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291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6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docx

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

2007—201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类详解(中国古代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

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2.(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3.(2009·广东单科·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下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

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并且我国古代把分

封制称作“封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就是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

【答案】A

 

4.(2008·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解析】祠即宗祠,据此既可判断与之联系的制度是宗法制。

【答案】B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2007·广东单科·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A项与统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答案】C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2·广东文综·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解析】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

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正事。

因此,C项正确;AB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

2.(2012·广东文综·39)(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

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

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

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

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

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

”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

(2分)

【解析】从材料一中的“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分析与其相关的选官制度。

【答案】

(1)科举制度(2分)

3.(2011·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从试题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此地关,故选D项。

【答案】D

4.(2011·广东文综·38)(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和论证分析、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本题把课本

知识与课外知识、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注重能力考查和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对

考生要求高。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

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概括为“记载大量人物(帝王、诸侯和贵族以及

其他人物)传记(记言、记事)

【答案】

(1)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统治者的活动。

(或帝王、诸侯和贵族以及

其他人物重大活动。

(2分)

5.(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答案】D

6.(2007·广东单科·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指的是削弱相权以加强君权。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宰相的

权利;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利。

二者都有利于加强君权。

【答案】D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解析】题干所述的是相权与皇权的问题,题干中的“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其“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是宰相制度被废除,削弱了相权,君权加强。

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B项排除;CD项无从反映。

【答案】A

2.(2009·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解析】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

【答案】D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2012·广东文综·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关键信息:

商代、牛耕。

甲骨文是商代文字,具备象形,而《诗经》是春秋晚期的作品,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物,相较而言,D项是最有利的证据;A项容易会错选,注意牛骨的出土不一定说明牛耕的出现,如中国先人已能训养牛。

【答案】D

2.(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解析】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答案】C

3.(2009·广东单科·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  )

A.要求民众纳税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解析】古代社会,政府特别重视对户籍的管理,因为国家控制的户口是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答案】A

4.(2008·广东单科·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

A.西周B.西汉

C.晋D.宋

【解析】首先需明确图中的江水指长江,然后注意图片中阴影部分大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说明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可判定这一时期为宋朝。

【答案】D

5.(2008·广东单科·26)(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

《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

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分)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

(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农民的负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

第⑴问比较简单,主要审清题干要求是差额,并进行加减运算就可以了;第⑵问应根据第⑴问的差距来分析,并注意结合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

(1)纳钱代役的情况:

8500—(283十406+2300十4918+2732十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

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2分)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分)

6.(2007·广东单科·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殷墟戴刑具陶俑牛耕图甲骨文铁犁

ABCD

【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题中限定条件:

“商朝”和“农耕生产”。

A项是戴刑具的陶俑,与农耕生产无必然联系;B项与农耕生产有关,但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后期;D项铁犁在战国中后期用于牛耕。

C项是“田”字的写法,反映的是商朝时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