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495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docx

高中化学教材实验汇总

教材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汇编

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1、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

例:

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

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

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2、加热方法:

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3、气体收集:

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

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二、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蒸发

原理:

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

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蒸馏

原理:

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

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静置分层。

⑤分液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

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Cl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BaSO4↓

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g++Cl—==AgCl↓

CO3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a2++CO32-===BaCO3↓BaCO3+2HNO3==Ba(NO3)2+CO2↑+H2O

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配制步骤

a、计算:

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滴定管(量筒)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c、溶解:

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洗涤(转移):

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

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f、装瓶

①称量②溶解③转移④洗涤转移、振荡

⑤定容⑥摇匀

④洗涤转移⑤定容⑥摇匀

2、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c(mol/L)

m(溶质)

V(溶液)

天平

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

偏大

2.药品、砝码左右位置颠倒

减小

——

偏小

3.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时间过长

减小

——

偏小

4.用滤纸称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

减小

——

偏小

5.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

增大

——

偏大

6.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

减小

——

偏小

7.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

——

无影响

8.搅拌时部分液体溅出

减小

——

偏小

烧杯

及玻

璃棒

9.移液后未洗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偏小

10.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减小

偏大

11.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减小

——

偏小

12.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偏小

13.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偏小

14.定容时,仰视读刻度数

——

减小

偏大

15.定容时,俯视读刻度数

——

增大

偏小

3.溶液的稀释:

溶质在稀释前后其物质的量不变。

c1V1=c2V2(c1、c2为稀释前后的摩尔浓度,V1、V2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四、胶体的性质

实验:

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说明:

(1)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介稳性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2)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3)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

这说明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较大。

五、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

取1-2mL的Na2SO4溶液,逐滴加入BaCl2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

白色沉淀

取1-2mLNaOH的溶液,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有何现象?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H++OH-=H2O

取1-2mL的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盐酸,观察有什么现象?

产生气体CO32-+2H+=CO2↑+H2O

结论:

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产生沉淀、放出气体、生成水。

离子反应的本质是:

使反应的离子浓度减少。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六、钠的性质

〔实验3-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上,加热,有何现象发生?

现象

在钠的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钠受热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接着就燃烧起来,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有烟产生,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4Na+O2==2Na2O

2Na+O2==Na2O2

结论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或加热的条件下都能跟氧气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但加热时与氧气的反应更加剧烈。

(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用坩锅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

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铝箔发红卷缩,很快就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实验3-3】在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要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浮、游、球、响、红

 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七、铁的性质

按图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丝保持红热肥皂泡燃烧

3Fe+4H2O(g)

Fe3O4+4H2↑

 

八、铝的性质

科学探究

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

解释

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

构成薄膜的氧化铝(Al2O3)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使熔化了的铝不会滴落下来。

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加热时又会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结论

1、铝容易被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2Al2O3

2、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实验3-4】在2支试管里各加入5mlHCl和5mL浓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

过一段时间后,用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发生?

 

【交流现象】都有气泡产生,试管口点燃都燃烧。

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九、几种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实验3-5】各取少量Na2O、CaO、MgO、Fe2O3、CuO、Al2O3放入试管中

(2)分别加入2mL蒸馏水(3)在固体溶解的试管中滴2—3滴酚酞,(4)在固体不溶解的试管中滴加1mol/L的盐酸

氧化物

固体颜色

水溶性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溶液的颜色)

Na2O

白色

Na2O+2HCl=2NaCl+H2O(溶液无色)

MgO

白色

不溶

MgO+2HCl=MgCl2+H2O(溶液无色)

Fe2O3

红棕色

不溶

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黄色)

CuO

黑色

不溶

CuO+2HCl=CuCl2+H2O(溶液蓝色)

【实验3-6】用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垂直从盛有FeCl3、FeSO4溶液的试管口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FeSO4溶液中产生的沉淀迅速变化。

分析原因,然后再改进实验:

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或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煤油,以隔绝空气,再将吸有NaOH溶液的长滴管伸入到FeSO4溶液的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在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在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的Fe(OH)2,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Fe(OH)3沉淀。

【实验3-7】可让学生逐滴加入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沉淀的胶状和沉淀量的增加,形成胶状沉淀的概念。

静置一会儿,观察沉淀沉降的情况。

实验现象:

在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继续加氨水稍过量,沉淀不溶解,说明Al(OH)3不溶于弱碱。

【实验3-8】将[实验3-7]制得的Al(OH)3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l(OH)3沉淀中加盐酸或NaOH溶液,沉淀都消失。

【实验3-9】焰色反应

⑴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酒精灯火焰略带黄色,喷灯的火焰温度高,而且无色。

⑵做焰色反应实验前,铂丝(或无锈铁丝)应灼烧到无色。

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至无色。

⑶做钾盐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

蓝色玻璃片能吸收黄光,能排除钠盐的干扰。

没有蓝色钴玻璃片,可用幻灯片涂上蓝色颜料代替。

⑷焰色反应的颜色为:

钠盐呈黄色、钾盐呈紫色、钙盐呈砖红色、锶盐呈洋红色、铜盐呈绿色。

2、科学探究1:

