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809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制定计划

 

2

大海啊故乡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2

3

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2

4

音乐欣赏《东方之珠》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2

5

《雪绒花》欣赏《天路》

2

6

国庆放假

 

7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2

8

学习《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2

9

期中考试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黄鹤的故事(节选)黄鹤的故事

2

12

欣赏《黄鹤的故事》《彩云追月》

2

13

《小放驴》《春江花月夜》

2

14

《欢乐颂》广东音乐

2

15

江南丝竹--教学设计绛州鼓乐

2

16

五声调式图解六声调式图解

2

17

七声调式图解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2

18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

2

19

期末考试复习

 

20

期末考试

 

第1课时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

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

(大海)

提问2:

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

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

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

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2)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

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

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

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2得出结论:

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

6.课外拓展

1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同学们分享。

 

第2课时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

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第3课时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理解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全曲分为三部分:

1、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引:

自我介绍,立规矩。

一、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师:

有没有同学去过澳门,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么?

生: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2、师: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

谁能说说?

生:

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

 

第4课时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

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

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

抒发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

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

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一、学唱歌曲:

要求:

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注意:

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

二、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

师:

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澳门》这首作品,我请一位同学读下第四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

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

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

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七子之歌—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

1、思考:

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实践与创造)

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第5课时:

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祖国统一”为主题教育思想,以“回归”、“盼归”为情感主线,以“离愁”、“思乡”、“同根”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

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这两部分内容。

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和“盼归”为主线。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

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

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盼归”,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

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第6课时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新课:

1、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