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材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601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培训材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班主任培训材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班主任培训材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班主任培训材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班主任培训材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培训材2.docx

《班主任培训材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培训材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培训材2.docx

班主任培训材2

班主任培训材料

(一)班主任——学生的人生导师

把中小学班主任定位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认识。

这种提法在已有的教育理论和过去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规定中是找不到的,它是对前段时期一些大学倡导“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的肯定和拓展,是对多年来“做人教育”的再强调。

它要求,中小学班主任既要管理好繁杂的学生事务,又不能淹没在事务堆里,见事不见人,而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从人生发展的高度来处理具体事务,透过具体事务的处理来助益学生的人生发展;既要协助任课教师搞好学生的学习,又要牢牢抓住自己的中心工作:

人生辅导;既要关注学生的做人现状,又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在促进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它强调,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特定阶段的“重要他人”,他会对学生的整个人生产生影响。

班主任为什么应该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人生导师导什么,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人生导师,这是需要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深入思考和努力践行的问题。

学生作为求学者,要求两门学问,一是科学的学问,二是人生的学问。

这就是所谓的学知识和学做人。

科学的学问通常被称为科学知识,人生的学问被称为人生智慧。

我们一般把会学习科学知识的人叫聪明人,把人生经验丰富的人叫做有智慧的人。

聪明人不一定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一定都很聪明,有时甚至在常人眼中看来有些笨拙,故有“大智若愚”一说。

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虽然有联系,但两者本质上不是一回事,它们常常遵循着不同的逻辑。

例如,科学强调精确,1就是1,2就是2,不能模棱两可,学习要严谨,不能马虎,但日常生活不能太求精确,太求精确就是机械,太机械人就痛苦,幸福生活的人通常抱着“这样可以,那样也行”的心态。

“随缘”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能去除挑剔和苛求,增进个人对自身和环境中难以改变之处的接纳,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再如,在科学计算中,1-1=0,一个苹果送给别人自己就没有了,但现实生活中,肯给予的人,得到的总比失去的多。

有人生智慧的人深谙“舍得”之道,“己所欲,施与人”,最终成为物质和精神的富有者。

还如,几何学里有一条公理: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人生的成功路径大多不是直线,非要走直线,往往四处碰壁且与终点无缘。

“弯曲”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懂得弯曲,便有了多样化的选择,学会迂回,才是真正的走捷径。

只知道用科学思维去解决人生问题,便是人们常说的“书呆子”,是缺乏人生智慧的人。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个体学习科学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不掌握基本科学知识的人,在现代社会难以生存和发展。

所以当今学校无不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教育。

同样,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个体人生智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辅导。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加之科学知识在升学考试中的绝对统治地位,重科学教育轻人生辅导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十分突出。

这种错误倾向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大量的教育问题。

讲一个大家熟悉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哲学家坐渔夫的船过河。

行船途中,哲学家问渔夫:

“请问,你会数学吗?

”渔夫答:

“我不会。

”再问:

“你会物理吗?

”渔夫答:

“我不会。

”还问:

“你会化学吗?

”渔夫答:

“我不会。

”哲学家感叹道:

“这样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此时,河面上刮起了大风,船被掀翻了,渔夫问哲学家:

“请问,先生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答:

“我不会。

”渔夫感叹道:

“这样你就失去了整个的生命!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哲学家和渔夫》。

在科学尚未分类的时代,科学知识依附在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哲学家就是指科学知识很渊博的人。

从今天的眼光看,故事的编创者并不是否定科学知识的作用,而是试图告诉人们,对个人而言,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还有比它更基础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在人生长河中游泳的本领,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也就是人生智慧。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深奥,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普通人在他们的生活中需要运用的科学知识并不复杂和专业,他们面临的更多是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需要运用人生智慧去解决的问题。

即便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同样无法回避这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专业技术效能发挥的程度。

就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的重要性和掌握的难易程度而言,有人提出“小聪明”和“大智慧”的观点。

个人学习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讲是为增进其人生成就和幸福服务的。

人生是立体多面的,良好的人生发展需要多方面内在资源的支撑。

人生辅导是“全人教育”,其内容十分丰富。

例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发展智慧的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悦纳自己,珍惜人生,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善于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奋斗目标,能统合身心能量,利用环境资源,克服懒散懈怠,抵御不良诱惑,超越各种挫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再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情感智慧的人。

