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198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综合实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教案.docx

《综合实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教案.docx

综合实践教案

第一课:

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

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人民防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引言: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

集团、国家、民族、宗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

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

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

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

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

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

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

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

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

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

使用了远程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集束炸弹、钻地炸弹、高爆子母弹、电磁脉冲炸弹等。

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使伊拉克沦陷了。

这也说明今后高科技战争中,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

我国各届政府领导都对防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规定:

“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

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

一、人民防空的任务

人民防空:

(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

(外国称民防)

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

预备警报:

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

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

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

包括战时和平时。

战时:

适时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疏散、掩蔽;向群众通报遭受袭击情况并指导进行防护和自救、互救;组织人防专业队开展抢救、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配合城市防卫作战。

平时:

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同有关部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制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疏散地域建设;整组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使其在工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发挥骨干作用,以锻炼提高战时救护和抢修能力;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使其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

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

现代战争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破坏性巨大。

因此,在战争中只有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才能争取主动,持久抗敌。

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但中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具有较大的战争潜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所以战争潜力的大小,决定了战争能否持久,而人民防空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人力物力,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力措施。

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

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中,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保卫好城市,也就是保存了战争潜力。

所以,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保障和物资储备,是反空袭的要塞。

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个国家人防工作的好坏,是敌人发动战争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人防工程完备、警报系统先进、防空组织严密、人民防空素质高等,这都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起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通过防空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高科技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民的危害。

一旦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担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责任。

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

三防:

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

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

如非典时期。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防空知识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

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充分的实践性。

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

练习:

1、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防空警报有几种?

它们的音响特征分别是什么?

3、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

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目的:

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

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

这种武器是什么呢?

噢!

是原子弹。

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一、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

原子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使核装料迅速达到临界状态,中子撞击重原子核,一个原子核裂变成两个,两个原子核裂变成四个等,使核装料内发生裂变链式反应,并猛烈释放能量。

从核点火到裂变链式反应熄灭是裂变放能阶段,只需要十分之几微秒。

氢弹的引爆装置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

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

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

1当量=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

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

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

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

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⑴、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

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

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

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

⑵、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

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

2、冲击波

⑴、冲击波:

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⑵、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

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

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

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3、早期核辐射

⑴、早期核辐射:

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

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

⑵、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

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

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

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

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

⑴、核电磁脉冲:

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

⑵、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

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

5、放射性沾染

(1)放射性沾染:

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

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

(2)放射性沾染的杀伤破坏作用:

与早期核辐射的伤害作用基本相同,靠射线伤人,不仅有体外照射,灼伤皮肤,还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体内照射。

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它使污染的物体带放射线,影响使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

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

(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

三、资料介绍

核武器还包括:

电磁脉冲弹: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

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

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

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

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冲击波弹:

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

  

红汞核弹:

它用红汞(氧化汞锑)作为中子源,由于不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所以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一般小型的红汞核弹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但当量可达万吨。

  

三项弹:

用中心的原子弹和外部铀-238反射层共同激发中间的热核材料聚变,以得到大于氢弹的效力。

四、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

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1996年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练习:

1、核武器是利用______________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2、看书上第14页的两个图,说明是那种核爆炸方式。

3、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______五种。

第三课:

对核武器的防护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2、使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针对核武器的杀伤因素,熟悉正确的防护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观讲解,电脑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

引言:

核爆炸后,虽然有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但它也有局限性和可防性。

只要我们熟悉核武器的性能,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避免或减少伤亡。

一、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

当有敌核袭击的迹象时,人防指挥部门就要发出预备警报。

听到预备警报后,要沉着镇静。

要做到:

1、立即切断电源。

2、关上煤气或熄灭炉火。

3、关闭门窗和放下窗帘。

4、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品(如衣物、食物、水、手电等打好包,并写好姓名、单位、住址)。

5、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疏散地掩蔽。

二、核袭击时的防护

见到核爆炸闪光而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人员,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迅速掩蔽,掩蔽越快,受到的伤害越小。

室外人员的防护方法:

