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768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docx

浙江小微企业融资与发展策略研究

2012年浙江小微企业资金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时间:

2012-09-13

内容提要:

 

2011年以来,资金问题成为浙江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由于资金紧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个别企业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的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党和国家领导人几次来浙江调研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关注。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浙江小微企业资金状况及融资情况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外部制约因素和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分析出现资金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从政策层面、金融体制以及企业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完善金融体系、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等意见和建议。

 

  

小型微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从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起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省。

2011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外市场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受融资困难、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困难、发展停滞等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近期开展了小微企业资金情况问卷调查,对小微企业资金来源、资金运转、融资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政府部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浙江小微企业资金与发展的关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的流转过程,在资金的良性循环中,企业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不断成长;同时在这种良性运动中,资金才能保存价值并使原有的价值得到增值。

 

(一)调查样本情况 

根据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的企业规模划型标准,对于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依据上述规定,可以将小微企业定义为: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

 

2012年6-7月,浙江调查总队在温州、湖州、衢州等市开展了小微企业资金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企业负责人,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企业资金来源、资金投向、资金运转、资金缺口、融资情况等等。

调查样本共350家企业,其中小型企业198家,占56.6%,微型企业152家,占43.4%。

 

(二)资金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 

1、自有资金是小微企业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浙江的小微企业多数从家庭工业发展而来,很多小微企业仍然保留着家庭经营的模式,业主的自有资金成为创办企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

从调查情况看,创业资金来源为业主自有资金的小微企业占42.5%,从银行贷款的占23.9%,合伙人参股的占14.4%,从亲戚朋友处借款的占13.2%,民间借款的占5.9%。

 

2、注册资本高的小微企业成长性更好。

注册资本是企业的信用基础,对于企业债权人来说,能够作为债务清偿担保的,往往是企业的全部资产,而企业全部资产的多少又直接取决于企业注册资本。

因此,注册资本往往是企业实力的保证,是企业取得社会信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从调查情况看,小微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占35.0%,100万元-1000万元的占43.3%,1000万元-3000万元的占12.0%,3000万元以上的占9.7%。

从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1688.20万元,而微型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634.30万元。

从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看,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108.60万元,300-2000万元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314.38万元,而2000万元以上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2771.75万元。

注册资本高的企业,其成长性更好。

 

3、小微企业平均总资产超3000万元。

企业总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产,包括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企业总资产是企业历年经营的积累,是企业经营实力的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成果。

从调查情况看,浙江小微企业2011年末的平均资产总额为3666.49万元,其中,小型企业的年末资产总额平均为5296.69万元,微型企业的年末资产总额平均为1542.94万元。

 

4、产品销售资金是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

企业的资产总额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其每一次周转可以产生营业收入及创造利润。

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流动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在流动资金不足时,企业往往通过负债来缓解,合理的负债可以帮助企业扩大生产,提高盈利能力。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企业生产资金的主要来源中,42.1%的小微企业依靠产品销售取得资金的周转,而通过各种形式负债筹集资金的小微企业比例达49.8%,其中向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比例为25.1%,向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为11.1%,向民间借款的比例为6.1%。

 

二、浙江小微企业资金现状 

(一)小微企业创业资金投向及资金缺口情况 

1、小微企业创业资金主要投向设备和原材料。

在创办初期,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向主要是添置设备和购买原材料,这两项支出占资金投入的52.2%,在土地和厂房方面的支出比例为31.5%。

尽管浙江的土地价格很高,但是由于很多小微企业从家庭工业起步,利用自有土地、厂房进行生产的较多;还有一些企业租用厂房,因此支出比例较低。

另外,企业创业资金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只有3.1%。

 

         表1 小微企业创业资金投入比例         单位:

  

购买(租用)土地 

购买(建造/租用)厂房 

购买(租用)设备 

购买 

原材料 

产品研发 

支付员工工资 

小型企业 

13.3 

20.5 

24.8 

26.3 

3.1 

9.6 

微型企业 

11.4 

17.1 

25.9 

27.8 

3.2 

11.2 

合计 

12.5 

19.0 

25.3 

26.9 

3.1 

10.3 

 

