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393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docx

青岛版五年级上第1一3单元数学备课

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

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

序号

1

单元

知识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

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与

技能

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

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江的壮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课时

分配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

小数乘以整数

教案序号

1-1

知识与技能:

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教学

难点

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小数乘以整数

3.2扩大到原来的10倍32

×4×4

12.8缩小到原来的

128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请两名同学板演:

32×4256×9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红点问题情境图,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小明家要交多少钱的水费?

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元?

先估一估:

看看第一个问题,大约需要多少钱?

学生交流:

1吨是3元多,4吨大约是12元。

2.引导学生讨论:

水费到底是多少钱?

能算出准确答案吗?

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几种法:

方法1:

连加,3.2+3.2+3.2+3.2=12.8(元)

方法2:

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

竖式笔算32角×4=128角

方法4:

竖式笔算3.2元×4=12.8元

3.小结并揭题:

刚才我们在解决水费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

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3、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8月份的电费是多少钱?

师:

你能用竖式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吧。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注意:

(1)先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2)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

4.反馈练习。

你会用竖式计算0.55×64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末尾0的处理。

4、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1.完成教材3页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教材4页自主练习第7题

3.明辨是非。

5、全课小结

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的怎样?

 

课时教案

课题

小数乘以小数

教案序号

1-2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

重点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

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小数乘以小数

25.6扩大到原来的100倍256

×0.9×9

23.04缩小到原来的

2304

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

1.出示信息窗2,提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帮忙算算买肉需要多少钱吗?

怎么列式?

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25.6×0.9=

2.尝试计算。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

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5.6×0.9呢?

师: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3.25.6×0.9,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

先把被乘数25.6扩大10倍变成256,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9扩大10倍变成9,积就扩大10倍,这时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

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的积2304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信息窗2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

买鱼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材绿点问题,集体交流订正,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讲解。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教材8页自主练习第3题。

先口答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a:

你是怎样算的?

b:

怎样点小数点?

c:

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

师: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第7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教材读法则。

(4)专项练习。

2、应用练习。

3、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回忆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呢?

2.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如何验算呢?

课时教案

课题

小数乘以小数

教案序号

1-3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

重点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

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小数乘以小数

0.48

×0.06

248

0.48×0.06=0.0248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一张长是4.2米、宽是3.1米的长方形房间平面图。

师、;要给这个房间铺上地板,需要多少平方米地板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汇报计算结果。

4.2×3.1=13.02(平方米)

师:

这是一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小数乘小数计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7页小电脑问题:

你会计算0.48×0.06吗/

探究方法。

师:

这是一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说说看,小数乘小数在法则时是按什么计算来进行的?

我们来试试看。

学生尝试完成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口答计算过程,板书按整数计算的过程:

0.48

×0.06

248

0.48×0.06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

出现了什么问题?

生:

他们的积应该是4位小数,现在小数位数不够了。

小数位数不够了,怎么办?

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生板书:

0.48×0.06=0.0248

交流,归纳:

计算小数乘以小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要求先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自动校正,老师补充讲解。

3、巩固提高

教材8页自主练习第6题:

根据算式填空。

四、小结强化,增强信心。

课时教案

课题

小数乘法运算定律及解决问题

教案序号

1-4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过程与方法:

设置情境,复习旧知,迁移旧知,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

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

难点

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小数乘法运算定律及解决问题

(1)买2.5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4.82×1.5×2.5=7.23×2.5=18.075≈18.08(元)

(2)大米、小米各买2.5千克,一共需要多好钱?

4.72×2.5+5.28×2.5(4.72+5.28)×2.5

=11.8+13.2=10×2.5

=25(元)=25(元)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老师先看看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如何,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检验一下。

1.口算练习。

0.7×0.71.1×100.24×0.2

3.5×0.10.2×0.40.6×5

2.计算,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5×330×7+85250×4-320

教师小结:

在计算整数连乘时,一般是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在计算整数乘加、乘减运算时,一般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2、引入新课,探求新知。

1.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交流,提出问题:

如:

绿豆的单价是多少?

买2.5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2.提问: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买2.5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列式计算:

4.82×1.5×2.5=18.075(元)

学生交流:

这道算式是按什么顺序算的?

教师讲解:

小数连乘,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即可;收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

所以把18.075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18.08。

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按照要求求积的近似值,因此,要学会灵活应用这一知识。

3.问题:

如果大米、小米各买了2.5千克,一共需要多少钱?

问题怎样解决?

如何列式?

