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5197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docx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

初中语文小课题的想与做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董海燕

初中语文学科的小课题工作开展已经将近半年。

从申报到开展,遵循以下时间表一路走来。

时间

工作内容

09年6月

1.    理清思路,从7个角度给出小课题研究切入点。

2.    从监控系统挖掘数据,结合各科组实际情况,找到科组适合的研究内容。

09年7-8月

给出申报指引,协助申报者完成课题申报。

共有15项申报。

09年9月

小课题申报者开始课题研究工作

09学年第8周

小课题阶段性汇报课及7个课题组开展情况汇报

09学年第13周

小课题阶段性汇报课及5个课题组开展情况汇报

从小课题工作开展过程中,我有以下的思考:

做小课题的原则: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培养我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非常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小课题的“小”“近”“真”“实”。

所谓小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一想:

为什么做

为什么要做小课题?

来看看以下这个表格

(节选自:

婺城区教科所郑正林《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分项

大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

目的

解决学校重大教育管理问题

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内容

偏重宏观的教育管理问题

偏重微观的研究。

在教育现场、在学习生活、在学生身上。

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

研究方法

规范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统计等

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观察、记录、反思、总结等灵活运用。

研究周期及规模

一到两年。

要求比较严格,有立项、可行性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

有较为规范的研究组织及分工。

长短咸宜。

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

教师本人是研究者,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

研究结果

结题报告,学校制度发展等

用鲜活话语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论文、研究报告等。

影响力

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教师个人行为,改进自己教育教学

投入程度

有较多经费和人力投入

投入小,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读书和思考

可见,做小课题的原因在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具体问题,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家天天置身于教学现场,这是问题的原发地。

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到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二想:

课题从何而来

(1)从质量监控系统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2)在教研活动发现课题。

教研活动的交流包括学校科组交流、集体备课、区域教研交流等多种形式。

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研究课题。

(3)在反思中发现课题。

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在反思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例如,从质量监控系统中得到以下数据

