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80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两首》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味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

三、教学方法

“音读→意读→情读→美读”《氓》。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

诗歌,也是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得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多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经·卫风·氓》。

(板书)

二、检测预习,巩固知识

(一)过渡:

课前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分成研究小组,相互交流了有关《诗经》的资料,借助工具书及文下注释,扫除了文字障碍,并有同学将课文注释按照“课文相关资料”“古文化积累资料”“重要词语资料”等类别进行了分类整理。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读《氓》。

1.字音辨识

氓之蚩蚩(chī) 匪我愆期(qiān)送子涉淇(qí)  乘彼垝垣(ɡuǐ)(yuán)

尔卜尔筮(shì)  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uì)  无食桑葚(shèn)

其黄而陨(yǔn)  自我徂尔(cú)靡室劳矣(mǐ)  夙兴夜寐(sù)(mèi)

咥其笑矣(xì)  及尔偕老(xié)隰则有泮(xí)(pàn) 狁之故(xiǎn)(yǔn)

靡使归聘(pìn)  四牡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  象弭鱼服(mǐ)

2.通假举要

(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

(4)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5)岁亦莫止(“莫”同“暮”)

(6)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7)狁孔棘(“棘”通“急”)

3.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

(2)岂不日戒(名词作状语,每天)

(3)雨雪霏霏(名词作动词,落下)

(4)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5)士贰其行(数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有二心)

(6)二三其德(数词的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

4.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

“至”为动词,到达;“于”为介词,引出处所。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三岁食贫

古义:

多年。

今义:

年龄。

(3)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古义:

指将帅。

今义:

人格高尚的人。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古义:

指士兵。

今义:

人格卑鄙的人。

5.文言句式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判断句)

译文:

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2)不遑启居,狁之故(判断句)

译文: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 狁打仗。

(3)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

译文:

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7.名句积累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过渡:

《诗经》中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触物感怀、随口唱出的歌,日常生活的内容,里巷歌谣的自然韵律,因物赋形,因情成咏,不假雕琢,因而其语言具有生动、准确、朴素、自然而富有韵律美的特点。

古人读诗谓之“吟”、谓之“咏”,今天我们通过“音读→意读→情读→美读”(板书)的方法来品读《卫风·氓》。

三、学生“音读”《卫风·氓》

1.教师明确“音读”要领:

“音读”(板书):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读出词与词的关键,读出句与句间的自然连接。

如停顿:

句间的停顿要根据不同的标点来确定停顿时间,逗号稍短促,句号稍拖长。

章节之间要比句间停顿更长些。

而句内停顿,有时是自然停顿,有时是音节停顿,有时是情感停顿,有时又需要意义停顿,要根据不同内容来确定。

诵读技巧:

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调控得体。

下面结合第一节诗就句与句间的自然连接略作说明:

(句间的连接是根据句子的大意确定的。

氓之蚩蚩,(促接)抱布贸丝。

(转接)匪来贸丝,(缓接)来即我谋。

(拖长接)送子涉淇,(平接)至于顿丘。

(舒缓接)匪我愆期,(怨情接)子无良媒。

(劝解接)将子无怒,(促接)秋以为期。

2.学生尝试“音读”《卫风·氓》,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互听互读,把握“音读”要领。

教师提示:

(1)注意不认识的字要利用工具书查对。

(2)注意古今读音不同的字。

(3)注意音近字不要混淆。

(4)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四、学生“意读”《卫风·氓》

1.介绍“意读”要领与要求:

“意读”(板书):

以理解诗歌意义、内容为目的,借助诗歌内容与诗句之间形成的联系,对诗歌进行练读,读中理解诗句内容,把握各诗节的联系,从而从意义角度把握诗歌。

“意读”的基本要求:

(1)弄清各诗节内容的联系。

(2)弄清一节诗中关键的诗句是哪句。

(3)弄清整首诗意义的核心是什么。

诵读技巧:

“意读”声中见人,语中见事,语调变通。

2.教师以《卫风·氓》最末一节诗为例“意读”。

(1)概括诗歌内容:

本诗节写的内容是,女主人公因为自己钟情的男子背信弃义,对自己不忠,而彻底绝望。

(2)明确意读的关键句,“老使我怨”,“怨”字是整节诗的诗眼,是意义与内容的核心。

(3)明确各句间的意义关系: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统领后面六句,“淇则有岸……不思其反”写“怨”的缘由,末两句由“怨”而生绝望,是意义的延伸。

