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急救.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551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穿孔急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胃穿孔急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胃穿孔急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胃穿孔急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胃穿孔急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胃穿孔急救.doc

《胃穿孔急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穿孔急救.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胃穿孔急救.doc

胃穿孔急救

(溃疡病急性穿孔)

  

  

胃穿孔

胃穿孔是溃疡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在全部的溃疡病患者中,急性穿孔约占10~15%。

溃疡穿孔绝大部分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与胃溃疡穿孔的比为15:

1。

溃疡病急性穿孔发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治疗,可由于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病人的胃穿孔主要是暴饮暴食所致,暴饮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而很容易诱发胃穿孔。

概述

  胃穿孔治疗不及时就可死亡。

溃疡病人进食不能快,要细嚼慢咽,平时也不能过饥。

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大的食品,如辣椒、胡椒、浓茶等要避免,同时戒烟、酒。

疼痛剧烈时可进食一段时间豆浆或牛奶等,吃多餐,每天5~8次,病情好转后可改稀饭和面条,逐步回到正常饮食。

病因病理

  溃疡病穿孔是活动期的溃疡逐渐向深部侵蚀,穿透浆膜的结果。

在溃疡病急性穿孔的病人中,约70%有长期的溃疡病史。

穿孔前常觉溃疡病症状加重;约10%病人没有溃疡病史,而突然发生穿孔。

穿孔前常有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

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由于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后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而发生穿孔。

穿孔后可发生几种不同后果。

如穿孔前溃疡底已与胰肝等邻近脏器发生粘连,形成穿透性溃疡,此为慢性穿孔,少数病例溃疡底与横结肠粘连,穿孔后形成胃结肠瘘。

以上两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如溃疡穿孔后迅速与大网膜或附近脏器发生粘连,则可穿孔周围形成脓疡。

  胃穿孔的口径以3~6mm多见,最小者似针尖,超过10mm者亦很少。

一般胃溃疡穿孔比十二指肠溃疡的穿孔大,且多位于幽门附近小弯侧。

胃溃疡的位置愈高,预后愈坏。

贲门下的溃疡穿孔,病死率可达80%。

大弯侧的溃疡多属恶性。

急性穿孔,起初是由于胃与十二指肠内容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

炎症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于穿孔的大小。

注入腹腔的量与性质,以及病人的健康状态与反应性强弱。

一般经8~12h后,转变为细菌性腹膜炎,若注入腹腔的内容物完全无菌,甚至24h后腹腔渗出液培养仍为阴性。

腹膜炎发生后,不论是化学性或细菌性,势必引起渗出反应。

注入腹腔的内容愈多,刺激性愈强和时间愈长,则腹腔内渗液愈多,炎症愈明显,并发肠麻痹愈严重。

亚急性穿孔由于孔小或已被堵塞,腹腔漏出量少,因此仅限于右上腹有炎症病变。

慢性穿孔实际上是在未穿破之前,周围已经愈合。

如穿入胰腺,可引起局部胰腺炎症反应;如穿入小网膜腔,由于漏出量很少,经网膜包裹后形成小网膜腔脓肿;如与胆囊或肝之脏面愈合,可形成胃胆囊瘘或十二指肠胆囊瘘,或肝下脓肿,而其他部位完全无炎症反应。

症状

主要症状体征如下:

    1.腹痛:

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是穿孔的最初最经常和最重要的症状。

疼痛最初开始于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一般为持续性,但也有阵发生性加重。

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

可放散到肩部呈刺痛或酸痛感觉。

    2.休克症状: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状,病情发展至细菌性腹膜炎和肠麻痹,病人可再次出现中毒性休克现象。

    3.恶心、呕吐:

约有半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并不剧烈,肠麻痹时呕吐加重,同时有腹胀,便秘等症状。

    4.其他症状:

发烧、脉快、白细胞增加等现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后数小时出现。

腹膜大量渗出,腹腔积液超过500毫升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1、相关介绍

  胃、十二指肠溃疡向深部发展,可穿通胃或十二指肠壁,为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但比出血要少一半,约占溃疡病住院治疗病人的20%~30%。

溃疡病穿孔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穿孔的类型主要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其次决定于溃疡发展的进程与周围组织器官。

如溃疡位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游离面,前壁或上下缘,往往产生急性穿孔,胃与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游离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