引导学生用积极理性的信念看待各种生活事件,掌握合理宣泄情绪的各种技巧,养成表达情绪的习惯,掌握正确表达情绪的技能,积极表达关爱、欣赏、感激、歉意等令他人愉悦的情绪,学会无伤害地表达愤怒和不满,善于运用情绪力量激发建设性的行为,善于体验平凡乃至艰苦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又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交往智慧的人。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学会有技巧地展示、表现自己,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提高理解、洞察他人心灵世界的能力,形成沟通习惯,掌握并熟练运用沟通技巧,能大胆、策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妥善地拒绝他人不合理的或自己难以满足的要求,适时、技巧地弥补友谊裂痕,能建立、维持并不断深化亲密友谊,有较强的说服能力,并能吸纳别人的合理意见,优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妥善处理人际冲突。

还如,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决定了他所选择和营造的环境,决定了他的人生发展命运,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和社会成就的基石。

教师要善于透过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发现其内在人格缺陷,精心设计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变懒惰为勤奋、变自私为助人、变狭隘为豁达、变冲动为理智、变挑剔为宽容,使人生奠基时期的教育影响成为其终身受益的财富。

人生导师的角色对班主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它要求班主任自身就必须是一个极富人生智慧的人,一个事业有成而又生活幸福的人。

学生的人生需要教师用自己真实的人生来辅导,班主任的的榜样示范就是一部最好的人生教科书。

人生辅导既要重言教,又要重身教,言教基于身教,身教诠释言教,言教说理,身教导行。

班主任在“教育人生”中展示的人生态度、敬业精神、情感生活、人际关系、人格特点等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即便是言教,也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对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具体指导。

这是对班主任人生智慧的真实检测。

只有真正有智慧的班主任才能洞悉问题的形成原因,指导学生有效应对,使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获得了成长。

如果班主任自身就是迷误的,缺乏智慧的,自然就无力相助,甚至以讹传讹,误导学生。

前段时间,笔者朋友的女儿来我校就读,因为报到较晚,三人间的寝室住满了,只能住四人间的寝室。

她就埋怨,说是交一样的钱,享受的待遇不一样,自己亏了。

班主任就用先来后到、服从安排等道理教育了她,她心里还是不服。

我了解情况后,跟她讲:

“大学室友是人生的重要资源。

我们同学聚会谈得最多的就是寝室里的故事,越谈越激动,越谈心贴得越紧。

别人大学四年只有两个室友,你有三个室友。

这不是亏了,而是赚了。

这道题不能用除法算,而要用乘法算。

”她心悦诚服地接受了。

看来学生不是不讲道理,而是你能不能讲出令他信服的道理。

如果班主任自己就没有一个智慧的得失观,在自己的生活中就是一个经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人,自己的认识和学生处在同一个水平,自然只能用规章纪律来强制学生,又怎么能提升学生的智慧。

其次,班主任要掌握增进学生人生智慧的辅导方法。

从根本上讲,相对于知识而言,智慧不具有可教性,人生智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他们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悟出来的。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感悟,并在这些感悟的支配下生活。

只不过这其中的许多是迷误,如“自私才能自利”、“成功在于运气”等,它使学生的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

现在的教师对知识教学的方法比较熟悉,而对人生辅导的方法就相对陌生,过去没有学过,也没有认真琢磨过。

没有相应方法的支撑,班主任人生导师的角色必定只会徒有虚名。

人生智慧不具有可教性,但人生智慧的生长需要教育者的因势利导,这就是班主任为什么被称作“人生导师”而不叫“人生教师”的原因。

因势利导,首先要弄清楚学生“误”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

“误”源自于学生过去的消极经历和体验,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后,帮助他优化行为方式,获得积极体验,就能产生正确的“悟”。

例如,有些学生遇事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沟通,这通常源自于他们过去与家长和老师失败的沟通经历。

沟通失败可能是由于学生自己的沟通方式问题,也可能是他的家长或某位老师的确是个不好沟通的人。

这些学生不能如实分析原因,而是泛化出一个结论:

“与家长和老师沟通是没用的。

”班主任若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其中的原因,教给学生正确的沟通方法,在学生与自己的沟通中认真倾听,增进理解,吸纳其合理意见,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沟通体验,从而相信沟通的作用,养成沟通习惯。

笔者曾用这种方法辅导过一个学生,该学生最后发出“世上无难事,只怕不沟通”的感慨。

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既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班主任人生质量提升的需要。

成为学生合格人生导师的过程,也是班主任不断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过程。

 

(二)班级管理也需“品味时尚”

(1)班莫琴

2009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我就想到了我所教的学生,他们对时尚充满着好奇和神往,不少孩子都喜欢追求时尚。

