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290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docx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

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

诚信是我们无法逃脱的话题,在当今社会上,有的人在实行,有的人在抛弃,让我们心痛而无可奈何,我们应该怎么样重拾起诚信呢?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材料汇总【5篇】,有兴趣的快来看一看吧。

1.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探论诚信这个话题,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重新谈起诚信这个词,让我觉得既熟悉有陌生。

熟悉是因为它有着温润如玉的面庞,而陌生是因为它却流露出冷漠讥讽的表情。

从小到大,关于诚信的名言、故事总是不绝于耳,传统的教育更是把其作为最重要的做人准则。

这个极高频的词汇,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滴滴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然而可笑的是,我们却生活在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到饭店使用地沟油的曝光,再到王家岭矿难营救的造假质疑,诚信开始冷眼旁观于这个世界,我们也开始在矛盾中遗失道义的光辉。

以至于,当我站在这里谈诚信,总觉得有高谈阔论之感。

是因为他太崇高而使我们产生距离感,可望而不可及?

还是因为整个时代信仰的缺失让我们失去了重拾诚信的信心?

以下我将带着这两个质疑,谈谈我对重树诚信的看法。

 

(一)“你”一直在我心中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不知道大家听完后是否会引起共鸣。

前几天,我去图书馆还书时,管理员告诉我,我原先借的书已超过了期限,要上交3毛钱的罚金,可是那天我恰没带钱包,身无分文,于是我请求管理员宽限,说自己会在下次来图书馆时补交罚金,当管理员笑言“我怎么相信你”时,我竟脱口而出:

“因为我是大学生,会讲诚信呀。

我从未想到我会以这种方式把诚信摆于台面,更无刻意的用它当作筹码换取信任,我也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如此自信的肯定了大学生的诚信,我也为自己的这句话感到震惊。

管理员被我严肃认真的承诺逗笑了,他说因为你的真诚所以我相信你。

这件事带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和思考。

首先它让我发现原来诚信的观念,一直埋藏于我的心中,根深蒂固。

只是有时它会暂时被尘土掩盖,我需要做的只是别忘记,时时清理内心的陈杂,让诚信能在需要的时候流光溢彩。

其次我要感谢那位管理员的信任,他让我为自己的承诺感到骄傲,他也让我坚信:

大学生本来就应该是诚信一族。

虽然近几年关于少数大学生抛弃诚信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取消学籍,造假申请助学金等等。

但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期许仍旧充满了希望,多数大学生对诚信的追逐也从未停歇。

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那些丧失诚信的大学生只是瞬间被利益蒙住了双眼,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定会唤起他们心中沉睡的诚信品质;只要我们自己时时坚持“反身而诚”,诚信就可以被塑造为不可颠覆的信仰;而当信仰根深蒂固,诚信就不再是理想主义高高在上,而是形成完善的体系,使之成为真正的国民意识。

 

(二)慎独于心

小说《山楂树之恋》讲述了文革时期一个真实、纯洁的爱情故事,在那个真理无立足之地的时空下,在那个政治压抑文化,文化遮掩人性的时代,小说真实还原了人们失去诚信后,社会的种种现状:

人情淡漠,人性扭曲,道德沦丧。

读史明鉴,时代在进步,人的修养又怎能倒退?

我们难道要使“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吗?

小说之所以震撼人心,还因为即使在如此的环境下,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依旧发生了,男主人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仍坚持君子慎独的品性更令人称赞。

联想起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抱怨缺少诚信的氛围;在金钱和权利包围下,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明辨是非;在看到他人丧失诚信时也就随波逐流。

但我想说的是:

时代背景如何与自我慎独并不矛盾。

我们无需大力讨论是否这个时代造就了人性的倒退,也无意义去深究物质进步的利弊,我们完全可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慎独于心,是自我的一种选择,也是对外界的无声抗议。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指点江山,改造时代的英雄,不能像鲁迅“为肩起黑暗的闸门而拥有一颗黑暗的心”;也不能像司马迁,为了诚信而与强权作殊死斗争。

但只要我们慎独于心,就是在为这个时代诚信的重树尽自己的一份力。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国家、公民也在为重建当代人的诚信信仰做着点滴的努力,以我所学的新闻领域为例,我看到:

新闻界对媒体新政的尝试;公民维护自己接收真实、公开新闻的权利;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趋于完善;媒介对诚信宣传的高度重视……甚至包括今天的演讲,这个主题本身就表明:

时代对重树诚信的孜孜追求。

而我们又怎能对此失去信心呢?

(三)真诚于自己

要诚信待人,真诚处事,自我慎独,首先要学会真诚于自己。

我们常常活的面目可憎,是因为我们连完全忠实于自我都时时没有勇气,何谈忠实于他人?