(4)范读示例。

3.学生分组,尝试“意读”《卫风·氓》其他诗节,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诵读障碍情况预测:

(1)不能准确弄清楚各章节诗歌内容重点。

(2)不能梳理诗节中句间关系。

(3)统领句的诗句把握不准。

(4)诵读时意义与读音不能和谐地结合。

学生进入诵读环节:

默认文字符号——思考诵读重点——捕捉诵读关键句——理清诵读时意义支配下的声音流动程序。

4.各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选定的诗节“意读”内容、程序和原委。

教师提示概括:

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和发展,《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方造成的巨大创伤。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板书)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由结婚到婚变的婚姻生活。

(板书)第三章总结得出的生活经验: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绝(板书):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五、学生“情读”《卫风·氓》

1.介绍“情读”要领与要求:

“情读”,(板书)是指借助诗歌的节拍、重音、语调、语速等手段,将读者体悟到的文章的感情诵读出来的一种读书方法,核心是“情”,这里的情包括:

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和读者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的情。

三种感情要在某个特定的时空撞击定位后,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情读”。

“情读”的基本要求:

注意情与节奏的结合统一;情要与整首诗的韵律和谐统一;情要用不同的语调来表现。

诵读技巧:

“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形成共鸣。

2.讨论明确:

(1)诗中女主人公是一位钟情的女子。

她“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满怀期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情意真切,“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烈(板书)之情出于自然,幸福(板书)之感溢于言表。

(2)诗中女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惨的。

一个钟情女子,碰到一位“二三其德”的负心汉子,她只有“老使我怨”的痛苦(板书)与哀伤(板书)。

(3)女主人公又是清醒、刚烈(板书)的,“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全诗笼罩着悲剧气氛。

尽管恋爱时充满了欢乐,但很快就因为男子的“喜新厌旧”而成了悲哀的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得悲剧氛围更浓厚。

3.情感对接:

(1)默读全诗,体会本诗的感情线索:

明确:

顺着情节线索:

“恋爱→婚变→决绝”,情感线索:

“热烈→冷却→冰冻”的轨迹发展变化。

(2)筛选信息,捕捉情感承载的重点诗句。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现出自己对感情忠贞不贰,男子则“二三其德”,不能从一而终。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怨”(板书)字是感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事态演变带来的悲剧,是女主人公心灵痛苦的凝结,也是诗眼(板书)。

品评情感,唤起共鸣。

点拨:

共鸣是心与心的感情沟通,方法之一是角色置换,假如你是诗中的那个女主人公,你会怎样呢?

方法之二是与女主人公进行对话,体悟女主人公由爱情幸福到遭人遗弃的情感落差,爱她所爱,恨她所恨。

六、学生“美读”《卫风·氓》

1.介绍“美读”要领与要求:

“美读”,(板书)是在音读、意读、情读的基础上,对诗歌从美感高度去诵读。

诵读时,要体现出音调的和谐美、内容的充实美、作者与读者的情调美。

“美读”的基本要求:

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心理来关照作者、文章和自我。

“美读”审美:

形象、形式、韵律、情趣。

2.学生讨论、揣摩、“美读”《氓》:

(1)用“欣赏与赞美”的口吻读反映女子感情与品格的诗句:

摘录: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处处替别人着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单纯、天真、善良。

“女也不爽”,说她不仅钟情,而且品行端正。

(2)用“痛苦与同情”的口吻诵读反映女子凄惨遭遇的诗句:

摘录: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经历爱情挫折以后的心灵流露。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女子恪守妇道的宣言。

“夙兴夜寐(成语),靡有朝矣”,勤劳可爱,令人敬佩。

(3)用“痛恨与轻蔑”的口吻诵读反映男子薄情寡义的诗句:

摘录: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孰端孰斜,孰优孰劣,对比可知。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副负心郎的嘴脸。

(4)品读《卫风·氓》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赋”“比”“兴”及对比、反衬手法)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不是“起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手法。

诗歌当中的对比手法。

七、结合所学,齐诵《卫风·氓》

八、板书设计

卫风·氓

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诗眼:

情节:

恋爱→婚变→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采薇》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字词,掌握《诗经》的基础知识。