我觉得小学生追求时尚没有错,时尚有它美好的一面,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既然不能将学生与社会隔绝,那么我们就要尊重时尚的存在,利用时尚,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注入新的元素。

一、时尚宝贝留住精彩瞬间

现在,一些数码产品已走进了农村,我就尝试将摄像机、数码相机、mp3、mp4等带入班级日常管理,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这些时尚宝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们青塘小学虽是山村学校,但环境优美的校园、古色古香的建筑、整洁干净的教室,无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动作整齐的广播体操、声声悦耳的每周一歌,无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课堂上认真思考的表情、运动会上矫健敏捷的身姿、获奖时手捧奖状的喜悦,无不给学生以激励。

如果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我曾经组织过这样一次家长会:

走进教室,我把孩子劳动时的认真、运动时的拼搏、思考时的专注、读书时的投入、获奖时的甜蜜用图片和录像展示出来,当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很感动。

以前家长对学生了解最多的是分数,现在他们却真实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

此时,虽然没有教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但足以荡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激起学生追求上进的渴望。

二、时尚语言融洽师生关系

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班级里,班主任就是他们的亲人,所以对学生讲话,要亲切。

一句机智幽默的话语,有时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赞扬的话,远比冷冰冰的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取心和荣誉感。

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格外的舒畅、亲近,可谓声声入耳、润心,句句有用、育人。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词汇,学生对这些新兴词语很感兴趣,而且“学以致用”。

作为班主任应该对这些时尚语言更加敏感,更为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世界,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班主任能使用学生们喜欢的时尚语言,就能迅速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更加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时下学生的时尚语言层出不穷,例如他们用“爽”形容舒服、愉悦,用“牛”夸奖某个厉害的人物,用“无语”代表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作为班主任,如果连这些都不了解,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呢?

记得在牛年春节,我就收到了许多学生发来的带有“牛”字的祝福短信,我也尝试编了几条带“牛”字的祝福信息给他们,如:

牛年悄然而至,孩子,祝你身体像牛一样壮,学习像牛一样棒,牛年大吉大利!

另外,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影响着学生的交流。

有些学生喜欢在日记中使用网络语言。

我曾经在一篇用网络语言写作的学生日记后附上这样的话:

“谁说你是‘菜鸟’(水平不高的人),我看只要你多加努力,不久你就可以是‘达人’(厉害的人物)”。

在这种“另类”的网语交流中,学生心领神会,与我这个班主任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当然我也会适时告诉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弊端,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

还有一些流行语,班主任也可灵活运用,这样容易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便于沟通,增添情趣。

一次中队活动中,对于一位学生的精彩演讲,我大叹:

“你真是太有才了”;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时,我拍着他的肩膀鼓励他:

“一切皆有可能(广告语)”。

我还常用这样的广告语激励学生们: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现在许多流行语已经成为我们班孩子的口头禅。

三、时尚艺术引领学生上进

现在的学生喜欢听、唱流行歌曲,觉得它通俗易唱,音韵动听。

一些高年级学生还喜爱看漫画、少年作家作品,不喜欢“啃”名著。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当然希望学生多欣赏名曲,多阅读中外名著,但常事与愿违,这时候就需适时加以引导,与其回避不如正视。

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展示时尚艺术,学生们反而更容易接受。

我经常关注学生喜欢的歌手与歌曲,例如周杰伦、林俊杰带有“中国风”的歌曲是深受学生青睐的。

周杰伦的《青花瓷》《东风破》的歌词里带着优美的古典情调,内蕴深厚,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学生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呢?

我就与学生一同欣赏这些歌词的精妙之处。

听完《蜗牛》,我就给学生们讲述单亲家庭的孩子——周杰伦的成长历程,告诉他们要想成功一定要有一颗不断奋进的心。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少有人主动关心家长,我就给他们讲周杰伦非常孝顺长辈,演唱会上还邀请外婆上台跳舞呢!

建议孩子们不妨听听那首《听妈妈的话》……

平时,我还喜欢给有特长的学生赋予明星称号,如爱好打篮球的就是我班的“小姚明”;爱好打乒乓球的是“小马琳”;爱好唱歌的是“小杰伦”;足球踢得好的就是“小梅西”……这些称号让学生信心倍增,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四、时尚活动迸发学生激情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较广,信息来源比较多,对于一些较为新鲜的活动,知道得早且很感兴趣。

如果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能够用心思考,用眼观察,知道学生对哪些时尚活动最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对小学生而言,最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会使他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来。

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家中有电脑,很多孩子就沉迷在一些网络游戏中,这很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就组织了两个活动:

“网络知识大比拼”和“我是电脑爱好者”,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明白了网络不是仅仅用来玩游戏的,沉迷于游戏是错误的,网络世界的奥秘无穷,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探究网络世界的奥秘。

在此基础上,我首先建立了班级网站,然后带领一部分学生帮助全班同学申请了博客,鼓励孩子们写博文,记录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我还要求孩子们把日记和周记直接写在博客里,每周评选一次“博客之星”。

一时间,写博文、评博文成了孩子的爱好,一部分家长也参与到其中来,我呢?

