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766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docx

植物资源学思考题

1.什么是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学?

其研究内容是什么?

植物资源---狭义:

一切有用植物的总和,统称为植物资源。

广义:

植物资源是指一切植物的总和。

教科书定义:

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植物的总和。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用途、品质、贮量、利用方法、产品开发和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研究的重点对象是野生植物资源。

研究内容:

1、植物资源分类系统的研究(基础:

原则、对象、系统)

2、植物资源种类和用途的研究(中心:

功能、用途、方法、技术)

3、植物资源有用成分的研究(重点;性质、规律、技术)

4、植物资源驯化栽培研究(环节:

驯化、栽培,生产基地,优良品系或品种)

5、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

新用途)

6、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手段:

组织或细胞培养、基因工程)

7、植物资源调查规划与评价研究(前提:

种类、贮量、分布,利用现状、生存状况,科学评价,合理规划)

8、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保障:

规章、方法,理论、技术)

2、何谓资源植物、经济植物、种质植物、环境植物?

具有开发利用潜力,但尚未被完整(或定向)地开发而形成有规模商品的植物称为资源植物。

在市场上出售,具有商品价值的称为经济植物;国家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或是重要栽培植物的野生原种或近缘属种,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社会价值的称为种质植物;在环境保护、培肥地力和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称为环境植物或生态植物。

3、植物资源学与植物学、民族植物学、植物化学的相互关系如何?

4、熟悉植物资源科学在我国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阶段、特征);了解国外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

1、初始阶段(20世纪初以前的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零星记载、描述时期(这一阶段植物资源研究主要以记载描述全国和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原始利用为特征;为后来的植物资源研究和科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2、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科学调查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各地方部门、高等院校有关学科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关于植物资源的科学调查,为后来研究我国植物资源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3、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大规模植物资源考察与研究时期(这一阶段全面填补了我国特别是我国广大边远省区有史以来自然条件与植物资源科学资料的空白,而且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地区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我国植物资源学的学科建立提供了条件。

4、逐步形成阶段(改革开放后)理论形成与蓬勃发展时期(我国对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经得到扩大和加强,新的植物资源日益增加,并且将随着植物资源学的完善和发展,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外植物资源发展概况

1、建立研究机构,颁布法规条例

2、注重标本收集,出版志书刊物大英博物馆、邱园—《邱园植物名录》、前苏联《苏联野生有用和工艺植物》《植物资源》、美国《EconomicBotany》、各国的《植物志》

3、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特色明显前苏联的沙棘综合开发利用;欧洲芳香植物研究;日本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美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德、日、前苏联食用菌的开发等。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及合成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从而转向由天然药物中发现新药,并有重大突破,掀起了研究天然药用植物的新高潮。

研究较多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前苏联、法国、印度、埃及、尼日利亚、墨西哥、加纳及中国,主要都在寻找:

(1)抗肿瘤药物;

(2)心血管药物;(3)强心药物;(4)避孕药物;(5)神经系统药物;(6)预防医治艾滋病药物等的植物资源。

并取得较大成效。

5、我国的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有哪些?

本书所采用怎样的分类系统?

(一)按植物分类系统分类:

植物分类学--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按资源用途和内含物进行的分类

1、《中国经济植物志》系统按用途分为十大类:

(1)纤维类

(2)淀粉及糖类(3)油脂类(4)鞣料类(5)芳香油类(6)树脂及树胶类(7)橡胶及硬橡胶类(8)药用类(9)土农药类(10)其他类

2、吴征镒植物资源分类系统按用途分为五大类、二十六个小类。

(1)食用植物资源①淀粉植物类②植物蛋白类③食用油脂类④维生素植物类⑤饮料植物类⑥香料色素类⑦动物饲料类⑧蜜源植物类

(2)药用植物资源①中草药类②兽药类③化学药品原料类④植物农药类

(3)工业用植物资源①木材类②纤维植物类③鞣料植物类④染料植物类⑤芳香油植物类⑥植物胶类⑦树脂类⑧工业用油脂类⑨经济昆虫寄生植物类

(4)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①防风固沙植物类②绿肥植物类③绿化观赏资源类④环境监测及抗污染植物类

(5)植物种质资源含各种有用植物的近缘属种的种质资源。

3、王宗训植物资源分类系统(1989)

