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463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下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下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下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下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第一单元.docx

《四下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第一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下第一单元.docx

四下第一单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

李燕琼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具体安排:

 1、古诗词三首  3课时2、桂林山水  2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4、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5课时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

3节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三、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尽:

没有了。

孤云:

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

休闲,休息。

厌:

满足。

 诗句意思:

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

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

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六、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望洞庭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是: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

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

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

可以帮助别人。

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1)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 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

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

“青螺”有指的什么?

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

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

(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

第三课时忆江南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小结: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的记忆。

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

二、初步学习词,读通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指名读,指正读音。

3、全班齐读。

三、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指导学法: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

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2、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四、抄写和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课前准备:

①教学挂图。

②搜集图片(课文桂林山的图片资料)

课时:

3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今天我们聊一聊“旅游”这个话题,我们同学有没有外出旅游过,去过哪儿?

想没想过去哪儿旅游,如果有这么个机会,为什么想去那儿?

顺着这个话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桂林山水》

二、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

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课文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

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作业:

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词。

二、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四、作业:

写生字

板书设计:

(总)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分)水:

静清绿(特点)

山:

奇秀险(特点)

(总)山水——空中—→山间—→江上          

静——→动

 

3金华双龙洞

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②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③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⑤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课时:

3节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

你喜欢旅游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