,还是碍于学校老师的面子,不好推辞呢?

还是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呢?

”李红应选下边哪一句话回答,才既得体又诚实。

()

A.凭我的成绩,考大学应没问题。

至于职业,我认为都有其优越的一面。

B.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能被保送上大学是值得骄傲的,我应尊重学校给我的这份光荣。

C.关于保送我上师范大学的事,学校征求过我的意见,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同意的。

D.都不是,是因为我家庭比较困难,反复权衡,我还是读师范院校合适。

17.下面是某人在五星级酒店为其子举办满月宴时的致辞,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今天这里高朋满座,真是蓬荜生辉!

我和我的夫人感谢各位亲朋的光临,大家百忙之中忝列宴席庆祝我俩喜得贵子,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诸位多多赐教!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四、写作(48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8分)

税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查实影视明星范冰冰通过拆分合同等形式偷、逃、漏税,涉案金额近4亿元,税务部门近日开出巨额罚单,责令其限期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共8亿多元。

随后,范冰冰发表致歉信,称对长期以来自己没有摆正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深刻反省”,以后会讲规矩,遵秩序,重责任,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对以上事件,你有何看法和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根据文章第2段“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一句,可知是拿生物多样性来类比,两者间没有直接联系,属强加因果。

2.C(“以突出人类观念的发展进步”说法错误。

根据文章第3段,文化相对论和进化论只是观察角度不同,文中并无哪个更为进步之意。

3.C(A.“只有但导文化多样性才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说法绝对。

文章第1段只是说“以某些大国……文化多样性的倡导”,并未说“倡导文化多样性”一定“能保护各国的文化安全”。

B.“各种文化应享有平等权利”说法错误,文章第3段原文强调了一个前提:

“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

”D.“同等的发展”说法错误,由文章第4段“社会在政治原则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又能把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可知,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其主导性文化和先进性文化之分。

4.D(“反映人与动物之间”分析错误,文中的“老狼”不是动物;“是自私的体现”分析不正确,叔叔的举动是出于对少年母子的关心。

5.①勤奋好学。

少年每天都要早早起来到很远的镇子上去读书;村里小伙伴们都不去,可他无论路有多远,有多孤单,他都要去上学。

②善良单纯。

少年饿着肚子回家,怕母亲担心,不敢跟她说起狼的事情;他每天一早都要给狼一个饼,不去上学的日子,他会担心那匹狼挨饿。

③勇敢智慧。

少年初遇狼时虽很害怕,但非常冷静镇定,假装旁若无人地往前走,果断地掏出饼子扔给了狼。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情给分。

6.①悬念一:

有没有狼?

小说开头交代了山中住着一匹老狼的传说,但究竞有没有狼,少年会不会遇上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悬念二:

有没有危险?

当毛茸茸的脚掌搭上少年的肩,有没有狼的悬念已解开,接着读者又开始为少年担心:

他能摆脱危险吗?

他将怎么做?

狼又会怎么做?

情节扣人心弦。

③悬念三:

真狼假狼?

狼与少年相处默契,相安无事,果真有这样的狼吗?

叔叔的疑问引出后文情节。

到小说最后终于真相大白,让人心生感慨。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阅读

7.D(“辽东之役“为时间状语,其后应断开;“督运”是谓语,“于怀远镇”是状语后置,故断在其后,据此排除B、C两项。

“驰驿”是同义复词,意为“驱马疾行”,为“镇”的状语,故“驰驿镇弘化郡”其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

故选D。

原文加上标点为:

九年,迁卫尉少卿。

辽东之役,督运于怀远镇。

及杨玄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8.A(禅让在形式上是在位君主自愿让出君位,但实际上更多的是被逼无奈。

“受禅”也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的帝位。

9.A(“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喜欢他”分析错误。

原文“无贵贱咸得其欢心”中的“其”指李渊,句子意思是“不论身份贵贱都能得到李渊的喜欢”。

10.

(1)李渊历任朝廷内外的官职,一贯树立恩德,到这时结交豪杰,很多人都诚心归附(他)。

(“试”:

任职。

“中外”:

朝廷内外。

“款”:

诚心。

各1分,句意2分。

(2)五月甲子日,李渊与王威、高君雅到职工作,李世民秘密在外面部署军队,以防意外。

(“视事”“非常”各1分,句意3分。

11.B(颔联中“多事”“尽情”两个词语并没有运用夸张手法。

12.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

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

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

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

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

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

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

(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第一点如分开来答也可各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3.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4.D(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

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

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正与“不落窠臼”相应。

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

15.C.(A.“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B.两面对一面;D.将“时候”改为“程度”)

16.D

17.①“蓬荜”改为“满堂”②“夫人”改为“爱人”③“忝列”改为“参加”④“贵子”改为“犬子”⑤“赐教”改为“见谅(或‘包涵’)”(每找对并正确修改一处得1分)

18.【写作提示】材料是社会热点事件,题型是任务驱动性作文,要求是围绕材料中的事件谈看法和感悟,文体上偏于议论文。

材料涉及法治、公平、责任、利益等内容,文章可以此立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若因迷星而为其呐喊辩护,则是严重离题。

【文言文参考译文】

高祖李渊在周朝天和元年生于长安,7岁袭封唐国公。

等到年长,性格洒脱,胸怀坦荡,真诚率直,宽厚仁爱能容纳众人,不论身份贵贱都能得到他的喜欢。

隋朝受禅,李渊被补授千牛备身的职务。

文帝的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因此李渊特别亲近宠爱,历任谯、陇、被三州刺史。

有个叫史世良的,善于给人看相,他对李渊说:

“您的骨相非同一般,必定会成为帝王,希望您保重,不要忘记我的话。

”李渊因此很是自负。

大业初年,高祖做荥阳、楼烦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