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295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备课模板

开平区数学学科智慧课堂集体备课

《图形的运动

(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主备:

孩儿屯小学校审核:

二备:

校审核:

教材分析(课标理念,教材编排的意图,前后知识的衔接等):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图形的运动”中提出“能够结合实例,感受轴对称现象,并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让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一)借助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初步感知轴对称。

课前搜集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实物图片资料,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初步感知对称。

(二)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三)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析比较,凸显所学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二、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一)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要多次加以运用,可以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感受图形运动的特征,逐步加深理解。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在对对称现象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和数学的价值

(一)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

在“第一学段”出现的对称图形主要是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且是一个图形。

用“对折”“折痕的左右(上下)大小、形状一样”“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等描述作为对称图形的内涵,需要学生初步了解,并且通过操作,对对称图形有更加直观性的了解。

(二)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同时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在体验—感悟—理解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体验到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体现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任务布置(最好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想激趣

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

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

对称)

 

二、问题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四基”的教学目标。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

为什么要对折?

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

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

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

(板书:

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板书:

对称轴)

4.巩固认识:

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三、巩固拓展(注意渗透数学史,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二)变式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

   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示不同剪法展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

 

(四)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开平区数学学科智慧课堂集体备课

《图形的运动

(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主备:

孩儿屯小学校审核:

二备:

校审核:

教材分析(课标理念,教材编排的意图,前后知识的衔接等):

课标内容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 

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包括:

理解图形的平移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类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征

1.通过观察熟悉的游乐场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2.通过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生活情境中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再让学生找出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运动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直观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通过观察观光电梯、推拉窗、风车、直升飞机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现象,让学生发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点,直观感知平移、旋转的特征。

2.通过用肢体语言表达平移、旋转现象,加深学生对平移、旋转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3.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巩固对平移、旋转概念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通过画一画、转一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例如,让学生利用小汽车图形的平移画出一排小汽车,体验图形平移的特征;在展示交流中,学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平移的教学中,要突出平移的特点,即:

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直线移动。

二、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借助想象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课程实施中,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头脑中模拟图形的平移过程来解决问题;对用想象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移一移来解决问题,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

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能够利用已知条件对图形作相应的平移变化,能够利用平移的特点解决相关问题,能直观区分这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变换。

情感态度 :

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流程(体现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任务布置(最好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问题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四基”的教学目标。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

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

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

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

(板书:

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

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

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

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

(板书:

旋转

4.联系生活:

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

(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

(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三、巩固拓展(注意渗透数学史,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

辨别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