王在《中国植物资源利用手册》一书中将植物资源按用途分为纤维植物、淀粉及糖类植物、油脂植物、鞣料植物、芳香油植物、树脂植物、树胶植物、保健饮料食品植物、甜味剂植物、色素植物、饲料植物、农药植物、皂素植物和寄主植物等十四类。

4、董世林植物资源分类系统(1994)

董世林在《植物资源学》一书中将植物资源按利用物的性质、功能及其用途,分为成分功用植物资源型和株体功用植物资源型二个型,并进一步划分为六类,二十五相。

I、成分功用植物资源型

(一)饮食用植物资源类1.野果植物资源相2.色素植物资源相3.淀粉植物资源相4.油脂植物资源相5.芳香植物资源相6.野菜植物资源相7.饲用植物资源相8.蜜源植物资源相9.甜味剂植物资源相

(二)医药用植物资源类10.药用植物资源相

(三)工业用植物资源类(芳香植物资源相)、(油脂植物资源相)、11.树脂植物资源相12.鞣质植物资源相13.树胶植物资源相

(四)农业用植物资源类14.绿肥植物资源相15.农药植物资源相

Ⅱ、株体功用植物资源型

(五)株体自身功用植物资源类16.能源植物资源相17.纤维植物资源相18.木材植物资源相19.寄主植物资源相20.种质植物资源相

(六)株体效益植物资源类21.指示植物资源相22.环保植物资源相23.绿化观赏植物资源相24.防风固沙植物资源相25.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相

5、根据植物体内的内含物和用途分类(何关福):

20类:

1、甜味品植物资源2、淀粉植物资源3、蛋白质植物资源4、油脂植物资源5、芳香植物资源6、维生素植物资源7、色素植物资源8、鞣质植物资源9、树脂植物资源10、胶用植物资源11、药用植物资源

(1)人药植物资源

(2)兽药植物资源(3)农药植物资源12、饮料植物资源13、野菜植物资源14、野果植物资源15、纤维植物资源16、木材植物资源17、饲料植物资源18、蜜源植物资源19、经济昆虫寄生植物资源20、环境植物资源

6、教科书采用的分类系统---分为药用、果树、野菜、芳香油、色素、纤维、油脂、淀粉、树脂、树胶、鞣料、农药、观赏、甜味剂、经济昆虫寄主植物、皂素和木栓植物、能源等17类植物资源。

6.何谓植物利用库,可分为几级,其涵义和特征是什么?

根据植物的多样性和人类利用目标单一化的特点,检验了人类参与植物利用的程度,按照人对某一个植物种依赖的程度大小,把被利用的所有植物种群视为“植物利用库”,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

Ⅰ级库:

全部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资源,具有全球分布的广泛性和利用的重要性。

Ⅱ级库:

此类植物为区域性重大资源,总数在1000种以上,包括具有地方重要意义的木材、饲料、工艺原料,以及若干商业植物产品(如油脂、纤维、坚果等),采自野生或人为保护地带。

Ⅲ级库:

此类植物资源约50000种(除观赏植物和薪材植物外),约占全部种子植物种数据的五分之一。

大部分为野生或处于人工保护下的野生植物,只有少数种类有零星栽培。

7.我国植物资源的分布有何规律,并举例说明。

1.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自北向南,在水热的共同作用下,依次形成了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热带雨林等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其中分布有适应不同气候特点的植物资源,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2.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在水分主导因子的作用下,自东向西,依次形成了各种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生态系统,其中分布着适应不同水分条件的自然植物资源,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上述二者合称为水平地带性规律。

3.植被和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受海拔高度及山地走向和坡向的影响。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

6℃,或每升高180m,气温下降约1℃。

而降水量最初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界线后,降水量又开始降低。

形成由山麓到山顶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被与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基带)从属于水平地带性。

如阳坡常分布一些耐干旱高温的植物,而阴坡多分布喜阴冷潮湿环境的植物。

山地的走向常成为水热的重要分界线,影响植物的分布。

8.简述我国植物资源的分区(大区、自然区,范围,特点,代表性的植物资源)。

我国自然地理学家根据自然情况的最主要差异,首先把全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并进一步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及农业分布等,将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等8个自然地区和36个副区。

