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672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docx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陈荣

(湖南环境生物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 要:

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切实抓好农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和发展机制的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当前,我省农业的内部结构存在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农产品供求中的数量矛盾基本缓解,但品种、质量矛盾明显突出,生产怎样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过去农业经济发展主要受资源不足制约,现在又增加了来自市场需求方面的制约,而且,在目前情况下市场需求制约表现得更为突出;三是目前我省经济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时期,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不去、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趋缓、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和农产品本身的收入弹性系数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的难度就更大。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思路、新办法来加以解决。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切实抓好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在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三湘崛起、实现富民强省的历史任务。

   1 要切实抓好农业的市场结构调整

   市场是商品流通的场所,是产品实现其价值的载体,农产品的生产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最终实现其效益。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传统农产品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名、优、特、新农产品供不应求。

我省的农产品多属传统型、低档货多,“大路货”多,质劣价低,因而增加农业效益的空间不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瞄准市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认真按经济规律办事,确定好目标市场,运用现代营销方法和手段,搞好产品经营。

   1.1 要设法瞄准国际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外向型农业。

当前,农产品供给已由总量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农业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需求双重约束,国内市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日趋减弱。

因此,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这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突破口,必须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

为了发展外向型农业,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市场农产品的新变化。

在这些变化中,产品结构换代、品质要求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趋势,21世纪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将是高品质、高安全性的市场,“以质取胜”已成为许多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发展战略。

因此,应立足现有基础,发展“优质、特色、高效”农业,改劣质产品为优质产品,减少普通产品增加特色产品,压缩过剩产品发展短缺产品,用品种、品牌打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科技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拳头产品,最终实现产销对接,物畅其流。

   1.2 要着力健全市场体系,转变经营方式。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体系,是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

为此,一是建设好本地市场。

在本地办市场,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产品损失,更重要的是在农民的市场意识还普遍不强的情况下,就近大量营造农产品集散场所,这会给农民销售农产品带来极大的便利。

其主要方式是建立无运距销售市场,利用地边、村边、路边就地成市、就地销售;建立短运距销售市场,利用小城镇或传统集贸市场建立专业市场、综合市场或批发市场。

二是在销售地设立窗口,实施走出去战略。

其主要方式是鼓励农民在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对外窗口;鼓励农民以自产自销、代购代销、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等多种方式进入流通领域,使产品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销售量;组织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设立代销点、发展代理商、经营连锁店等,形成快捷便利的销售网点,在城市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直销体系。

三是培育一支经纪人队伍。

农民经纪人是活跃在农产品市场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既熟悉农业和农产品,又比较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桥梁。

因此,要消除偏见,积极扶持和鼓励他们安心并搞好农产品的销售,带领农民走向市场。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要在强化乡镇各站、所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农民自己创办和培育有影响力的各种协会、研究会等,逐步形成强大的生产、服务、销售的联合体。

五是建设好灵敏高效的信息网络。

要以因特网络等现代高科技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上通国内外市场,下接每个乡村,向农民广泛提供及时可靠的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物资信息、管理信息、销售信息和服务信息,使信息网络成为农民调整结构、发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1.3 要积极面向市场抓调整,把市场导向作为结构调整的基本推动力。

市场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起着先导作用,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市场做文章,发展什么发展多少都必须面向市场,做到生产围绕市场运转,结构围绕市场调整。

要认真研究农产品市场规律,寻找市场需求潜力,找准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调整农业的市场结构,要从农产品自给率高的特点出发,立足本地市场的需求。

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农产品对我省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我们的农产品通过竞争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

既要研究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以适应市场专业化的需要。

   2 要切实抓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而对接市场的有效手段则是农业产业化。

长期以来,我省农业的产业结构一直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

一是农业组织化程度很低,主要表现在农户的经营规模过小,经营行为过于分散,难以取得规模优势;二是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涨幅空间十分有限。

目前,我省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即将接近、已经接近或略高于国际市场,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

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战略高度搞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2.1 必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国际经验和国内一些地区已有的成功做法表明,实行种、养、加工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并向农民返还,从而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同时也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农民新的收入来源。

目前,效果比较好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模式是农业“三大”(种养大户、贩运大户、加工大户)+农户+市场。

这种模式要求改变过去结构调整“总动员,齐步走”的做法,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村、专业组、专业大户,并通过培养和扶持一批贩运大户、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带领农户闯市场的作用,来带动周边农户调整结构。

