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3
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3
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3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4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10
2.1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背景10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2.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2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15
3.1服务范围和总体定位15
3.2项目市场前景分析15
3.3市场前景预测16
3.4市场风险分析16
3.5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16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17
4.1资源17
4.2厂址17
4.3土地及建设规划部门意见18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19
5.1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19
5.2生产原料消耗21
5.3总平面布置21
5.4土建工程23
5.5给水24
5.6排水25
5.7供电25
5.8消防26
5.9职业安全卫生27
第六章环境保护29
6.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29
6.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29
6.3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30
6.4绿化31
6.5环境管理及监测32
第七章节约能源33
7.1项目能源消耗指标33
7.2工艺设计33
7.3供电、供热工程设计33
7.4节能管理34
第八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35
8.1企业组织35
8.2工作制度35
8.3劳动定员35
8.4人员培训36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建议37
9.1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7
9.2项目管理措施38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0
10.1估算依据及范围40
10.2项目总投资40
10.3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投资)40
10.4流动资金估算41
10.6资金筹措42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43
11.1单位产品成本和总成本43
11.2产品成本估算依据43
11.3投产初期生产计划建议44
11.4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44
11.5利润估算及投资利润指标44
11.6现金流量分析45
11.7不确定性分析45
11.8社会效果分析47
第十二章项目的招标投标48
12.1.概述48
12.2招标范围及原则48
12.3工程招标的内容与形式49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50
13.1结论50
13.2建议50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1.1.1项目名称
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加工厂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
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
***
1.1.3企业性质
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
1.1.4建设地点
***内
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电力出版社出版);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
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2.2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及相关资料,阐述并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条件与厂址情况,主要工艺技术方案设想,环境保护,拟建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并对项目实施后所能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预测分析,从而提出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方案,以满足项目实施工作需要。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3.1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a、建设规模
年产5500吨米线系列产品
b、产品方案
干米线370吨/年
卷粉730吨/年
水米线4400吨/年
1.3.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表1-1项目组成表
序号
工程
类别
工程(车间)名称
规模
备注
一
主要生产
工程
1、生产车间
2、仓库
3、办公室
4、职工宿舍
5、配电房
6、值班室
建筑面积3150m2
建筑面积734m2
建筑面积288m2
建筑面积1280m2
建筑面积60m2
建筑面积25m2
二
合计
总建筑面积为:
5537m2
1.3.2生产方法简述
采用传统的纯粮生产工艺。
1.3.3厂址概述
本项目选址位于***内,该址距***主城区约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可满足建设要求,水源取自产业园区内的供水管网,供水方式为直接供给。
1.3.4主要原料辅料及动力供应
(1)主要原料、辅料
本项目主要原料为大米,年需大米用量为3398吨。
***生产原料资源丰富,企业通过与粮食部门签订生产原料供应合同,来满足项目需求;因此本项目主要生产原料、辅料均有保证。
(2)供水
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量18250m3/年,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用水、设备和管道反冲洗用水和清洗地面水、泡米、淘米用水等。
项目水源接自产业园区内供水系统管网,供水方式为自来水直接供给。
供水水质、水量均可满足项目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3)供电
厂区主要用电设备为蒸气设备。
厂址旁有10KV输电线路经过,输电线路可以连到厂区变压器。
可满足全厂生产、生活用电需要。
经计算,项目生产年约需电6万度。
1.3.5环境保护
本项目废水排放主要来自各生产车间、各生活用水点。
采用清污分流方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经收集后,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在厂区内的污水处理站技术处理后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排放。
生产车间设备运转产生的机械噪声通过采取隔墙防噪或加装消声器、绿化屏障措施后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
1.3.6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根据米线生产特点,实行一班制生产,每班8小时,全年工作日365天,工人采用轮休方式,以保证法定工作日251天/年。
行政管理部门年工作日251天,每天工作8小时,实行一班工作制。
本项目定员50人,其中生产工人40人,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8人。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又要有协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拟向社会公开招聘,并择优录用大专院校的毕业生。
生产及辅助生产工人应当具有高中毕业或专门技术学校毕业学历,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组织观念。
生产和辅助生产工人原则上面向社会招聘解决。
1.3.7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厂址工程地质条件及企业资金情况等因素,项目总体建设期拟定为一年,根据米线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车间若在建成后的当年就要完成竣工验收,尽量做到当年投料生产,同时全部项目竣工完成考虑项目建成运行期原料的组织、产品销售、工人技术熟练程度及设备的运行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完善因素,投产第一年达产率40%,第二年达80%,第三年进入正常生产年。
工程进度要求快,设计、施工、安装等相互密切配合,交叉进行,力争高速、保质、按时完成。
1.3.8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6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90万元(其中:
土建投资1273.66万元,设备投资116.3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00万元。
资金来源为:
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1.3.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1.3.10结论
通过对本项目的市场潜力、工艺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预测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预计达产年销售收入1731万元,利润总额192.64万元,投资利润率28%,经济效益显著。
企业投产实施后,将达到年产5500吨优质米线生产能力,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优势和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满足消费者对米线产品的需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米线制造企业可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实现粮食原料的就地转换增值,同时项目还可新增50人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项目副产品可作养猪饲料,猪的排泄物又可作为有机肥料,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发展,作为循环经济型项目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投资
万元
1690
1.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390
1.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0
2
全年工作日
天
365
3
项目定员总计
人
50
4
项目总用地面积
M2
11791.2
17.7亩
5
项目总建筑面积
M2
5537
7
年生产总成本
万元
1386
正常年
8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731
正常年
9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152.32
正常年
10
年利润总额
万元
192.64
正常年
11
年缴纳所得税
万元
48.16
正常年
12
年税后利润
万元
144.48
正常年
14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3.2
含建设期
16
投资利润率
%
28
17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51.32
18
盈亏平衡点
%
46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背景
《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改进粮食加工业企业规模小、粗加工能力过剩、深加工产品少、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的问题。
重点抓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兼顾杂粮的开发。
小麦、稻谷加工继续以生产高质量、方便化主食食品为主,重点发展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面制品、预配粉等,推进传统主食品生产工业化;玉米加工除继续发展高质量的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外,进一步发展应用前景广、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淀粉糖、有机酸、聚乳酸、变性淀粉、多元醇等精深加工产品;大豆加工重点发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功能性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薯类加工重点发展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片)和方便湿粉等产品;杂粮加工重点发展荞麦、燕麦、豌豆、红豆等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
加大粮食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提高糠麸、胚芽、稻壳、豆渣、薯渣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十一五”期末,初步建立起现代化粮食加工业体系。
到2010年,粮食通过加工增值30%左右,深加工比例由目前的8%提高到15%左右;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碾米企业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比例由现在的33%增加到4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值,是贯彻实施省、州、县“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现代农业建设战略,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解决了粮食长期短缺的问题,实现了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不断提高,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稳固,粮食科技开发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促进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水平和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且制约着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