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951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docx

激素六项意义和检查方法

激素六项的意义和检查方法

太阳猫

这是一个叫太阳猫的姐妹整理收集的一个关于激素六项的资料,我看了受益良多,现在和群里的姐妹一起学习,分享。

在此,再一次感谢太阳猫。

最近在网上潜水,看了几个关于激素六项的好帖,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整理了一下,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因我不是学医的,如果那些地方理解有误,说的不对,请懂医的朋友一定要帮忙指出来哦,不要误导了大家。

一、性激素检测的内容

在女性内分泌的检验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六项,它们的符号和中文名称是:

1.FSH(促卵泡激素)

2.LH(促黄体生成素)

3.PRL(催乳素)(注:

以上三种激素是垂体分泌的)

4.E2(雌二醇)

5.PROG(孕酮)(注:

以上二种激素是卵巢分泌的)

6.T(睾丸酮)(注:

可由肾上腺和卵巢分泌)

二、六项激素的主要功能和检测的临床意义

1、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

  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受下丘脑产生的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二醇(雌激素)和黄体酮(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

在排卵前FSH明显升高,达一峰值。

  在月经第3天测量血液中卵泡刺激素(FSH)的浓度,可用来预测受孕能力。

FSH高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原发性闭经等。

如果FSH高于15mIU/mL,则代表着生育能力较差,如果高于40mIU/mL,在临床上代表着卵巢功能衰竭,对克罗米芬之类的促排卵药无效。

FSH低于正常值提示下丘脑垂体轴机能异常,可见于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闭经、Sheehan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

FSH值低也可见于雌孕激素治疗期间。

2、促黄体生成素(LH):

主要是促使排卵,在FSH的协同作用下,形成黄体形成并分泌孕激素。

  促黄体生成素(LH):

LH由垂体前叶细胞分泌,受下丘脑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并随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变化而变化。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故血清中LH升高。

临床LH升高常见于:

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垂体或下丘脑肿瘤、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

LH水平降低,可引起不育,常见于:

垂体功能障碍、Sheehan综合症、垂体切除、肥胖性生殖器退化综合症、神经性厌食及使用雌激素后。

  FSH与LH皆由垂体前叶所产生,在月经周期内呈脉冲式分泌,有明显的时间差异。

在女性,FSH可促进卵泡成熟,是诊断不孕症的重要项目。

月经中期的LH高峰可促成排卵,在预测排卵时间上具特殊重要性。

LH与FSH在月经周期中呈“同步变化”,常同时检测。

若FSH和LH水平很低,说明是垂体功能不足;如果FSH和LH正常或增高,说明垂体没有问题而是卵巢本身的问题,存在卵巢功能早衰的可能性。

这时仍需继续坚持人工周期治疗,以保持卵巢和子宫功能。

 高促性腺激素症:

FSH>40IU/L(40miu/ml)

          LH>25IU/L(25MIU/ml)

          E2<110pmol/L(30pg/ml)

  若见于40岁以下妇女,应考虑是卵巢早衰或卵巢不敏感综合症。

若FSH特别高,则可认为不能生育。

若LH也高,则卵巢功能衰竭的诊断可以确定。

LH/FSH>=3,则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3、催乳素(PRL):

也称泌乳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

  催乳素(PRL)是由垂体前叶所产,受下丘脑的控制。

正常的哺乳和对乳房的机械刺激也能导致PRL的释放,身体和情绪的应激反应、低血糖、睡眠也可引起PRL升高。

PRL在人体内主要是发动泌乳,使已充分成熟的乳腺小叶向腺腔内泌乳。

对乳腺的发育有一定的作用。

在妊娠中期与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协同作用。

对卵巢激素的合成、黄体生成及溶解有一定作用。

对胎儿的发育和成长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胎儿肺的形成。

在机体的应激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

在育龄妇女,血清中PRL增高可引起“非产性”溢乳、闭经及月经失调等;PRL过高的原因有:

甲状腺机能减退、垂体或下丘脑肿瘤、肾功能衰竭、手术、服用某些药物(雌激素、利血平、甲基多巴、安宁、酚噻嗪等)、性交等;PRL减低的原因有:

垂体机能减退、Sheehan综合征、服用某些药物(溴隐停、多巴胺等)。

绝经后妇女的PRL下降,低于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的数值。

育龄妇女,血中PRL高于1.0nmol/L即为高催乳素血症,过多的催乳素可抑制FSH及LH的分泌,抑制卵巢功能,抑制排卵。

PRL>2.0nmol/L(50ng/ml)应予治疗。

PRL>4.0nmol/L(100ng/ml),提示微腺瘤。

4、雌二醇(E2):