【0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年级知识范畴对比数据】

知识范畴

C校平均分

SH校平均分

S校平均分

Q校平均分

Y校平均分

D校平均分

G校平均分

T1校平均分

T2校平均分

T3校平均分

字音义

2.53

2.37

2.49

2.57

2.71

2.61

2.48

2.71

2.79

2.58

词语

1.91

1.59

2.08

2.3

2.23

1.97

2.23

2.31

2.2

2.23

句子

1.71

1.74

2.15

2.08

2.47

2.32

1.82

2.29

2.49

2.27

1.67

1.28

1.27

1.98

1.83

1.51

1.41

1.78

1.63

1.43

语用

1.32

1.21

1.12

1.36

1.44

1.05

1.15

1.3

1.39

1.47

1.34

1.31

1.33

1.62

1.52

1.24

1.28

1.48

1.35

1.6

古诗文积累

1.35

1.07

1.4

1.38

1.42

1.33

1.15

1.63

1.66

1.32

1.05

0.97

1.39

1.39

1.44

1.21

1.55

1.44

1.55

1.5

3.01

2.38

3.06

3.41

3.68

3.05

3.24

4.02

3.26

3.72

古文实词积累

2.14

1.38

2.22

2.71

3.14

2.02

2.12

3.08

3.29

2.98

1.07

0.94

1.09

1.29

1.24

1.23

1.11

1.36

1.13

1.14

文言文积累

1.52

1.31

1.48

1.72

1.75

1.66

1.52

1.74

1.72

1.79

1.58

1.36

1.77

2.29

2.59

1.81

2.32

2.61

2.43

2.15

1.24

0.79

1.3

1.43

1.57

1.32

1.25

1.57

1.6

1.49

2.21

1.75

2.2

2.38

2.73

2.37

2.39

2.83

2.56

2.53

诗词鉴赏

1.67

1.08

1.46

2.04

2.43

1.73

1.82

2.55

2.38

1.99

应用文阅读

2.46

2.19

2.32

2.42

2.67

2.57

2.59

2.65

2.69

2.56

1.34

0.83

1.3

1.5

1.96

1.4

1.5

1.9

1.7

1.56

1.74

1.44

1.65

1.89

2.05

1.99

2.07

2.11

1.9

2.22

0.71

0.64

0.77

1.05

1.11

1.08

1.37

1.41

0.9

1.23

2.18

1.25

1.8

2.02

2.25

2.02

2.25

2.61

2.29

1.92

文学类文体阅读

3.36

3.04

3.47

3.71

3.88

3.72

3.43

3.91

3.98

3.71

0.68

0.41

0.6

0.65

0.79

0.63

0.6

0.78

0.87

0.79

1.61

1.11

1.46

1.77

2.29

1.85

1.66

2.22

2.51

1.79

2.6

2.36

2.42

2.75

3.11

2.64

2.49

2.92

2.77

2.76

2.74

2.55

2.49

3.01

3.45

3.09

3.1

3.38

3.34

3.01

写作

38.08

34.81

37.56

40.89

42.16

40.21

40.5

41.85

41.12

40.73

客观题

7.83

6.99

7.99

8.94

9.24

8.41

7.95

9.09

9.11

8.51

主观题

76.99

66.17

75.67

84.68

90.68

81.23

82.4

91.37

88.39

85.96

全卷

84.81

73.16

83.66

93.62

99.92

89.63

90.4

100.46

97.5

94.47

注:

浅黄色表示同比成绩最低分,红色表示同比最高分。

从上表中看出以下问题:

1.SH学校属于基础薄弱学校,这一类学校的小课题研究十分必要。

抓住突破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喜欢语文学习。

然后从浅处入手,从积累入手,逐渐提高每个版块的教学成绩。

2.T1学校学生成绩均衡发展,尤其在文言文积累、阅读鉴赏方面高出其他学校。

这一类学校可以从已有的成绩入手,积累经验,带动其他学校的进步。

3.T2、T3学校在教学上各有优势,比如T2学校,基础知识古诗词积累比较扎实,T3学校语用知识,文言积累及应用文阅读有优势,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成绩提高的规律与方法。

4.其他学校中C校、S校句子知识点的教学存在薄弱环节,D学校语言的运用方面需要提高。

Y学校学生水平均衡,客观题(基础知识范畴)整体水平最高,同样,作文的平均分也是最高的,值得研究。

三想:

怎么做

认识到做的意义,知道从何选题,这样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具体的工作。

工作流程如下:

 

 

 

 

 

一、做的内容

以下是我们初中语文选题及重点研究内容

序号

课题名称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初中起始阶段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杨凌芳)

本课题研究初中起始阶段(即七年级)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为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根据教材所选篇目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缩小时空限制;加强诵读、吟咏,培养语感;指导翻译的方法,消除障碍;注重情感体验,提倡个性化品读;指导科学背诵,注重语言积累;读写结合,让学生尝到学习文言文的甜头。

2

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模式建构(刘月)

本课题帮助学生系统化地积累文言文词语,探寻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模式建构。

主要方法为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文言文词语信息库。

利用活页夹可随意增减的特点,参照计算机“文件夹”的生成方法,建立可不断增容的信息库。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文件夹”,如“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学过的文言文知识便逐一地归类到这些“文件夹”中个人归纳后小组资源共享,大家取长补短,整合后的信息库容量更为丰富。

3

语言运用题型的几种样式的研究(罗双兰)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近年各省升中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型为研究范围,结合学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握初中阶段各种语言运用题型,探讨此题型的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研究的步骤为分类归纳近五年各省升中考语言运用题型;探讨各题型特点,摸索各类题型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4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类题考点研究(杜梅)

本课题以建构循序渐进的阅读知识教学序列为重点,制定初三阶段阅读知识教学计划及训练内容,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序列化、高效化。

着重探讨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序列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序列练,寻找“教”和“练”的最佳切入点,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阅读知识教学训练序列。

5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研究

(李颖宜)

本课题希望通过综合实践调查与研究,学生能深入的了解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同时也能唤起学生爱护身边的鸟类甚至各种生物,保护自然环境。

研究内容包括:

以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

收集有关“鸟”的古诗词、成语、典故、民间故事、服饰关系等资料;第二步:

交流资源,各小组整理资源,初步形成研究报告;第三步:

以阅读的形式,开展以“鸟”命名的有关著作或者与鸟有关的文章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珍珠鸟》、《孔雀东南飞》等;第四步:

提升写作,把阅读的感受,综合活动的收获等整理成文,并汇编成《鸟语》作品集。

6

初中语文“语言综合运用”有效性教学探究(钟暖湘)

本课题研究的是初中阶段“语言综合运用”的有效教学模式,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知识点为板块,以学案为载体,以中考常考点为重点,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整合,通过笔纸训练和综合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考能力。

