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3890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docx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安置小区工程项目

规划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一、前期研究

1.建设背景

**镇史称“西乡”,位于**区西南部、瓯江中游,省道龙丽线和丽浦线在此交汇,距市区20千米,“两龙”高速在镇区南部设有出入口,南通福建,北上衢州,东与青田县章村乡交界,南与大港头镇毗邻,西与高溪乡、松阳县裕溪乡相连,北与水阁街道相交,镇总面积134平方千米,下辖5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34个自然村,470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4.89万人,实有人口6.09万人,是**区第一大镇。

**村联平区块地处丽水市区南部,距丽水市区15公里,距**镇5公里,该行政村现有农户213户,总人口为450人,其中(上大山村173人,贵坪村197,黄泥岭80)。

2009年底该行政村耕地面积为328亩,林业用地为2106亩,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为0.72亩。

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蔬果、外出经商、务工为主。

2009年全村经济总产值18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0万元,第二产业90万元,第三产业30万元,200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320元。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变,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趋紧,面对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推进**镇高山、偏远山区的困难群众下山转移,走异地致富奔小康之路的条件已经成熟,拆迁安置工作也顺利进行中。

如何统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协调地区乡镇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已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因此,**镇**村亟需加快乡镇建设,通过对高山、偏远山区的人口转移,安置拆迁户,改变人口分布格局,使困难群众彻底摆脱恶劣的生存条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2.用地区位及现状

该项目地处丽水市区南部,距离丽水市区约15公里。

距**镇约5公里,东面紧邻53省道,西北面为九龙湿地的内河及生态观鸟岛。

规划区周围均为丘陵、平原错落其间;海拔在59-73米之间,相对高差14米左右,基地南面是新规划的**新村,西面为桔园,东面紧邻53省道(丽浦公路),西北面为九龙湿地的内河,落差较大。

基地呈长条状,地势南低北高,西低东高。

内部主要有耕地、一级阶地、桔林地。

由于地势上较大的高差,也给建筑布局带来较大难度。

3.工程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534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318.63平方米,小区内主要为拆迁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近期共安排222户,其中:

上大山68户和贵坪84户为下山脱贫安置户;黄泥岭49户和将坑村2户为拆迁安置户,19户为预留。

第二章规划与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区**镇**安置小区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批复;

2.**区建设局提供的地形图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3.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丽水市区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4.丽水市人民政府文件丽政发【2005】15号文件;关于丽水市区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暂行办法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丽水市建设局**区分局方案设计的批复

6.丽水市环境报告书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8.《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10.使用的规范和法规: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b.《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c.《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d.《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J10628-2005

e.《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f.《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1、规划原则

a、功能性以有关规划为前提,从该地块实际建设条件出发,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有效配设公共设施,有序组织区块交通,兼顾周边建筑用地建筑布局。

b、创新性既要考虑安置用房的布局的特殊性,又要体现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的功能性,积极探索安置区空间特色景观设计,同时要为组织安置区统一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c、适用性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城市化、居民化进程中对居住建筑的发展要求,以近期适用,长远适应为原则,进行安置用房空间优化设计,达到经济适用目的。

d、效益性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原则。

在单体设计当中,对户型,材料和结构形式等体现出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2、总体布局

a、小区主入口设在53省道的西侧,为安全着想小区只设置一个车行主出入口和一个人行次入口,各组团以环形道路骨架相互连接,规划建筑按地形由东向西呈梯状布置,面对瓯江湿地公园,以提升小区品位。

b、通过布局将各种建筑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共设施等居住区的组成要素,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充分考虑地块所处区域位置及周边环境,地形地势,我们本着方便生活、促进流通、优化环境的基本思想进行布局,小区内大部分为3层条式住宅,东西朝向,平行于53省道及瓯江流域方向排列由东向西布置4排房屋。

在二、三排建筑之间及沿瓯江侧布置了相对集中的景观绿化带,形成两条主景观轴,再配以南北向建筑之间的绿化,构成环境景观体系。

3、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道路系统

建立有层次的便捷、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合理组织车流、人流以及妥善解决停车问题,这是我们的设计原则。

7米宽小区道路形成了小区道路系统的骨架。

根据小区的规模和用地特点,小区道路呈环形布局,直接到达每一住户。

·停车系统

为满足住户停车的要求,在小区共设置了两种停车方式:

室内停车库以及地面临时停车位。

考虑场地开发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暂不考虑地下车库。

安置房底层都设有车库,利用道路边角的位置以及宅间的空地设置室外临时停车位满足小区内停车要求。

4、道路竖向设计

因地形的特殊性,场地南低北高、西低东高,东西高差较大,相对于周边道路及防洪堤坝控制的标高,该区块整体标高处于低处,最大高差有6米左右。

设计上对景观视线及住宅居住建筑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填方量的考虑,场地竖向设计道路东西向最大坡度为3.98%,南北向最大坡度为1.83%。