1、地物较大时,地物在人和爆心之间,可横向爆心卧倒防护。

2、地物较小时,应使头、地物、爆心在一直线上卧倒掩蔽,重点是保护头部。

(1和2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易燃、易爆的物品。

)3、在开阔地面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

卧倒姿势:

双手交叉手心向下垫于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收腹,两腿伸直,脚尖向下着地,暂停呼吸。

巨大响声过去后,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进行必要的皮肤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或迅速远离爆心。

室内人员的防护方法:

室内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

蹲于桌下、墙角时,要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内,把手放于后脑,头部夹于两臂之间,身体尽量蜷缩,暂停呼吸。

应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免玻璃碎片或重物倒下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当有地震突然发生时,也可以按室内防护的方法去做,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到卫生间躲避,那里管道多,支撑力强,这样也能减少伤亡。

三、核袭击后的行动

核袭击后,放射性灰尘、火灾、建筑物倒塌等都会对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伤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救结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对放射性灰尘的防护

1、放射性灰尘沉降时的行动

核爆炸后,蘑菇烟云中的放射性物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降落到地面。

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或降落到皮肤上,沾染区的人员要及时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扎好三口(裤口、袖口、领口),用雨衣、塑料布、床单等把暴露皮肤遮盖起来。

在室内的人员,应立即关闭门窗,贴上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进入地下室或建筑物中心房间,静听外面关于落尘情况的通报。

2、撤离沾染区的行动

接到人防指挥部门的命令撤离沾染区时,人员应迅速穿戴好防护器材,扎紧“三口”,携带好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沿指定路线撤离沾染区。

行进中,人员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防止扬起灰尘沾染后面的人员;要尽量避开草丛、瓦砾层厚和积尘多的墙根、洼沟;沾染区内坚决不许:

(1)、吃食物。

(2)、喝水和饮料。

(3)、吸烟。

(4)、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

乘车撤离沾染区时,除作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蓬布,加大车距前进。

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如需要上下车时,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3、消除放射性沾染的方法

放射性灰尘对人员危害较大,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受染的人员和人员接触的物品消除沾染,以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消除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通常采用拍打、扫除、抖拂、洗涤等方法。

人员始终要站在上风处,以免被扬起的灰尘再次沾染。

人员身体受到沾染后,要尽快洗消。

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洗,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

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

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

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新沾染。

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方法是:

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消除包装表面的沾染物;对未包装好的粮食,可把沾染层铲掉;对谷类、豆类等,可用扬筛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消除;对被沾染的蔬菜、水果类的消除应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对饮水沾染的消除,可以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经过处理的粮食、蔬菜、饮水等,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检验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

误食了受沾染的食物和水时,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

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消除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铲除、铺盖或用水冲洗等办法实施。

(二)、人员受伤后的救护方法

人员受伤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护,以减轻伤员的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

1、手压止血、止血带止血:

2、毛巾包扎;

(1)头部包扎法。

(2)下颌包扎法。

(3)单肩包扎法。

(4)肘(膝)关节包扎法。

3、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四、对核泄漏和自然灾害的防护

(一)、对核泄漏的防护:

主要是防核沾染,防放射性尘降,撤离沾染区。

(二)、火灾发生后的自救、互救

发生火灾时,首先要沉着冷静,迅速拨打火警119电话,报告失火的位置,以使消防队及时灭火,减少损失。

快速判断火源位置,火势较小时,先关闭电源后用水(或沙)灭火。

火和烟较大时,可用湿毛巾、湿口罩等堵住口、鼻,用湿被子或湿床单包裹身体,采用匍匐低姿撤离。

楼道有明火且烟特别浓时,不要打开房间门,用湿布把门缝堵住,往门上泼水降低温度,打开窗子或阳台呼救、自救或等待救援。

楼层低的,可用绳或床单撕条连接成绳,从窗口或阳台撤出。

当身上着火时,千万不要乱跑,应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的火苗。

一定不要惊慌,多动脑,就能找出恰当的自救、互救方法。

练习:

1、个人在室内利用桌子怎样防护?

2、在开阔地见到核闪光后,你应怎样做?

3、如果你家的楼房发生火灾,你应怎样做?