卵巢分泌的最主要的雌激素,主要功能是促使第二性征发育、乳腺管增生、子宫发育、内膜生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等。

卵巢中颗粒细胞是合成雌激素的场所。

其产生过程是内膜细胞在LH的作用下,使胆固醇转变成雄烯二酮;颗粒细胞在FSH的作用下,发育过程中产生芳香化酶,它使雄烯二酮转变成雌激素,形成的雌激素分泌到卵泡液和血液中。

分泌入血液中的雌激素的代谢过程是在肝内被灭活成为活性较小的雌酮和雌三醇,并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增加水溶性后,由尿排出。

雌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

雌激素促进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附属性器官发育成熟。

如在青春期前雌激素过少,则生殖器官不能正常发育;如分泌过多,则会出现早熟现象。

雌激素又是卵巢排卵不可缺少的调节因素。

雌激素可使阴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糖原增加。

糖原分解时,阴道内液成酸性(pH4—5),利于阴道乳酸菌的生长,不利于其它细菌生长繁殖,故可增加局部抵抗力。

雌激素还能刺激阴道上皮细胞分化,使上皮细胞增生和发生角化。

雌激素量越多,角化程度也愈高。

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变化阴道细胞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检查阴道涂片是了解雌激素分泌状态或性周期的一种方法。

雌激素还可促进输卵管的蠕动,以利于受精卵向子宫内运行。

但过量的雌激素则产生相反的效应。

在月经周期与妊娠期间,雌激素能促进子宫肌增厚,子宫内膜增殖,腺体增多变长,子宫颈腺体分泌增加,以利于精于的通过。

它与孕激素相配合,调节正常月经周期及维持正常妊娠。

(2)对乳腺和副性征的影响:

雌激素具有刺激并维持乳房发育、促使骨盆宽大、臀部肥厚、音调高、脂肪丰满和毛发分布等女性特征的作用。

它还有维持性欲等功能。

(3)对代谢的作用:

雌激素对代谢的作用较广泛:

①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加速骨的生长;②可降低血浆胆固醇与β脂蛋白含量;③可促进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

卵巢瘤或妊娠都可能表现雌激素水平过高,如果偏低,则可能是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席汉综合征。

5、孕酮(P):

由卵巢的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主要功能是抑制子宫收缩,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及发育作准备。

孕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般来说孕激素往往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生作用。

(1)对子宫的作用:

使子宫内膜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糖原含量增加,分泌腺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进入分泌期,以利于受精卵的着床。

孕酮还可降低子宫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使子宫安静,故有安胎作用。

(2)对乳腺的作用:

孕激素能促使乳腺腺泡进一步发育成熟,为怀孕后分泌乳汁作好准备。

(3)产热作用: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在清晨、空腹、静卧时测量体温(基础体温)发现排卵后升高0.5℃左右,在整个黄体期一直维持此水平。

由于在排卵前体温较低,排卵后升高,故可将这一基础体温改变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排卵后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孕激素的代谢产物有关。

体内的孕激素在肝中灭活,转变为孕二酮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和胆汁随粪便排出。

排卵后期血P值低,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6、睾酮(T):

女性体内睾酮50%由外周雄烯二酮转化而来,25%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仅25%来自卵巢。

主要功能是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

对雌激素有抵抗作用,对全身代谢有一定影响。

血T值高,叫高睾酮血症,可引起不孕。

患多囊卵巢综合症时,血T值也增高。

根据临床表现,必要时再测定其他激素。

三、月经周期与激素六项

女性的性腺为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

产卵功能女性约在13-15岁进入青春期,卵巢开始成熟进入生育期。

生育期持续30—35年后,卵巢开始萎缩,功能渐渐衰退进入更年期。

卵巢完全萎缩就进入绝经期。

成熟的卵巢活动有周期,亦称性周期,人体性周期约每月一次。

其生理功能主要受腺垂体促性腺激素FSH(促卵泡生成激素)和LH(促黄体生成激素)的调节。

卵巢的表面为一层生殖上皮。

生殖上皮在卵巢表面增殖成一团上皮细胞,陷入皮质,其中一个发育最大的细胞称为卵细胞,其余变为扁平的小细胞包围在卵细胞的周围,称为颗粒细胞(卵泡细胞),卵细胞和其颗粒细胞一起构成一个原始卵泡。

