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532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docx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一、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07-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城市性质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四、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走在西部前列,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二)统筹城乡走在西部前列,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三)社会和谐走在西部前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人与环境和谐走在西部前列,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五、发展战略

   

(一)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三)内外开放战略。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七、“一圈两翼”战略

   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

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八、城镇体系结构

   市域城镇分为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

规划至2020年,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九、都市区空间层次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2737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1062平方千米。

郊区范围为2736平方千米。

   十、城市主要拓展方向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9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07〕90号正式批复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新的城乡总体规划是全国第一部城乡总体规划,也是我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重要规划。

新总规是全市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引导重庆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定文件。

新总规的实施必将为站在新起点上的重庆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为全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平台。

一、新总规修编工作背景

重庆现行城市总规编制始于1993年,199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

这一总规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直辖后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以及对中央设立直辖新重庆战略意图的深入认识和应对国家对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更高、更新要求,加快开展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要求,“要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轮总规编制于直辖前,没有真正体现国家设立直辖市的意图,没有从区域中心职能的角度考虑布局区域级的公共服务,难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新总规的修编,体现和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

(二)修编是落实城乡统筹、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直辖以来,虽然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然突出,城乡差异巨大。

受传统规划编制方法的局限,上一轮总规内容偏重于城市,基本未涉及农村地区。

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庆需要以新总规作指导,搞好城乡统筹。

(三)修编是保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需要。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

但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地关系”矛盾所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三峡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的城镇发展和集聚太多的人口;另一方面,三峡库区目前人口过多,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差,产业空心化问题严峻,社会问题突出。

上一轮总规对三峡库区的考虑只限于移民和城镇搬迁,对成库后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保问题基本未涉及,已不适应现势发展需要。

(四)修编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

重庆主城区是国内少有的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大城市。

目前旧城区总人口达440万,城镇人口密度高达14000人/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仅71平方米。

由于城市人口和职能过度集中,加剧了城市环境压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五)修编是适应行政区划调整的需要。

上一轮总规构思和成型时,仅增补了新纳入直辖市区县的城镇体系布局等主要内容,未及对直辖后城市未来的发展作出新的研究和规划。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必须尽快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修编过程中,我市的南川、江津、合川、永川四个市又撤市设区。

二、新总规修编工作过程及主要特点

经建设部批准,2004年初,我市启动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在经市规委会全体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审议之后,2005年4月,市政府正式将新总规成果上报国务院审批。

其后,国家建设部牵头组织开展了系列审查工作。

2006年10月,市委书记汪洋同志到市规划局听取总规修编工作情况汇报,并就修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今年2月,国务院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4次会议审查并原则通过了我市新总规。

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向定航”,作出“314”总体部署。

按照新的发展要求,我市又对新总规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4月初,建设部第124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我市新总规。

6月27日,新总规经国务院第182次常务会会议审议并获原则通过。

9月20日,国务院以国函〔2007〕90号正式批复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

这次新总规修编工作由市规划局具体承担,历时近四年,始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指导,凝聚着国内外规划专家和全市人民的集体智慧。

本次修编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政府组织”。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总规修编领导小组,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

二是“专家咨询”。

组织开展了8个重大专题研究,10余次国内外专家研讨会和50余次专题研讨会,直接参与总规修编工作的国内外专家和专业人员达到300余人次。

三是“多方合作”。

48个市级部门还承担了24个专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区县为新总规修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四是“公众参与”。

通过现场公示、互联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有数万市民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充分体现了新总规的公众性和开放性。

五是“科学决策”。

实践证明,“政府组织、专家咨询、多方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使新总规修编工作做到了科学、民主和依法办事。

三、新总规的核心内容

我市新总规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期限为2007—2020年。

文本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两部分组成。

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一)城市性质:

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二)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走在西部前列,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统筹城乡走在西部前列,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社会和谐走在西部前列,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与环境和谐走在西部前列,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城市规模:

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3000万人,城镇人口16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8%;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人,城镇人口2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四)城镇体系结构:

规划至2020年,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6个大城市,黔江等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左右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五)综合交通:

规划至2020年,高速公路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100%,都市区至市域内各区县(自治县)“四小时通达”;铁路线网区县(自治县)覆盖率达到90%。

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将江北国际机场建设为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积极发展万州五桥机场、黔江舟白机场和渝东北支线机场。

(六)都市区空间结构:

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

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

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

(七)都市区规模:

至2020年,总人口9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30万人。

城镇建设总用地为865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3平方米。

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为520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89平方米。

(八)都市区住宅建设:

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的小康水平,住房成套率达到100%。

(九)都市区产业总体布局:

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重点布局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绕城高速公路以外的地区重点布局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十)都市区综合交通:

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基础,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

四、新总规的重要意义

新总规是提高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依法治市水平的行动纲领。

(一)新总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新阶段发展的殷切希望,体现了全市人民对建设美好家园的热切期盼。

新总规将“314”总体部署和中央领导集体对重庆发展的总体要求贯穿始终,进一步明确了重庆的城市性质、奋斗目标、战略任务和在全国发展布局中的功能定位,确定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充分体现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意图。

全面实施新总规,必将激发全市人民的创造活力,汇聚四面八方的建设力量,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精彩现实。

(二)新总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和谐重庆的重要举措。

新总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贯穿统筹兼顾法则,将全市域作为整体进行规划,实现了市域城乡规划全覆盖;明确未来重点开发区和优先发展区域,确定了“一圈两翼”空间发展战略;强调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特别提出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突出构建多层次、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面实施新总规,必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共建共享和谐重庆。

(三)新总规是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加快”和“率先”的必然选择。

新总规着眼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空间特征,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