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556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docx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

徐锴生平事迹与著述探讨

在说文学史上,《说文系传》是一部自许慎《说文》以降,目前最早仅存、且较能完整浮显的六书理论文献资料。

作者徐锴,李穆喻其文采「二陆不能及」,《事物绀诛》中亦称徐锴与其兄徐铉为「南唐徐氏二龙」,足见名重一时。

而徐锴一生仕途坎坷,加上南唐沦陷,宫中典籍亦被焚毁,徐锴遗文,大多散佚,年代相去既久,所剩更为零落无几,有待后人为之整理记录,故作此篇,详其梗概。

关键词:

徐锴、说文系传有关徐锴的传略,

《全唐诗》作者小传有简单说明,而马令、陆游、吴任臣三者记徐氏的生平事迹详略不一,当以马令之时代最早,就南唐之立场言之,徐锴位不过中书侍人,乃文学侍从而已,故马令收入儒者传而不立专传;陆游已至南宋,徐锴既文采为陆玑、陆云之所不及,

1本文首先由相关的府、县志,文集、传记资料,以补充史传之不足,勾勒徐锴一生之行述,藉此明了他治学仕宦的历程。

其次则说明其著述的特色与存佚之情况。

此或以文学之立场为之立专传;而吴任臣编《字汇补》,精於文字之学,故就小学之立场,叙其传尤详。

徐锴字鼐臣,又字楚金,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於吴惠帝武义二年庚辰(西元920年),生於广陵(今浙江扬州),后主开宝七年甲戌(西元974年)卒。

2享年五十五岁。

曾祖徐源与祖父徐徽皆隐德不仕。

其父徐延休,字德文,唐僖宗乾符中进士,才高道直,有名於时。

陆游曾云:

「昭宗狩石门,无学士草诏,延休来调官,通在旁近逆旅,左右谓其工文辞,即召见,命视草,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梁蒋玄辉,辟为其佐,延休弃去,依钟传於洪卅。

3逮杨行密取江西,国号吴,延休仕之,有名於时,及禄卿江都少尹卒,

4赠左仆射。

5徐锴之兄徐铉,字鼎臣,十六岁仕吴为校书郎,开宝九年随后主李煜入宋,太平兴国二年参与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雍熙三年承诏,与句中正、葛湍等共同雠校许慎《说文》。

6

1李穆喻其两人文采「二陆不能及」,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六四册马令《南唐书.徐锴传》卷十四,页318。

2《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六四册马令《南唐书》卷十四,页318中说:

「开宝八年卒於金陵围城中。

」而同册中陆游《南唐书》卷五和第四六五册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二十八,页267则记载在「开宝七年七月」。

《名人年谱》、《名人生卒年表》、《名人年里碑传总表》等,所记载同陆游《南唐书》,此外,根据徐铉与除锴生平事迹来推算,也该为开宝七年。

故本文采用陆游《南唐书》中的说法。

3《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六四册陆游《南唐书.徐锴传》,卷五,页411。

4同注2。

5《骑省集附录.墓志铭》,收录於《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0八五册,页221。

6《宋史.徐铉列传》文苑三,卷四四一,页13048。

[J1]:

[J2]:

[J3]:

[J4]:

[J5]:

[J6]:

至於徐锴生平事迹,笔者为求行文简洁及方便对照,试就史传以及相关的府、县志,文集、传记与资料,分「时间」、「年龄」、「生平简述」、「著作」整理成下表:

7吴惠帝武义二年920年1岁出生於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县),字鼐臣,又字楚金。

吴睿帝顺义三年至吴睿帝大和元年923年至929年4岁至10岁是年父亲逝世,母亲教其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

锴自幼聪慧,十岁即擅长作诗。

令赋秋声诗,顷刻而就,尽见秋声之意。

南唐烈祖升元三年939年20岁其兄铉作〈包府君咏墓志〉,锴为其铭。

南唐元宗保大元年943年24岁为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未久,兄弟均评军中书檄援引不当,锴贬为乌江尉。

南唐元宗保大三年945年26岁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南唐元宗保大十一年953年34岁是年十二月,触怒唐主,再次贬为校书郎(宜为秘书郎)