仅有一层颗粒细胞的卵泡称为初级卵泡。

(一)卵泡期(增生期、排卵前期):

此期由上次月经停止日开始至卵巢排卵日止,历时10-12天。

在这一期中,卵泡的颗粒细胞在FSH和LH的作用下产生雌激素,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迅速增殖,血管增生,腺体增宽加长,但不分泌。

同时,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卵泡开始发育,以后体积不断增大,颗粒细胞增多,进而在颗粒细胞之间逐渐出现充满液体(卵泡液)的腔隙。

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卵细胞被挤到卵泡的一侧,此阶段的卵泡称为成熟卵泡。

成熟卵泡周围,卵巢间质形成一层包围卵泡的卵泡膜。

在充分发育的卵泡,又分化为两层,分别称为内膜和外膜。

在人类,卵泡一般约需12—14天发育成熟。

同时约有10—20个卵泡发育,但其中只有一个发育成熟,其余蜕变成闭锁卵泡。

此期末,成熟卵泡即向卵巢表面移近和突出,从卵巢突出的部分破裂,于是卵细胞便从卵泡排出,称为排卵,此过程需促黄体生成素LH的触发。

如果卵细胞成熟后,因故未能排出,也将进入下一期。

(二)黄体期(分泌期):

此期由排卵日算起,至月经到来之前,历时13-14天。

排出的卵经输卵管伞端进入输卵管。

排卵后的卵泡,由于血管破裂而充满血液为血体,随后在LH的作用下,这些颗粒细胞增生肥大,出现黄色颗粒,称为黄体。

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的增长达到极点,腺体分泌,为受精卵的种植和继续发育准备了条件。

黄体存在的时间以排出卵子是否受精而定,如卵已受精而开始怀孕,则黄体仍继续生长,直到怀孕4个月才逐渐萎缩;如未受精,则黄体仅维持两周就开始萎缩,黄体萎缩成为结缔组织的瘢痕,称为白体。

(三)月经期

卵子如未受精,黄体就逐渐萎缩而成白体,分泌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功能消失。

由于此两种激素的急剧减少,引起前列腺素(PG)的释放,特别是PGF2α。

的释放,可导致子宫内膜血管痉挛性收缩,同时溶酶体膜稳定性减小,放出蛋白水解酶,可使组织发生溶解,这就使失去孕激素和雌激素支持的子宫内膜细胞脱落、剥离而流血,即出现月经。

经期可历时4—5天、出血30—l0Oml。

由于子宫内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特别活跃,故经血一般不凝固。

如卵子受精而怀孕,黄体继续分泌激素,子宫内膜可不再脱落,不出现月经,称为闭经。

正常生育期妇女,闭经往往是怀孕的信号。

四、检测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性激素的检测时间是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可分为:

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而要求患者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做检测,以便了解体内的具体内分泌情况。

1、卵泡期检测:

是在月经周期的第2~3天内测定血清中的性激素,目的是为了了解卵巢的“基础状态”。

而检测的内容是全部的六项,不可缺少。

因为各项性激素可以反映不同的情况。

(一)如促卵泡素(FSH)过高,说明卵巢的储备功能差,这时可先用药增加卵巢储备,保护卵巢内的激素受体;

(二)如雌二醇(E2)过高,考虑病人可能有残存的卵泡,提示不宜进行促排卵治疗;

(三)如促黄体生成素(LH)过高,就会影响卵泡质量,卵泡受精力下降,流产率增加,可先行降LH治疗;

(四)如催乳素(PRL)过高,也会影响排卵和黄体功能,这时主要用溴隐亭对症治疗即可;

(五)如睾酮(T)过高,会影响卵泡的发育,造成无数的小卵泡竞争性发育迟缓或根本不发育。

(六)而如果FSH、LH、E2均太低,就可能是下丘脑-垂体性的功能低下,可考虑用促性腺激素替代治疗。

2、排卵期检测:

是在月经周期的第16~17天测定性激素,结合B超,可了解卵泡的发育状态。

此期,只测定FSH、LH、E2、P才有意义。

当E2正常,卵泡大小也正常,LH有峰值,P值不高,是理想的排卵条件,预计可于LH峰出现后的24~36小时排卵。

此期的激素水平分泌异常,会引起卵泡发育与排卵障碍。

如E2过低,而超声显示卵泡大于或等于1.8cm,可考虑卵泡未发育成熟或此为空卵泡;

如E2正常,而卵泡小于或等于1.6cm,可能刚排卵或有多个小卵泡发育,还有遗漏的可能;