Na2CO3、NaHCO3的性质

步骤

1gNa2CO3

1gNaHCO3

①加1mL

水白色粉末,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细小白色粉末,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②加10mL水

振荡时间长时可溶解

固体量减小

③加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微红色

初步结论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加水部分溶解,溶液碱性比Na2CO3的弱

 

现 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 论

Na2CO3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

受热不分解

NaHCO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CO2↑

受热易分解

科学探究2: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1)Fe3+离子的检验:

   

滴入KSCN溶液

FeCl3溶液溶

液呈血红色

FeCl2溶液

溶液颜色无变化

(2)Fe3+离子的氧化性:

加 入

现 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粉,KSCN溶液

不显血红色

2FeCl3+Fe=3FeCl2

加入氯水,振荡

溶液显血红色

2FeCl2+Cl2=2FeCl3

【科学探究3】铁盐和铝盐的净水作用

 

不加试剂

加入明矾

加入硫酸铁溶液

2min

无明显变化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5min

浑浊,略有沉降

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透明

(比加硫酸铁的透明)

沉淀沉在底部,溶液接近透明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实验4-1】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在饱和Na2Si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逐滴加入稀盐酸,待溶液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有透明的硅酸凝胶产生。

【实验4-2】水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就燃烧。

硅酸钠溶液浸过的滤纸或小木条,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滤纸只起泡)。

【实验4-3】氯气与氢气点燃反应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气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现象:

H2在Cl2中继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有白雾出现。

【实验4-4】【实验4-5】

 

Cl2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实验4-6】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Na2C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溶解,且放出气泡。

实验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滴入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AgNO3+HCl=AgCl↓+HNO3

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先变红后很快褪色

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滴入红墨水

褪色

氯水具有漂白性

【实验4-7】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用PH试纸测酸碱性。

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震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试剂,红色立即褪去,加热后,红色恢复。

【科学探究】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将一支充满NO2的试管倒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红棕色气体逐渐消失,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无色气体充满试管的1/3(上部)

3NO2+H2O=2HNO3+NO

NO2为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NO为无色气体,难溶于水

(2)

制取少量氧气

   

2KClO3=2KCl+3O2↑

或2H2O2

2H2O+O2↑

(3)

(3)将氧气慢慢地通入步骤

(1)的试管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蔗糖炭化】在200mL的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

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与解释:

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且反应为放热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使木炭变得疏松。

【实验4-8】铜与浓硫酸反应

在一支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然后再加入5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加热。

放出的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或品红溶液中。

观察反应现象。

反应完毕,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倒入另一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

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与解释: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是SO2;反应后生成物冷却后倒入盛冷水的烧杯,溶液显蓝色,说明铜被浓硫酸氧化成Cu2+。

Cu+2H2

O4(浓)====Cu(SO4)2+

O2↑+2H2O

【实验4-9】氨的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

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

打开玻璃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

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杯内液体呈红色。

说明氨极易溶

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具有碱性的氨水。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科学探究】钾的性质

[实验1]把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并跟钠在空气里的燃烧现象进行对比。

现象与解释:

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

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现象与解释: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

 

【实验1-1】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现象

化学方程式

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盛NaBr溶液的试管由无色变橙黄色,加CCl4后分层,下层为橙红色;盛KI溶液的试管由无色变棕黄色,加CCl4后分层,下层为紫色

1、Cl2+NaBr=NaCl+Br2

2、Cl2+NaI=NaCl+I2

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盛KI溶液的试管由无色变棕黄色,加CCl4后分层,下层为紫色

3、Br2+NaI=NaBr+I2

【实验探究1】Mg、Al和水的反应

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Mg

Al

现象

Mg带表面有气泡;Mg带表面变红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

无明显现象

化学方程式

Mg+2H2O==Mg(OH)2+H2

--

【实验探究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向试管中各加入2mL1mol/L盐酸。

观察现象。

Mg

Al

现象

镁片逐渐溶解,放出大量的气泡

铝片逐渐溶解,放出气泡

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结论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实验1-2】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熔化成小球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现象: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附着的白色固体。

2Na+Cl2===2NaCl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实验2-1】

实验步骤*

眼睛看到的现象

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铝片逐渐溶解,放出气泡

感觉烧杯变热 

溶液温度升高  

结  论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放出热量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NH3气生成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感觉烧杯变凉

反应吸热

用手拿起烧杯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

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

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冰融化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混合物成糊状

有水生成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实验2-3】

反应物

及用量

HNO350mL1mol/L

HCl50mL1mol/L

HCl50mL1mol/L

碱 

NaOH50mL1mol/L

NaOH50mL1mol/L

KOH50mL1mol/L  

混合前温度

室温

室温

室温

混合后温度

t1

t2

t3 

结 论

HNO3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HCl与K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热

对实验进行

归纳和概括

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NO3+NaOH=NaNO3+H2O,H++OH-=H2O

HCl+NaOH=NaCl+H2O,H++OH-=H2O            HCl+KOH=KCl+H2O,H++OH-=H2O

【实验2-4】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右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

用导线连接后,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这一变化过程可表示如下:

锌片:

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实验2-5】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约5%的H2O2,然后滴加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产生的气体

现象

结论

热水

气泡多而快,产生的气体

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