8是年正月二十日作〈先圣庙记〉。

分司东都。

南唐元宗保大十二年954年35岁又召为虞部员外郎。

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37岁是时任屯田郎中知制诰。

作〈曲台奏议集序〉。

南唐后主乾德元年963年44岁与其兄铉,共论猫事。

铉疏得二十事,锴忆得七十余事,足见博学强记倍於常人。

作〈义兴周将军庙记〉。

南唐后主乾德五年967年48岁后主召锴等对论天下事及用人之事。

南唐后主开宝元年968年49岁作〈奉和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诗序〉南唐后主开宝二年969年50岁游简言当国,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每抑之。

作〈陈氏书堂记〉南唐后主开宝三年970年51岁韩熙载卒,锴集其遗文。

7本表摘录之年代以徐锴之著作为主轴,以徐氏之仕宦生涯之转折为辅助。

其中徐锴著作(文集类史传、子集类)大多散佚失传,如今仅存存目,因而无法推算著作时间,故不能列入。

(详见本文第一章第二节、著作简述)

8《资治通鉴补》第四十册,卷二九一,页14704所言「贬锴校书郎,分司东都。

」然据陆游《南唐书.徐锴传》与吴任臣《十国春秋》均记载「以秘书郎分司东都」。

因此本文采「秘书郎」的说法,详情请参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四六四册陆游《南唐书.徐锴传》卷五,页412;吴任臣《十国春秋》第一册卷二十八,南唐十四,页8;《资治通鉴补》第40册,卷二九一,页14704。

[J7]:

南唐后主开宝五年972年53岁为右内史舍人,并受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其兄铉同为帝王侍臣,号为「二徐」。

乔匡舜卒,铉、锴挽诗各一首。

南唐后主开宝六年973年54岁宋卢多逊使南唐,求江南图经,后主命锴等通夕储对,与之。

南唐后主开宝七年974年55岁当时国势日削,金陵被困,而锴忧病身亡,受谥为「文」,并追赠礼部侍郎。

作《系传》四十卷、《说文解字篆韵谱》十卷?

9徐锴一生仕途之发展,与其人格特质息息相关。

其早慧聪明,又博学多识,因性格耿介,故於二十四岁方始为官。

由於直言不讳,一生仕途坎坷。

今就徐锴一生事迹,按时代先后,加以说明。

据陆游《南唐书.徐锴传》云: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10宋僧文莹於《玉壶诗话》云:

锴词藻尤赡,年十岁,群从燕集,令赋秋声诗,顷刻而就。

略云:

「井梧纷堕砌,塞雁远横空。

雨滴苔莓紫,风归薜荔红。

」尽见秋声之意。

11可见徐锴自幼聪慧,十岁即擅长作诗。

至於其仕宦之始,陆游《南唐书.徐锴传》曾谓:

(烈祖)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

铉与常梦锡同宜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於烈祖。

未及用而烈祖殂。

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12由於其性格耿介,徐锴步入仕途,官为秘书郎时已二十四岁。

正直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西元943年)。

其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

然而由於徐氏个性耿介,言论率直,又连遭贬抑。

据《宋史.徐铉列传》所记:

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

檄乃汤悦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

13徐氏遭贬,不久即回复旧官,元宗又授其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保大十一年(西元953年),徐氏三十四岁时,作〈先圣庙记〉,

14唐主又命少府监冯延鲁巡抚诸州,右拾遗徐锴表延鲁无才多罪,举措轻浅,不宜奉使。

唐主怒,贬锴校书郎(宜为秘书郎),分司东都。

同年十二月,触怒唐主,再次遭贬。

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列国纪》卷二九一云:

15徐锴直言不讳的性格表露无遗。

然而元帝终究爱其才,故於保大十二年(西元954年),徐锴三十五岁,9至於《系传》一书之著作时间,承培元《校勘记》以为「按此为楚金未脱稿之书。

」(卷上标题下注)又「无如楚金之书以艸稿传」(后跋),由此推算,当为晚年之作。

又《说文解字篆韵谱》之著作时间,据《韵谱.后序》作於雍熙四年正月,而徐锴卒於南唐,据《四库总目提要》曰:

「……铉集载有此书序二篇。

〈后序〉称『《韵谱》既成,广求余本,孜孜雠校,颇有刊正。

今承诏校定《说文》,更与诸儒精加研核。

又得李舟所著《切韵》,殊有补益。

其间有《说文》不载,而见於序例注义者,必知脱漏,并从编录,疑者则以李氏《切韵》为正。

』是此书铉又更定,不仅出锴一手。

」可知锴卒后十余年,宋雍熙三年(西元986)十一月,徐铉承诏与句中正、王惟恭等同校《说文》,初得李舟《切韵》,以刊正《韵谱》。

10同注3。

11《玉壶诗话》收录於《古今诗话丛编》,(台北:

广文书局.民国60年初版),页39。

12同注3。

13《宋史.徐铉列传》文苑三,卷四四一,页13044。

14〔清〕董诰等奉敕编、〔清〕陆心源补辑拾遗:

《重编影印全唐文及拾遗》册四,卷八八八,页4166中所录〈先圣庙记〉一文,文末署「唐保大癸丑岁正月二十日庙成之日也」字样,可见其文於此时所作。

15同注8。

[J8]:

[J9]:

[J10]:

[J11]:

[J12]:

[J13]:

又召为虞部员外郎。

保大十四年(西元956年),徐氏时任屯田郎中知制诰,作〈曲台奏议集序〉。

16南唐后主乾德元(西元963年),徐氏四十四岁期间,表现其博学强记倍於常人之资质,根据毛先舒《南唐拾遗记》云:

江南徐锴尝奉命撰文,与其兄铉,共论猫事。

铉疏得二十事,锴曰:

「未也,适已忆七十余事。

」铉曰:

「楚金大能记。

」明旦云:

「夜来复得数事。

」铉抚掌称美。

17徐锴连论猫的生活小事,都能细数历历,足见强记之优质。

又江少虞於《皇朝类苑》亦记载相关事迹,以见徐锴博学之功力:

徐锴仕江左,至中书舍人,尤嗜学赅博,领集贤学士校秘书时,吴淑为校理,古桨府中有「掺」字者,淑多改为「操」,盖章草之变。

锴曰:

「此非可以一例言,若渔阳掺者(音七鉴反),三挝鼓也。

襧衡作〈渔阳三挝古歌词〉云『边城晏开渔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

』」淑叹服之。

又尝召对於清暑阁,阁前地悉布塼,经雨,草生缝中。

后主曰:

「累遣剃去,雨润复生。

」锴曰:

「《吕氏春秋》云:

『桂枝之下无杂木。

』盖桂味辛螫故也。

」后主令於医院取桂屑数斗,匀布缝中,经宿,草尽死,其博物多识如此。

18徐氏不仅资质极优,其於读书治学方面亦孜孜不倦。

如陆游《南唐书.徐锴传》中说:

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稍辍。

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其博记如此。

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非暮不出。

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每只其家语人曰:

「吾惟寓宿于此耳!

」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后主尝叹曰:

「群臣勤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19徐锴久居集贤,不仅醉心读书治学,校书功力亦极为深厚。

故时人称其与兄铉为「南唐徐氏二龙」。

20此外,徐锴善篆书,有千字文刻石传於世。

21徐铉兄弟工翰染,崇饰书具,尝出一月墨团,云价值南金。

在《南唐拾遗记》中亦载:

22又据王献唐《说文繁传三家校语抉录》云:

「徐楚金《说文系传》四十卷,作於南唐后主之时。

时为文林郎守秘书省校书郎,书内每称『臣锴』云云,当是奉之作,与大徐之校《说文》正同。

23足见徐氏天资聪颖,后天努力,文才并茂,博学多闻。

然而其勇敢直言,耿介性情始终如一。

故於四十八岁,乾德五年(西元967年),其面见后主,直言不讳,性格依旧。

根据陆游《南唐书.徐锴传》载明二人之对答:

《系传》一书作於南唐后主、徐氏任文林郎守秘书省校书郎之时。

常夜宜召对论天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后主曰:

「多难当先才。

」锴曰:

「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十万兵付之乎?

」后主称善。

24开宝二年(西元969年)徐锴五十岁,当迁中书舍人,此时游简言当国,徐氏却屡遭压抑。

因而忿忿不平,当面质问。

陆游《南唐书.徐锴传》即载道:

16《全唐文》卷八八八载徐锴作〈曲台奏议集序〉末署「保大丙辰岁六月一日於集贤序之,屯田郎中知制诰徐锴述」,可见保大丙辰年(即十四年),徐锴为屯田郎中知制诰,因此陆游《南唐书.徐锴传》与《十国春秋》所云:

「后主立,迁屯田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