充分利用道路的坡度,靠53省道的那排房子在底层设架空层做车库及储藏。

5、景观设计

·多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

本小区主入口景观和人行入口景观均以休闲娱乐活动为主,主入口以两边通行车辆,中间椭圆形绿地的布局形式,随之便是老年活动中心的休闲广场,方便小区居民娱乐.健身活动和交流空间。

人行入口开口呈喇叭状,结合绿化配置,入口两侧景观相似,景观相同,犹似热烈整肃列队迎送,显示了对入住客户的尊重和尊贵。

本小区西面有一块优美的绿荫广场区,沿着园路漫步或停或走感受自然森林的气息。

·宜人的绿化配置

树种配置采用形的对比映衬,色彩随季节的变化使小区在每一个季节有不同的色彩。

桂花、腊梅等开花植物,使人陶醉于清香之中;高大的乔木阴翳蔽日,使居住者产生家的归属感。

6、公建配套

依据小区居住人口的规模,合理配置公共建筑,包括村委办公楼、老人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垃圾中转站、公厕和配电房等。

村委办公楼、老人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在小区的中心位置,正对主入口,公厕设置了两处,一处结合村委办公楼设置,一处设置在小区的西北角,以方便小区的用户;垃圾中转站靠近主入口,在主入口的北面。

小区沿区内环路设置垃圾收集点,保证垃圾运出又不影响居住环境。

7、消防设计

·小区内有7米的干道与城市道路连接。

·每幢房子均有7米宽消防车道到达。

·室外消防栓布置考虑约120米的布置间距,且需结合单体的室外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尽量要求将消火栓布置在消防用水量较大的建筑物的一侧,并根据用水量的多少在保护半径内增设室外消防栓,以供消防车取水灭火,保证火场用水量

8、日照分析

**区**镇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北纬28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归属III类气候区。

日照标准:

按照«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8第5.0.2.1(3)条规定,住宅日照标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3小时的标准。

依据天正(A1)60版本的日照分析工具计算得出所有住宅及周边的日照均满足标准对日照有效时间的要求,即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3小时。

三、单体设计

1、住宅户型设计

·建筑占地面积38平方米,建筑层次为三层;

建筑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层次为三层;

建筑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层次为三层;

根据标准的不同共有14种基本户型。

·户型设计根据农民安置的特殊性,以实用为基础,保证卧室、起居、餐厅、储藏等基本空间,顶层考虑平坡结合,还住户一个有天有地的居所。

·各户型南侧挑1.5米阳台,各户型均结合建筑立面安排空调机位。

·各户型设计均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充分利用外景的引入,整体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

2、建筑造型

·在立面及型体的设计中,采用了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与九龙湿地景区的建筑风格相协调。

建筑立面运用传统民居的色彩技巧,重视黑、白、灰、点、线、面的有机构成,以白色墙面为主基调,黛色屋面、檐口和马头墙为构图的要素进行组合,使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清新淡雅,纯朴自然。

·建筑竖向分上中下三段。

上段顶部是建筑形与魂的所在,以马头墙为建筑远观主剪影,辅以双坡、半坡黛瓦屋顶,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天际轮廓线中段是建筑的过度联系段,也是建筑的主墙面段,以白色粉墙为主,配以小面积低明度色彩的灰砖和窗框,与白墙形成对比。

下段是近人的尺度段。

此段在尺度上更为讲究,层次更为丰富,细节亮点更为细腻明显。

采用浅灰色面砖,加强建筑立面变化,统一协调小区建筑群,也有利于住宅节能。

3、剖面设计

住宅标准层:

3.0m

四、建筑材料

墙体:

采用200厚页岩多孔砖;

内外墙饰面:

外墙底部一层均采用青灰色面砖饰面;

上部均采用白色外墙涂料饰面,配以局部灰色涂料装饰线条,内墙均采用乳胶漆饰面;

楼地面:

户型内均采用水泥砂浆楼地面,面层由业主自理;

公共部分采用花岗岩及地砖楼地面;

屋面:

平屋面:

主要采用三道防水的刚性上人屋面;

坡屋面:

以混泥土瓦的非上人屋面;

门窗:

采用节能铝合金门窗;

五、无障碍设计

依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

道路、广场、人行道以及绿地等在设计上考虑了通行纵坡、宽度、缘石坡道、地面防滑等设施,主出入口处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方便轮椅者、拄拐杖者、视力障碍者通行。

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区**镇**安置小区,建筑均为三层的多层建筑,结构形式均采用砖混局部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楼盖。

二、设计依据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2、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取0.30KN/m2

基本雪压:

取0.45KN/m2

2)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0.05g),无需抗震设防。

3、本专业设计依据的国家现行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以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建筑分类等级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

2、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丙级;

四、设计主要荷载取值

单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房间:

2.0kN/m2储藏室:

3.0kN/m2

楼梯:

2.0kN/m2卫生间: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