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477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12章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docx

管理会计12章习题东北财经大学第二版

第一次课

一、关键概念

1.狭义管理会计 2.广义管理会计     3.管理会计学

4.管理会计的内容     5.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6.多层主体假设

7.理性行为假设8.合理预期假设9.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0.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11.最优化原则12.效益性原则

13.决策有用性原则14.及时性原则15.重要性原则

16.灵活性原则

二、分析思考

1.什么是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有什么关系?

2.管理会计有哪些职能?

3.为什么说“管理会计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的说法不正确?

请谈谈你对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根本原因的理解。

4.你认为管理会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具有什么特色?

管理会计具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5.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都包括哪些内容?

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6.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都包括哪些内容?

谈谈你对效益性原则和决策有用性原则的理解。

7.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对立概念而存在的是()。

A.现代会计B.企业会计

C.管理会计D.管理会计学

2.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A.预测决策会计B.规划控制会计

C.对外报告会计D.责任会计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并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是()。

A.责任会计B.预测决策会计

C.科学管理理论D.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A.19世纪90年代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5.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A.19世纪末B.20世纪上半叶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D.20世纪70年代

6.西方最早的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成立于()。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7.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管理的会计”B.“管理会计”

C.“传统管理会计”D.“现代管理会计”

8.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A.管理会计萌芽阶段B.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传统管理会计阶段D.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9.在西方,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部门属于()。

A.服务部门B.生产部门

C.领导部门D.非会计部门

10.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管理会计假设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D.管理会计概念

11.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多层主体假设B.理性行为假设

C.合理预期假设D.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2.下列项目中,属于“为满足管理会计面向未来决策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地确定其工作的时间范围或进行会计分期,不必严格地受财务会计上的会计年度、季度或月份的约束;在时态上可以跨越过去和现在,一直延伸到未来”的假设是()。

A.多层主体假设B.理性行为假设

C.合理预期假设D.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13.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称为()。

A.管理会计假设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D.管理会计概念

14.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

A.管理会计假设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D.管理会计概念

15.如果某项管理会计信息同时满足了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该信息在质量上符合()。

A.真实性原则B.决策有用性原则

C.及时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

16.为保证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中的()。

A.可理解性要求B.最优化要求

C.可靠性要求D.效益性要求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狭义管理会计定义涉及到的内容有()。

A.工作主体B.奋斗目标C.工作对象

D.核算手段E.基本职能

2.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经济前景B.参与经济决策C.规划经营目标

D.控制经济过程E.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有()。

A.预测决策会计B.规划控制会计C.责任会计

D.预算会计E.非营利组织会计

4.下列各项中,属于正确描述预测决策会计特征的说法包括()。

A.它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关键标志之一

B.它处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

C.它主要履行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

D.它能够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E.它最具有能动性

5.管理会计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内在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现代化大生产C.高度繁荣的市场经济

D.资本主义社会制度E.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6.下列项目中,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A.规划控制会计B.预测决策会计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师职业E.管理会计专业团体

7.在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所经历阶段的有()。

A.萌芽阶段B.成长阶段C.宣传介绍阶段

D.吸收消化阶段E.改革创新阶段

8.下列各项中,可以揭示现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的项目有()。

A.系统化B.规范化C.职业化

D.社会化E.国际化

9.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内容的有()。

A.多层主体假设B.理性行为假设C.合理预期假设

D.充分占有信息假设E.货币计量假设

10.如果管理会计信息要具备决策有用性质量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有()。

A.具有相关性B.具有可靠性C.具有精确性

D.具有可信性E.具有全面性

11.如果管理会计信息要具备可信性的质量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有()。

A.具有相关性B.具有可靠性C.具有可理解性

D.具有精确性E.具有全面性

12.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A.企业整体B.分厂C.车间

D.班组E.个人

13.下列各项中,符合管理会计的理性行为假设所包括意义的表述有()。

A.管理会计师的动机总是合理的,行为总是理性的

B.每一项管理会计具体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

C.管理会计的信息能够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D.管理会计的信息有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E.管理会计的信息有助于管理者正确决策

14.下列表述中,能够揭示管理会计特征的有()。

A.以责任单位为主体B.必须严格遵守公认会计原则C.工作程序性较差

D.可以提供未来信息E.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15.通过分析管理会计职能的时间特征,可以发现管理会计信息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的时间特征,其中能够体现未来时态特征的职能有()。

A.预测B.决策C.控制

D.考核E.评价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基本原则内容的有()。

A.最优化B.效益性C.决策有用性

D.及时性E.重要性

17.西方在构建管理会计基本概念框架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A.为什么提供信息B.为谁提供信息C.提供什么样的信息

D.怎样提供信息E.提供的信息怎么用

五、判断题

1.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和知识体系。

()

2.管理会计究竟具备哪些职能,是由人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的。

()

3.因为管理会计最初出现在西方社会,所以可以断定它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

4.现代管理会计的特征在于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

()

