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5233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上册品社课时教案设计第一单元

本学期第1.2.3课时

课题

1血泪国耻

主备人

郭慧

本单元第1.2.3课时

课型

活动

授课时间

9.2—9.10

复备人

郭慧

1.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通过揭露列强侵华的暴行,分析中国屡遭欺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了解林则徐禁烟的爱国壮举,培养学生爱戴革命先辈、热爱祖国的情感。

4.通过看影视片,查找材料,讨论交流,讲英雄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知道落后是国家受欺凌的根源,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前仆后继,奋发图强,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了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分析中国屡遭欺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知道落后是国家受欺凌的根源,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前仆后继,奋发图强,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具

1.图片资料:

鸦片及鸦片走私、人民英雄纪念碑、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圆明园废墟。

2.影片资料: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收回香港、澳门实况录像。

3.音像资料:

《七子之歌》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鸦片流毒危害很大,当时中国人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吸食鸦片?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容易上瘾;

(2)市场上卖的鸦片太多了;(3)社会风气颓废,国民素质低下等等。

2.教师提问:

这么多鸦片是从哪儿来的呢?

预设学生发言(种植、贩卖等)。

教师总结:

这都是英国一手造成的。

3.在利益的驱使下,卑鄙的英国人又找到了一种新的商品——鸦片,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来攻打中国。

所以中国市场上的鸦片的数量越来越大,吸食鸦片的人也就越来

越多。

(展示:

鸦片数量增长的示意图。

4.面对日益泛滥的鸦片,面对国破家亡的危险,你们能想出好办法搀救这种危机吗?

活动二: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林则徐其人。

 

教师展示与鸦片、吸食鸦片等相关的图片,结合教材介绍鸦片。

学生讨论:

人们大量地吸食鸦片会产生什么危害?

 

针对交流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复备

2.播放虎门销烟的影片资料,参考教材,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大体过程。

3.看过这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4.用鸦片作为武器打开中国大门的行为得逞了吗?

被惹恼了的英国商人和英国政府会怎样呢?

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述经过。

5.剪辑播放甲午中日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片断,同时配音简要介绍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危害。

学过这段历史,你受到什么启发?

想说点什么?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资料”,了解教材图表中几个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讨论:

如果你身处那个年代,你会有什么举动?

选择怎么做?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出示中国古代建筑图片,读第7页描写圆明园的文字。

2.让学生谈感受150年前梦幻般的圆明园。

活动二:

圆明园的残缺

1.今天的圆明园只剩下了这些:

(播放残迹课件)——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去哪里了?

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2.小组展示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资料。

3.看到这样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法?

活动二:

1.播放音像资料《火烧圆明园》。

2.出示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看到这些,你能说说你内心的感受吗?

3.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古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古老的东方文明曾经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步,可是为什么到了19世纪以后,却遭受到这么多的侵略和屈辱呢?

4.将来,我们的国家能不能更加繁荣昌盛,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共同努力,想一想,你将如何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林则徐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英国到中国至少需要四个月航程,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

分析这些资料产生的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

 

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近代受侵略的主要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

屈辱的开端鸦片战争

血泪国耻

火烧圆明园落后就要挨打

 

教学反思:

本课包括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

在教学屈辱的开端时,我认为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上那些屈辱的“不战而屈”的历史及在此期间我们签订的一个个卖国卖土的条约,培养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思考,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图片和一些文件资料如《南京条约》,具体感知这些事件,同时分析这些资料所反映的历史内涵,使学生对这一历史教训有一个深刻、明晰的认识。

目的是,强调学生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构建以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核心的学习框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作出决策,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在教学火烧圆明园中,主要与学生结合资料学习英法侵略者抢夺圆明园、焚烧圆明园,揭露侵略者残酷的历史事实,体会旧中国受尽的屈辱,让学生通过了解,体验和感受,认识到做为一个中国人是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的,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中国人更不能忘记那段屈辱。

问题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应该自强自息,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的道理。

可第一步的知道,他们不知道。

教学重建:

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

我想以后的教学行为应该从关注学生智能出发,拓展有限的课程资源,从各个角度发展学生的智能。

教学设计中,尽可能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因为课改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因此,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修改为:

指导学生获取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知识,《南京条约》签订的原因、内容、影响等,了解中国在近代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课时教学设计

本学期第4.5.6课时

课题

2悲壮的抗争

主备人

郭慧

本单元第4.5.6课时

课型

活动

授课时间

9.16—9.23

复备人

郭慧

“寻访刘公岛”引领学生回顾黄海大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壮举;补充表格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野心。

“刘公岛上的沉思”通过讨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黄海大战、威海卫战争的经过及战争中官兵的英勇事迹,梳理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各个侵略战争及相关条约。

难点:

全面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清政府屡战屡败,败必签约的原因。

教具

收集在近代,刘公岛上发生的事情。

电影《甲午风云》片段、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以及其他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复备

活动一:

了解刘公岛

1.教师谈话:

