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040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docx

报告一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

报告一

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日益壮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人生价值观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与一定的缺陷,其中城市边缘意识,缺乏自我身份认同以及自我人生规划等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从人生价值观中人生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人生态度的选择这三个方面着手,重点调查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所呈现出的最新特点以及尚存矛盾,并分析了形成以上价值观矛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城市边缘意识自我人生规划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一定程度上的制度瓶颈与政策迟滞。

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与城市融入感问题,正在逐渐显现。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城市归属感弱等边缘化意识。

在现代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同时也存在着多元利益主体冲突凸显、传统与现代的主导价值体系矛盾以及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不协调等多种矛盾冲突。

另外,较为薄弱的竞争力也导致他们自我信任与自我期许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这成为他们无法树立合理的长远人生目标与积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原因。

人生价值观体现为人生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人生态度的选择等三个方面,是一个人价值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具体说来,人生目标,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追求,即我们所说的个人理想;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即实现理想的方式、途径等,与价值观中的价值手段相联系;人生态度的选择,也可以理解为个人对实现理想所选择方式的评价,即个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自我评判标准,与一个人的价值评价标准关系紧密。

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中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正面与反面相互交织的矛盾冲突,其人生心态呈现出希望进取与困惑彷徨并存的状况。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做出合理的人生规划,促进其人生理想与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课题的确定及思路

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为主题,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人生价值体系,全面探求其价值取向、目标以及手段、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力图解决其内心世界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消除他们的城市边缘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他们设立合理的人生志向与目标。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具体包括人生目标、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以及人生态度的选择等内容;

2、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人生价值观与同龄的城市青年人生价值观;

3、对个别典型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及其家属进行深度访谈;

4、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体系的建议。

(三)调查地点与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主要选取徐州、扬州、南京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28周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所涉及行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另选取徐州市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属进行访谈。

(四)抽样方案

调查问卷部分采用随机方式抽取被测者195名,其抽样组成如下表:

表:

样本新生代农民工性别分布

丢失数据

总计

人数

70

120

5

195

比例(%)

36.8

63.2

100.0

表:

样本农民工出生年代分布

80年代

90年代

其他

丢失数据

总计

人数

143

10

33

9

195

比例(%)

76.9

5.4

17.7

100.0

表:

样本新生代农民工从事职业分布

体力劳动为主

脑力劳动为主

两者之间

丢失数据

总计

人数

69

39

74

13

195

比例(%)

37.9

21.4

40.7

100.0

(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社会学调查方法来收集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问卷数据,同时查阅近5年来有关农民工生活状况、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并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六)调查计划与成果提交

1、08年7月上旬至中旬,在徐州进行问卷发放、数据统计,并对当地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有关人生价值观的深度访谈。

同时,对徐州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属进行访谈。

2、08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于扬州、仪征等地区发放调查问卷,并在调查过程中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面谈或电话采访。

3、09年2月下旬在南京仙林大学城地区各服务行业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个别访谈。

4、统计调查数据,整理访谈内容,并与全组成员展开讨论,为调查报告的撰写做准备。

5、对所有数据、访谈资料、讨论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撰写个人调查报告并进行相关修改。

三、调查情况介绍

(一)调查方法

在选取的典型城市徐州以及扬州地区,向符合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特征的青年民工发放问卷350余份,回收问卷195份,并对部分具有典型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家属进行走访,展开了深入访谈和3-4人的小规模集体座谈。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共设有12个小题,分别根据人生价值观的三大分类方向与周围人群对其态度共四个维度进行设计。

a、人生目标,小问卷中第1、6、10、11、12小题即针对这一主题的相关调查。

主要涉及个人理想、未来打算、日后展望、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和对自身信任与期望程度等。

b、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小问卷中第4、5、7小题即针对这一主题的相关调查。

c、人生态度的选择,问卷中的8、9小题与此相关,分别就个体所认为最不利于其发展,以及最有利于其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

d、问卷第2、3小题主旨在于了解个体对家乡的想念程度以及周围人对其的尊重程度。

四、调查结果

(一)新生代农民工人生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1、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

(1)外出打工原因

表一:

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序号

选项内容

选择人数

有效比率(%)

