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915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推进城镇化.docx

大力推进城镇化

大力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青连斌

中央党校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大力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共同的现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人口要大量地向城镇转移,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我国现在也在大力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城镇化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很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今天这一讲我想和大家讨论这样几个问题。

一、城镇化的基本理论

(一)城市化的基本内涵

第一个是城镇化的几个基本理论。

到底什么是城镇化呢?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读,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学科的解释。

按照人口学来讲,城镇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或者是城市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

从经济学来讲,城镇化讲的是人类生产活动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换,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这样一个过程。

从地理学来讲,城镇化是乡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城市地域的向外扩张和城市内部不断演替的这样一个过程。

从前面几个学科对城镇化的理解,城镇化肯定包括了这样几个方面:

人口向城市聚集,带来一个结果,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这是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内涵呢?

不完全。

我们理解城镇化更多的是从人类学和社会学这个角度来理解的。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把它看作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这样一个过程,当然包括这个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但社会学同时要关注城市农民向农村社区的扩散,以及相应带来的变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文明向农村社区扩散,随之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农村的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收入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会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逐渐地和城市相接近。

所以,从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概括地讲,城镇化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会不断提高,城市的文化和城市价值观念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体,并且不断地向农村扩散。

城市化(城镇化),它有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涵,至少包括这五个方面: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意味着农村人口要向城市转移。

第二个,城市化是产业结构逐渐转化的过程,在传统社会,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以农业为主体,向工业,第二产业为主体转变,从现在来讲,发达国家早就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第三产业,服务业不断地发展起来。

第三,城市化是社会成员、社会流动加快的过程。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一个农民一辈子也脱离不了或始终停留在他所处的那一个村庄,那一个小的环境里面,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成员是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且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这样一个过程。

第五,城市化是由农村以农业为特色的地域景观和建筑风貌,向城市的地域景观和建筑风貌转化的这样一个过程。

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到底什么是城镇化。

讲到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或者说必须强调一点,城镇化主要的不是讲城市建设,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有关系,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讲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但又带来的结果是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二)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第二点,我们要讨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为什么在城镇化以来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

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转移,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断地实现城镇化。

从社会学来讲,解释城镇化的这样一个动力有三个理论:

第一个,“推—拉”理论,推是农村有强大的推力,因为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品出现剩余,这是为城市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再加上农村土地资源非常有限,而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这就为城市的工业和城市的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后备大军,这就把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推。

拉,这个主要在城市,城市有强大的拉力,因为工业发展和工业的地理集中,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样的话,一推一拉,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个理论,比较利益驱动理论。

什么叫比较利益驱动理论?

这是讲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它的比较利益是有差别的。

农业和二、三产业相比,哪一个部门的比较利益更高?

当然是二产业和三产业,这就促使劳动力在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

当然,在居民收入方面,在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生活方面,城乡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在城乡之间这样一种比较利益的驱动,也必然导致乡村人口或农村人口,在空间上向城市地区流动,或从乡村地区向城市社区转变、演变。

当然,在社会学里边还有一种理论来解释城镇化的动力是制度变迁理论。

西方新主义经济学派有一种观点: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制度,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反过来,无效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为什么近代以来,从工业革命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呢?

实际上和制度的变迁是有关系的,各个国家都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城镇化的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从目前来讲,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规定。

(三)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城镇化如果从工业革命算起这样一个进程,到现在经过了几百年时间。

我们看各个国家,也包括我国,城镇化有些什么基本规律呢?

城镇化有这样几个基本规律:

第一个,阶段性规律。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它是分为若干个阶段的,各个国家大致相同,这样一种城镇化的阶段性规律,我们也叫做S型增长曲线规律。

它会呈现哪几个阶段呢?