则力争对孩子们的博文都有评价。

现在,再也没有沉迷于游戏中的情况了。

最近“低碳”一词很是流行,我就组织开展了“低碳生活,我能行”活动,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自家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日前,南非世界杯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五年级几个班就开展了“福小世界杯”足球赛,还仿制了一座“大力神杯”,奖给冠军球队。

此外,我们结合音乐学科开展了“音乐盛典”歌唱会,结合美术学科开展了“环保时尚时装发布会”,结合科学学科开展了“非常6+1”活动,这些活动洋溢着浓郁的时尚气息,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激情四溢,在活动中,学生品味了时尚,得到了锻炼,更收获了成功。

将时尚元素引入班级管理,和学生一起“品味时尚”,不仅为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架起桥梁,而且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及和谐班集体的形成。

 

(三)善待学生为老师做事的“积极性”

郑士强

老师要是问:

“谁愿帮我把作业本抱到办公室?

”“刷刷刷”,保管学生个个都会把手举得老高。

是的,学生都很乐意帮老师做事,并以帮老师做事为荣,觉得老师请自己做事,就意味着老师信任自己,看重自己,特别有荣誉感、成就感。

不过,老师该怎样正确对待学生帮老师做事的“积极性”呢?

自己偷懒,让学生去做?

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场景:

一位学生吃力地抱着一叠作业本走着,老师在前面走,手里却什么也没有拿;老师唤来学生帮自己倒茶,自己却只顾着和别的老师聊天。

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现在自己的事懒得去做,而让学生去做,这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怎样的榜样呢?

这种“帮老师做事”不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之上,更别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了。

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是绝对不会自己偷懒而让学生帮助自己做事情的。

所以,老师请学生帮自己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自己:

这件事我自己能完成吗?

千万不要自己偷懒,让学生去做。

不要总选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多给普通的学生机会。

记得我教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忙着写小黑板为上课做准备,发现粉笔不多了,就想找一位学生去隔壁班借几支白粉笔。

许多孩子都举手要去,我注意到前排的那个小男孩用急切的眼神看着我,我便叫他去了。

后来,他的妈妈告诉我,那天晚上他回去得意地告诉家人:

“我今天表现很好,陈老师还叫我帮她借粉笔呢!

”全家人听了都笑翻了。

他妈妈把这当成一个笑话讲给我听,我心里却一阵酸:

因为他学习成绩一般,平时也很少受人关注,没想到偶尔让他帮着拿一下粉笔就这样开心!

善于从中创造教育学生的契机。

我尝试过很多次,对学生的教育是可以在学生帮自己做事情的过程中完成的。

我让挑食的A同学跟我一起把水搬上饮水机,可他力气太小了,我对他说:

“你在家一定不好好吃饭,要不然力气怎么这么小呢?

”他笑着问我怎么知道。

我神秘地笑着告诉他:

“我当然知道。

回去好好吃饭,不许挑食,下次再请你搬水桶。

”他快乐地保证:

“一定的!

”B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他做事总没有耐心,我就经常让没有耐心的B同学跟我一起给单元测试的试题分类,磨一磨他的耐心。

其实,每一次请学生做事情,都为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在这个特定的场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是无痕而又有效的。

不要忘记说谢谢。

我刚工作的时候,有一件事对我触动挺大。

每天,各个班的课代表都会送本子到办公室。

我注意到,在所有的老师里面,只有一位年纪大的周老师每次都对送本子的学生说一声:

“谢谢你。

”学生也总是很有礼貌地回一句:

“不用谢。

”我后来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周老师,您对学生真客气啊!

”周老师说:

“这不是客气,这是应该的。

”仔细想想,真的是应该的:

如果是一个大人天天帮我送本子,我肯定会对他说谢谢,对待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这样有礼貌呢?

后来,我每次请学生帮我做事情,也都会很郑重地道一声谢谢。

有时,我还有意识地表扬学生:

“你真细心!

”“比老师做得好!

”“本子放得很整齐!

