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95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docx

广场勘察报告书汇总

1前言

永利成(成都)房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顾客)于2005年6月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利都广场商业大楼二期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合同编号:

2005-130。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中心区,东临红星路步行街,南临大科甲巷,西接利都广场一期,北临第一商业广场,主楼17层,设3层地下室,基础埋深±0.00下约17.0m,拟采用筏形基或独立柱基,最大单位荷载约367Kpa。

该工程由U.TECH北京技联组咨询有限公司设计。

本次勘察目的:

①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②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③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④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岩土工程进行分析评价,并提供有关计算参数。

勘探点以顾客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

500)为依据进行测放。

勘探点地面高程以该场地红线点Q1标高(高程500.00m)为基准测得。

本次勘察野外工作始于2003年6月19日,同月25日结束。

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有: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2勘察方法和工作布置

2.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1条,拟建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第3.1.2条,场地等级为二级;第3.1.3条,地基等级为二级;第3.1.4条,场地勘察等级为乙级。

根据拟建物性质,并结合该区域地质条件,遵循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采用多种勘探手段,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布置工作量。

2.2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方法

根据拟建物性质,结合成都地区地层特点,沿建筑物地下室及高层建筑轮廓线以8.5~17.5m左右间距共布置勘探点25个,其中控制性钻探孔8个,孔深25.0m左右,均采用植物胶钻孔,且卵石层均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一般性钻探孔17个,孔深15.0-16.0m;如在预定深度内遇见基岩时,钻孔深度作相应调整,孔深一般达到基岩后即可终孔。

按照有关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及合理的原则,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N)、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波速测试、取土岩水样进行室内试验等勘探测试手段。

完成工作量见表2.1。

工作量统计表表2.1

项目

工作量

单位

勘探点测放

25

钻探总进尺

473.5

N120原位测试

25/247.8

孔/米

取原状土样

12

取岩样

6

取扰动土样

2

标准贯入试验

7

波速测试

2

水质分析

2

3.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3.1气象水文条件

成都市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降水主要源于太平洋东南季风,次为印度洋西南季风,1951~1994年平均降雨量925.60mm,蒸发量668.20mm,夏季降水占60~70%,最大日降雨量207.50mm(1981.7.12),最大时雨量28.10mm(1981.7.13.12~13),全年主导风向为北东风,最大风速14.8m/s,瞬间最大风速27.4m/s,全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37.3°C,极端最低气温-4.6°C。

最大积雪厚度40mm。

3.2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区,场地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

由于受西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象。

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见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

总体而言,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泉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Ⅱ级阶地,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面高程500.55~501.39m,高差0.84m;地形平坦。

4.2地层

场地上覆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冲洪积层(Q3al+pl)、白垩系灌口组(k2g)泥岩组成。

现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Q4ml)

杂填土:

杂色;松散;稍湿。

以建筑垃圾为主,含少量粘性土,该层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层厚2.20~4.70m。

素填土:

褐灰色;松散~稍密;稍湿。

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卵石、碎石块及砖块。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0.20~2.90m。

(2)冲洪积层(Q3al+pl)

粉土:

黄褐、褐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稍湿~湿。

含铁锰质及云母粉。

该层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层厚0.3~2.2m。

细砂:

灰色、褐灰色,松散,稍湿。

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及圆砾。

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面及卵石层中,厚度0.30~1.20m。

卵石:

褐黄、青灰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

主要以花岗岩、石英岩等组成,呈亚圆形,微~中等风化,一般粒径4~8cm,大者可达20cm,隙间充填中砂,局部夹中砂透镜体。

卵石层顶板埋深4.50~5.90m,标高494.69~496.46m,高差1.77m,起伏不大。

按卵石密实度划分为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三个亚层。

(3)白垩系灌口组(k2g)

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

泥岩顶部0-0.1m为强风化层,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局部呈土状、碎块状,岩芯采芯率低;。

中等风化层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采芯率高。

泥岩顶面埋深14.1~15.7m,标高485.46~486.77m。

4.3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为测取场地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现场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N)、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并取岩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1)标准贯入试验(N)