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解决。

小组交流。

小组讨论:

观察算式,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计算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指名小组进行展示:

第一种计算方法:

先分别算出2.5千克大米和小米的价格,再算它们的和。

4.72×2.5+5.28×2.5

=11.8+13.2

=25(元)

第二种方法:

先算出大米、小米各买1千克需要多少钱,再算买2.5千克需要多少钱。

(4.72+5.28)×2.5

=10×2.5

=25(元)

师:

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

这其实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师:

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说明乘法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3、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4)交流评价。

4、课后小结

同学们,谁能跟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疑问?

 

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

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

序号

2

单元

知识

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习的。

对称、平移与旋转等内容,在小学阶段这是最后一次学习,因此,教材设计了观察实物、动手拼折、设计图案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等活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知识与

技能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

方法

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图形美。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教学难点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平移或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课时分配

5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

轴对称图形

教案序号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

重点

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

难点

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轴对称图形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很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他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

师述:

当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因为国旗就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2、出示图片:

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和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图片。

提问:

你能把它们按图形的特点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分类、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

讨论:

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动脑思考,并回答)

对于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意见可能不一致。

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一步研究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也分好几类,小学阶段只研究其中的一类——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已确认的对称的旗帜图片,都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尝试用剪刀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动手前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使你剪得又快又能保证得到的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尝试动手剪,教师巡视。

互相欣赏剪出的作品。

交流剪的方法。

(先将纸对折,然后再剪。

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探究:

先判断一组交通图标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结合自己前面的动手剪与交流的结论,小组合作研究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小组汇报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理解对折、完全重合;在交流中指认对称轴。

3、总结概念: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什么叫对称轴?

(明确:

轴对称图形要求图形内部的小的图形或图案也应是对称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前面同学们在判断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现在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4、研究平面图形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回答,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比较容易。

说三角形、梯形时注意引导是什么三角形、什么梯形,表述要准确。

也有可能把平行四边形当成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动手验证一下,明确结论。

找出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借助准备好的图形纸片动手者看看。

追问:

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

交流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一步明确这个结论,才能印象深刻。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打开课本第15页,自己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只完成左边一题即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画图的方法。

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找关键转折点;

点出其对应点(对应的一组点到对称轴的格数相等);

连线(对应线所占格数相等)。

按照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右边一题。

(三)看书质疑

今天我们所学内容是课本第14-15页,看一看,有什么疑问写到问题口袋处,然后小组内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三、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1——5题。

第1题: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增加一部分:

中国银行标志、联通标志、汽车徽标标志等的判断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

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尽可能的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订正答案,明确图形1有两条对称轴,图形2有三条对称轴,图形3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3题:

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问:

本题就像是在做什么?

(照镜子)

第4题:

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在前面的新授中已随机完成。

第5题:

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指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课时教案

课题

轴对称图形

教案序号

2-2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及数学的普遍性。

教学

重点

正确、完整画出一组图形的多条对称轴。

教学

难点

1、找规律,写出数字的对称数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轴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讲一讲。

二、自主练习——教材第17页"自主练习"第4至8题。

1、学生自主解决第4题。

(出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结:

有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如图1),有的图形有两条(如图2)或多条对称轴(如图3),我们都要画出来。

2、学生自主解决第5题。

(出示)

学生做完,课件演示后,组织学生讨论:

观察每组图形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教师反馈信息后小结:

1、有的对称轴经过了圆心。

2、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验证学生所发现的第2条规律:

第5题中“每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继续验证:

自己画一个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学生反思认识到:

运用这一规律可以使对称轴画得更精确些。

3、指导学生完成第6题。

(找规律,接着往下写)

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交流方法:

1:

蒙纸法。

2、照镜法。

3、左右握笔法。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4、欣赏与回忆。

(自主练习的第7题)

师:

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

“日、田、金、美”

等汉字。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

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

5、创作与欣赏。

(自主练习的第8题)

(1)每个学生准备几张正方形彩纸,拿出一张,按照课本方法对折3次,成为一个三角形,再剪一次展开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你还会剪哪些轴对称图形?

试着剪一剪,比一比看谁是剪纸小能手。

(3)展示交流,评出剪纸小能手。

三、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课时教案

课题

平移

教案序号

2-3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进行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教学

难点

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进行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方法

指导点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

准备

情境图、多媒体

板书

设计

图形的平移

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判断。

2、出示:

信息窗2的6幅图片。

提问: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是开放的,教师要把学生的问题归结到“怎样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

”)

2、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揭示课题并板书:

图形的平移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题图:

(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

提问:

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

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

(适当提示方法:

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2、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

小组交流平移过程。

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当指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