专家组同意立项。

7

文学类文本阅读“循果导因”题考点的研究(刘晓慧)

本课题基于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因果”类考点的研究,采用师生小组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弥补教师单一性研究的不足,发挥师生的共同智慧,力图总结出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阅读训练体系以及解题技巧。

这种阅读训练体系减少了盲目性,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同时加强了针对性,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增强、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8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方晖)

本课题在学生熟悉并掌握各种描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运用的指导。

让学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细节描写进行读写迁移,把阅读理解与写作教学结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通过专题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的运用细节描写方法,使作文的主题更明确、深刻,表述更生动。

从而探究一种能有效实施的写作训练及评价模式。

9

中考考场作文审题研究(邱建南)

本项目将有针对性地抓住中考考场作文的特点进行具体有效的方法研究,要做的工作有四项:

①网罗全国范围内历年中考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中考作文试题,进行分类,明确中考作文考查的一般形式;②按不同的类型进行本题方法研究,从考场作文中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审题案例,总结方法;③将这些方法化成对中学作文训练指导,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可行性;④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一般方法、规律。

10

综合性学习课的资料搜集和展示(戴兵)

主要以小组的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组织,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加强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整合,有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11

中考语言运用题常见题型研究(刘亚萍)

本研究课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的总体要求:

“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熟练掌握各种表达技巧”,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语言运用题型,遵循实例分析、分类汇总、研讨归纳、理论总结、实践应用的研究脉络,通过收集、筛选、整合、归纳,研究中考语言运用题的命题趋势、归纳出中考语言运用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策略,进行规律性教学研究。

12

提高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研究(陈琳)

本课题重在研究和落实“行知言意相统一”的作文细节描写训练指导,通过指导学生透彻观察生活,深入理解思想感情、人物性格,充分锤炼语言,进而达到准确表达意图的写作目的。

重点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知言意相统一”的细节描写指导方法的课堂实施方法;2、“行知言意相统一”的细节描写方法的评价方法;3、“行知言意相统一”的指导设想的资源积累。

研究可行性强。

13

城中村学生对初中语文课文的转化性学习——课本剧研究(彭丽鸽)

本课题强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语文知识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语文技能与具体生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然会兴趣盎然,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内容:

1、如何改选课本剧;2、课本剧的组织排练;3、课本剧后的反馈总结。

编演程序为:

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14

说明文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麦丽萍)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八年级上下册(新课标)提供的说明文本教材为脚本,研究成员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加入考点的设计和答题技巧的训练,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有效的提高说明文版块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其研究的步骤包括说明文的学习;课内文段的训练;课外文段的训练;答题技巧模式的训练;答题策略的指导;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公开课和论文的研究成果。

15

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模式建构(董映萍)

本课题针对文言文的词义与今天差距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欠缺词语的整理归纳,解释起来往往会张冠李戴或词不达意这一情况,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初中6册课本的文言词语进行梳理、归纳并且总结出有效的规律或模式帮助学生准确地解释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做的进展

(一)区域性交流两次

初中语文第八周教研

时间:

第八周周四下午2:

00

地点:

113中学东方校区

参加人员:

全体初中语文教师

活动内容:

天河区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专题课堂分享课

第一节:

同时开设三节汇报课,三节课不分年级,按需听课。

年级

授课人

授课内容

上课地点

听课地点

本课特点

听课建议

初一年级

李颖宜(113中学)

《Moodle平台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新网络室

一楼阶梯教室实况转播

利用Moodle平台建设课程体系是全新的尝试,对正欲申报建设此平台的科组来说是一此展示,也让大家接触到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适用于任何年级教师,尤其是希望掌握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有志者

初二年级

石元元(骏景中学)

《语言运用题之信息筛选与提取的学习策略》

地理室

地理室

实用的考点研究,细致的方法指导,是值得借鉴的一堂课。

初二初三教师

初三年级

张丹平(113中学)

九年级上册文言字词归类复习与课外文言文教学的延伸

历史室

历史室

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的衔接教学

初二初三教师

第二节:

《我们的思考与汇报——09学年度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的思路》

学校

汇报者

汇报内容

113中学

李颖宜

利用moodle平台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研究

陈莹

基于moodle平台的113中国学课堂建设(广州市课题)

113中学

张丹平

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模式建构

骏景中学

罗双兰

语言运用题型的几种样式的研究

44中

钟暖湘

初中语文“语言综合运用”有效性教学探究

44中

方晖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75中

杜梅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类题考点研究

初中语文第十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时间:

