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82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_精品文档.doc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手术步骤】

1.切口:

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

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

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

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

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

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

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

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

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

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

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

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

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

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修补法:

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

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

然后隔腹横筋膜摸到耻骨上支,沿耻骨支滑行剥离,可以显露出耻骨梳韧带。

沿耻骨梳韧带向外滑行扪到髂外血管以后用手指保护,用7号线自耻骨梳韧带的最外侧开始,根据韧带的长短,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耻骨梳韧带缝3~5针(图18),最后,针应缝合到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上(图18)。

再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陷窝韧带缝合(图19、20)。

缝合精索上方,使精索的出口松紧合适(图21),用7号线将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

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和腹股沟韧带缝合,下叶再和上叶重叠缝合,将精索置于上、下叶之间。

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

术后取平卧位。

窝部加小枕使髋部屈曲,以减轻缝合的张力,减轻伤口的不适和疼痛。

2.预防血肿,术后手术区用沙袋压迫24小时,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免发生血肿。

亦可用冷敷。

3.防止腹内压增高:

术后腹内压增高易致疝复发,故应首先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便秘者可口服缓泻剂,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使大便通畅。

4.防止感染:

切口感染可致疝复发,除术中注意无菌操作以外,术后切口的处理亦较重要。

5.残余疝囊和液体的处理:

先穿刺抽液,可反复穿刺,无效可行手术引流。

6.休息和劳动力恢复:

疝修补较好,无张力,术后2~3天可下床活动。

术后3周不可剧烈活动,2个月可以恢复轻体力劳动,3个月可以恢复重体力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