2、小微企业资金缺口情况较大。

在企业步入发展轨道以后,对资金的需求逐渐放大。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62.0%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其中资金缺口在50%以上的小微企业占8.0%。

小型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更大,资金需求更多,资金紧张情况比微型企业更为突出,有11.1%的小型企业资金缺口在50%以上,比微型企业高7.2个百分点。

 

       表2 小微企业资金紧张情况         单位:

  

资金紧张企业比例 

资金基本正常企业比例 

资金宽裕企业比例 

缺口在 

50%以上 

缺口在 

20%-50% 

缺口在 

20%以下 

小型企业 

11.1 

20.2 

32.8 

30.8 

5.1 

微型企业 

3.9 

23.0 

32.2 

35.5 

5.3 

合计 

8.0 

21.4 

32.6 

32.9 

5.1 

 

3、资金紧张导致小微企业收缩生产规模。

调查显示,小微企业资金紧张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一是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利润下降,三是企业销售款回笼困难。

资金紧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产能不能充分发挥,调查显示,如果企业资金宽裕,有28.6%的企业生产会比现在增长30%以上,43.4%的企业生产会比现在增长10%-30%,另有28.0%的企业生产会比现在增长10%以下。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与融资需求 

1、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从融资渠道看,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调查显示,小微企业向四大国有银行融资的比例为38.6%,向其他商业银行融资的比例为38.0%,向本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比例为7.2%。

在非金融机构融资方面,小微企业向企业主亲戚朋友借款的比例为29.4%,向民间借贷的比例为19.9%。

 

2、拥有银行信用等级的小微企业较少。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银行信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和标准,以偿债能力为核心,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信用等级确定。

调查显示,小微企业中拥有银行信用等级的不多,只有21.8%的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其中,AAA级企业比例为7.7%,AA级企业比例为8.9%,A级企业比例为5.2%。

从规模看,小型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的比例为31.3%,微型企业只有9.2%。

 

3、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较高。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有60.6%的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其中,融资需求在50-100万元之间的最多,比例为14.3%,其次是融资需求在3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为13.1%。

企业规模与企业融资需求有直接的关联,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明显高于微型企业,21.2%的小型企业融资需求在300万元以上,而微型企业的这一比例只有2.6%。

 

       表3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不同融资需求比例    单位:

  

不同融资需求的企业比例 

没有融资需求企业比例 

300万元 

以上 

200-300万元 

100-200万元 

50-100 

万元 

50万元 

以下 

小型企业 

21.2 

11.6 

11.6 

12.6 

5.6 

37.4 

微型企业 

2.6 

8.6 

11.8 

16.4 

18.4 

42.1 

合计 

13.1 

10.3 

11.7 

14.3 

11.1 

39.4 

 

4、订单减少是企业融资需求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没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中,有26.9%的企业是因自身资金宽裕而没有融资需求,其他企业未进行对外融资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企业订单减少,从而资金需求减少;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太小,没有多少资产,金融机构不会放贷。

另外,由于贷款附加条件太多、融资的实际成本高、融资利率较高、手续繁琐等,也是小微企业未对外融资的原因。

 

 

(三)融资情况 

1、多数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69.4%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上升幅度在10%-30%之间的企业最多,比例为35.1%;上升幅度在10%以下的企业比例为31.7%。

从企业规模看,融资成本上升的小型企业比例为73.2%,比微型企业高8.7个百分点,其中融资成本上升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小型企业比微型企业高10.9个百分点。

 

       表4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情况       单位:

  

上升30%以上企业比例 

上升10-30%企业比例 

上升10%以下企业比例 

没有上升企业比例 

小型企业 

2.5 

39.9 

30.8 

26.8 

微型企业 

2.6 

28.9 

32.9 

35.5 

合计 

2.6 

35.1 

31.7 

30.6 

 

2、多数小微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调查显示,66.1%的小微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其中认为非常困难的企业比例为8.1%。

从企业规模看,微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更为困难,有13.2%的微型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比小型企业高9.1个百分点;59.6%的微型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比小型企业高2.9个百分点。

 

       表5  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难易程度      单位:

  