十三周周四下午2:

15

地点:

天荣中学

内容:

小课题研究汇报课老师自行选择,不分年级。

姓名

年级

学校

上课内容

吴丹

初二

天荣中学

中国石拱桥

曾景宇

初二

天荣中学

苏州园林

马学琼

初三

44中学

作文的细节描写之动作描写

郑楚君

初一

骏景中学

陈太丘与友期

小课题进行汇报

课题名称

研究学校

初中起始阶段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

骏景中学

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44中

说明文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

天荣中学

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模式建构

天河中学

(二)学校开展工作的进展情况举例

天荣中学《说明文几个常见考点的答题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进展汇报

一、课题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分工。

2、全体研究人员学习“近五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和分析考点。

3、初一年级研究人员以《看云识天气》为研究篇目从梳理文章结构入手让初一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征有整体的认知概念。

4、初二年级研究人员以八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为文本从说明文文体特点的六大点入手研究。

5、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写反思及总结,完善各项考点的答题策略

6、形成有效的说明文课堂教学,优化课堂。

二、阶段性成果

1、近五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分析的研究。

(李南航)

2、根据考点设计:

①梳理说明文结构的认知:

初一《看云识天气》两节录像课及教学反思。

(蔡雅丽、余永红)

②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初二《中国石拱桥》课堂教学③理清说明顺序:

初二《苏州园林》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吴丹、曾景宇、)

骏景中学《初中起始阶段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研究》阶段性汇报

研究的思路:

1.根据教材所选篇目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第一阶段适当放慢教学节奏,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小学到初中的平稳过渡;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缩小时空限制;

4.加强诵读、吟咏,培养语感;

5.指导翻译的方法,消除障碍;

6.注重情感体验,提倡个性化品读;

7.指导科学背诵,注重语言积累;

8.读写结合,让学生尝到学习文言文的甜头。

已完成的工作:

1、小学教材和初中教材的研究;

2、学生、教师的访谈;指导学生完成活页本,积累文言字词;

3、指导朗读、翻译、背诵的方法;

4、读写结合;

5、第一次月考的数据分析;

6、第一次月考后的问卷调查;

7、期中考试(区统考)的数据分析。

课题研究有待补充完善之处:

1.背诵指导;

2.翻译方法的指导;

3.朗读指导;

4.字词句落实;

5.适当课外延伸;(因材施教)

6.读写结合。

天河中学刘月《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模式建构》阶段性汇报

1.先以课文为单位分类归纳,也就是学一课归纳一课。

通假字比较容易,只要把课下注解有的抄下即可,到初三六册书的就都有了。

古今异义词是个难点,考试经常考。

学生们做的时候范畴可以宽泛一些,只要是他们觉得跟平时的理解不一样的词语都可以归入。

如“是”,第一次见是在《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生都理解成了判断动词“是”,于是归入古今异义词。

其实“是”作为代词“这”的解释现在仍在用,像“如是”,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学生引起注意,便于重点记忆。

2.教授新课时,温故知新,做到课与课的沟通,新旧知识的横向联结,为多义词丰富新的内容。

一词多义是最难掌握的,但每年又都是必考的知识点,只能积少成多。

同一篇课文还好办,难的是出现在不同课文,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

如“意”,第一次出现在《伤仲永》,“以收族为意”,内容的意思。

学到《口技》“宾客意少舒”时,就要提示学生回顾,“意”就多了“心情”这个意思,可以归入“一词多义”了。

等学到《狼》的时候,又有“意暇甚”(神情)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两个意思,与《口技》虽然又隔了一个单元,但很多学生已无需翻查就能忆起前面的两个意思了,“意”便有了4个解释,词义的“雪球”越滚越大。

词语就是一条线索,把同一古文或不同古文中的多个意义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这个词出现了多少次,记忆也就被重复强化了多少次。

就可以提示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补充和做到纵横结合,一遍又一遍地强化记忆。

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

把同一词语在同一古文或不同古文语句中出现的语句汇集起来,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这好比用一根红线把散乱的珍珠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积累的知识最终会转化为能力,厚积薄发,应用起来。

3.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学生基础牢固才能融会贯通,自觉地以所学知识为范例,对新知识进行联系、比对,形成新的能力。

在课题汇报课中,拓展迁移的部分是课外文言文《狐假虎威》,有一题考查“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中“之”的用法,学生马上翻活页夹查找以往学过的“之”的用法并加以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