第二种模式是龙头企业+农户+市场。

这种模式要求加强指导、建立合理的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机制,以合同、“内企业”等形式建立三者紧密型联系,真正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2.2 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龙头企业。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解决农业、农村问题,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当前,要摆脱乡镇企业发展上的困境,必须寻找新的办法:

一是乡镇企业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劣质产业向优势产业,由“小而全”向“专精特”,由分散布局向适当集中,由注重国内市场向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

二是乡镇企业要针对自身的产业结构与国有企业趋同的严重缺陷,通过技术创新、资产重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

三是乡镇企业要充分发挥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适应市场和农业产业化的需要,着重发展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实行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逐步提高农村的工业化水平。

四是政府要通过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继续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

通过提高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营销能力,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

   2.3 必须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要在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初级农产品资源,全方位推进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拓宽其范围,开拓其领域,进行多品种、多层次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使制造的食品方便化、营养化、系列化、多用化,并最大限度地把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

要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上的优势,引导农户通过合同或契约的形式与乡镇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即企业为农户提供种子、资金和技术,负责产品的收购、加工和销售,农户则按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并通过乡镇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农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3 要切实抓好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

   在新的形势下,要搞好农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改变传统的农业种养方式,按照“市场导向、科技领先、突出特色、以优取胜”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精品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发展新格局。

   3.1 要着力把发展“三种农业”作为农产品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一是要从生产普通产品向生产名特优新产品调整,发展精品农业。

当前,要压缩和淘汰一批滞销产品、趋同产品、“过剩”产品,如种植业中的以“粮、棉、油”等为主,养殖业中的以“猪、鸡、鱼”等为主等初级传统的农产品以及乡镇企业中的以“砖、瓦、灰、砂、石”等为主的低科技含量的工业产品。

这些产品有的需要压缩,有的需要淘汰,有的需要更新。

二是要大力提高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加工农业。

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科技为先”的观念,坚持引进与挖掘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的科技创新,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更多的新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拓宽老市场,开辟新市场。

三是要从单纯面向国内市场转向进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创汇农业。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们应当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遵守市场经济法则,不能关起门来搞农业。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WTO的规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中国农民要遵守这些规则,湖南农民同样要遵守这些规则。

这对于我省农民来说,既是历史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3.2 要认真抓好农业内部种养结构的调整。

在种植业中,要改变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将优质高产饲料作物纳入轮作复种之中,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和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产供销一体化饲料产业。

在养殖业中,要发展草食、舍饲家畜和特种养殖。

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蚕丝、茶叶、棉麻、水产品、肉类、水果、蔬菜、花卉、干果等。

这些产品需求弹性大,市场广阔,如果将这些优势再引向产业化经营,就会带来更多的贸易利润。

   3.3 要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动力,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

农业标准化是指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简明、先进、可行”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按标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创立产品品牌,以此规范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生产与流通规范化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竞争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

因此,农产品要想占领国内市场、打进国际市场,就必须以坚持农业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农业标准化进程。

要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促进农业规范化生产。

要创立农产品品牌,实施名牌战略,这既是农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又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

   4 要切实抓好农业的技术结构调整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技尤其是高新技术对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渗透作用日益明显。

为此,必须着力抓好农业的技术结构调整。

当前,常规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品种和品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根据“科技兴农”战略,要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切实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努力将农业生产力中的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转变为相得益彰的“双向引力”,实现农业产量—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农业技术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

一是要把原来主要围绕大田作物和增加产量的农业技术发展方向,逐步转移到主要围绕新兴产业和产品、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方向上来,用新兴实用农业技术改变传统的耕作和种养方式,发展水、地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的新型农业。

二是要加强良种繁育、产品检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和推广,抓好种苗工程、动植物改良工程和农业科技服务工程建设。

三是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贡献率,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机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要在广大农村积极倡导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技的风气,树立靠科技兴农、靠科技致富的思想。

要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科技示范,形成人人学科学、户户攀科技的“科技兴农”热潮,并通过明显的比较效益,增强农民应用科技手段增加收入的信心。

五是要大力引进和开发农业项目,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协作,及时引进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和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典型示范、信息引导、服务配套,积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面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项目。

   5 要切实抓好农业的区域结构调整

   现阶段的农业区域结构,是在长期计划经济和农产品短缺情况下形成的自求平衡格局。

受这种结构布局的影响,农业产业、产品的区域分工和贸易发展不快、产业趋同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突出,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益,制约着各地区农业区域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优势的发挥。