(2)了解《诗经·采薇》的思想内容及重章叠句等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诗歌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经历。

(2)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戍卒的形象,领会其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2.体会本诗中融情于景、比兴、重章叠句等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感知课文。

2.小组合作探究,积累相关字词,理清课文大意。

3.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播放《说句心里话》歌曲

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表现的是和平年代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而思乡的情感在战争年代尤为浓烈。

几千年来,表现战士思乡主题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清代纳兰性德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等等。

在卷帙浩繁的文化长河中,这些优美的诗句涌动着无穷魅力。

饮水思源,当我们追溯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耀着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第一部诗集的《诗经》,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经·小雅·采薇》篇,走进那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感受征人的情感和泪水。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见“课前自主导学”。

三、整体感知

1.概括本诗内容。

明确:

本文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诗中抒情主人公感情极为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走在回乡的路上也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沉的悲哀压着。

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对战争的不满以及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

2.理清思路(多媒体展示):

采薇思归——疆场思归——归家之哀

四、赏析课文

1.研读第一部分:

(1)作者是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

明确:

通过时间推移来表现他内心的渴望。

(2)怎样看出时间推移?

从文本中找。

明确:

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绽放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3)你能描绘出士兵采薇的画面吗?

提示:

诗歌一开始展示了一幅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摘野菜,一边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那种情感是焦急忧伤的。

明确:

是啊!

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

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说明时光的流逝,戍卒思归。

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回家呢?

思家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步步加深。

(4)体会重章叠句的手法及作用:

提问:

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特点?

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手法:

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处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板书)这种手法我们以前在《蒹葭》里学过,另外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伦的《断了的弦》等歌词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

作用:

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

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5)三读,体会音乐美和战士的情感。

分组比读,用低缓的语调,体会焦急忧伤的情感,看哪一组情感把握得好。

2.研读第二部分:

(1)提问:

作者除了上文写征夫思归外,第四、五章还写了什么?

明确:

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

(2)提问:

描写边境生活的内容有哪些?

写了哪些细节?

体现了什么感情?

提示:

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

而本诗这样写了吗?

没有。

明确:

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

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盛开的棠棣花,给血与火交织的战场平添了一份优美,一缕柔情,折射出士兵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就像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豪迈的吟唱:

“战地黄花分外香。

(3)你还读出了什么?

提示:

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了艰难的征途。

他们南征北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十分凶恶的敌人。

(4)提问:

戍卒把怨愤归结于周王室了吗?

明确:

没有。

他们虽有怨愤之情,当面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时,他们能够以民族利益为重。

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热爱祖国、厌恶战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这样看来,字面上并没有写思归是不是离题了呢?

(讨论)

明确:

当战士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挣扎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乱箭的时候,当他们日夜不得安歇的时候,怎能不加倍向往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边疆生活的艰辛,恰恰衬托了征夫们的思家和渴望和平生活的情感。

(5)四读,齐声读出高昂的爱国情感。

3.研读第三部分:

(1)提问:

是啊,在疆场奔波的日子的确让人度日如年呀!

那么,他回到家乡了吗?

心情如何?

明确:

回到了。

(2)提问:

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哀伤的?

有直接描述的句子吗?

从文本中找。

提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提问:

除此之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表现此时的心情?

有一句被东晋谢玄称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

作者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五、品味重点语句

最后一节是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你是如何理解的?

(鉴赏、评价、改写)

鉴赏:

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

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

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

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

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评价:

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

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

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

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六、理清全文情感变化的思路

忧伤焦急——慷慨雄壮——痛苦悲伤(投影)

七、五读全文,把握情感基调——悲怨,注意音调的变化:

低缓——高亢——低沉

八、课堂小结

有人说:

诗歌是心灵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诗人用心灵浇灌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读《采薇》,我们被那浓浓的乡愁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乡思情结有丰富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每个人都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入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故土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的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台湾作家余光中说:

“烧我成灰,我的汉唐魂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可见,乡愁是离家在外的游子们美好而深情的恋歌。

九、布置作业

1.比较阅读余光中的《乡愁》。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愁的作品与同学们共同欣赏。

十、板书设计

        主旨   情感基调

采薇思归    爱国   悲   重章迭唱

疆场思归  归

归家之哀    思乡   怨   情景交融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