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622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docx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默认分类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学习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由幼儿园转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

2、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3、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指导。

4、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共二十课,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础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身心特点的学习内容设计课题。

三、学习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四、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五、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措施;

1、重抓习惯养成教育,美术课堂是较为活泼,但所接触的材料也较多,这就需要学生们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想象画,主题画的训练,以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想象的表象在美术作品中。

3、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把生活中的多种材料综合到美术课堂中来,让学生能应用多种材料表现美好的事物。

六、学习进度安排表:

 

周 次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周

1

准备课(认识美术课)

第二周

1

1

第一课 美妙的小世界

第二课 神奇的大世界

第三周

1

2

第三课 手拉手,找朋友

第四课 圆圆,方方和尖尖

第四周

1

第五课 请你认识我

第五周

 

国庆长假

第六周

2

第六课 变幻的画面国庆长假

第七周

1

第七课 哈哈镜,笑哈哈

第八周

2

第八课 我爱我家

第九周

2

第九课 快餐美食店

第十周

1

1

第十课 生肖动物大聚会

第十一课 可爱的小虫

第十一周

1

1

第十二课 节日的小彩旗

第十三课 有趣的吊饰

第十二周

1

2

第十四课 多变的纸拉花

第十五课 漂亮的小彩灯

第十三周

1

1

第十六课 指偶真好玩

第十七课 我心中的太阳

第十四周

2

第十八课 月亮的故事

第十五周

2

第十九课 雪孩子

第十六周

2

第二十课 遥远的星空

第十七周

2

主题创作 我的玩具世界

第十八周

2

期末复习与检测

第十九周

 

自习

第二十周

 

自习

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课时:

1

学习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培养逐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学习重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星星黄、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学习难点:

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学习准备:

彩纸、树杈(用卡纸制作)、胶棒、剪刀、彩笔

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

安定课堂纪律,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教师:

首先我祝贺同学们成为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跨入新的学校,结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是不是非常高兴。

认识一下我吧(简单的自我介绍),既然同学们认识了我,我也要认识一下咱们同学。

在老师眼力,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同学就象是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经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多年以后必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老师眼里,咱们班就象是一棵大树(教师出示大树并粘贴)同学们就是树上最有生命力的树叶,大树因为有了你们而焕发生机。

三、新授

1、感知引导

教师讲解重点内容

教师出示彩纸用彩纸剪成或撕,在树叶上写名字,然后在树杈上自己找一个位置,贴在树杈上。

2、合作探索、自由创作并大胆发表

小组比赛形式,每一组抽取一名学生介绍自己。

可以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

教师对语言表达简短明了、声音响亮、语言流畅的同学进行表扬。

3、畅想未来

同学们集体剪贴成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面。

教师:

看我们剪贴的小树叶是大树充满力量,就象我们班级集体,因为有了我们的存在而更加有力量。

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打扮我们的班级,使班级这课大树更美更繁茂。

教师和同学们一块畅想未来。

板书设计

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

剪贴介绍

课后小结

第二课看谁涂得更好看

课时:

1

学习目标:

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

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也是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学习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学习准备:

油画棒、彩笔、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按常规进行,检查工具,稳定课堂秩序

二、导入新课

1、看一看、观察外型

教师出示油画棒和彩色水笔提问:

这两种绘画工具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油画棒、彩色水笔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两种工具的外型的不同:

彩色水笔有外壳包裹,有笔帽,笔尖一般较细;油画棒外层有纸皮包裹,笔尖较粗。

2、画一画、认识特点

教师:

你喜欢用那一种工具进行绘画?

为什么?

同学们指出自己喜欢的工具。

教师:

同学们,我们共同来随意的。

涂涂画画,实践一下他们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可以很均匀的去涂色,也可以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

小组讨论实践,观察涂色后的结果,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油画棒粗犷有力,厚重,遮盖力强,可以明显的产生粗细深浅的变化,不易混合,容易修改,用尖器可以刮除表面的色彩。

水彩笔柔和匀净,色彩薄而透明,几种颜色重复混合可变成另外一种色彩。

3、欣赏大师的作品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

教师准备一些问题:

刚刚看到的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

你觉得话化的人心里在想些什么?

是高兴?

是恐怖?

还是有点伤心?

那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

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引导儿童去发现,去感受。

小结:

以体验与色彩游戏为主,增进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舌功能美术学习的兴趣,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绘画技能、探究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启迪。

板书设计:

第二课看谁涂的更好看

油画棒彩色水笔

课后小结

第三课滚动乐园

课时:

1

学习目标: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友好的合作游戏,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学习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习准备:

滚动的物体、彩笔、油画棒

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给学生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为丰富感知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问:

什么形状的物体会滚动?

探索:

学生寻找滚动的物体和滚动的现象,儿童自然联想、列举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回随认知展开,让学生走向生活,拓宽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2、小组游戏

感受:

学生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

玩耍的尽力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

滚动的物体位置不断的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教师与学生共同游戏、共同感知,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小组的裁判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圆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物品,聚集群体的力量,扩展认知面。

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展开不同的玩耍方式,体会滚动形式,尊重学生自我表达方式和感情的投入,发挥内在的动力。

3、绘画表现

通过联想引发更多的滚动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给滚动的物体起名字,如:

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红脸苹果等,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

学生画出观察到的或想象中的滚动的物体,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出故事情节。

4、作品评价、评说

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良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运用评价引起竞争,促进小组间、学生间的表现力。

5、提出问题课后讨论

滚动的用处;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的道理;用滚动的现象能发明什么。

课后小结

第四课泥巴真听话

课时:

1

学习目标:

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常识并掌握集中玩泥的基本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探索干支泥性,归纳集中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学习难点: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教具准备:

干泥、水、铲子、木棍、水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塑料袋下边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手触摸感觉三种不同的干湿泥材,感受其不同的质感和量感。

2、小组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配干泥和水,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用什么方法泥巴才听话。

水和干泥的比例搭配情况,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学生的活动情况。

3、小组感知体验,进行玩泥巴的游戏活动

探究意识的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讲述自己玩泥巴的几种方法。

4、师生小结,学生大胆发表、探究、质疑

引导学生说一说玩泥巴的感受?

小组思考讨论泥巴的用途?

5、引导学生收拾整理游戏场地,并清洁自己的双手。

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那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哪些东西是用泥巴作成的?

泥巴的用处还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四课泥巴真听话

和泥捏制

课后小结:

第五课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课时:

1

学习目标:

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学习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学习难点:

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