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410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docx

陕西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青海省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本试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用蓝色或黑色笔答题

2.沉着冷静认真作答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对峙布局周而复始郑重其事B.真谛标本一泄千里海市蜃楼

C.元宵嘹亮断章取义随声附合D.侧隐凋零一代天骄拖泥带水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青年歌手黄小芳的歌声,清亮、甜美、朴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

C.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D.世界杯足球门票上最为显眼的是位于门票右上方的激光全息防伪标志。

4.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                ,背灼炎天光。

③黑去压城城欲摧,                  

④                ,君子好逑。

⑤江山如此多娇,                         

⑥无丝竹之乱耳,                   。

         ,

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

<字数在15个字之内)<2分)

央行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月份我国粮食价格已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

分析师估计,今年国内主要粮食的价格水平可能会持续走高。

据国内媒体对全国832个县7万多农户3月初种植意向的调查,今年全国稻谷、小麦和玉M等谷物品播种面积继续减少,只有豆类品种播种面积增加,这将对今年的粮价水平有一定影响。

<《扬子晚报》

6.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影视节目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解同学们对国产动画片的评价,我市某中学春风文学社对本校初三⑴班5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学生对国产动画片的评价表

同学评价

选择人数

占总数百分比

制作质量不高

12

24%

制作质量很高,教育意义很深

38

76%

模式单一,不能引起同学们兴趣

33

66%

娱乐性不强,太偏重教育意义

31

62%

⑴从上表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分)

⑵对国产动画片的改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所提建议不少于两点)<2分)

7.根据所给词语创设情境,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不少于50字>(3分>

自知之明气吞斗牛无与伦比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6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

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7.在读书栏,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

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

8.小方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

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2分)

                                                          

9.学校文学社编辑在九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

请你帮助小文完成下面展板内容。

<从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任选两个,初中课文中已出现的人物除外)<2分)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题<3分)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2分)

A垂钓碧溪——B乘舟梦日边——

1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1分)

<二)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3-17题。

<14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13.选段出自       写的《口技》,全文编入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        。

<2分)

14.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或重于泰山            B.其夫呓语       其如土石何

C.妇拍而呜之     红装而蹇者            D.以为妙绝      公输为我为云梯

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A.会宾客大宴<       )       B.妇抚儿乳  <          )

 C.以为妙绝 <         )       D.宾客意少舒<          )

16.把下列句子解释为现代汉语。

<4分)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17.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选段记叙了口技表演者一段精彩表演,记叙有条理而又曲折多变。

B.选段语言准确、生动。

如“含乳啼”和“絮絮不止”准确表达两个孩子年龄差异。

C.选段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起来,更突出口技表演者之“善”。

D.选段中的“遥闻深巷中犬吠”,《小石潭记》中“闻水声,如鸣佩环”和《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以动写静,烘托寂静的气氛。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迷雾探踪》,完成18—21题。

<10分)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有轻重之分。

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M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M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M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

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

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

太阳升起后,因为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

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

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

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

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

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

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

一、加热法。

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二、吸湿法。

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

三、人工搅动混合法。

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8.文章分别从         、           、          、          介绍了“迷雾”知识<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4分)

19.认真阅读第<5)段,结合具体方法给“人工消雾”下定义。

<2分)

     

20.结合选段<4),简要说说大雾对人体的危害。

<2分)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

<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2分)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

<13分)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

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

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

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

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除了我的眼睛以外)。

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

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

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

我是上帝的一部分。

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

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遏抑的永恒的美。

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

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

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

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

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

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

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

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

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

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22.给下列句中括号里的字注音:

<2分)

摇<曳)荒<芜)

23.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24.第三段写到:

站在神圣的自然面前,作者感到头脑“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

结合上下文,简要概括他的内心世界此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25.简要说明第六段划线部分与第一段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3分)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

26.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3分>

要求:

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②文体不限,字数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或他人作品。

<1)请以“拨动我心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且文体规范的作文。

<2)请以“因为有你,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24分)

1.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的字形辨识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这类题的考查内容主要侧重考查别字,大多数是因读音相近或相同而造成的别字,还有一部分是因形近而造成的别字。

形成错别字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字义、词义理解不正确。

形、音、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因此,要正确识记汉字字形,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以词正字。

B项的“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泻”是“下泻”的意思。

C项的“随声附合”应该是“随声附和”,“和”是“应和”的意思。

D项的“侧隐”应为“恻隐”,“恻”是一种感情,所以是“忄”旁。

答案:

A。

2.考查意图:

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考查考生在一定的语境下对词语的理解。

分析:

A项“汗牛充栋”指搬运书籍,把牛累得出汗;存放时,装满了屋子。

适用范围扩大到人上,造成误用,应改为“数不胜数”。

C项的成语指人彻底改悔<错误或罪行),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D项“左右逢源”主要指人因为造诣深,积累多,取用材料时思路开阔,取之不尽,或指做事时得心应手,非常顺利,用在孩子身上显得失度。

答案:

B

3.考查意图:

