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557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docx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

高中必修二政治教案

【篇一:

高中政治必修2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

政府的职能:

管理与服务授课对象:

高中学生

【篇二: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学生做探究活动一

教师点评:

1、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2、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

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

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教师活动: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

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教师总结:

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因此。

政权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主要体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上。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

分别是什么意思?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释疑】怎样理解“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

(1)主权高于人权。

人权在本质上是属于一国内部管辖的问题,没有国家主权,人权就无法实现。

(2)人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状况有很大差异,因而对人权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对人权的实施也各有不同,不能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权标准来简单地裁判和衡量别国的人权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论、“人权无国界”论、“人道主义干涉”,其实质是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

教师活动:

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职能。

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专政职能?

教师点评:

保护人民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民主与专政

(1)民主及其阶级性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民主的含义,思考:

应该怎样理解民主的含义及其阶级性?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首先,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同专制独裁制度相对立的。

其次,民主具有阶级性,他的平等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共同管理国家,都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只能是适用于统治阶级,而不能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对被统治阶级主要是依靠暴力进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教师活动:

同学们可以看课本p7页,思考我国的民主与专政,在什么地方互相区别、互相对立?

在什么地方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并运用这一道理评析观点一、二。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是国家政权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这一点上,一切民主国家是一样的,但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观点一只看到它们的相同点,观点二只看到它们的不同点,都是片面的。

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

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运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

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

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进行新课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8-9页,同时提出问题:

什么是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哪些内容?

(1)、含义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它包括: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的两个观点,并思考如何理解政治自由才是正确的?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

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因此,观点一错误,观点二正确。

(4)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2、公民的政治义务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10页,看看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教师活动:

大家可以看课本p10页,思考公民履行政治义务应该做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渡:

知道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含义: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

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点评: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从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

不是绝对的平均。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

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

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思考图中反映了我国公民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履行了哪些政治性义务?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有关常识,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遵循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第三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

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教学难点:

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问题情境:

“网络暴民”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

从原来在论坛里的相互谩骂,到名人博客上的群体而骂之,再到著名的铜须事件、虐猫女事件;从谩骂,到人身攻击,再到揭露隐私,甚至直接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攻击,网络暴民的行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他们的表现为:

主观上有意制裁别人的倾向,出口成“脏”,不经当事人允许就,威胁当事人人身安全,动不动就质疑当事人的道德品质,等等。

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但是行使言论自由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有的网络言论,擅自公开别隐私或凭空配杜撰,这不仅仅是违背道德底限,也是违法的行为。

因此有网友建议,要通过法律法规,直接给予“网络暴民”应有的惩罚。

问题探究:

网络暴民的行行径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应该怎样行使自由权利?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宪法赋予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问题情境:

2004年6月,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人大代表张世昌教授在一份关于沱江污染事故的汇报材料上再次提出了四川省长应向全省群众道歉的要求。

沱江污染事件使至少100万人受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

干吗要省长道歉?

他说:

因为环境保护法讲得很清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的环境质量问题负责,而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的是首长负责制。

问题探究:

张世昌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作为一名公民,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张世昌教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也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政府的廉洁。

只有人民参与,才能监督干部达到廉洁的水平。

标志之二是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

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代国际竞争中我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关心中国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部分。

认识世界的格局。

认识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认识国际竞争中的机遇和挑战。

是政治生活的部分。

2、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

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政治生活涉及到国家的经济政策,涉及到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与我们息息相关。

如就业问题,人民币的稳定问题,收入增加问题,学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政治体制,政治政策、政治机关、宪法、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参与政治生活十分重要。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问题情境:

迄今为止,中国共有4位自荐候选人成功当选县区级人大代表。

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正在

【篇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课公民的政治生活

1.1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我国国家的性质。

(2)理解国家的根本属性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3)全面掌握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4)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关系)。

(5)懂得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6)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本质的分析揭示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使同学们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

(2)通过分析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剥削阶级国家的的最大区别,来认识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培养比较辨别能力。

(3)联系实际,就我国人权状况的不断改善说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初步认识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为今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作准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重要性。

难点(4)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

(5)民主和专政的本质含义;

(6)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2、教学工具:

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

情景设置探究法、讨论法、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思考:

教材第4页:

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1)比较两次洪灾发生的不同时代,从社会制度方面思考:

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提示:

1931年发生洪灾时,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社会制度腐败,国家一盘散沙。

1998年发生洪灾时,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

政通人和,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2)比较两次抗洪救灾的过程,从国家政权方面思考:

中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提示:

1931年发生洪灾时,国家政权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为少数人利益服务。

1998年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权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

(即已经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那么国家是不是从来就有的呢?

自国家产生以来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国家?

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请同学运用初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老师加以简要的分析和点拨。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

(1)国家的产生: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因此国家是历史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含义:

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家的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观点一:

“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

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利益,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观点二: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差。

”上述观点(b)

①都肯定了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

②都指出了国家采取暴力和怀柔两种政策

③观点一歪曲了国家的起源,观点二指明了国家的本质

④观点一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性,观点二肯定了国家的阶级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议一议:

a、什么叫国家性质?

b、国家性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2、国家性质

(1)国体

----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性质。

(3)国家类型: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

(4)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备课资料:

①工人阶级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主要是通过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的;

②社会主义国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文化上(社会主义新文化);

③工农联盟为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1)最大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这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

师: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是我国的统治阶级,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因此,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3)新型民主——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方面,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另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即全体人民)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

下列材料体现我国人民民主的什么特点?

材料一:

我国十届全国人民代表总数2985人,其中,工人农民人,占代表总数的18.46%;知识分子631人,占代表总数的21.14%;干部968名,占代表总数的32.43%;其他480人。

占代表总数的16.08%。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材料二:

《宪法》第二章的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材料三:

1980年2月,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在广西诞生后,“村民委员会”迅速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以上的农村已经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88年正式颁布实施。

(制度保障、法律保障)

材料四:

选举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

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

选举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均由国家财政开支。

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办法也规定,军队选举经费由军费开支。

(物质保障)

除此之外,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建国来我国人权得到巨大改善是民主真实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人权是指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各项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例如生存权、发展权、政治自由、教育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要保障和发展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