一些地方在调整中不尊重自然规律,忽视比较效益,盯住市场空缺一哄而上,更加剧了结构的趋同。

这不仅不能实现结构优化和各地的资源合理配置,还会使农产品出现周期性的“卖难”。

因此,一定要讲求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建立大基地,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搞好农业的区域结构调整,必须坚持高起点,从本地区整体效益出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统一。

为此,一是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优势产业产品和项目,引导农民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产品产业结构优化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是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色,选择和确定一批技术先进、商品率高、经济效益显著、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民收入,且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或推动作用的主导产业,并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引导农民收入向主导产业集中,尽快形成投资少见效快并与本地区资源特点相适应的主导产业。

三是根据各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逐步形成特色规模和专业化生产经营,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经济格局,并努力将特产变为名产,将拳头产品变为支柱产业。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行从专业化到一体化的联络,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把特色产品、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首先从一村一品抓起,再扩展到一乡一品乃至几个乡镇一品,将一批户创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乃至超百万元的小群体汇聚成一村一乡上百万到上千万乃至超亿元的大规模,从而营造产业强“龙”和经济巨“龙”。

四是在搞好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确保农产品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各地区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抓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扩大植被,保护生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

   6 要切实抓好农业的发展机制调整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下了不少力气,但结构调而不优,规模调而不大,发展调而不快,效益调而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调整的机制不活。

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个重心,切实改进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

   6.1 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调整农业结构的服务机制。

首先,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目前,搞常规农业,有干部可以,无干部也可以,农民会自己搞。

但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必须有一批产前能捕捉信息、产中能指导生产、产后能开拓市场的干部。

因此,必须转变干部作风和服务态度,要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落脚点,作为干部分流的结合点,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其次,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最终出路在于能使调整后的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卖得出去才是“硬道理”。

前些年,一些地区之所以出现政府号召种什么就赔什么的现象,就是当地政府仍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指导农业生产,只看重结构调整而忽视市场开发、产后服务,其结果是一调就多,一多就贱,一贱就赔,根本谈不上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各级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积极建立服务机构和组织,下大力气开拓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增效。

   6.2 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调整农业结构的引导机制。

各级政府应该利用自身的技术、信息、资金和人才优势,引导农民自觉地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

首先,要为农民搞好试验示范。

农民最讲求实际,对农民的宣传引导,最有效的形式莫过于示范。

县、乡干部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规划的产业搞好示范,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开展技术有偿承包、农产品加工促销等服务,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个人。

其次,要帮助农民树立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信心。

要采取干部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民以田地、劳力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形式,或者采用土地反租倒包形式,由干部承担部分农民不愿调整或无力调整的田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坚定农民调整结构的信心,带动农民全面、自觉地调整农业结构。

再次,要为农民提供切实的科技保障。

要积极鼓励、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开展联合,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把农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技术及时向农民推广,充分调动运用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

在建设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总结推广结构调整中的典型经验,启发农民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积极投身于农业结构的调整。

   6.3 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调整农业结构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保障机制,是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

为此,一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包括农民自筹、企业积累、财政扶持、金融信贷、招商引资等,并尽可能地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形式。

二是形成法制化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是完善规范化的调节机制,主要是引导企业与农户通过合同、契约等经济手段来调节利益关系。

四是按WTO的要求,尽快改革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农业管理体制,对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和运作机制进行重新定位,通过行政机构的精简和重组,从上到下建立一个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坚强有力的农业管理部门。

   6.4 要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调整农业结构的政策机制。

良好的政策激励机制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和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为此,一是要放开大门招才纳谏。

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样形式,引进和聘请各类人才,为农业结构调整献计出力。

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造良好环境,实行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最终达到以“引进”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的目的。

二是要用好用活用足用够各种优惠的政策和措施。

对特种养殖业、规模养殖业的农户设法提供用地和信贷支持;对加工大户、贩运大户尽力给予更大幅度的税费优惠,使其充分感受到党的政策的甜头和温暖;对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全力为其排忧解难。

三是要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科学、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指标,明令禁止。

诸如森林滥砍滥伐、野生植物滥采滥挖、野生动物滥捕滥杀等短视行为,防止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掠夺式经营,不断提高生态效益,建设生态文明。

   切实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前所未有、惠及广大农民的伟大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福及子孙的千秋大业。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明确责任,转变观念,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与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富民强省作出新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