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沸点高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342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熔沸点高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熔沸点高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熔沸点高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熔沸点高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熔沸点高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熔沸点高低.docx

《熔沸点高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熔沸点高低.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熔沸点高低.docx

熔沸点高低

离子晶体:

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离子键与离子带电荷、离子半径之和有关,离子带电荷多,离子半径小,则离子键强,熔沸点越高.

离子晶体由离子键决定.与晶体的堆积方式,离子的电荷量,离子的半径决定.可以用静电力公式记忆.与电荷量成正比,与半径成反比.

如:

CsCl

CaBr2>KBr   前者电荷多

怎么判断离子键的强弱

离子键与离子带电荷、离子半径之和有关,离子带电荷多,离子半径小,则离子键强。

有些类似于物理的库仑定律:

F=k·Q1*Q2/r平方

如NaCl与KCl,离子带电荷相同,Na+半径更小,所以NaCl的离子键更强,熔沸点更高。

2.原子晶体:

原子间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共价键的键能与键长,即原子半径之和有关,原子半径小,共价键短,共价键强,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比晶体硅的熔沸点高,是因为C比Si元素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所以C-C键强于C-Si键强于Si-Si键.原子晶体仅由共价键决定.与键的强弱有关与键长无关.非金属性相差大不大.

可见,离子键比共价键多了个电荷量的比较.

3.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在熔化或汽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破坏"化学键",所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都较低.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其中,色散力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其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但这不包括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其熔沸点出现反常得高的现象,如H2O、HF等)

熔沸点大小为: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也有些特殊例子,如氧化镁(MgO)是离子晶体,但熔沸点与原子晶体差不多,熔点达到2800+摄氏度.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变化范围大,没有太明显的规律,有的熔沸点很低,如汞在常温时就是液态.钨熔点高达3000+摄氏度等.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但需注意某些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W的熔沸点甚至高于有些原子晶体,而Hg的熔点则很低,常温下呈液体状态.

键能的大小,一般是由键长决定的.键长越大,键能越小,键长越小,键能就越大.

键长的大小,一般由成键的原子的半径决定.比如氯化钠与氯化钾:

NaCl与KCl中,氯离子半径一样大,但钠离子半径比钾离子半径要小,所以氯化钠的键长比氯化钾要小,键能就来得大,所以要破坏氯化钠的离子键比破坏氯化钾的离子键,需要的能量就要多,表现为氯化钠的熔点比氯化钾高.(氯化钠熔点810,氯化钾熔点773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D错误。

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

到抑制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

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

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因此A、B、D正确。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

故C错误。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C

【解析】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溶氧不足,会产生乳酸或琥珀酸;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通常都要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才能用于生产。

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以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故C不正确。

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C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植物细胞,从而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紫茉莉枝叶的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应与母本一致,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

故C错误。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无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1/16D.3/16

答案B

【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

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aabb)+1/4(aabb)=3/8。

故选B。

.

31(1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1)     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

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的活性变化有关。

也与细胞壁中的_______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__________的活性变化有关。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

,因为。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科选用的方法有

和。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

答案

(1)纤维素纤维素酶果胶质果胶酶

(2)     A

(3)     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低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果实成熟后硬度的变化与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变化一致与果胶质水解产物变化相反,可见,其硬度的降低与纤维素和果胶的降解有关,而纤维素的降解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果胶的降解与果胶酶的活性有关。

⑵A品种在成熟后,其硬度变化比较小,应耐贮运。

⑶从⑴的分析可以看出:

果实成熟采摘后要减缓变软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适当降低温度,从而延缓果实软化。

⑷采摘后要使果实提前成熟,可以根据以上分析,适当提高贮存的温度或用乙烯处理。

⑸果实成熟过程中绿色变浅是因为叶绿素转变成了其他色素,从而含量降低。

33.(11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和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他们分别是、和。

C进入血液后,通过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

答案

(1)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反馈

(3)不能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⑴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的繁殖活动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⑵从图中不难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进入血液后又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⑶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

34.(10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

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      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      牛与鸡之间(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答案

(1)

(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太阳能CO2

(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解析】

⑴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玉米人

⑵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⑶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