5.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组织管理会计工作的必备前提;其基本原则是对管理会计工作(尤其是对其信息质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

6.管理会计信息特征上的可靠性是由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决定的。

()

7.因为管理会计只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因此与对外服务的财务会计有本质的区别。

()

8.管理会计既能够提供价值信息,又能提供非价值信息;既提供定量信息,又提供定性信息;既提供部分的、有选择的信息,又提供全面的、系统的信息。

()

9.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服务,又属于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处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地位。

()

10.管理会计专业团体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管理会计进入了成熟期。

()

11.如同财务会计一样,管理会计基本原则中的重要性原则也是为修订全面性原则而专门设计的。

()

12.管理会计是一个用于概括管理会计工作与管理会计理论的概念。

()

13.战略管理会计是当今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新热点之一。

()

14.管理会计的职能是客观的,但它所起到的作用大小却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

()

答案——第一次课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D4.C5.B

6.A7.A8.D9.A10.A

11.A12.C13.B14.B15.B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3.ABC4.ABE5.ABC

6.BCDE7.CDE8.ABCDE9.ABCD10.AD

11.BC12.ABCDE13.AB14.ACDE15.ABC

16.ABCDE17.ABCD

(三)判断题

1.×2.×3.×4.√5.√

6.×7.×8.×9.√10.√

11.×12.×13.√14.×

第二次课

一、关键概念

1.管理会计中的成本2.管理会计中的产品成本3.管理会计中的期间成本

二、分析思考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哪些主要联系?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3.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按照企业管理的要求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分类的意义何在?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

A.不发生法律效用的信息B.全面精确的信息

C.非价值量信息D.定性信息

2.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能够揭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共性特征的表述是()。

A.两者都是现代会计的组成部分B.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C.两者共享部分信息D.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3.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A.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B.外部会计

C.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D.责任会计

4.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体系特征的是()。

A.具有规范性B.缺乏科学性

C.具有稳定性D.缺乏统一性

5.管理会计将成本分为业务成本、责任成本和质量成本的划分依据是()。

A.成本计算对象B.成本实际发生的时态

C.成本的可辨认性D.成本的经济用途

6.在管理会计中,将全部成本区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分类标志是()。

A.成本的目标B.成本发生的时态

C.成本的相关性D.成本的可盘存性

7.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A.成本核算目标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D.成本的性态

8.在财务会计中,销售费用的正确归属是()。

A.制造费用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D.非制造成本

四、多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

A.会计主体不同B.基本职能不同C.依据的原则不同

D.信息特征不同E.观念取向不同

2.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

A.时间特征不同B.信息载体不同C.信息属性不同

D.规范程度不同E.观念取向不同

E.管理会计术语的正式提出

3.我们认为,在设计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则时,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为()。

A.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要素

B.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标准

C.管理会计工作系统的构成要素

D.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E.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联系

4.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成本的有()。

A.标准成本B.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

D.混合成本E.预算成本

5.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按其可辨认性为标志进行分类结果的有()。

A.间接成本B.主要成本C.直接成本

D.加工成本E.可控成本

6.按经济用途对成本进行分类,其结果应包括的成本类型有()。

A.未来成本B.生产成本C.非生产成本

D.责任成本E.可控成本

五、判断题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奋斗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

2.既然企业会计中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那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样适用于管理会计。

()

3.即使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相同或相近,那么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也往往是大同小异的。

()

4.一般来说,由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由复合型高级人才来承担,引出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起点要比财务会计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要高。

()

5.管理会计十分重视定期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质量。

相对地,不大关心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

6.通过研究新兴的管理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及区别,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管理会计特点的关键所在。

()

7.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不强调成本发生的时态。

()

8.将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有利于分清各部门责任,考核其工作业绩。

()

9.由于广义产品有销货和存货两种形式,因此产品成本也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即销货成本和存货成本。

()

答案——第二次课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A

6.D7.D8.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3.BC4.AE5.AC

6.BC

(三)判断题

1.×2.×3.×4.√5.√

6.√7.√8.×9.×

第三次课

一、关键概念

1.成本性态2.固定成本3.约束性固定成本

4.酌量性固定成本5.变动成本6.技术性变动成本

7.酌量性变动成本8.混合成本9.阶梯式混合成本

10.标准式混合成本11.低坡式混合成本12.曲线式混合成本

13.相关范围14.成本性态分析15.技术测定法

16.直接分析法17.高低点法18.散布图法

19.一元直线回归法

二、分析思考

1.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水平高低通常以什么形式来反映?

2.结合各种成本的细分情况说明降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正确途径。

3.为什么说当成本按其性态进行分类时混合成本的存在具有必然性?

4.相关范围对成本性态有何影响?

怎样理解成本性态的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

5.讨论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异同。

6.成本性态分析有哪几种程序?

其特点如何?

7.是否一定要先按性态进行成本分类,再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8.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各种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如何?

9.在应用一元直线回归法时,如果利用插入计算机函数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其计算结果是否与手工计算的结果一致?

