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4123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05 大小:18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2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数学全册表格式

课题

等式与方程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补充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把它写出来。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

(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

(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

为什么?

指出:

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

(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

(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

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

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

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

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

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课题

等式的性质

(1)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4~6题。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补充设计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

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取出天平,情景引入。

(在天平两边各放入一个20克的砝码。

)天平的两边一样重吗?

天平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的砝码质量写一个等式吗?

(20=20)

现在的天平使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失去平衡)

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

(在另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或拿走这个10克的砝码)

添上一个10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2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

x=50x+20=50+2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什么?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出示第3、4组天平图。

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小组中互相说,汇报交流。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3组图中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第3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能用等式表示变化前后的关系吗?

X+20=70x+20-20=70-20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了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板书)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x-25+25”化简后会得到什么?

“x+18-18”呢?

2、教学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2)出示例4。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X+10=50)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

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

X+10-10=50-10……根据等式性质

X=40……化简等式

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

可以怎样检验呢?

说说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

如果不相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

(4)完成试一试。

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

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

X-30=80

解:

x-30+30=80+30

X=110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尝试解答,集体核对。

说说你的想法。

每题中,应该怎样做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

如果检验每题汇总x的值是否正确,应怎样检验?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

独立完成填写。

X的值正确吗?

口头检验。

2、独立完成练习一第5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6题。

在小组中说说想法。

左边图,1个梨和几个桃同样重?

为什么?

右边图,几个橘子和一个苹果同样重?

为什么?

左边图都去掉一个梨,右边图都去掉3个橘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什么是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课题

解方程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7~12题。

课 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

(1)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解方程的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补充设计

一、基础知识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12-a=4x+12=38

45-x<30x=14+2845-13=x+16

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

18+x=1818-x=0x+15=33

X-10=8x-18=18x+3=18+3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

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

2、完成练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

(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改正呢?

独立完成改错。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

(3)错误汇报。

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

(x+10=50+20)

应该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

第2题怎样列方程?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

你看出了什么?

(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四、板书设计:

课题

等式的性质

(2)

主备人: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 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难点

对等式性质

(2)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补充设计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

(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

(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

可以吗?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