1

目前所在地的物质文化生活比家乡丰富

57

29.2

2

有更多挣钱的机会,可以减轻家里生活负担

98

50.3

3

可给予下一代较好的教育条件

24

12.3

4

能改变我的身份,社会地位可以提高

16

8.2

总计

195

100.0

在被问及“愿意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时,50.3%的被调查者选择“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29.2%的人选择“目前所在地的物质文化生活比家乡丰富”,选择“可给予下一代较好的教育条件”的占12.3%,而选择“改变身份”的仅占8.2%(见表一)。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与父辈相比较虽然已有了一定改善,但其经济压力依然较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表二: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序号

选项内容

选择人数

有效比率(%)

1

有很大差距,渴望实现梦想但受经济条件限制

109

56.2

2

没有差距,目前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状态

38

19.6

3

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走一步算一步

47

24.2

丢失数据

1

总计

195

100.0

当被问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时,56.2%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有很大差距,另有24.2%的人选择走一步算一步,只有19.6%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差距(见表二)。

这说明,鉴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没有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同时还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对理想问题欠缺思考,定位模糊。

(3)城市融入感

表三: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

序号

选项内容

选择人数

有效比率(%)

1

能够

39

20.2

2

勉强能够、有边缘感

105

54.4

3

完全不能够

21

10.9

4

无法确认

28

14.5

丢失数据

2

总计

195

100.0

在对城市的融入感的问题研究中,54.4%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边缘感,只有20.2%的人选择“能够融入”,而选择“完全不能融入”的为10.9%(见表三)。

这说明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仍处于“城市边缘人”的尴尬地位,无法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但是其仍旧相信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4)人生理想的实现方式

表四:

人生理想的实现方式

序号

选项内容

选择人数

有效比率(%)

1

完全靠自己努力奋斗,争取获得成功

59

30.4

2

自己努力为主,但也要多争取别人的帮助

79

40.7

3

只要能满足我的利益需求可以采用任何手段

19

9.8

4

一切顺其自然

37

19.1

丢失数据

1

总计

195

100.0

在被问及“人生理想的实现方式”时,40.7%的被调查者选择将自己的努力与他人帮助结合起来,30.4%的人选择完全靠自己奋斗,另有19.1%的人选择顺其自然(见表四)。

由此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实现理想的方式上能够将主观与客观、自己与他人结合起来,较为理性。

同时,个人努力始终是其坚持与看重的重要因素。

2、人生态度的选择

当被问及“阻碍自身发展的人格因素”时,学历、家庭背景与经济条件排在前三位。

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自信程度较低,这可能激发他们对提升文化水平的需求。

同时,家庭背景与经济条件的被选度较高,也表明他们的自我定位仍是较为落后与贫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人生追求的物质性与实用性较强。

另外,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在众多选项中选取三个个人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因素,选项包括了金钱、权利等经济方面,学历、智慧等文化方面以及家庭、朋友等情感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金钱和文化知识这两个选项的被选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这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在人生态度的选择上物质与精神并重,既重视物质的改善,也渴望精神的提升。

3、对未来的信心与规划

(1)对未来的信心

表五:

未来可否通过自我努力获得幸福

序号

选项内容

选择人数

有效比率(%)

1

那是当然

66

34.0

2

希望能够

103

53.1

3

不太可能

25

12.9

丢失数据

1

总计

195

100.0

在对于未来是否有信心通过努力获得幸福这一问题的调查中,34.0%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可以通过自我努力获得幸福,53.1%的人选择“希望能够”,而12.9%的人认为不太可能(见表五)。

由此可见,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幸福没有足够把握,自我效能感较低,对未来的信心不足。

(2)对未来的规划

表六:

对未来的规划

序号

选项内容

选择人数

有效比率(%)

1

继续留在目前所在地打工以等待机遇,融入这里

57

29.4

2

回到家乡自己创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59

30.4

3

依发展状况而定,顺其自然

78

40.2

丢失数据

1

总计

195

100.0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规划”时,29.4%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继续留在目前所在地打工以等待机遇”,30.4%的人选择“回到家乡自己创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而40.2%的人选择“依发展状况而定,顺其自然”(见表六)。

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能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也有不少人希望努力融入现在的生活圈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更大比例的被调查者对未来规划抱有顺其自然的态度,人生规划和人生目标不甚明确、清晰。

(二)部分访谈分析

1、案例一

陈某,女,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县占城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