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30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docx

秋季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243《学前游戏论》课程作业答案

学前游戏论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项不是教师参与学前儿童的进行指导的职能()

D.更好的维持秩序的职能

2、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是()。

D.大班

3、在幼儿园的3、4岁的孩子身上,常常看到这种形式的游戏:

一个孩子在切菜,其他孩子看到后马上过来切菜;一个孩子把菜放到玩具动物嘴里,马上有孩子会跟着这么做,他们互相模仿,但彼此没有交流,说明这时儿童游戏发展到()。

D.平行游戏阶段

4、游戏觉醒理论的学说基础是()

B.象征性游戏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D.情绪学说

6、精神分析学派把儿童游戏看成是()

B.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

7、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游戏的是()

C.数学游戏

8、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B.智力玩具

9、影响学前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不包括()

D.健康和情绪

10、保证有规则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D.规则

11、下列玩具中,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玩具是()

A.拼图、拼板、镶嵌板、魔方、棋类玩具

12、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A.都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13、选择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

B.安全、卫生

14、儿童与其他孩子操作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且同一个空间里进行,但相互之间不作交往的游戏形式是()。

C.平行游戏

15、在游戏中,幼儿拿勺子假装给布娃娃喂药、奶喝,这种游戏行为属于()游戏。

B.象征性

16、福禄贝尔认为能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是()

C.恩物

17、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进步教育活动的代表,其经验主义的教育哲学观,为教育上对儿童游戏的运用指出了方向。

他是()

B.杜威

18、为幼儿园设计的活动是()

A.玩恩物及进行作业

19、游戏的元交际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贝特森

20、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

A.弗洛伊德的游戏动机说

21、关于国外儿童游戏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心理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2、提出游戏的“剩余精力说”的是()

B.斯宾塞

23、使用“娃娃游戏”作为游戏治疗技术的理论流派是()

B.精神分析理论

24、以下游戏理论中,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有()

B.游戏的元交际说

25、现代学前教育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是()

B.游戏

26、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过程的是()

A.“复演”说

27、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征,包括创造性,独立性与()

C.主动性

28、创设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是()

C.确保儿童的身心安全

29、角色有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A.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30、规则游戏的核心要素是()

A.玩法

31、以下行为中不属于儿童游戏外部可观察因素的是()

B.动机

32、游戏练习论的提出者是()

A.卡尔.格罗斯

33、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持这种观点的是()

D.娱乐论

34、下列游戏中,最适合亲子共玩的游戏形式()

D.嬉戏性游戏

35、荷兰学者胡伊青加说:

“一切游戏都是一种自愿的活动,遵照命令的游戏已不再是游戏,它至多是游戏的强制性摹仿”。

说明游戏具有()

D.自发性

36、一般情况下,幼儿每天自由游戏的时间应不少于()

B.1小时

37、从游戏活动的评价方式来看,游戏评价包括()

B.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8、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3-6岁儿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B.主动性对内疚

39、下列游戏不属于角色游戏的是()

B.跳房子

二、名词解释

41、恩物

本题参考答案:

恩物由教育家福禄贝尔发明,是一套以球体、圆柱体和立方体为核心而组成的教育材料,他称之为“恩物”,意味着它们是“上帝恩赐的礼物”。

42、剩余精力说

本题参考答案:

“剩余精力”说:

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

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43、结构性游戏

本题参考答案:

结构性游戏指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物体或游戏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结构的活动。

44、同化

本题参考答案:

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45、角色游戏

本题参考答案:

角色游戏:

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其中扮演的是儿童熟悉、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角色游戏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46、指导游戏法

本题参考答案:

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47、生活预备说

本题参考答案:

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

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

主要理论观点: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

游戏即是准备生活阶段一种练习本能的手段。

例如女孩玩娃娃即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做准备。

49、低级心理机能

本题参考答案:

低级心理机能:

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心理过程。

50、“前练习”说

本题参考答案:

“前练习”说:

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认为游戏是一种练习本能的普遍冲动,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

三、简答题

51、简述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皮亚杰儿童游戏理论存在的局限性有:

第一,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忽略了社会生活,特别是文化、教育在儿童认识、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他只强调智力对儿童游戏发展的单向性影响。

他只看到智力发展对于儿童游戏的制约,而未看到游戏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剥夺了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游戏与智力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作用的,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关系。

儿童的智力发展,只是影响儿童游戏发展的一个因素,儿童游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智力发展的一定水平只是儿童游戏的一个必要前提.