(出示刘公岛的风景图片)这是美丽的刘公岛,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

哪些同学去过,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2.小组交流自己看到的或者收集到的有关刘公岛的资料。

3.小组汇报,教师协助学生出示甲午海战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北洋海军提督衙门旧址等图片。

活动二:

黄海大战

1.自读黄海大战的资料,了解这次海战的主要过程,从中体会战争的惨烈和中国海军气贯长虹的反侵略决心,并四人一组结合文中的文字和图片,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通过影片《甲午风云》,来领略一下当时的战争场面,从中体会邓世昌等人的爱国之情。

(播放《甲午风云》影片中“黄海大战”一段)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的缩写,在邓世昌身上,呈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他对部下讲: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在舰身中弹倾斜、弹药用尽之际,他指挥致远号冲撞日舰吉野号,中鱼雷沉没,壮烈牺牲。

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

3.布置作业: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除了黄海大战外,还有平壤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等。

课下大家搜集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图片,制作、举办甲午战争军事手抄报展。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观看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

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合作:

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与《南京条约》比较有什么不同?

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

3.讨论结束后,在屏幕上显示两条阅读资料:

(l)《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

背叛祖国)。

(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提问:

你们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

活动二:

1.从1840—1919年间外国侵略者欺侮中国的罪行不止一桩,请大家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

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2.展示。

3.小组交流: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你最了解哪一次,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活动三: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

活动四:

播放歌曲《Macau--澳门》,请会唱歌的同学一起唱。

 

看了、听了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自由谈)

 

通过了解黄海大战的全过程,你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分小组分析讨论。

再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小组合作:

学生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交流。

 

作为你一个中国人,了解了这一段史实,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悲壮的抗争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威海卫之战

近代侵华战争原因

教学反思:

本课由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两个活动主题构成。

教科书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以寻访家乡的刘公岛为契机,引发学生的思考。

我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观看影视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到更多悲壮的抗争故事,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

学生在看过相关资料后说,“我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后,我对邓世昌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到敬仰,同时也对李鸿章等人的行为感到羞愧,我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很愤怒。

”“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于危亡之时,主动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情况,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的侵略,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和魏源。

”“清朝中央和地方的一些官员也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洋务运动。

他们陆续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兴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从这些学习感受里,我读出了学生的思想成长,他们不仅认识了历史,也认识了更多的民族意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升华,回到现实当中学生也一定会提高自觉性,做更多的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我还通过开展演讲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更深刻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提醒同学们居安思危,为中华之强大而努力奋斗。

问题反思:

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帝国主义的凶残和中国清政府的腐败,不能深刻的体会“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理。

教学重建: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查阅交流查到的资料,深层次认识中国蒙受耻辱的原因,增强学生爱国心,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通过阅读,交流,分析示意图等,学生主动发现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中国的近代史,牢记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又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他们明白“我”与国家的关系,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而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

本学期第7.8.9课时

课题

3探求救国之路

主备人

郭慧

本单元第7.8.9课时

课型

活动

授课时间

9.24—

复备人

郭慧

1.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简单经过。

2.结合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克服苦难的勇气和精神。

4.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政党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5.通过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和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艰苦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的史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克服苦难的勇气和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政党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教具

1.学生分组搜集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及有关辛亥革命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9世纪末,清政府更加腐败无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决心以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故事:

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

“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回答说: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

……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

2.学生思考并回答:

(1)结合资料,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之前“祖宗领土保不住”的史实吗?

(2)“时代变了”指什么?

活动二:

走进历史,了解经过

1.“公车上书”

学生交流“公车上书”历史资料。

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为什么称为“戊戌变法”呢?

学生交流有关变法内容和影响的资料,了解并记住“戊戌六君子”。

活动三:

探究原因,铭记教训

1.教师谈话: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变法最终却失败了,想一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设疑导入,了解伟人

1.教师设疑:

同学们,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国民党“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

你知道他是谁吗?

2.学生相互交流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学生讨论后概括归纳。

活动二:

武昌起义

1911年的武昌起义终于取得成功。

下面我们阅读课本23页内容,了解一下武昌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学生阅读资料并相互交流,提示问题:

(1)想一想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一年又是旧历辛亥年,因此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2)有人说,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领导的十次起义都失败了,武昌起义在一夜之间取得胜利是纯属偶然,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你的理由。

活动三:

中华民国成立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并谈话:

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集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中华民国成立的资料,下面分小组交流。

活动三:

辛亥革命成败辩论会

1.教师谈话: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比较赞同哪种说法?

下面我们根据课前分组情况开展“辛亥革命成败辩论会”。

 

总结:

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真正拯救中国的道路是什么?

“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

”歌词引入活动一。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面对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日本的崛起,你会想到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请你来献计献策!

交流完这些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寻求变法失败原因。

 

学生猜测回答。

教师适当补充有关“兴中会”和“同盟会”的图片文字资料。

 

武昌起义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小组交流资料。

 

学生根据辩论会程序,辩论双方展开辩论。

 

学生思考讨论。

探求救国之路

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华民国部分成功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