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510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docx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人员:

金灵芝发布部门:

杜桥镇中心校发布时间:

2008-10-207:

33:

41浏览次数:

159

一、     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

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不难看到,大部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是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

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

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

教师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其次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

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往往导致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这种表面达成现象的最终结果是产生出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而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因此如何使我们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于“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相关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有很多。

而我们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验。

(二)研究目的意义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意义:

1、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从学生的课业负担情况来看,过重的课业负担阻碍着教学的创新,造成了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外部原因和现实情况姑且不论,单说内在原因和情况,如教学课程门类繁多,学科内容“难、繁、偏、旧”,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课堂教学以记忆知识为目标的强化训练,教学气氛呆板枯燥,等等,都直接阻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创新,要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必须彻底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优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必须更新教育和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重新定位,努力探索教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在教学思想上,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

3、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重要摇篮。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性,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拟的环境”。

21世纪,知识经济开始代替工业经济,各种事实表明:

未来的经济开始呈现崭新的姿态,其特点就是对知识的高度依赖。

能否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精神的人才。

时代在呼唤着教育创新,教育创新的任务理所当然地要依靠教学创新,没有了教学创新,教育创新就失去了载体和依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也就成了空谈。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仍然陷在低效或无效教学的泥淖中不能自拔,那么,教学就不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任务。

二、     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还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三、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的研究,调查分析影响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树立课堂教学反馈矫正意识,树立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习心理,优化学习习惯。

③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努力使评估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重教”转向“重学”,从“形式”转向“效果”;努力使评估手段客观、准确、科学,真正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与单因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

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㈠前期工作:

(2005年10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

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

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3、修改研究方案。

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

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㈡具体实施阶段:

(2005年11月——2006年2月)

第一阶段:

(2004年11月)

召开全组成员,邀请镇教科室领导参与,召开了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

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

第二阶段:

(2004年11月——2005年3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邀请镇相关部门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和有关教师参加,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请专家论证、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

(2005年4月——2005年8月)

1、举行了一次全镇性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分数应用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等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其中陈海燕撰写的《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获台州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同时获得临海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金灵芝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获台州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并同时获得临海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㈢成果总结阶段:

(2005年9月——2005年10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

尔后由负责人执笔撰写结题主报告。

2、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制定了课题延伸计划,并聘请教科室领导作指导。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内容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

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必须教者得法,学者有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自主地“想学”、“要学”、“乐学”。

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的主导与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常常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此,有个特级教师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的开始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带入情境的作用。

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精心设计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

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

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