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71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名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2.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一再表示: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3.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

”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

4.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

C.“知行合一”论D.“君权神授”论

5.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心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

这一现象表明

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6.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

书中描写到:

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8.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

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

9.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10.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代议制

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D.主张恢复君主制

11.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A.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B.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

C.呼唤个人和社会的解放D.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并没有对天主教会进行改革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脱离罗马天主教皇的管辖

13.孟德斯鸿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B.人民主权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4.如同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D.人民主权说

1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这表明卢梭主张

A.维持现有的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传统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人权

1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

”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

17.下列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18.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

明代徐渭的《风鸢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诗句。

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文人画追求神韵意趣B.明代市井生活丰富

C.现实主义创造手法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19.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

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

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20.“将人类视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都可以用自然原因来解释,从而结束了基督教所称的人类与上帝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

”该材料评价的是

A.宗教改革B.进化论

C.相对论D.启蒙运动

21.“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2.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23.“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

XX词条对此解释: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B.①②C.③④⑤D.①②③⑤

24.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

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①③②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26.叶德辉评论中国近代某现象时说:

“欲托孔子以行其术,托尊孔之名,伏伪经之渐。

”该评论针对的是()

A.反对把孔子神化的李贽B.倡导中体西用的洋务派

C.推行改革变法的康有为D.主张尊孔复古的袁世凯

27.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

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西方文明“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一途。

一切虚文空想之无禆于现实生活者,吐弃殆尽”。

可见陈独秀鼓吹西方学说的真正目的是()

A、彻底颠覆中国的传统文化

B、促进社会的全面革新和进步

C、实现穷思极解泛文空论的理想

D、把西方文明融入中国儒学文化中

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

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3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32.“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

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