”每当此时,孩子们的脸上就会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快乐,高兴地跳着跑开。

一声谢谢、一句赞美,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同时,也是老师自身修养的表现。

学生跟老师单独交流或相处的机会不是太多,让学生帮助自己做事情,其实就是创设了一个与学生单独相处的场景。

在这短暂的相处中,老师应该表现出一个为人师者应有的道德修养,并用自己的人格和行为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正确对待、利用学生帮老师做事的积极性,也应该是师生相处的一种艺术吧!

 

(四)让班主任工作与授课互补

郑观文

我做了11年班主任,我的班主任工作与授课之间没有产生过矛盾,恰恰是班主任工作促进了授课的质量,而授课也让我多了一个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机会。

有的专家提出班主任的职业化,但我觉得班主任就应该由授课老师兼任,走进课堂越多,接触学生也就越多。

特别像我们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化是不现实的。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研究授课,就能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如学习的方法,这种指导有时比光谈理想、勤奋要有用得多。

魏书生说过,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学习成绩,所以,我觉得班主任工作与授课是相辅相成的,是互补的。

班主任工作帮助我研究过多种课堂。

我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除教语文还教思想品德和班队活动。

学校领导看我年轻,不但让我上语文公开课,还鼓励我上思想品德课和班队活动的公开课。

班队活动课让我明白了教育学生的最好的武器不是说教而是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领导看到我这个不会唱不会跳的男老师上的班队活动课这么生动,便让我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于是我走上了辅导员工作岗位,直到今天,我仍是我们横山镇青塘小学的辅导员助理。

看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想起自己第一年做班主任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那时虽然忙了一点,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没有那时的锻炼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你的教育人生是不完美的。

做班主任工作要有载体,晨会课、班队课、家长会是载体;课间、午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家访、综合实践等也是载体,但最重要的一个载体是你的课堂,而且这个载体对学生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凭借授课,渗透对学生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在情感温暖中、在理性思辨中,这样的教育能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在学生的血液里。

做老师的,都不能回避教学质量。

量化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分数。

经验告诉我,兼任班主任的,所教的课的成绩一般比较好。

除了学生听话、课堂纪律好以外,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建立起了感情,亲其师、信其道,上课比较专心,作业不马虎,订正也及时,学习成绩自然会上去。

学习好、学风好,大家都有一个目标争着上进,处处为班级着想,责任心也很强。

这不正是班主任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吗?

后来,我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不再担任班主任工作,一些同事说,你终于解脱了。

班主任工作确实烦琐,事务很杂,但其中的乐趣也是无穷的。

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有时确实有点烦,但在漫长的暑假、寒假里会忽然想念他们。

这种想念有点酸,有点甜。

在“解脱”的同时,我也失去了不少。

学生们的眼里,我不再是“薛老师”而是“语文老师”,这种称呼,意味着我与他们的距离远了,仿佛我不是他们班级里的一员,真无奈。

幸好,我是班主任出身,深知要上好我的语文课,必须走近他们,让他们接纳我。

于是,我悄悄地做起了半个班主任。

每天早上,我几乎都是第一个走进班级的老师,转一圈,巡视一番,观察学生的变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黑板报,看看有没有错别字;课桌椅,看看排得齐不齐;天冷了,看看谁的衣服穿得比较少;“甲流”防控期间,摸摸学生的额头,看有没有异常。

有时坐下来聊几句,昨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的;有时站在走廊里说上几句,问问昨天有什么重大新闻……碰到我的语文早读,学生在读书,我便坐在讲台边上看书,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临上课前,我总是提前三分钟来到教室里,坐下来,和学生聊家常,问问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问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问问兴趣爱好、目标打算、最近在读什么书、星期天看什么动画片、电视连续剧;最近有哪些有趣的事、不高兴的事、不能解决的事、有什么建议、你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是怎么看的……课前三分钟与学生的闲聊,除了能够亲近学生、走近学生,其实,我的语文课也已经开始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聊天也是一种教学方式。

我常想,如果也能像课间聊天一样的聊语文,那有多好!

不过,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还不敢放开手脚在语文课上大胆“聊天”。

下课铃一响,我马上终止教学下课。

然后,停留在教室里,和学生继续聊天,这时会增加一个内容:

刚才这节课哪些地方听不懂?

有时站在走廊里,和学生玩一会儿课间游戏,听听他们最近的“热点话题”;傍晚,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学校门口,我和他们说再见。

只要遇到我们班的学生,无论在校内遇到还是在校外,都给他们以微笑……

和他们熟了,赢得了信任,他们也愿意把纠纷交给我解决,把困难告诉我,听听我的建议;把烦恼告诉我,期待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