想起这样一句话“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幻觉,存在才是唯一真实的瞬间。

我们为什么要在短暂的生命里,带着虚伪的面具营营狗狗,为什么要让曾经心灵的伤疤结成铠甲,为什么要让防御的目光铸成刀剑,为什么要让笑靥掩蔽陷阱,请真实的袒露自己,承认自己对沟通的渴望,承认自己孤独的心在战栗,请用真诚与信任去孵化你与他人看似坚硬的外壳;请愉快的告诉自己: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最后我想以孟子的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也希望这句话能在追求诚信的慢慢征途中,时时陪伴诸位放眼光明——“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2.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人人讲“诚信”,世界更美好》。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他们的言行教导我们:

“从小就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记得在元旦前夕,为了让教室的环境布置更漂亮些,我请求妈妈抽空到班上来帮帮忙,妈妈答应第二天中午过来。

谁知,第二天一早就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大地就积起了厚厚的冰雪,天地间一片白色,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煞是好看,同学们开心极了。

不过,路上的行人可没那么轻松了,雪大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嘴啃泥。

我的心越来越不踏实,我既希望看到妈妈的身影,又担心妈妈在路上不安全。

到了中午时分,老师带我们去演播厅拍录像,刚到楼下,我一眼就看到一个大雪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她的头发、眉毛、衣服全是白的,连眼镜的玻璃片都是白的,她就是我的妈妈呀,她不管天气的恶劣,如约地来了!

我还看到了一个别人不易察觉的细节——妈妈的一个膝盖又脏又湿,样子好狼狈。

可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我真想扑上去拥抱她,为她送上一点温暖,可我还是转过脸去不再看她,因为,我不想让她看到我流泪的样子。

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家人之间可能也有类似的故事,你们也被深深地感动过,这——就是母亲对孩子的诚信。

还有一次,具体的时间我记不清了,但肯定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我对数学作业有些模糊,非常着急,就想给王老师打电话问问清楚,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妈妈说:

“王老师一定已经回家了,给她家里打电话吧。

”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个大哥哥的声音,他说:

“王老师还没回家呢。

我想:

老师们可是五点左右就下班的呀,王老师不会还在学校吧?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王老师办公室的电话,很快,从电话那头传来了王老师亲切的声音,我奇怪地问:

“王老师,您怎么还在学校?

”王老师很轻松地说:

“学校刚开学,还有很多事要做哪。

”我们都知道,王老师也有一个需要照顾的小家,也有一个盼着她早点回家的儿子,可是王老师……这就是一个老师对工作、对学生的诚信。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王老师可能已经完全没有了印象,因为这样的日子对她来说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这件事会永远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一直会鞭策着我,告诉我要做个像老师一样对社会、对他人有诚信的人。

说了这么多,不要以为诚信只是大人的事,其实,诚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

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称赞他、尊重他、亲近他、信任他,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

否则,他将是一个孤独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都来讲诚信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譬如,昨天你答应过老师要努力学习;今天早上你答应过爸妈要认真听讲,你就一定要做到。

只有我们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真善美,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谢谢大家。

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班的***。

“狼来了的故事”,想必说起来都知道,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明礼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它包含了“明礼”和“诚信”两个内容。

“明礼”就是讲文明、懂礼仪,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等。

“诚信”就是指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孔子说过: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它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

“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

下面,我给大家讲两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乱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

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有如此好事,结果没人肯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变法得以推广。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却曾经发生过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为博取宠妃的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要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将士们匆匆赶到,当大家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骗局后,都愤然离去。

五年后,敌人大举攻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而诸侯都没有来——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

国守诚信则繁荣昌盛,民守诚信则安居乐业,诚信是金,无论你功劳大小,能力高低,只要你能讲诚信,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然而,在我们身边缺失诚信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虚假广告横行天下;劣质商品充斥市场;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豆腐渣”工程造成无数人间悲剧……因此,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

同学们,我们应该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

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诚信的品质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要有责任感。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诚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诚信就在你我的身边。

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中学生。

古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为诚信创造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证。

风再大、雪再狂,也没有使求贤若渴的刘备退缩,结果他的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那颗高傲的心,不但忠心辅佐刘备,而且为了兴复汉室,完成托孤重任而鞠躬尽瘁。

试想假如刘备当日心浮气躁而往,孔明还会出山吗?

还会有流传后世的三国鼎立吗?

诚信,即是治国之道,兴邦之计,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修德之道。

树无根不活,人无诚信难成事。

诚信是多种多样的,对国家的诚信,叫“忠”,对父母的诚信叫“孝”,对朋友的诚信叫“义”,对真理的成信叫“德”。

有诚信,世界才有美丽;有诚信,世界才有真情。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占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而中学生仅占20.1%,而且,少数中学生还有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等经历。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场考试舞弊得逞,能说明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吗?