比较容易比例 

比较困难比例 

非常困难比例 

小型企业 

39.2 

56.7 

4.1 

微型企业 

27.2 

59.6 

13.2 

合计 

33.9 

58.0 

8.1 

3、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情况。

 

(1)良好的信誉是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的首要因素。

从银行融资的情况看,小微企业能够成功获得银行贷款,主要依靠的是企业良好的信誉,以及有效的担保和抵押。

调查显示,小微企业从银行成功融资的原因中,企业信誉良好占31.9%,依靠第三方担保占26.9%,企业非现金资产为抵押的占22.8%,个人资产抵押的占19.3%。

 

 

(2)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需要支付额外成本。

除了支付正常的贷款利息,部分小微企业在从银行贷款时,还被要求支付一些附加费用。

调查显示,有31.4%的小微企业在银行贷款时支付了附加费用,其中,25.4%的企业支付的附加费用相当于贷款利率的20%以内,另有6.0%的企业支付的附加费用相当于贷款利率的20%以上。

 

(3)无有效资产抵押是小微企业融资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77.8%的小微企业向银行申请过贷款,其中58.7%的小微企业遭遇过银行贷款不成功的情况。

从企业贷款不成功的原因看,无有效资产抵押是最主要的原因,比例为19.8%;其次是没有合适的担保人,比例为14.4%。

另外,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过长、银行贷款额度不足等也是主要的原因。

 

 

4、小微企业民间借贷情况。

 

(1)企业信誉是民间借贷成功的首要因素。

由于银行贷款困难,民间借贷成为浙江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浙江也成为全国民间资金最活跃的省份。

除了看重企业信誉以外,与银行借贷看重担保和抵押不同,民间借贷更看重亲情友情。

调查显示,小微企业民间借款成功的原因,第一是企业信誉好;第二是朋友间借款,比较放心;第三是亲戚间借款,比较放心。

 

 

(2)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由于资金的稀缺性,民间借贷利率往往高于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调查显示,向民间融资的小微企业中,51.8%的企业民间贷款利率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1-2倍,19.1%的企业为2-3倍,9.6%的企业为3倍以上。

只有19.5%的企业融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

 

(3)利率太高是小微企业民间借贷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民间借贷不成功的小微企业,46.2%是由于利率太高,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出借方对企业信誉不了解而不愿出借的占16.9%,没有担保人而不能借款的占13.1%,企业产品市场状况不理想的占10.0%,没有有效抵押物的占10.0%,其他原因占3.8%。

 

三、浙江小微企业资金问题根源 

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内特别是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小微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发展瓶颈。

从我国的金融制度和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两个角度看,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有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

 

(一)外部因素约束 

1、金融体系制约。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制度体系和金融服务绝大部分是按照规范、成熟的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来设置的,不符合广大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

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多用于流动资金,具有规模小、时间急、频率快的特点,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管理体制后,强化了贷款审批、发放等各个环节的责任,特别是上收了县级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而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区县市及农村地区,贷款需要基层银行逐级上报审批,造成小微企业申请贷款审批时间长、银行授信程序复杂。

同时,在贷款申请与发放上,商业银行对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用的是同一套评级系统和贷款申请流程,针对大中型企业形成的客户评价标准体系,很多指标小微企业难以提供,事实上构成了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取银行贷款。

 

2、银行经营机制约束。

商业银行的本质特征决定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越大规模的贷款,其分摊成本越小,银行从中获利就越大。

大中型企业的信贷规模大,并且往往派生大量的中间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优先放贷的目标。

相反,小微企业贷款笔数多、单笔数额小、维护成本高,受资产规模限制,也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存款、结算、中间业务等综合收益。

虽然按照现行政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可以上浮利率,但是上浮以后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成本仍然很高。

在开展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存在较大利润差异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都将市场定位于大行业、大企业,经营机构更愿意将业务重点放在拓展和维护大客户的工作上,为小微企业融资而开发的新产品或金融衍生工具不仅品种少,而且大多是点到为止,难以满足小微要求的融资需求。

 