穿孔甚小或很快被堵塞,尤其是在空腹时发生,腹腔污染仅限于右上腹部,这种穿孔常称亚急性穿孔。

溃疡位于胃或十二指肠的后壁,由于紧贴邻近器官,易受粘连限制,或被包裹在小网膜囊内,称穿透性溃疡或包裹性穿孔,属于慢性穿孔。

后襞的溃疡穿入胰腺,往往侵蚀血管,故常并发出血。

临床多见的类型,为急性穿孔,其次是亚急性穿孔。

2、发病前

  穿孔发生之前数天,往往胃痛加重。

但约10%的病人可无疼痛,这并非溃疡发展迅速,而是早已存在,临床上可无自觉症状。

另有15%左右的病人溃疡病史不很清楚,故一般只有3/4的病人能从病史中提示溃疡病穿孔的可能性。

一旦溃疡突然穿破,病人顿觉上腹部剧痛,难以忍受,以至被迫卧床,因此病人多能清楚地回忆起发作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当时的情景。

疼痛可放散至后背或右肩,根据胃肠内容在腹腔扩散的量与方向而定。

刺激横膈的顶部,病人觉肩部酸痛;刺激胆囊后方的膈肌与腹膜,病人觉右肩胛骨下方疼痛;刺激小网膜腔,病人仅觉相应下背痛。

当胃肠内容弥散至全腹时,则引起全腹持续性剧痛。

由于大量胃肠内容是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髂窝,故此处的症状特别明显,易误诊为阑尾炎。

疼痛发作后,伴随恶心、呕吐;若吐出物中带有鲜血,对诊断溃疡病穿孔有提示意义。

“出血的溃疡很少穿孔而穿孔的溃疡很少出血”,这是Finsterer的格言,事实上并不见得完全正确。

  由于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故可分为以下3期:

3、初期

  初期在发生穿孔的初期,往往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突然猛烈的刺激,引起神经循环系统的立即反射,可产生神经性或原发性休克。

病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呼吸短促。

一般历时不长即自行好转。

2、反应期

  反应期约1~4h以后,腹痛减轻,病人主观感觉良好,自认为危机已过,如此时来到急诊常常容易误诊。

病人觉四肢温暖,面色恢复常态,脉搏有力,血压回升,体温可略高于正常。

此时病人能起立行动,思饮,但呼吸仍困难,拒绝牵涉腹肌的动作。

如不来就诊常延误诊断。

3、腹膜炎期

  腹膜炎期一般穿孔12h以后,多转变成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与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腹膜炎相似。

全身软弱,口干、恶心、呕吐,由于刺激横膈而引起呃逆、体温升高、心悸气短、尿量减少,血压开始下降,病情不断恶化,以至发展到真正休克。

体征呈焦虑不安状、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

因腹式呼吸受抑制,故呼吸急促并有青紫。

全腹肌紧张如板状,压痛显著,拒按,全腹可引出反跳痛。

有的压痛与反跳痛在右下腹比较明显,亦为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

腹胀,晚期多能叩出移动性浊音。

一般病程进入细菌性腹膜炎的阶段,腹腔常有1000~2000ml的液体。

肝浊音消失,但胀气的横结肠位于肝与前腹壁之间时,亦出现鼓音。

为鉴别腹腔有无游离气体存在,可令病人左侧卧位,如于侧腹肝区仍叩出鼓音,则可否定为横结肠积气造成之假象,能进一步说明膈下有游离气体。

通常肠鸣音完全消失,若腹膜炎不十分广泛,还可能有节段肠蠕动,则仍能听到少量肠鸣音,或低调气过水声。

直肠指诊,可于右前壁引出触痛,但不比阑尾炎穿孔的触痛明显。

亚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肌紧张限于上腹部,下腹部仍软。

压痛与反跳痛亦只在上腹部可以引出,下腹部仍能听到肠蠕动音。

慢性穿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代替既往规律性胃痛,而程度亦较过去为重,且限于一个小的范围内。

上腹有局限性深压痛,有的能触及肿块。

三、影像学表现

  胃肠道穿孔的主要X线表现是气腹即腹膜腔内出现游离气体。

关于气腹的显示方法,一般是采用透视与照片检查。

尤其是少量气腹的显示则尤为重要,如病情允许,立

  

