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851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7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8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

第28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

(1)概念:

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衡量指标: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2.城市化

(1)概念:

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2)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

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开放前沿

自然

条件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地形

平原广阔

水文

河湖众多

人力资源

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交通条件

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交通便捷

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好,历史上工商业发达

城市化基础

19世纪初,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全世界仅有10个,江苏省就有苏州、扬州、江宁(今南京)3个

三、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1.工业化:

从业人员大量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并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

2.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与产业布局相呼应的城镇体系结构。

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1)把城市化等同于城市建设。

(2)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单一指标——城市化率。

2.产生环境问题

(1)环境治理没有与工业发展同步。

(2)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污染点增多。

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在快速发展中,政府通过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大力推动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具体如下:

1.调整行政区划。

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

5.政府支持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并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微点1 对城市化内涵的正确理解

(1)城市规模大小并非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发展不会导致城乡差别扩大。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与乡村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微点2 城市规模与城市化问题的关系

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就越突出,因此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可发挥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小城镇既可避免因城市规模过大而带来的城市化问题,又可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微点3 工业化的推进特点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

(1)优势资源开发阶段。

此时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2)产业升级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

此时的主导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微点4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2019·高考全国卷Ⅰ)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

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B 2.D 3.A

1.区域工业化的分析思路

(1)根据三大产业比重变化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的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2.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1)抓优势区位,分析发展条件。

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抓资源分布、供应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资源问题。

(3)抓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4)抓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问题。

(5)抓环境建设状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2020·滨州模拟)截至2016年1月,江苏省的城镇化率已提高至66.5%,远高于全国城镇化率发展速度,但省内南北差距大。

下表是江苏省最新城市等级与数量统计表。

据此完成1~3题。

城市等级(常住人口)

数量

城市

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

1

南京

Ⅰ型大城市(300万~500万人)

2

苏州、无锡

Ⅱ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人)

8

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

中等城市(50万~100万人)

6

盐城、镇江、泰州、宜兴、常熟

小城市(50万人以下)

40

张家港、启东、高邮、仪征、丹阳等

1.目前江苏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10%,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比较少

B.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

C.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最早

D.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2.关于表中江苏省城市新等级划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3.江苏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南京积分落户制导致城市级别降低

B.城市级别与城市数量不合理

C.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南部转移

D.Ⅰ型大城市目前城市用地紧张

解析:

第1题,目前江苏省城镇化率高于全国10%,主要原因是江苏省人口与产业密集,集聚效应好,城市化速度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化速度快,人口流动和职业变化活跃。

第2题,表中信息显示,不同等级城市的主要差异是常住人口的差异,因此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第3题,南京城市等级最高,推行积分落户制,抑制人口膨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城市级别结构与城市数量合理,即小城市数量比大中城市多;南部产业饱和,亟待向北部转移;Ⅰ型大城市为苏州和无锡,都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工业城市,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张,目前城市用地紧张。

答案:

1.B 2.D 3.D

4.(2020·赣中南五校联考)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该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之一。

下图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该地区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

(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

(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的工业总产值的变化中看出,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城市化率的变化中看出。

(2)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可从城市化发展对水果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以从城市化发展对农业用地和水果产量的影响方面分析。

(3)分析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

(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城市化率显著提升。

(2)有利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

不利影响: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业用地的规模缩小,水果产值和产量减少。

(3)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图1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1.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区

优势

劣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长江

三角洲

沿海、沿江交汇处;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腹地广阔;科技发达

能源、矿产短缺;产业结构趋同;缺核心技术

服务、金融、IT制造、石化、钢铁、轻纺

浦东开发区、上海自由贸易区

珠江

三角洲

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著名侨乡;改革开放前沿,外向型经济发达

能源、原材料短缺,用地紧张,生态环境严峻

IT制造、电子、轻工制造、农业、轻纺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泛珠江三角洲合作

环渤海

经济区

资源丰富,统一电网,交通便利,靠近山西能源基地,农业基础好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水源紧张,环境污染

IT技术、信息产业、农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滨海新区

东北

经济区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

能源、水源供应不足,设备落后,观念滞后

重工业、制造业、农业

东北振兴战略

2.长江经济带规划

(1)总体概况: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2)存在问题:

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3)发展新格局

①一轴:

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②两翼:

南翼以沪瑞(云南瑞丽)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

③三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④多点:

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产业转型升级

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服务业等)。

②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5)通道支撑、协同发展

①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支撑,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建立区域联动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6)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护和修复水生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2020·兰州诊断)“再工业化”作为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指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现代化,并鼓励新兴工业部门增长。

“去工业化”去掉了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但也使发达国家抗危机的能力降低。

“再工业化”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将导致直接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数减少,逐步实现少量“现代知识型员工”对大量“传统简单劳动者”的替代。

据此完成1~3题。

1.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趋于枯竭②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③劳动力成本过高④国内市场逐渐萎缩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可能给本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产品生产成本和价格提高

B.产品研发、销售费用降低

C.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提高

D.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

3.“再工业化”给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启示是(  )

A.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B.向外转移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C.发展以金融、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

D.加速创新及产业的转型升级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去工业化”是将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向外转移,向外转移的这些工业的用工数量较多,污染较重,附加值较低。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地租水平都较高,给大量用工的传统制造业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加上传统制造业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故发达国家将较多的此类产业向外转移,形成“去工业化”现象。

第2题,根据材料对“再工业化”的描述可知,“再工业化”能够刺激经济增长、复兴旧工业部门、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再工业化”会提高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会有更多的技术投入和产品研发,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研发费用。

“再工业化”会使直接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数减少,产品的生产规模不一定会扩大。

第3题,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为提高利润,应进行产业的技术投入和结构转型升级;我国劳动力数量庞大,“去工业化”虽然可以为其他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但也会造成就业机会的流失。

因此,我国应促进低附加值产业的对内转移(由发达地区转移至欠发达地区),同时,加速创新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答案:

1.B 2.C 3.D

4.(2020·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

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

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解析:

(1)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

(2)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

(3)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

(4)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

答案:

(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加强中高端产业发展。

一、选择题

(2020·石家庄质量检测)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

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

据此回答1~3题。

1.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2.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3.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

A.交通枢纽B.绿地公园

C.医疗中心D.批发市场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城市中心之外设立了多个区域中心及多个卫星镇,利于分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A对,D错;城市多中心空间体系,产业、人口分散,会增加管理难度,B错;城市中心对卫星镇有辐射带动作用,其职能是卫星镇无法替代的,C错。

第2题,新加坡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了相应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可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为产业、人口等提供服务,对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较少,A、B错;在卫星镇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向卫星镇分散,与城市化相反,属于逆城市化,D错。

第3题,新加坡卫星镇是在“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说明卫星镇主要是围绕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因而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为交通枢纽,A对;卫星镇中心土地价格高,一般不会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广的公园或批发市场,B、D错;医疗中心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便于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C错。

答案:

1.A 2.C 3.A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回答4~6题。

4.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5.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

6.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解析:

第4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交通、资金、技术方面远不及长三角地区,但川渝地区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成为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

第5题,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劳务输出均为经济合作,只有水土保持属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做法。

第6题,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区域,上海拥有先进技术、资金,并占据优越区位,应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答案:

4.C 5.D 6.A

(2020·济宁模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8.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

B.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

C.东部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

D.目前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

解析:

第7题,在不同的城市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的类型存在差异。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

据此推断①②③分别代表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