第二,试图用儿童游戏作为例证之一来说明儿童认知的特征,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而只是智力活动的派生物,把游戏看成是缺乏主动性的被动的活动。

皮亚杰认为在游戏中儿童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只是努力地去适应先前的结构,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儿童在游戏中不仅发展了情感,也发展了认知;儿童在游戏中往往产生积极的认知活动,创造力勃发,思维、想象、论点、记忆都十分积极和活跃,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对发挥儿童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而并不是像皮亚杰所认为的只是具有消极的次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皮亚杰把个体作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儿童与环境交往的影响,而忽略了人的作用和影响;注重让儿童在有结构的活动中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其实即便是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生的较低级的原始性游戏,也不是单纯地与物发生关系,它仍然有成人与婴儿的协同活动,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

52、简述玩具存在的问题。

本题参考答案:

玩具存在的问题有:

玩具的生产设计结构简单、功能固着、模式单一、玩法简单。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玩具,不管是机械装置的玩具、电动玩具,还是无线电遥控的,都将儿童自己玩耍的过程替代或剥夺了,一律是只要事先装上电池或上好发条,就可以让儿童看到它从头到尾的过程,大多数都是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

儿童刚开始觉得稀罕、感到兴趣,时间一长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即使是半成品玩具,留给孩子的也只有按设计好的模型去拼装,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的机会被好心地剥夺了。

因此,真正适合儿童需要的玩具是不多的。

据有关调查表明:

我国儿童玩具多数只适合4~8岁儿童,而能适合婴儿期、少年期儿童的玩具却为数甚少。

这充分表现玩具不能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需要,不是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而是违背了儿童的正常发展规律。

儿童在不会或者不愿玩的前提下,常常会把玩具作为发泄的对象,出现破坏玩具或随地乱扔玩具的现象,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53、简述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在艺术游戏区中的运用。

本题参考答案:

(1)在艺术区的音乐活动中可以通过沉默游戏、传声筒、音乐钟游戏活动等让儿童分辨声音。

(2)通过律动、合拍动作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3)通过色彩游戏,几何图形的拼贴创作游戏,撕纸粘贴等美术游戏活动,让儿童感受美、创造美。

54、简述自主性游戏讲评的内涵与价值。

本题参考答案:

(1)可以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分享经验,丰富游戏内容;

(2)可以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可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4)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时真实想法及情况,及时发现自主性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55、简述幼儿自制玩具和游戏材料的过程。

本题参考答案:

自制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关键是过程的掌控,要做好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准备工作。

(1)结合材料确定目标。

利用原始废旧材料,根据园、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玩具制作。

并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幼儿自己的设想,鼓励幼儿结合材料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2)集体讨论,明确重、难点。

让幼儿讨论明确哪一步是制作重点,哪一步操作比较困难。

解决了确重、难点问题,制作就相对容易了。

(3)具体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意志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体验制作玩具的乐趣与意义。

56、简述维果茨基关于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

本题参考答案: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游戏领先于发展,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在游戏中,儿童似乎总是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

游戏活动孕育着儿童新的发展可能性,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建构和生成的作用。

57、简述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认知本质和功能。

本题参考答案:

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个体正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协同活动来适应环境,即在与客体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用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同化或整合客体,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游戏表现的是同化左右了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或者说是同化顺应之间失去了平衡,即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的存在结构。

58、简述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本题参考答案:

玩具在儿童游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幼儿休闲的“工具”,更是幼儿学习的“伴侣”。

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玩具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真实体验。

(1)激发游戏的开展。

借助玩具幼儿与世界互动,使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说话,让世界变为可亲近可接受的、自己可控制的理想世界。

(2)提供练习能力的机会。

玩具让幼儿成为了强有力的参与实践的运动者,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情感与个性,真正体验游戏的乐趣。

(3)促进游戏水平的提高。

玩具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媒介,是幼儿关注自我和他人,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59、简述张雪门的幼儿游戏思想。

本题参考答案:

(1)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工具,幼儿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生活上的知识技能。

(2)游戏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一项教学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