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16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docx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的建设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社会文明及发展进步水平,体现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程度。

建设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旅游是我们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所进行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使人们对生态建设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全面发挥生态多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一项系统工程。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划;河南省

  一、河南省生态旅游环境的总体特征

  1.河南省地质、地貌特点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中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形总体特征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环抱,山间有丘陵和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豫东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1]。

河南省气候特点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其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伏牛山淮河干流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全省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为600mm~800mm,降雨以八九月份最多。

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对农作物生长极为有利。

河南省水文特点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面积万km2,降水量南多北少。

河南省生物特点

  河南省境内动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植物种类据不完全统计就多达1700余种,仅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就达400种以上。

河南省土壤特点

  河南的土壤大类型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沙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七种。

京广线以东,沙、颍河以北的广大黄河、海河冲积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潮土区,山丘区较大河流的河滩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区。

沙、颖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唐、白河两岸的南阳、唐河、新野、邓州等是沙浆黑土分布区。

黄河两岸的新乡、商丘、开封、濮阳等四地区的部分县是盐碱土的分布区。

淮河以南的洪积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滨、息县、正阳及省境内的唐、百合下段河流两侧等地区有水稻土的分布。

豫西的黄土丘陵的白土阶地和缓丘上中部的立黄土、低山丘陵区位置较高处的红黏土、太行山及伏牛山东侧向潮土过渡地区的油黄土等,都是褐土类的土属。

由秦岭入河南段(灵宝南部)起,东到嵩山、东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二支层叠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着棕壤。

豫西低山与丘陵的南坡和大别山北坡,或称坡积侵蚀缓岗坡地,发育有黄棕壤。

是河南亚热带林木,特别是茶叶、油桐等经济林木的适宜土壤。

  二、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广泛分布、相对集中

  河南省国家森林公园4处,分别是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寺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湾国家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13处,分别是毛楼生态旅游区、白天鹅湿地、黄河故道湿地、西泰山、龙池曼、木札岭、龙峪湾、白云山、老界岭森林生态旅游区、龙潭沟自然生态旅游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石漫滩、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风景名胜区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云梦山、大坯山、百泉、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五龙口、九里沟、王屋山、黄河风景区、龙亭、环翠峪、浮戏山雪花洞、嵩山、龙门石窟、青要山、大坝风景区、鸡冠洞、石人山、昭平湖、丹江、铜山湖、岈山、薄山湖、淮潭、灵山、鸡公山、青龙峡、九龙沟。

  从上述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风景名胜区分布可以看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上具有广泛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

其中只有周口市、漯河市、许昌市、商丘市没有生态资源的分布,其他市都有生态资源的分布。

而这些生态资源又集中分布在南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区内部。

  三、河南省生态旅游地分区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和差别,挑选具有互相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

有些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很低,或暂时还不具备发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地域,就不列入区划范围,所以在进行区划时,各生态旅游区域单元之间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

主导因素原则

  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某一主导标志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按统一指标进行某一级的分区。

因此,可以突出某种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为区划的主要依据,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相近者应划在同一级生态旅游区域单元内。

与行政区协调原则

  考虑到行政区具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确定生态旅游区域单元界限时,注意要与行政区的界限相协调,以有利于区域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

考虑到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旅游展。

考虑到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旅游与行政区界限有所不同。

  4.兼顾自然区划原则

  生态旅游活动场所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区划时应当兼顾自然区划与自然区划相协调。

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其自然特征有差异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就是自然区划。

此外,在进行生态旅游区划时,还要兼顾到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开发远景以及生态旅游活动的有效组织。

  四、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及发展对策

  河南省生态旅游区划划分为五个大区。

  南太行山山水生态旅游区:

此区包括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和济源市。

开发南太行山水生态旅游区,首先要加大旅游景区的宣传和促销力度,第二要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要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第四要创新景区的自然生态旅游形象。

  嵩山生态旅游区:

只包括郑州市。

郑州市发展生态旅游比起河南省其他市县发展生态旅游有更好的市场环境,即郑州发展生态旅游能吸引省外游客和省内游客。

郑州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加强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

加强生态旅游建设,保护生态资源。

加大生态旅游建设的投入。

吸引周边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建设。

加强生态旅游法制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保证生态旅游建设质量的高品位。

加强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伏牛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

此区包括三门峡市、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

地处中原腹地的伏牛山区,是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十分独特的区域之一。

伏牛山绵延八百余里,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淮河的分水岭。

北亚热带山地生态环境的标志地,中生代白垩纪恐龙的故乡,兼具“北雄南秀”的特色。

伏牛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要坚持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开发,加快制定生态、环境、土地保护措施,分类指导、分级开发,确保伏牛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地质遗迹独特性,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另外,加快伏牛山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树立整体品牌意识,着力培育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品牌,树立“生态伏牛、休闲胜地”旅游主题形象,依托“山、水、林、汤、龙”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山地度假三大品牌。

  豫东平原生态旅游区:

包括商丘市、周口市、漯河市、开封市、许昌市。

此区只有开封有龙亭一风景名胜区,此区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是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好地方。

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生物技术等来推动生态农业建设。

对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要进行提炼、集成,大力推广应用,如种植绿肥培肥地力技术、秸秆覆盖还田废物利用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堆沤无害化处理技术等,让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构成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支撑。

此外,要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速技术进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适应市场机制,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要以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为特色产品,以生态旅游为特色服务,发展以基地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效益。

要灵活运用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开发,鼓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延长产业链条。

同时,积极完善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议建立由不同部门联合的生态农业发展协调机构,或者建立具有更大活动空间的独立实体。

  桐柏大别山生态旅游区:

包括信阳市、驻马店两市。

发展大别山生态旅游,既可以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构筑长江、淮河之间的天然绿色屏障,净化江、淮源头,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又可以培植为支柱产业,加快大别山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确保大别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首先,要培育绿色观念。

要强化社会观念、管理观念和经济观念,造就环保意识非常强的新型旅游者、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

其次,要推行绿色开发。

对于可再生的生态旅游资源加大利用力度,对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加大保护度,特别要注重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涵量,以延长客人的停留时间。

要生产绿色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科技旅游、教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

  参考文献:

  [1]孙建国.河南省旅游地图册[K].福州: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6:

4-8.

  佚名.河南省概况[EB/OL].http:

///jyyy/?

ArticleID=271,2005-06-19.

  钟林生,刘敏,郑群明.世界生态旅游区划[J].生态学杂志,2006,(12):

1549-1553.

  潘树荣,伍光和,陈传康,等.自然地理学:

第2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87-391.

  吴国清.世界旅游地理[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1-645.

  陈传康,伍光和,李昌文.综合自然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4-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