如E2正常,卵泡大于或等于1.8cm,LH无峰值出现,说明性腺轴正反馈机制障碍或卵泡未熟;

如E2过高,还可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

如卵泡小于或等于1.4cm,LH或P已升高,提示卵泡过早黄素化;

如P大于2ug/L,提示子宫种植窗口关闭,囊胚着床机会下降。

3、黄体期检测:

在月经周期的第21~22天,测定E2与P,以了解黄体功能,一般于排卵后的6-7天测定较为准确。

如在黄体高峰期,P值过低(<10ug/L),提示无排卵或无排卵黄素化;

如P在10-15ug/L之间,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卵泡不破裂黄素化;

如P大于15ug/L,提示黄体功能正常。

但此时E2过低,亦是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之一,需要对症治疗。

黄体功能不足有时也是卵泡的质量问题,主要在排卵前进行处理。

补充转帖:

激素的过程控制

说了这么多,究竟如何控制过程呢?

这几乎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了!

卵泡,在原始卵泡阶段,还不受任何激素的影响,到了窦前期卵泡阶段,它的发育,开始依赖于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素(FSH)使颗粒层细胞增多和LH的受体增加,卵泡就开始长大了。

这是卵泡发育的启动阶段,启动的动力就是FSH。

FSH开始出现在前个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后期,是因为这个时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开始下降,逐渐解除了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而雌激素在月经期降到最低点,十分有利于FSH的升高。

雌激素的变化,自始至终影响着其他二个激素的高低起伏!

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清楚了,雌激素在月经期是一个低点,而且,必须形成这样一个低点,才有利于FSH的出现和升高。

(08.20)

FSH升高以后,启动了卵泡的发育。

它的作用就象汽车启动时的蓄电池,但是使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能源是汽油,不是蓄电池的电力;所以,在女性月经期结束以后,雌激素应该天天升高,不能长久停留在低点位置的!

雌激素的迅速升高,加快了卵泡的发育。

而卵泡的快速发育,也提高了雌激素的水平。

因此,月经期结束后,凡是卵泡发育缓慢的JM,卵泡期偏长的女性,就应该及时补充雌激素;当血清雌激素水平大于100pg/ml,就提示你卵泡生长活跃。

(美国专家语)(08.27)

------------------------------------------------------------------------------

YJ期结束以后,雌激素就必须天天升高,到了100pg/ml左右,卵泡生长活跃,这是个基本要求,凡是雌激素低于这个水平,会使你的卵泡期拖得很长。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雌激素变化的二个阶段:

也就是YJ期的低水平和YJ期结束后的上升阶段。

在雌激素的上升阶段,雌激素对下丘脑又加强了负反馈作用,FSH水平下降,因而使刚开始出现的许多卵泡中的大部分闭锁,只允许其中的一个继续发育,这是女性体内内分泌系统的奇妙安排!

--------------------------------------------------------------------------------

接下来,到了在卵泡期雌激素变化的第三个阶段。

在排卵的前几天里,雌激素冲上了一个高峰,这个高峰的高度必须到达200pg/ml以上,越过了200pg/ml以后,越向上越好,有的医院把这个高峰规定在550pg/ml左右;200pg/ml被称为雌激素的阈值,在这个数值以上,雌激素一反过去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变为正反馈状态,就是说他的升高会同时带动另外二个激素(LH,FSH)升高,使这二个激素也到达了峰值!

于是在排卵以前,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这三个激素同时达到了顶峰,为卵泡的破裂,卵子排出和黄体生成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09.05)

--------------------------------------------------------------------------------

现在大家应该非常清楚了,雌激素在卵泡期(注意:

是卵泡期)有三个变化阶段:

1;月经时的最低期;2;月经结束后的上升期(起负反馈作用);和3;排卵前的顶峰期(起正反馈作用)。

对雌激素来说,低就应该低在谷底,高就应该高到顶峰!

当你的雌激素数值,在月经期很低,比如在24pg/ml左右;上升期保持在100pg/ml上下;而在高峰期冲上550pg/ml(超过200pg/ml)。

那么在最后阶段,就可能把LH(黄体生成素)带到100mlu/ml,把FSH(卵泡刺激素)带到22mlu/ml的高度。

到了这种三激素同时高峰的状态,你就是不想让卵泡快速发育,按时破裂,和形成一个良好功能的黄体,都是非常困难的。

(09.09)

-----------------------------------------------------------------------------

我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女性每一月经周期中、卵泡期内一条非常标准的雌激素变化曲线,只要你的雌激素是按照这样的一个变化规律在运行,你就不必担心卵泡的发育问题。

而一旦发现卵泡发育得比较慢,卵泡期拖得特别长,这个时候,你去测一下雌激素,它的数值一定比较低;而通常存在的黄体不足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排卵前三种激素没有同时达到高峰的缘故!