不做老实人,而最终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试想,如果在学生时代我们就随意糟蹋自己的信用,用虚假得到的成绩怎么能参加明日的各种竞争?

同学们,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因此,请每位同学都珍惜自己的信誉,守住一片纯净的心灵!

在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即将举行的期中考试中,请同学们都自尊自爱,都来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学生,拒绝考试作弊或被作弊的行为!

诚信是最宝贵的美德,是我们取信于人的根本。

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称赞他、尊重他、亲近他、信任他,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

否则,他将是一个孤独的人。

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偶然有一次,大家能原谅他,时间长了,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没有人愿意与他共事,这样,他还怎么能在社会站住脚,还怎么能做大事呢?

同学们,为了美好的明天!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答应他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及时归还。

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不自欺欺人,知错就改。

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体现我们是一个“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的讲诚信的实验学校的学生,我们的校园会更加充满真善美,同学之间的相处也会倍感温暖与幸福!

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讲诚信的学生吧!

谢谢大家!

5.

大家好,我十分的荣幸的站在这里,能够跟大家谈谈关于大学生诚信的问题。

首先大家都看到了,我这张脸长得就像是一个大学生的脸,其次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我是不够诚信的。

但是作为一个不够诚信的人,我怎么站在这里跟大家讲讲这个“又红又正”的诚信呢?

我刚才说的我不够诚信,那是按照社会的标准,但是就我自己的标准而言,我觉得我是一个诚信的人。

首先我们要知道诚信的定义是什么,我也没,但就我吃了这么多大米饭的经验来说,所谓诚信就是指一个人遵守承诺,说实话,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情。

我们不妨模仿苏格拉底研究问题的方式,来探讨一下诚信这个问题。

好既然遵守承诺、说实话、不做偷鸡摸狗的事就是受诚信,那么假设同学借了我两百的生活费,然后我只能一个星期吃馒头就老干妈,当我妈妈打电话问我生活的还好吗的时候,我说好极了,吃好喝好睡好玩好。

这时候你能够说我不诚信吗?

所以诚信这个东西是要辩证的去看待的。

下面我们就举一个考试作弊的例子来详细论述一下诚信问题。

众所周知,上大学除了吃喝玩乐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考试不能挂科。

因为你的一切吃喝玩乐的基础就是科科都过,但是考试并不是安排在吃喝玩乐的前面而是在吃喝玩乐之后,这可怎么办。

于是很多同学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作弊。

从此老师和学生的战争便开始了。

但是你能够说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一定是个不诚信的学生吗?

苏格拉底说过“知善行善”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人口头上说自己知道某个行为是善的,但却不去做,甚至做着相反的事,说明他并不是真正的知道;一个人如果真的认识到善是什么,就一定不会作恶。

比如说,一个人口头上说他知道诚实是一种善,但他却在考试的时候作弊,这就说明在他心目中,考试得高分才是善,是比诚实更重要的东西,所以他才会考试作弊,因此,这个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诚实是善,如果他真的认识到诚实是善,就不会把考试得高分这件事摆在比诚实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古希腊智者派都是些律师、政客,他们全副心思都放在怎样巧妙运用辩论和演讲击败对手,哪怕把黑说成白,把是说成非也在所不惜,他们认为,只要能够说服社会大多数人接受一个观点,那么这个观点就成了真理。

但我认为,是非绝不能根据社会上有多少人认同来判断,辨别是非只能依靠人的理性。

在人的灵魂里面本来就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存在,依据这些原则就能正确认识是非。

其实教育从来不应该给学生直接灌输什么观点,而是要通过反复提问、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理性中埋藏的这些基本原则,从而自己获得辨别是非的能力。

但是既然上面说到既然认为作弊并不是不诚信,那么为何作弊的时候好要担惊受怕呢?

如果一个人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他仅仅是从“社会惯例”的角度来理解不作弊这件事。

他只知道作弊是社会规则所不允许的,他感到惊慌仅仅是因为害怕被别人发现。

他认为只要不被抓到,作弊就是有好处的,即使长远来看有害,但至少在眼下是有一定益处的(比如多得两分就可以获得嘉奖或免受惩罚),所以他才会冒着风险作弊。

由此可见,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不作弊是出于善的要求,如果他真的通过自身的理性认识到诚实是一种善,他就会知道,不作弊并不仅仅是出于社会习俗的要求,不论是否被抓到,作弊都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弊。

我想通过上面的论述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并不想告诉大家什么,只是希望大家有自己的感悟。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正误与否是需要大家的判断的,我就不再多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