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6124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docx

历年教育学心理学真题集

2007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绘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所把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卢梭

  2.在欧洲奴隶社会时期,斯巴达十分重视(A)

  A.军事体育  B.体操训练  C.文雅教育  D.文法教育

  3.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建立的学习理论,是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核心内容,并着眼于使所有的学习都达到一定的目标.被称为(D)

  A.结构课程理论  B.教育与发展理论  C.从做中学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C)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5.教育能够使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教育具有(D)

  A.政治效益 B.技术效益  C.文化效益  D.经济效益

  6.教育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这一要求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C)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B)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8.各层次的教育目的中。

既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C)

  A.教育目的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9.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C)

  A.人格平等  B.主导地位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唯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体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B)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建康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膳的“七艺”都属于(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经验课程

  12.“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D)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考核和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是(B)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自我评价法

  1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来影响集体,这种把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的效果的管理方式被称为(D)

  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目标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个空。

每空1分。

共20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增容题栏内)。

  16.促进学习化社会产生并带来教育观念变革的(“终身教育”)概念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

  17.“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

这说明教师工作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18.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19.(教育实验法)是教育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20.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宣传思想和(促进社会民主化。

  2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关于个体发展的动因,有人认为它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这种观点被称为内发论;而有人认为它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这种观点被称为(外铄论)。

  2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约,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5.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即必须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6.课程评价主要有(诊断功能)、修正功能和决策功能。

  27.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交往性。

  28.教学过程的内部发展动力是(新的问题懵境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29.综合课大体上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五个环节组成。

  30.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31.(学校德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部矛盾运动,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3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

)既是受教的客体,又是道德实践的主体,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内在因素。

  33.(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组织,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

  34.在班主任工作中,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目标最能体现班主任作为(设计者)所发挥的作用。

  35.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教职工)。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

每小题5分。

共3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37.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1)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的情趣;(3)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4)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也不仅仅限于运用各种美去进行教育,更是指把一种精神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去,使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审美过程。

38.简述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

(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

(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合目的性;(4)合科学性;(5)合发展性。

 39.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40.班主任应如何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1)养成尊师爱生的风气;

(2)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3)调节各科教学负担,妥善作出全面安排。

41.学校教师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资格和任用;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激励;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有位教育家曾指出: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请你说明教师人格特征的内涵,并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具体包括:

(1)优良的个性品质:

①积极乐观的情绪;②豁达开朗的心胸;⑧坚忍不拔的毅力;

(2)积极的创新品质:

①创新教育观念;②创新教育能力。

人格特征。

43.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

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

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

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

“×××,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

”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

——变态老师!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1)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②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

1、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B)

A、梅伊曼B、桑代克C、推孟D、贾德

2、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属于(C)

A、教育实验法B、实验室实验法C、自然实验法D、个案实验法

3、根据福勒和布郎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下列哪阶段(B)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

4、皮亚杰所提出的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D)

A、成熟B、物理环境C、社会环境D、教学

5、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意识,属于下列哪方面的自我意识(C)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6、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

7、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A)

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D、吃一堑长一智

8、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A)

A、言语信息学习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D、态度学习

9、学生的知识还是靠教师的讲解获得,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而生成建构的。

这种学习理论是(D)

A、联结学习论B、认知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

10、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B)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性动机D、交往性动机

11、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C)

A、触类旁通B、闻一知十C、照本宣科D、温故知新

12、合作学习体现了资源管理学习策略中的(D)

A、时间管理策略B、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D、他人支持策略

13、在创造分类中,区分真创造与类创造的主要依据是(C)

A、产品的独特性B、产品的新颖性

C、产品的价值意义范围D、产品的清晰性

14、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B)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

15、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这是重视下列哪种心理效应。

(A)

A、移情B、从众C、心胸豁达D、期望

二、填空题:

1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规律的科学。

17、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来概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关系,即: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18、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人格成熟期。

19、归因即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究。

20、早期的形式训练迁移理念认为,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某种心理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2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错误观念,多具有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和广泛性等性质特点。

22、根据技能的分类,快速阅读属于心智或智慧(智力)技能。

23、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24、做笔记是学习时常用的一种精加工策略。

25、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灵活地想到可能的新途径,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功能固着。

26、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是:

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像。

27、已有研究指出,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8、研究显示,中学的初中二年级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9、个体的从众行为通常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

30、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只能用耳朵听、眼睛看,不能随便动口、动手,一旦违背要求,就采用训斥与压服方法来课堂的“稳定”。

教师的这种领导方式属集权型类型。

31、某学生因性格太内向,不大和同学交流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

他这种行为问题,主要属于内向退缩型行为问题。

32、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预防。

33、影响学生品德学习的条件主要有:

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

34、通常,学校里的学科学习无度主要属于对学生进行标准或自我参照测评。

35、班图拉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三种。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

答:

①对活动的反思②活动中的反思③为活动反思

37、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

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3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

①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好②学习材料的难度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两者的关系不同③学习效果可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9、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答:

①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②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进行合理复习

40、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原则。

答:

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生成性原则④效能性原则

41、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

①情绪稳定、乐观②人际关系和谐③人格完整④正确的自我观⑤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⑥行为合理

四、论述题:

42、试运用品德心理的有关观点分析:

为什么有时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品德观念教育,但收效甚微?

答:

①指出“苦口婆心”实质上只是重视“说道理”,即道德认识教育。

②运用品德结构的观点,阐述品德结构及关系,并指出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品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

③指出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以促进品德结构的各方面都整体的参与、受影响。

43、试述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迁移?

答:

①指出有效即积极迁移。

②具体方法a.在真实情景中学习b.注意最初的学习程度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d.教授学习方法

 

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试题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

A、动物B、人类C、学生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时,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B)

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3、下列哪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B)

A、认识定义的符号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皮亚杰B、布鲁纳C、维果茨基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D)

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下列哪类自我意识(A)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7、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D)

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D)

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上渴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C)

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

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后,掌握了“四边形”概念。

这种学习是(B)

A、连锁学习B、概念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学习

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

C、问接的、远景性动机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学习中的现象(C)

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创造性

13、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埃里克森D、班图柆

1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下列哪种社会心理效应的表现(B)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激化D、从众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实验室实验研究)、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咶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

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青年初)期。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

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操作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下位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还是对现实的准确表现,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主观性。

24、班图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自我效能感。

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个性而异。

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模像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心智技能。

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

算法式的和启发式。

31、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

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认识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

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群体凝聚力。

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心理性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

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

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

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

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

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

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

(2)自我意识增强。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

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

其基本原理是:

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冈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

  (5)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处罚有两种:

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

以改善自身行为。

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

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

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

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