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4165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绪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绪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绪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绪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言.docx

《绪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绪言.docx

绪言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在你身边

  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高效肥料使粮食增产,生产高效农药,特别是生产与环境友善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例如在攻克高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血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进展中,化学工作者将不断创制新药物和新方法;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例如,化学家在研究各类新材料,如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和航天航空材料等,并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在原子、分子、分子链尺度上对材料结构进行设计、控制及制造;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所以,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2、化学是怎样的科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例如,研制新型的半导体,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等。

你在学习化学时,不但会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了解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化学在科学的长河中是不可缺少环节,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化学的研究对象丰富多彩,在本世纪,化学的发展会更加辉煌。

  3、化学的发展历程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但他没有把原子和分子区别开来。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人们把物质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学说叫做原子—分子论。

这个学说认为: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也就是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到20世纪末,人类已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现在每天还有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被化学家们研制出来,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而这几千万种物质是由100多种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这100多种元素组成物质就像26个字母构成数十万个英语单词那样,即许多种物质中可以含同一种元素,如许多种英语单词中含有同一个字母。

  化学研究的新动向不胜枚举,纳米化学、绿色化学就是诸多热点中的一部分。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通过对下面四个变化的观察,分析掌握概念。

  ①水加热沸腾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结成液体;

  ②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成粉末;

  ③蓝色的胆矾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④块状石灰石遇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概念:

我们可以把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变化①②,①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②中胆矾的形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变化③④,有新物质生成。

  

(2)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状态等发生了变化,其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其是判断和区别两种变化的根本依据。

  (3)相互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如:

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燃烧时放出的热使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

  (4)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如:

日光灯发光,泥砂粒投入水中沉淀等等,虽然有上述现象,但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变化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胆矾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石灰石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研究物质的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包括用感官判断出来的颜色、气味、味道、形态、状态,以及用仪器测出的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如:

常温下水呈液态,就属于水的物理性质。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化学家们提供的具体数据,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去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正确观察、描述和理解化学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和科学探究必备的技能。

实验前,必须设计好实验现象记录表和实验报告表;实验中,要细致地观察、准确地描述、认真地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后,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说明和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分为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

  1、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形状、硬度、密度、溶解性。

  蜡烛一般呈圆柱状半透明的乳白色固体(有些蜡烛因加入颜料而呈现各种颜色),稍微有一点气味,能用小刀切割,用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说明蜡烛质地柔软,硬度小。

  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由多股细棉线拧合而成,从底部一直延伸到顶部,并约有1cm露出顶部。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2、点燃时

  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火焰的分层,火柴梗放入火焰变黑情况,检验蜡烛的燃烧产物。

  

(1)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s—3s即可点燃蜡烛。

  

(2)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蜡烛火焰由于气流影响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

  (3)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

燃着的蜡烛因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

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

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固体,并附在烛体上。

  (4)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一层暗淡,主要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气,称为焰心;中间的一层明亮,石蜡蒸气燃烧不充分,称为内焰;最外一层不明亮,此处石蜡蒸气充分燃烧,称为外焰。

  (5)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2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先变黑,第二层次之,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里层温度最低。

  (6)取一只洁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内壁上有水雾生成,原因:

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说明白烟是石蜡的蒸气遇冷形成的。

  通过探究活动,同学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二氧化碳、氧气的检验

  二氧化碳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在澄清石灰水的量一定时,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

木条燃烧得越旺,说明氧气的浓度越大。

  2、探究活动

  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对比检验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步骤3、用燃着的木条对比检验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O2的含量;

  步骤4、用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比检验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H2O蒸气的含量;

  

  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可知: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气比空气中多,含有的氧气比空气中少。

  原因:

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定量的氧气,这些空气进入人体后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氧气被吸收,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所以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增多。

  [典型例题剖析]

  [例1]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分析]

  选项A:

铁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锅仍然是铁制的,没有新物质生成;

  选项B:

葡萄酿成酒,葡萄经过发酵转变为葡萄酒,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选项C:

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选项D:

面包发霉,面包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霉变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A。

  [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   B.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

  C.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 D.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

  [分析]

  氮气用于制硝酸和化肥,是利用氮气能够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制得硝酸、化肥等,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用于作清洁燃料,是利用氢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燃烧放出大量热,且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食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食醋中含有醋酸,利用醋酸可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物质,是由醋酸的化学性质决定的;

  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框架,是利用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易于加工等优点,主要是由铝合金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答案:

D。

  [例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示回答:

  

(1)第一步应如何操作?

  

(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判断依据

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

 

 

氧气含量是否相同

 

 

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

 

 

  

  [分析]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O2含量的不同;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的不同;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例4]现有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能把这三瓶气体鉴别开来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到三个集气瓶口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

  C.往三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石灰水并进行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