标准贯入(N)试验结果统计表表4.3-1

土名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σ

δ

标准值

fak

(kPa)

粉土

6

6.7

4.8

6.0

0.73

0.121

5.5

132.5

试验表明:

粉土承载力较低。

(2)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

本次勘察,在各孔均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其动探曲线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卵石采用击数/10cm判别其密实度,其判别标准见表4.3-2,统计结果见表4.3-3。

N120密实度判别标准表4.3-2

N120击数

4

7

N120>10

密实度

稍密

中密

密实

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统计表表4.3-3

项目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fak

E0

细砂

(卵石层中)

43

4.0

0.9

3.0

1.52

0.399

2.7

160

10.0

稍密卵石

495

7.0

4.0

5.6

1.55

0.252

5.5

465

24.8

中密卵石

446

10.0

7.1

8.5

1.70

0.190

8.5

710

32.5

密实卵石

1494

30

10.1

18.51

6.02

0.285

17.0

1045

54.5

试验及剖面图N120曲线表明:

场地分布的卵石密实度变化较大,总体上,以中~密实为主,局部夹薄层细砂透镜体。

(3)土工试验及岩石试验结果统计表

土工试验结果见附录4,统计结果见表4.3-4,岩石试验结果见附录6,统计结果见表4.3-5。

 

试验表明:

场地分布的粉土力学强度一般,粉土粘粒含量大部分小于10%,其力学性质较差。

岩石试验结果统计表表4.3-5

岩石

名称

统计项目

样本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标准值

中等风化泥岩

天然密度ρ(g/cm3)

6

2.38

2.15

2.31

0.084

0.037

2.24

天然抗

压强度Ra(MPa)

6

7.5

1.8

4.87

2.12

0.44

3.10

内聚力

C(Mpa)

6

1.27

0.81

1.01

0.18

0.17

0.87

内摩擦角

Φ(ο)

6

42.0

30.4

38.28

4.80

0.13

34.3

试验表明:

场地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变异较大,属极软岩。

4.4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

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由于场地北侧第一商业广场正在进行深基坑(深度约15.0m)降水,故本场地测得稳定地下水位较深,一般10.5~13.0m。

若不考虑附近场地降水影响,根据成都地区近年统计资料,地下潜水最高水位为地面下6.0m左右,年变化幅度约1.5m,渗透系数K=20m/d。

在相临第一商业广场场地取2组地下水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附录8。

试验结果表明:

地下水对砼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

场地含水层为强透水层;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

 4.5场地地震效应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5.1波速测试

本次勘察,采用面波法,在6号及18号钻孔地段进行了波速测试,其测试结果见附录7。

试验表明:

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Vse=281.5~293.3m/s;覆盖层厚度15m左右,属Ⅱ类建筑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场地卓越周期Tg=0.206s~0.217s。

4.5.2地基土液化评价

场地为Ⅱ级阶地,Q3地层,粉土及细砂为非液化土。

5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1场地稳定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场地无断裂构造,地势平缓,无特殊不良地质作用,故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

5.2地基与基础评价

5.2.1地基土评价

场地分布的人工填土、粉土及砂土力学性质差,均属开挖范围;场地分布的卵石虽然力学性质好,是良好的地基土,亦在开挖范围之内;场地下伏泥岩层位稳定,岩体完整,力学强度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5.2.2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

根据设计要求,基础埋深为±0.00下17.0m,标高483.70m。

故以中风化泥岩作持力层,采用筏形基础是适宜的。

场地及地基稳定,中等风化泥岩持力层完整,属低压缩性地基,当量模量一致,且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故属均匀地基。

5.2.3承载力评价

中等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fa=900Kpa,大于建筑物单位荷载367Kpa的要求。

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6.1边坡稳定性评价

该工程基坑深度达17.0m,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上覆人工填土呈松散状态,卵石层中的细砂及上覆粉土、粉砂、细砂为软弱土层,卵石隙间充填砂粒,为散体结构,抗剪强度较低,故基坑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

场地西侧紧靠利都广场一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