现依据8个自然区,简述8类主要植物资源种类的区域分布。

(一)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

本区南、东两面临近太平洋,西、北两面则与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接壤。

本区是我国最冷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寒温带和温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湿凉而短暂。

本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北药”的基地。

主要植物资源有:

人参、细辛五味子、越橘、蓝靛果、乌拉草、兴安落叶松等。

本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二)华北区本区包括辽宁西部、河北省(张家口除外)、山西、陕西(北以长城为界,南以秦岭为界)、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山东、河南和安徽淮河以北、江苏黄河古道以北、北京和天津。

本区有中国第一大平原-华北平原。

本区具有暖温带气候特征,夏热多雨,冬季晴朗干燥,春季多风沙。

本区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农业发达,是苹果、梨、桃、栆、山楂等暖温带水果的主产区,是我国地道药材“北药”的主产区。

主要植物资源有:

党参、甘草、黄芪、枸杞、、柴胡、苹果、梨、桃、核桃、红枣、欧李柏木、薄荷、百里香、铃兰、罗勒、茜草、紫草、蓼蓝、菘蓝、漆树、华北落叶松、华山松、油松、皂荚、臭椿、香椿等。

(三)华中区本区包括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旧黄河古道以南、河南东南小部分地区、浙江、上海、江西、湖南、湖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福建大部、台湾北部。

既指秦岭一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亚热带地区。

本区的气候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冬季气温较低,但不严寒。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陆地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和“南药”的主产区。

主要植物资源有:

杭白菊、白芷、藿香、川芎、乌药、浙贝母、吴茱萸、肉桂、柑橘类、香榧、玉兰、香桂、黄樟、枫香树、茉莉、香茅、蓼蓝、菘蓝、栀子、冻绿、密蒙花、姜黄、青檀、棕榈、漆树、台湾松、桢楠、枫香树、鱼藤、鸡血藤、除虫菊、百部、等。

(四)华南区本区位于我国的最南部,包括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西、广东南部、福建福州以南的沿海狭长地带及台湾南端、海南全部和南海诸岛。

本区属终年高温的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

本区面积虽小,但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西双版纳就有高等植物约3000-4000种。

海南省也有高等植物4000种。

本区是地道药用植物“广药”的主产区。

主要植物资源有:

罗芙木、三七、美登木、海南粗榧、益智、阳春砂、金鸡纳、椰子、香蕉、菠萝、柑橘、番木瓜、芒果、橄榄、龙眼、荔枝、腰果、番木瓜、桃金娘、五月茶、木奶果、人面子鱼藤、鸡血藤、川楝等。

(五)西南区本区包括云南、贵州高原北部、广西盆地的北部、四川盆地、陕西南部(秦岭以南)、湖北西部及甘肃和河南南部的小部分地区。

本区地势起伏较大,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地面海拔多在1500-2000m之间,最高可超过5000m。

气候具有亚热带高原盆地的特点,且受印度洋气流影响,春温高于秋温,春旱而夏秋多雨。

本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川药”、“云药”、“贵药”的主产区。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

天麻、茯苓、冬虫夏草、巴豆、中华猕猴桃、神秘果、柏木、云南樟、黄樟、蓼蓝、菘蓝、苏木、木蓝、栀子、冻绿、青檀、毛竹、棕榈、漆树、清香木、枫香树、鱼藤、鸡血藤、楝、黎芦等。

(六)西北区本区包括内蒙古西部、甘肃祁连山以北、新疆大部即昆仑山北部地区。

本区属内陆干旱气候,日照丰富,内陆流域面积广大,以山地冰川补给为主,典型的荒漠景观,是我国降水量最少,相对湿度最低,蒸发量最大的干旱地区。

本区气候干旱,我国两大沙漠塔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位于本区。

区内植物垂直分布明显,除荒漠外,还有山地森林、灌丛、草原和高山植物。

本区植物资源比较贫乏。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

宁夏枸杞、雪莲、水母雪莲、肉苁蓉、贝母、新疆阿魏、新疆紫草、香青、亚麻、苘麻、罗布麻、大叶白麻、葫芦巴、云杉苦参、黎芦、牛膝等。

(七)内蒙区本区包括内蒙古中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长城以北)、河北北部(张家口地区)。