因此,合适的做法是,在YJ结束后,就立即适量地补充些雌激素,而在排卵以前,比较多量地补充雌激素,这样做,是非常符合所有女性雌激素变化规律的!

(09.13)

---------------------------------------------------------------------------------------

凡事都应该顺势而为,当女性体内雌激素开始升高的阶段,适量补充些雌激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要补充这种激素,西医经常使用的是:

补佳乐,倍美力;中医经常使用的是:

紫河车;而我们自己,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摄取,现在我们知道的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品依次是:

豆浆、蜂皇浆、大豆异黄酮、泰国野葛根......。

由于食品中的植物雌激素仅有弱雌激素作用,因此具有双向调节功能,通常是没有害处的,用在调理女性体内一个重要的基础激素,只要大家能够持之以恒,是一定会有效果的。

紫荆仙子

激素太重要了,也太复杂了。

今天又看到一篇好贴,转过来作为补充:

女性内分泌详解---多囊与雄激素

女性体内的雄激素,是不容易一下子说得清楚的DD。

因为它不是一种主要激素,所以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可以强调;但是又不能没有它,缺少了它,女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

它可以说是一种少了不行,多了又有害的激素。

JMM对它的问题也特别多!

(2008.09.29)

----------------------------------------------------------------------

既然少了不行,多了又有害!

那么一定有一个合适的范围。

在医药手册上,女性血浆睾酮(T)的正常参考范围是(放免法):

青春后期100-200ng/L;成人200-800ng/L;绝经后80-350ng/L.

但是因为化验方法不一样,各个医院的参考值可能与医药手册的数据有些出入,譬如苏州第一医院血浆睾酮(T)的参考范围是:

0.10-0.75ng/ML.

有的医院是:

T正常浓度为0.7-3.1nmol/L,使用的单位不一样,因此数据也就不同。

JMM在拿到化验报告时,主要看报告上提供的数据,和医院给出的参考值来判断自己的雄激素是否正常,不要去和别的医院的参考值作比较!

(2008.10.02)

-------------------------------------------------------------------------

只要你的睾酮在参考值范围以内,那么就没有问题,这区区一点雄激素丝毫不影响到女性体内以雌激素为主的激素环境!

它的存在非但没有副作用,反而为女性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单一色调的背景下,多了几种彩色,画家笔下图画的层次就丰富了许多,生动了许多!

譬如,一般认为女性的性特征都是由雌激素造就的。

其实不然,女性个体外表的毛发与阴毛、腋毛的生长完全是因为雄激素;而外生殖器如外阴部分的阴蒂,阴唇和阴阜,其发育更是与雄激素的参与密不可分。

所以可以说,由于雄激素的存在,女性的体态外形是显得更加饱满、更加成熟了!

(2008.10.11)

---------------------------------------------------------------------------

在怀孕以后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女性还有一个需要雄激素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还相当充分!

众所周知,胎儿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然而,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胎儿的大脑和生殖道的基础发育总是向女性的方向发展,这个现象如同电脑的默认程序一样,打开电脑,总是跳出这个被默认的窗口。

如果没有雄激素的存在,即使是男性个体,生殖道也将发育成女性型,成熟的个体表现为女性的性行为。

这就是男性胎儿女性化!

因此,雄激素在生殖道发育到临界期之前的胚胎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使大脑和生殖道向男性分化的主要辅助因素。

(2008.10.15)

------------------------------------------------------------------------

其实,几种性激素(孕,雄,雌激素)都称甾体激素,他们的化学结构几乎是一样的,其区别只是碳原子数量不同而已,譬如孕激素有21个碳原子,雄激素有19个碳原子,而雌激素是18个碳原子。

所以,雄激素只要去掉一个碳原子变成雌激素,就很容易被理解了。

在女性体内,也确实有很大一部分雌激素是由雄激素转变而来的,所以雄激素实际上是雌激素的前体(底物)。

如果女性体内不能产出雄激素了,那么雌激素的水平肯定也不会很高。

(2008.10.23)

-------------------------------------------------------------------------

不过,雄激素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雌激素!

就像豆腐是由豆浆做成的,但是豆浆不会自然地变成豆腐,必须加入某种物质如石膏或者盐卤才能成功。

雄激素的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