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39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八单元相关读物麻叶洞天Word版含答案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1.学习《麻叶洞天》,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

2.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对应学生用书P71

徐霞客(1587-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

幼年好学,博览图经地志。

因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遂专心从事旅行。

从20岁开始游太湖,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6个省。

他的出游,以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旅途中备尝艰辛,观察所得,按日记载。

死后由季梦良等整理成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

《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

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

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

明代后期的徐霞客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在前人基础上实地考察,搜奇探胜,有所发现,也有所发明。

写成了大量的游记资料,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游记》系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

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除散佚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事情,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麻叶洞天》一文记载了徐霞客在湖南茶陵探访麻叶洞的事。

徐霞客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山洞,从而发现了“余所见洞,俱莫能及”的麻叶洞的绝美景致。

表现出他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永不气馁的惊人毅力。

这则日记告诉我们做事只有“吾守吾常,吾探吾胜”,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有与众不同的收获。

《麻叶洞天》

主要内容

第一段

简述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山脉走向、水流方向等,在群山之中,标记出洞之所在

第二段

由写景转为叙事,谈到了一件极为有趣的事:

找火炬容易,找向导难

第三、四段

全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按照行程依次记述游洞经过,描述所见所感所思

第五段

写出作者在洞中的所见所感

对应学生用书P73

一、识字注音

1.夹峙(zhì)  2.屼突(wù)  3.东瞰(kàn)

4.停爂(cuàn)5.投杼(zhù)6.转窦(dòu)

7.矫首(jiǎo)8.石坳(ào)9.攀跻(jī)

10.历峤(qiáo)11.一衖(xiàng)12.周行(hánɡ)

13.庋出(ɡuǐ)14.所赍(jī)15.久伫(zhù)

二、通假字

1.乱石轰驾     通“架”,层叠

2.于是辟成一衖同“巷”,小胡同

三、一词多义

1.质

2.望

3.穷

4.度

5.许

6.其

7.以

8.乃

四、古今异义

1.大岭东转,束涧下流

下流

2.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转折

3.予以为大师

大师

4.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

横亘

5.若明星钩月

明星

五、词类活用

1.大岭东转      (名词作状语,向东)

2.以身后耸(名词作状语,向后)

3.光由隙中下射(名词作状语,往下,向下)

4.北循涧底入(名词作状语,向北)

5.后蛇伏以进(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6.而无敢导者(名词作动词,做向导)

7.樵者腰镰(名词作动词,腰里别着)

8.北转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前进,向东走)

9.炬恰尽矣(形容词作动词,燃尽)

六、辨识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

1.西为大岭,南为洪碧。

句式:

判断句,以“为”作为判断标志。

译文:

西面是大岭,南面是洪碧山。

2.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句式:

判断句,以“即……也”作为判断标志。

译文:

在上面开了一个窟窿,就是麻叶洞啊。

3.水穷于下。

句式:

倒装句,介词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是“水于下穷”。

译文:

水在下面流尽了。

4.寄行李于其家。

句式:

倒装句,介词短语作状语被后置,正常语序应是“于其家寄行李”。

译文:

在他家寄存好行李。

5.妇之炊者停爂。

句式:

倒装句,定语后置,以“之”作为标志,正常语序应为“炊者之妇停爂”。

译文:

做饭的妇女不再烧火做饭。

6.童子之牧者。

句式:

倒装句,定语后置,以“之”作为标志,正常语序应为“牧者之童子”。

译文:

放牧的童子。

7.何以致之!

句式:

倒装句,疑问代词作宾语被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致之”。

译文:

用什么方式才能表达我的歉意呢?

8.予以为大师。

句式:

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应为“予以(之)为大师”。

译文:

我把你当作大师。

七、名句积累

1.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

2.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围垂幔,大与榻并。

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对应学生用书P75

1.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

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

洞口南向,大仅如斗,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解读] 这段文字依照作者的叙述,以描写为主,介绍了麻叶洞周边的地理形势、水流方向等,勾勒出一幅简明的地形图。

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不假雕饰,准确地传达出亦真亦奇的山川风貌。

这段文字围绕麻叶洞介绍了许多东西,但思路很清晰,故在写作中可借鉴这种空间写作方法,同时这段文字并不枯燥,让人不由对麻叶洞产生了向往,这一切都根源于作者实地考察的探索精神。

2.第四段描摩洞内景物的语句。

[解读] 作者经过了“北循”“西攀”“北转而东”“度鞍历峤”,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出来:

“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简短的句式,把洞石的光华色泽、形状纹理形象地刻画出来,而且有动有静,动静相间,读之如在目前。

溶洞之内,可谓移步换景。

再往下走,愈来愈奇,幻出一条石巷,“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

更有一石榻,石莲下垂,连成帷幔,结成宝盖,更有如雕似绘的圆柱,晶莹洁白,立于后壁。

这是巷中第一奇景,让熟识溶洞的作者也不得不为之赞叹,为之流连。

这难道就是土人所说的龙宫或怪府吗?

可惜只见卧具,不见主人了。

出洞之外,恍若隔世,大有脱胎换骨再生一世的感觉。

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

[解读] 徐霞客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求我向往的胜景罢了”。

通过当地人畏惧害怕进洞,迷信鬼神,反衬出徐霞客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正因为他有这种信念能使他能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也看到常人所不能观赏的风景。

正像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我们就应当具有徐霞客这种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欣赏到更美的风景。

1.文章第二段不是写景而是叙事,叙述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这段文字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这段文字写自己寻求向导之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神秘事物十分惧怕,甚至“重资”都不能打动他们,从而反映出迷信思想在当地的根深蒂固,为下文写麻叶洞的奇异景物作了铺垫。

而作者是信仰科学的无神论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神怪,所以他能冷眼旁观整个事件,注意到洞口来看热闹的村民有几十个之多了,他们之中,有樵者、耕者、炊者、织者、牧者、行者,这些各色人等都仿佛被什么巨大的魔力吸引过来,放下了他们的本职工作,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

作者的叙述语言舒缓有致,引述语言原汁原味,加之故事有起有伏,及今读之,仍能引人入胜。

2.文章是怎样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的?

[明确] 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

略写出发时间,详写上山游洞的经过,其中关隘、景物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游洞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

略写出洞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3.文章是如何做到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明确] 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

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