本区属温带内陆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50-350m,自东向西递减,东部边缘可达400m左右,北部地区干旱而严寒。

整个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1500m,地势高平,变化单调。

草原植被为主,经向地带性明显。

本区草原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也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北药”中适应干旱环境种类的集中产区之一。

主要植物资源有:

甘草、蒙古黄芪、肉苁蓉、百里香、杜香、紫草、茜草、亚麻、苘麻、罗布麻、大叶白麻、苦参、黎芦、牛膝等。

(八)青藏区本区包括西藏和青海全部、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云南北部的迪庆、甘肃甘南及祁连山以南和新疆昆仑山以南。

这里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级”。

平均海拔4000-5000m。

土壤为高山草甸土及高山寒漠土。

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充足,辐射量大,干湿季分明,干旱季多大风。

本区气候、地形、植被复杂,垂直变化明显,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仅西藏的维管植物达6144种,是中华民族“藏药”的发源地。

主要植物资源有:

冬虫夏草、党参、紫草、茜草、大叶白麻、黄瑞香、漆树、思茅松、楝树、鱼藤、百部、黎芦、牛膝等。

9、谈谈您的家乡所处的区域,有什么特色的资源植物。

10.简述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特点),并举例说明。

1、植物资源的再生性2、植物资源的脆弱性3、植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4、植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5、植物资源近缘种化学成分的相似性6、植物资源采收利用的时间性7、植物资源的可栽培性8、植物资源价值的潜在性

11.什么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那些原则;有几个层次;各层次开发的手段、目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植物资源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即遵循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挖掘各种野生有用植物,研究其利用途径与方法,开发植物资源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是要在科学、合理、有效充分利用已有植物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持久地挖掘野生植物新资源、新用途、增加新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

原则:

(一)植物资源增长量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量相一致的原则----两“允许”,“一杜绝”:

在允许的繁殖周期内开发利用,在允许的采收量范围内开发利用,杜绝“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达到“生态平衡”。

(二)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效益的原则----“两个一”:

“一提高、一实行”提高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水平(玉米、味精、黄色素),实行无废料生产工艺,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

(三)寻找开发新资源,提高资源商品----利用率的原则:

“五有”:

有目标、有分析、有方法、有工艺、有初试,为投入生产奠定理论和生产基础,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

(四)摸清资源家底,立足发挥本地优势的原则----“一优先”、“两既要,又要”:

优先发展需求大、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产品。

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长短结合;既要大力发展原料生产,又要相应地发展加工业。

做到布局合理、增产增值。

(五)着眼长远发展,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原则----“一加强”、“一杜绝”:

制定措施、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

杜绝只顾眼前利益,超负荷开发的做法。

实现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资源产品的二级开发和针对发展新资源、新成分、新产品的三级开发。

一级开发----对象:

原料植物,手段:

侧重于农学和生物学方式,目的:

不断提高野生植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例子:

中华猕猴桃的驯化栽培;原产美国、加拿大西洋参的引种栽培;东北地区薇菜(桂皮紫萁),孢子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栽培等。

二级开发----对象:

加工的产品;手段:

侧重于工业生产方式,因资源开发目标而异。

目的:

用途的多元化.例子:

杜仲茎皮入药,有补肝肾、强筋骨、叶经浸提、浓缩、喷粉、制成粉剂,再进一步制成饮料;沙棘可制成果汁饮料,还可制成沙棘粉和沙棘油等;人参(含人参甙)主要以根入药,已开发出人参茶、人参烟等;蕨菜的袋装、罐装产品,延长了保鲜期和保质期。

三级开发----对象:

新资源;手段:

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科学研究方式),包括区域调查、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区系、植物化学、植物生态、植物地理、植物生理等多个学科。

目的:

发掘新资源、开发新原料、发现新成分、开发新产品等。

例子:

对我国80种薯蓣属植物进行研究,发现根茎组的盾叶薯蓣(长江流域)和穿龙薯蓣(北方)含甾体皂甙元类(生产激素的甾体原料)较高;西洋参在北美(加拿大)的发现,也是源于对中国人参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以科学研究方式为主的三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科学支撑,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二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一级开发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稳定保障。

12.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有那些;系统研究法与民族植物学法在理论依据、特点和要求及工作程序上有何相同和相异点。