第四课:

化学武器及其杀伤作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剂和化学武器。

2、使学生清楚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3、使学生了解毒剂的分类及各类毒剂的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症状。

教学重点:

五类毒剂的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症状。

教学难点:

五类毒剂的特点、中毒途径和中毒症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利用电脑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研制、生产了化学武器,并惨无人道地用它来屠杀我们的爱国人士和人民群众,他们战败后掩埋的化学武器,到现在仍在毒害着我国人民。

我们不能忘记日本侵略中国的这段历史,要以史为鉴,努力繁荣强大我们的祖国,使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什么是化学武器呢?

一、化学武器

(一)、什么是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或毁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并能施放毒剂的各种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手榴弹和飞机布洒器等。

(二)、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1、杀伤途径多

使用化学武器,主要是利用爆炸、布洒、加热蒸发等方法,使毒剂分散呈气、烟、雾、粉末、液滴等五种状态,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以及误食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

2、杀伤范围大

毒剂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和地面染毒,染毒空气可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

它不但能伤害被袭击地域和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内未防护的人员,还能渗入不密闭的人防工程和房屋内,杀伤掩蔽人员。

3、持续时间长

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

染毒空气可危害几分钟到数十分钟,毒剂液滴的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数十天。

4、主要杀伤人员

化学武器对于建筑物、物资器材虽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影响不大,它主要对人员肌体造成伤害,使人员行动受限,甚至死亡。

5、制约因素多

化学武器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较大。

刮风、下雨、下雪和气温、建筑物的情况等,对毒剂产生的杀伤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毒剂

毒剂按毒害作用时间可分为持久性毒剂和暂时性毒剂两大类。

按其对人员的毒害作用可把毒剂分为五类。

(一)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

因含磷元素,故又称含磷毒剂。

主要有沙林(甲氟磷酸异丙脂)、vx(甲基硫赶膦酸乙酯)、梭曼、塔崩等。

沙林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较易挥发的液体,有微弱的苹果香味;vx纯品是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黄色,有臭味。

使用时,沙林呈气、雾状,使空气染毒;vx呈雾状、液滴状,使地面、物体、水源长时间染毒。

这类毒剂毒性大,作用快,渗透力强。

它们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进入肌体引起中毒。

其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呼吸困难、胸闷、恶心、呕吐、流口水、出汗、肌肉痉挛等。

中毒严重时,如不及时抢救,会很快死亡。

敌敌畏及其它有机磷农药中毒也有以上症状,它们进入人体达到一定数量时,也会引起死亡。

(二)、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是以破坏细胞,引起皮肤或黏膜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二氯乙硫醚)、路易氏气(氯乙烯氯砷)、氮芥等。

芥子气有大蒜味,路易氏气有微弱的天竺葵味。

它们的纯品是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为褐色油状液体。

使用时呈雾状、液滴状,使空气、地面、水源长时间染毒。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一起侵华日军遗留毒气(芥子气)泄漏伤人事故,共有37人受到伤害,受伤最重的李贵珍已于8月21日去世。

这类毒剂毒性较大,渗透能力强,皮肤染毒后,经2-6小时染毒处发红、发痒、起水泡、溃烂(路易氏气染毒后,皮肤很快出现疼痛感);眼睛中毒后,红肿、怕光;呼吸道中毒后,流鼻涕、咳嗽、声音变哑。

此类毒剂中毒后,治愈时间较长,若及时救治,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三)、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损伤肺组织、引起肺水肿,使人缺氧窒息的毒剂。

主要有光气(二氯碳酰)、双光气(氯甲酸三氯甲脂)。

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苹果味。

使用时呈气状,使空气染毒,持续时间较短。

这类毒剂中毒后2-8小时即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面部青紫、咳嗽并吐粉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四)、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急性缺氧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和氯化氰。

它们是一种无色液体,氢氰酸有苦杏仁味,氯化氰有强烈刺激味。

使用时呈气状,使空气染毒,持续时间短。

这类毒剂毒性较大,是速杀性毒剂。

中毒后迅速出现口舌发麻、头痛、呼吸困难、抽筋、瞳孔散大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五)、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使人引起暂时性精神失常或躯体失能。

这类毒剂主要有毕兹(二苯羟乙酸-3-喹咛酯)。

它是一种无味白色或淡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