三、单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相关性的正确解释是()。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2.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

C.产品成本D.期间成本

3.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的变动规律为()。

A.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B.随业务量的减少而减少

C.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D.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

4.在各类固定成本中,能够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其总额的是()。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D.单位固定成本

5.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为()。

A.约束性固定成本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技术性变动成本D.酌量性变动成本

6.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

A.变动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D.变动成本率

7.标准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A.半固定成本B.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D.曲线式成本

8.下列项目中,属于阶梯式混合成本的是()。

A.制造费用B.生产工人计件工资

C.机器设备维护保养费D.检验员工资

9.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的相关范围是()。

A.成本的变动范围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10.就同一企业而言,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态。

这是因为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具有()。

A.相对性B.暂时性

C.可转化性D.变动性

11.成本性态分析的对象与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对象相同,都是()。

A.总成本B.固定成本

C.变动成本D.资金运动

12.某企业在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

据此可以断定:

该企业应用的是()。

A.高低点法B.回归直线法

C.分步分析程序D.同步分析程序

13.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最高的业务量B.最高的成本

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

14.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b的方法是()。

A.直接分析法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D.回归直线法

15.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正相关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无关D.基本无关

16.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

C.一元直线回归法D.直接分析法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有()。

A.定期支付的广告费B.计件工资C.企业管理人员工资

D.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E.按产量法计提的折旧费

2.下列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特点有()。

A.总额的不变性B.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C.单位额的不变性

D.单位额的反比例变动性E.单位额的变动性

3.在不改变企业经营方向的前提下,不宜降低成本总额,而应通过提高产品产量,降低其单位额的成本项目是()。

A.新产品开发费B.机器设备折旧费C.员工培训费

D.保险费E.管理人员薪金

4.下列各项中,一般应纳入变动成本的有()。

A.办公费B.计件工资C.按生产数量法提取的折旧

D.直接材料E.车间租赁费

5.下列项目中,属于技术性变动成本的有()。

A.计件工资B.消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

C.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燃料成本D.可调换购买单位的外购材料成本E.计时工资

6.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应当具备的特征有()。

A.总额的不变性B.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C.单位额的不变性

D.单位额的变动性E.单位额的反比例变动性

7.下列项目中,属于混合成本类型的有()。

A.阶梯式混合成本B.递增型混合成本C.递减型混合成本

D.标准式混合成本E.低坡式混合成本

8.下列项目中,属于广义相关范围的有()。

A.成本范围B.收入范围C.费用范围

D.业务量范围E.期间范围

9.由明显的变动和固定两部分成本组成的混合成本包括()。

A.半固定成本B.标准式混合成本C.低坡式混合成本

D.曲线式混合成本E.阶梯式混合成本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因相关范围的存在而使成本性态具有特点的有()。

A.相对性B.暂时性C.可转化性

D.不变性E.正比例变动性

11.下列各项中,能够揭示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关系的表述有()。

A.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B.两者的性质不同C.两者的最终结果不同

D.两者的对象不同E.前者以后者为前提

12.下列各项中,既可以用于同步分析程序又可以用于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包括()。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C.一元直线回归法

D.直接分析法E.技术测定法

13.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性态分析程序的有()。

A.技术测定法B.同步分析C.直接分析法

D.分步分析E.一元直线回归法

14.成本性态分析中的历史资料分析法包括()。

A.高低点法B.散布图法C.技术测定法

D.直接分析法E.一元直线回归法

15.利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建立成本模型时,计算步骤正确的有()。

A.先求b后求aB.先确定a后求bC.a和b可以同时求得

D.先求r,再求a和bE.先求x和y,再求a和b

16.下列企业中,不宜采用技术测定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的有()。

A.新建企业B.进行过技术改造的老企业C.没有历史资料的企业D.生产能力有重大变动的企业E.无法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和直接分析法的企业

17.在应用一元直线回归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相关系数r应满足的条件有()。

A.r等于-1B.r等于0C.r等于+1

D.r趋近于+1E.r为任意值

五、判断题

1.定期支付的广告费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

2.成本性态是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

3.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是财务会计按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

()

4.固定成本的水平通常以其总额来表示,而变动成本的水平则以其单位额来表示。

()

5.无论哪一种混合成本,实质上都可以区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

()

6.通常我们所讲的降低固定成本总额就是指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

()

7.成本性态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

类。

()

8.成本性态是恒定不变的。

()

9.半变动成本即标准式混合成本。

()

10.成本性态分析是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前提。

()

11.成本性态模型y=a+bx中的b,就是指单位变动成本。

()

12.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进行混合成本分解。

()

13.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分析程序。

()

14.成本性态分析的直接分析法不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

()

15.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成本与变动成本具有相同的内容,间接成本与固定成本具有相同的内容。

()

16.高低点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缺点是计算过程过于复杂。

()

17.相关系数r的大小对能否采用一元直线回归法有重大影响。

()

六、计算题(有就做,没有就不做)

1.已知:

某企业主要经营A产品,该产品连续十期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期间

指标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