一、系统研究法的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

利用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相关性,即利用近缘属种植物成分的相似性特点,发掘新资源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特点和要求(常用于寻找已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代用品的研究。

)---1.特点:

目标明确,研究周期短。

2.要求:

⑴实验设施和技术手段要精良。

⑵目标化合物要有重大开发价值或潜力。

⑶要对植物区系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工作程序----1.研究目标的确定(同属—同科—近缘科)2.研究方法的制定⑴提取的方法与条件(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其他)⑵分离的方法与条件(溶剂分离法、层析分离法、纯度判定法)3.研究结果的评价(开发价值、工艺流程)

二、民族植物学法

(一)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文化和现状、特别是种类及其用途和和利用方法。

如单方、验方;蒙药、藏药、傣药等。

(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了解民族、民间利用植物的种类、用途和利用方法等,发掘新的植物资源。

1.特点:

目标植物明确,研究周期短;但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等现象。

2.要求:

对原植物准确定名。

(三)研究方法的工作程序(三个阶段)1.描述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是对民族民间利用野生植物进行科学鉴定、分类和利用状况的记述。

2.解释研究阶段3.应用研究阶段

(1)从民族药中发掘新药

(2)从传统食品中开发新型食品和饮料(3)从集市植物产品中发掘地方名特优产品(4)从传统生态技术的研究中获得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知识

三、其他研究方法

(一)从古今文献中发现

(二)从基础研究中得到启迪(三)从有用成分中进行结构的修饰

13.扩大植物资源产量的方法和途径有那些。

14.什么是引种、驯化?

有哪些理论?

引种成功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其工作程序有哪些?

引种驯化:

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引种驯化的理论

1、达尔文学说---植物引种驯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2、气候相似论

3、生态历史分析法:

一些植物的现代分布区不一定是它们的最适生长区。

4、区系发生法:

引种起源上有亲缘关系和有某些共性的区系之间的植物,容易成功。

5、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划分为八个中心。

判断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生物学标准:

既能正常生长发育,又能成功地繁殖后代。

(2)资源学标准:

通过栽培能正常生长,同时原有的经济性状保持不变。

工作程序:

①准备阶段具体步骤:

选择材料主要工作内容:

调查原始材料,建立档案.目的与任务:

确定引种对象,做好资料技术,物质准备.②试验阶段具体步骤:

建立品种比较圃—初选优苗,建立品种,类型比较圃—选优繁殖,观察其生长规律

15.何谓仿生栽培、合成与半合成。

仿生栽培是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合成是指采用化学工程手段直接生产有用成分。

半合成是指利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的半合成前体化合物,合成有用成分的方法。

16.简述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程序。

(一)1.资料的收集分析(包括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及以前的调查情况;调查地区的植被、土壤及气候状况;调查地区社会和经济状况)2.调查工具的筹备(包括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和必备药品)3.人员组织与责任分配4.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二)调查工作阶段(三)总结工作阶段

17、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有几种取样技术和方法?

各有何有缺点?

什么是最小(样地)面积?

取样原则

(1)2个步骤:

先踏查,后详查。

即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2)3个一致:

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3)5个接近:

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

取样技术,分为主观取样和客观取样。

1.主观取样--优点是迅速简便,缺点是随意性大,对经验要求高。

2.客观取样--优点是取样具有代表性,但要求掌握专业知识。

(1)随机取样

(2)规则取样(3)分层取样

取样方法分为无样地取样和有样地取样,植物资源调查主要用后者。

所谓有样地取样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样带法等,最常用的是样方法。

一般根据植物群落最小面积原则确定。

最小面积是指能表现出群落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18.野生植物资源贮量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1、单株产量2、单位面积产量

3、贮藏量是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植物资源总利用部位生物量。

可用三种方式进行计算。

①最精确的计算方法:

贮藏量=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分布面积

②一般使用的方法:

贮藏量=单株平均产量×单位面积平均密度×分布面积

③最快捷的方法:

贮藏量=1%盖度产量×平均盖度×分布面积

4、经济量是指某一时期内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贮藏量。

经济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

5、年允收量是指一年内允许采收的贮藏量。

年允收量=经济量×比率

19.什么是生产效率、经济效率、生态效率?

生产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允收量

经济效率=年实际采收量/年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