考查考生病句辨别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考查考生辨别病句能力A.主语残缺,可删去“使”或在“使”前加“这”。

B.搭配不当,“朴素”“亲切”不能修饰“歌声”,“焕发”不能与“芳香”搭配。

C.不合事理。

“凝视”是指“视线不动地看”,而“从头到脚”则是移动了的,前后矛盾,应改为“打量”

答案:

D

4.考查意图:

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若出现错别字或多字、少字、倒字现象则该空不得分。

评分标准:

每空1分,每小题中错、漏、添1字扣1分,共10分

答案:

<10分,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①似曾相识燕归来②足蒸暑土气③甲光向日金鳞开④窈窕淑女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⑥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⑦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5.考查意图:

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语言提取信息能力、概括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我们不妨从寻找新闻材料的五个要素入手。

“陈述对象”是国内主要粮食的价格,可简化为国内粮价;“事件”是可能会持续走高<或上涨);“时间”是3月份后;“地点”是我国国内。

按新闻常用的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

答案:

,国内粮价可能会持续上涨。

6.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它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答案:

⑴国产动画片很有教育意义,但模式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1分>

⑵①建议国产动画片在保持较强的教育意义的同时,提高娱乐性;②内容要丰富多彩,手法要新颖多样化;③希望勇于创新,制作既有民族特色,又能给人以启迪的“国货”。

(2分>

7.考查意图:

重视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

解读:

本题有难度,重视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示。

要求情景合理、语言通顺、表意清楚。

评分标准:

切合题意<1分),中心明确<1分),语言流畅、书写规范<1分),共3分)

答案:

略。

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6分)

8.考查意图:

重点考察考生对于读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及读书知识积累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示例: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等等。

<2分)

9.考查意图:

重点考察考生对于读书知识积累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示例:

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

等等。

示例:

孟子——孟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等等 <2分)                                                              

10.考查意图:

重点考察考生对于名著阅读知识的相关积累。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示例:

英雄姓名:

鲁智深  相关故事:

拳打镇关西”或“倒拔垂杨柳”。

英雄姓名:

武松 相关故事斗打西门庆”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或“血溅鸳鸯楼”。

<2分)

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17分)

11.考查意图:

这种题型是要求了解诗歌中典故的相关知识。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1、A吕尚B伊尹

12.考查意图:

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解答此类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高昂乐观

<二)<14分)

13.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作家作品的掌握。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文言文学习必须扎实作家作品的掌握。

答案:

林嗣环   《虞初新志》<书名号0.5分)<2分)

14.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文言文学习必须扎实掌握文言重点虚词的用法、含义。

答案:

C<2分)

15.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掌握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文言文学习必须扎实掌握文言词语的准确含义。

答案:

适逢   喂奶  极,极点   心情、神情<4分)

16.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需要把握关键性词语,“但”、“未几”词义各占0.5分,句子翻译各2分。

答案:

<1)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没有多久,丈夫打起呼噜,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

17.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及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考生可紧紧围绕两文章主旨及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也可以提炼关键性语句解答。

答案:

<2分)D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18.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中说明内容理解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考生可以紧扣文段概括选段内容。

答案:

什么是雾<雾的定义)、雾的形成、雾的影响、人工消雾。

<4分)

19.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中下定义说明方法的把握。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通过加热、吸湿、人工搅动混合等方法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2分)

20.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中说明内容的语言的概括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答案:

人在活动中,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会更多地吸收雾滴中酸、碱等多种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2分)

21.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语段中起修饰性、限制性词语的作用的把握。

解读:

本题有一定难度。

重点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平实性、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等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段语句的含义,分析起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在语句中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

<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分) 

22.考查意图:

考查考生对汉语拼音准确把握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考查内容涉及汉字读音,就必须要求考生对汉语拼音准确把握做出正确答案。

答案:

yewu

23.考查意图:

重点考查考生对语段中主要信息的提炼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重点考查考生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关键性词语。

本题考查这句话位置上位于开头,结构上两个关键词“喜剧”“悲剧”正好统领文章主体。

答案:

总结全文,引起下文。

<1分)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背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2分)

24.考查意图: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读:

本题有一定难度。

作者内心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从“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到最后,可分为三层,注意理解“透明的眼球”这一比喻,和“兄弟”“朋友”的含义。

答案:

自然的庄严神圣与博大深邃,使他的精神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

内心变得高尚无私,认识到人与万物的契合以及人与人的平等、博爱。

25.考查意图: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解读:

本题难易适中。

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可从结构上的照应和主旨的认识入手。

答案:

这两部分前后照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认识的逐步深化。

从最初对自然单纯的喜悦感受进而醒悟到:

自然不仅有喜悦,有时还会被忧伤笼罩。

身处自然中的人也是如此。

五、写作能力展示<50分)

26.切合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展开真情实感的表达,并能够写出自己的感悟。

参考《<一)作文分类分项评分标准》《<二)作文评分常规要求》评阅

(一)作文分类分项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

从内容、表达、结构、卷面四个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项目

 内容

 表达

 结构

 卷面

一类卷

<43-50分)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