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4026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

邛崃市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邛崃市2013—2014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

1、2013年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主题“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

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莫言是一个开始。

”英国某网站写道,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不应是意外。

跟许多奖项一样,诺贝尔奖经常受到当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经济的前列,现在似乎是以更多方式汲取中国文化的适当时机,也希望今后能开启一个各地区平等的新时代。

这一网站主要传递的信息有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②各国应当加强文化方面的交流传播

③只有中国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真正的发展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为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十二五”建设,各部门、各地区、各电视台、各网站纷纷举行了英模人物纪念活动,形成了讴歌英雄模范、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这一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电视和网络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4、《春天的思念》诗歌音乐会在民族音乐厅上演。

《背影》、《繁星·春水》、《春江花月夜》、《春思曲》、《再别康桥》等经典音乐与诗歌,让当晚到场观众不由得心潮澎湃。

但诗歌音乐会带给每个人的影响并不相同,这是因为

A.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C.人是主动感悟文化的影响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形式各异的

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

“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

”这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6、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100件事中,长征是其中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

国内外媒体关注长征精神,是因为

A.优秀文化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B.优秀文化就是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

C.优秀文化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D.优秀文化推动了社会全面发展

7、中山装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

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8、“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

但在澳大利亚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

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9、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文化与旅游历来是一对“孪生兄弟”,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联系,应该把握好旅游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的旅游功能。

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是

①旅游消费者对自然资源的鉴赏和审美过程,实际上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②旅游文化属性主要强调旅游的精神功能,文化旅游功能主要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

③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景点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内涵的把握离不开文化的诠释

④旅游经营者如果只追求经济效益,就会失去旅游的文化功能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作为中外交流的港湾,香港人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

“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控制把持住,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

该词语2008年就开始出现,2011年随一档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

以上材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有重要作用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迈克尔·杰克逊的流行音乐给世界带来了美妙的旋律;徐悲鸿中西结合的画派给世界染上了丰富的色彩;旗袍、和服、西装给世界增添了亮丽的风景。

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冲突和融合有利于

①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 

③多元文化的形成 ④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近日,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村民修建“雷人坊”主题雕塑公园,把网络上的“雷人”搬到现实生活中。

“范跑跑”、“芙蓉姐姐”、“周老虎”等网络热点人物的雕塑将出现在公园内。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14、 “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

”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

以下关于“标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展现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习俗的继承

③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文字   

④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16.有一位艺术家说过:

“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

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示是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化形式

C.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

D.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17、北宋著名儒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启示人们,要做到文化自觉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18、2013年5月25日英国举行的欧洲杯足球赛期间,很多商家都适时地推出了各类展现英国传统文化的足球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球迷的喜爱,这同时也让英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英国足球纪念品的热卖说明

①商业贸易可以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

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2013年3月,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

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

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时代精神在文化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我市在打造文君文化品牌的同时,带动南丝路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红色文化和羌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加快邛窑烧造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竹麻号子”、瓷胎竹编、孔明灯等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并探索产业化之路。

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22、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了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下列名言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3、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表明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24、今天,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

应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根本之策是

A.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B.抵制洋垃圾的进入

C.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D.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在近年来“国学热”中,又有人提出了“新国学”概念。

新国学认为:

它“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

”它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它认为“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新国学强调,“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国学”观点的合理之处。

(12分)

2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不仅是争出生地,连墓地也争。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博士马仪亮认为,这表面上是争名,归根结底还是在争利。

短期而言或许对少数地方知名度提高和经济发展有所助益,一旦争到名人故里,将会提高地方知名度,并获得客观的旅游收益。

正是这种巨大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