胃穿孔CT表现

位透视并转动体位观察,此时往往能显示膈下新月形的游离气体的存在,因为气体总是具有浮游到腹腔最高处去的倾向,确定了膈下游离气体后,应即时照片以供临床参考。

  在病情危重而不能坐或站立时,可采用仰卧侧位投照,此时气体可上升至前腹侧壁,可以见到腹壁与肝和肠之间有气层,使肝前下缘和肠外壁显示。

  如情况只允许照仰卧位片时,只要能详细地认真阅片,亦可能发现有价值的征象:

  一是见到明确的腹腔内脏器(胃肠和肝脾)的外壁;

  二是腹腔内某些韧带(如肝脏前力的镰状韧带)的明确显示。

见到这些征象

  

急性胃肠道穿孔片

应考虑有气腹存在。

如无气腹发现而临床又高度提示有急性胃肠道穿孔时,必要时可经胃管抽吸胃液后注入空气约300ml,则空气可从穿孔处逸出形成膈下游离气体,有助了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

长期以来,气腹是放射医师诊断胃肠道穿孔的依据并为临床医师所接受。

但气腹并不一定都是胃肠道穿孔或破裂所引起,亦可见于腹部手术后,子宫及附件穿破,产气细菌腹内感染和肠气囊肿并发破裂等。

检查

  1.体格检查:

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膜炎症状,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

  2.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诊断结果较为明确。

3.X线,B超,CT检查,确诊疾病。

诊断

    有溃疡病史的病人,在溃疡病发作期突然感到上腹部剧烈而持续性疼痛,随即累及整个腹部,同时出现轻度休克现象,应考虑是否有穿孔的可能。

检查时如发现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膜炎症状,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经X线检查证实腹腔内有游离气体,诊断即可确定。

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诊断更肯定。

鉴别诊断

  胃肠道穿孔引起的气腹需与正常解剖变异间位结肠鉴别。

透视下转动体位可以鉴别。

  胃肠道穿孔的传统诊断方法为摄取腹部X线平片,观察膈下、腹壁下有无游离气

  

胃穿孔实验室检查

体,以此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但是准确性有限。

并发症

  1、休克穿孔后剧烈的化学性刺激可引起休克症状。

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浅促、脉快、血压不稳等表现。

随着腹痛程度的减轻,情况可趋稳定。

此后,随着细菌性腹膜炎加重,病情又趋恶化,严重者可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2、急性腹膜炎全腹肌紧张如板状,压痛显著,拒按,全腹可引出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

可见白细胞增高,一般急性穿孔的病例,白细胞计数在1.5万~2万/mm3之间,中性白细胞增加;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因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亦都升高。

试探性腹腔穿刺,抽出的液体作显微镜检查,如见满视野的白细胞或脓球,说明为炎性腹水,是诊断腹膜炎的证据。

还可以测定氨的含量,若超过3μg/ml,说明有胃肠穿孔。

治疗

  溃疡病急性穿孔,根据具体病情,可选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单纯溃疡小穿孔,腹腔渗出少,全身情况好。

就诊时腹膜炎已有局限趋势,无严重感染及休克者。

    2.手术治疗  凡不适应非手术治疗的急性穿孔病例,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两种:

   

(1)单纯穿孔缝合术  优点是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危险性小。

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即便设备简陋情况也可以施行。

其缺点远期效果差,五年内复发率达70%,而需施行第二次彻底手术。

   

(2)胃大部切除术  优点是一次手术既解决了穿孔问题,又解决了溃疡病的治疗问题。

远期效果满意者可达95%以上,但操作较复杂,危险性大。

需要一定的手术设备及技术条件。

究竟是选择穿孔单纯缝合术还是选择胃大部切除术,视病人的具体情况,当地手术条件和手术者经验等。

首先要考虑的是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为首要条件。

一般认为病人一般情况好,有幽门梗阻或出血史,穿孔时间在12小时以内,腹腔污染较轻,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否则应作穿孔单纯缝合术。

    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一般情况好,可施行穿孔单纯缝合后再行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空肠吻合术,或缝合穿孔后作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一、应急方法

  由于情绪波动或暴饮暴食之后,胃溃疡患者很容易并发胃穿

  

胃穿孔治疗

孔,一旦发生相关症状,应立即考虑到胃穿孔的可能。

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捂着肚子乱打滚,应朝左侧卧于床。

理由是穿孔部位大多位于胃部右侧。

朝左卧能有效防止胃酸和食物进一步流向腹腔以致病情加剧。

  

(2)如果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到达,但现场又有些简单医疗设备,病人可自行安插胃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