3、银行难以获取企业信息。

由于小微企业多数是从家庭工业发展而来,企业主个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大,普遍存在企业管理人才缺乏、企业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影响企业的费用核算、成本分析;加上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露富、不愿泄露有关债权债务等方面的商业机密,更有甚者为了规避税费或争取优惠政策而有意不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导致银行无法确定是否给予企业信贷支持。

而银行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征信平台构建不完善,难以得到全面完整的信用信息,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使用监督困难,影响了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

 

4、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在资本市场上,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是通过公开的证券发行。

由于证券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政府对此实施了严格的监管,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的要求非常高,小微企业要进入证券市场的难度非常大。

目前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主要面向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快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开放,但由于门槛和各种限制条件,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而且浙江小微企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难以达到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

 

(二)内部因素影响 

1、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不足。

由于小微企业大多从农村家庭工业发展而来,规模较小,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企业员工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科技素质较低,技术工人缺乏,产业特点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品以为大企业配套或周边市场供货为主,企业获取市场信息能力较弱,产品较为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容易被市场淘汰,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在经济下行时容易陷入危机,市场风险较大。

企业生存期较短,每年都有不少新的企业诞生,也有不少企业关闭。

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倒闭率,使外部出资者特别是金融机构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从而不愿向小微企业提供资金。

 

2、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担保与抵押。

按照金融机构对贷款发放的要求,担保和抵押是最重要的条件。

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实力不够雄厚,其资产主要是厂房和机器设备,难以提供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品。

一方面小微企业如果需要融资的话,一般只能用房产和机器设备作抵押,这些抵押物品的抵押率较低;另一方面如果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担保公司必须提供反担保,无疑是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制约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

调查也显示,无有效资产抵押是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最主要原因。

 

3、部分小微企业信用观念缺乏。

小微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少数人或个别人控制企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偿还得不到保证。

一些小微企业信用观念薄弱,采用种种方法逃废银行债务,影响小微企业的整体形象,也挫伤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的积极性。

由于我国公众的信用制度尚未建立,金融机构不能准确判断企业经营者信用状况,在对小微企业放贷时面临较高的风险,迫使金融机构忽视健康成长的小微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四、破解资金难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要遵循市场化原则,从政府引导、金融制度建设以及企业制度建设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政策引导 

1、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根据企业成长周期理论,企业在创立期和成长期多使用债务融资,而一旦发展到成熟稳定的时期,资金周转较为正常,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将逐步降低。

小微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正处于成长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其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才会下降。

要将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促进其转型升级。

虽然浙江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但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对行业和产品生产情况熟悉、销售网络基础较好、专业市场发达等。

政府部门要引导小微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再造传统产业的新优势,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使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

要对本地区现行产业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规划,并拨出专项资金,对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加强监管,行政推动,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要充分利用浙江块状经济数量多、规模大、产业比较全的优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强化品牌意识,加强科学管理,引导块状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2、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011年以来,面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中央高层多次强调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为企业减负。

201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2年的财政政策着力点从2011年的“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转向了“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

从2011年9月份开始,以挽救温州小微企业危局为契机,结构性减税新政加大了出台力度,如企业所得税两税并轨、增值税转型、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

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

在中央结构性减税和取消不合理收费的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帮助小微企业减轻负担,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近几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增长,也为结构性减税提供了经济基础。

对小微企业,进一步减税的余地仍然很大,在一定时期内,对确实比较困难但又有助于解决劳动就业的企业,可以给予免税政策,用此办法让其恢复生产元气。

 

3、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持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中坚作用。

金融危机以来,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局,实质上是近几年大量民间资本从实体经济撤离,投入到炒房、炒矿、炒钱(放贷)等虚拟经济中,导致实体经济投资乏力,实体产业空心化。

在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2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上,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成为一大亮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此后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指出,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要避免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政府部门要引导民间资金“回归”实业,要破除民间资本投资的壁垒,放宽市场准入,通过破除垄断来保护实体产业的生产积极性,打开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缓解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二)完善金融体制 

1、加快小微企业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在目前的证券市场门槛过高的情况下,要加强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微企业,发展小企业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事实上,推动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政府部门已经在进行着各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在央行的主导下,广东佛山、山东潍坊、江苏常州三地成功推出了中小企业区域集优融资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