第一个阶段,城市化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或者说处于起步阶段,这个时候,城市化率往往在10%—30%左右。

第二个阶段,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且很快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城市化过程,这个时候城市化率为30%—70%。

第三个阶段又是一个缓慢发展时期,或是稳定发展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甚至70%以上了,这个时候,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都要相当一段时间。

我们可以看看这个图,从1800年到2000年,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在1800年,一直到1850年,这个时候城镇化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到1990年发达国家是30%,但从1900年以后,城镇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基本完成了,之后,进入一个比较缓慢的发展时期。

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比发达国家要稳、要慢。

如果从1980年到2005年,这样25年时间来看,在这25年时间里面,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变动有什么样的情况呢?

在这25年里面,世界平均水平上升了10%,而发达国家只上涨了5.9%,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这25年时间里面,它增长了14.7%,但最不发达国家,它也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达到10.4%,但也比一般的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上升得慢一点,这是第一个规律。

第二个规律,城市化的聚集和扩散规律。

所谓聚集规律和扩散规律讲的是什么呢?

我们讲聚集,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

因为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使人口集中在城市里面,整社会财富也更多地集中在城市里面,技术人员,我们的服务业也都集中在城市里面。

所以,扩散规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口又会由城市、城镇向农村扩散,所以城镇化有所谓的集中型城镇化、分散型城镇化、就近就地城镇化这样一些区别。

第三个规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互动规律。

城镇化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工业革命时期,城镇化率很低,那个时候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在3%左右,甚至3%以下。

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城镇化进程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城镇化率始终徘徊在3%左右的水平。

但1760年,世界开始进入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时代。

西方发达国家的早期城镇化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的。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主要是从农村转移过来的,但英国有一个特殊情况,通过“圈地运动”。

在工业革命之前,城镇化率在3%,但到2005年,世界城镇化水平达到了多高了呢?

平均水平49.2%,最不发达的国家也达到27.7%,欠发达国家达到45.8%,发达国家已经接近75%,但2005年的情况到今天又有很大的不同,又8年过去了,我国的城镇化率现在也已经超过了50%,如果没有工业化的发展,没有工业的发展,城镇化是很难完成的。

第四个规律,世界城市化的区域差异规律。

世界各个地方因为不同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会导致城镇化水平的明显的地区差异。

现在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相差30个百分点。

但在上个世纪中叶之前,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的速度要快于欠发达国家,但从上个世纪中叶以后,欠发达国家的城镇化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两者的这样一个城镇化水平的差异性在缩小。

这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来重点讨论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要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而且把它作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状况到底怎么样呢?

我们先做一点分析。

第一点,城镇化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为什么说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呢?

在1978年的时候,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只有17.92%,离18%还不到。

到2009年达到46.6%,2011年达到了51%以上,去年又达到了52%以上,改革开放以来这样30多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几乎平均每年提高0.95个百分点。

这样一个速度,要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发展速度。

但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离我们理想的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分析,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城镇化区域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我国依照地形的高低来讲可以分为东、中、西三个大地带,这三个大地带和经济发展水平又大体上是相一致的,当然从地理上来讲,西部最高,东部最低。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讲,西部低,东部高。

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所以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现在已经超过56%,西部地区只达到38%,中部地区刚好处于中间,43%左右,所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这样一种地区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三点分析,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工业化水平。

这就很奇怪了,我们的城镇化是由工业化推动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的城镇化,但现在为什么城镇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我国现在城市化或城镇化的速度比工业化的速度大体上落后10个百分点左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也影响到了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影响了我国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改进。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了,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化率应该达到60%。

2009年我国只达到46.6%,离60%差了13.4个百分点。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09年,30余年,以这样30年的情况来讲,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只能提高0.9个百分点多一点,要达到60%,而2009年只有46.6%,但现在只有52%,我们要把这样一个差距补齐,我们需要多少年呢?

需要14.7年,城镇化水平比工业化要低了,要滞后了14.7年,将近15年。

第四点分析,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7年,全球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0%,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在7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率也达到60%,我们从2009年已经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这样一个行列,我们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4200美元,迈进了中等收入国家这样一个门槛。

但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46.6%,远远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离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差得很远,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的60%的水平,我们也差得很远。

所以,追赶世界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我们当前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我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落后于和我们处于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地区之间不平衡,这带来很多问题。

三、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第三点,我想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谈一些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