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38017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开课教案 42工业地域的形成.docx

公开课教案42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三种方式及其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点。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

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德育目标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教学难点

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1.本节主要阐述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部分内容,三者逐步递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

2.多联系实际,结合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视新闻报刊资料、工业生产分布图及一些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

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教学]

5.7工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或深化。

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进行,工业的各部门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即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

下面我们作一具体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工业联系,了解工业在三方面存在的联系,并举例说明。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可简单提问:

(1)教材叙述了哪几方面存在着工业联系?

(2)每种方式联系中,各有什么特点?

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归纳、鼓励学生多举事例,并加以分析。

一、工业联系(板书)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物品,如布,是经过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来的。

正如课本图5.28所示,生产布匹首先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经纺纱、织布、印染等工序,最后才成为成品布匹。

对于几乎所有的工业制成品来说,很少有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或工序)是能够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各个过程(或工序)可能由各个工厂来完成。

这样,进行各加工过程(或工序)的工厂之间就存在着工业联系。

这样的例子,同学们可举出很多,比如我们使用的笔、笔记本、服装鞋帽、自行车、电视机等等

,都是由不同的工序加工组合而成。

从产品所用原料,到产品制作完成,都是由不同的工业部门所承担,最后组合加工完成,其中各工业部门的分工合作,即存在着工业联系。

具体地说,工业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

1.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板书)

这又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

情况是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

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

他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

第二种情况是许多工厂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

例如,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由于各自生产的零部件不同,他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所生产零部件经汽车厂组装,使各零部件的生产厂与汽车总厂发生了工业联系。

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如上面所举生产笔的厂家,还有暖水瓶生产厂家、电视机组装厂家等等,他们的生产过程中,各零部件均由不同的厂家(或部门)来生产(如笔尖、笔墨、笔管等),然后进行组装,即成产品(笔)。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专业化工厂的生产,同时与其他工厂进行协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分工发达的一种表现形式。

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备有专门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和专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等,以增加批量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在专业化工厂里,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相当紧密,自原料或零部件的投入至产品的产出,全过程自动化连贯生产。

提供这种工业生产的设备,称为生产流水线(见课本图5.29)。

可见,通过专业化工厂的生产流水线操作,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使工业联系更为紧密。

例如,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当中(如彩电、冰箱、纺织、机械零部件等),已基本普及了生产流水线,使企业内部的联系更为重要。

2.非生产上的联系(板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为了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邮局、商店、学校等,也有的是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等。

例如,在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工厂房内,有服装、鞋帽、雨伞、包带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基本上没有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

这种工业的联系是种间接联系。

这样的现象在各地区较普遍。

例如,山西省潞城市的两大企业,天脊集团公司(原山西化肥厂)和山西水泥厂,它们的区位选择就是为了利用当地的资源(煤炭、粘土)、水源(辛安泉)、劳动力以及一些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等。

一般来说,在一个地区,存在着这样的间接联系的工业较多,我们看似两个不同的工业企业(工厂),虽没有上面所讲的那种直接联系,但他们却存在着某种间接联系。

3.信息的联系(板书)

除了上述物质上的联系以外,工厂之间还有信息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这种联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将越来越重要。

例如,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我们可知哪个地区的哪个工厂或市场,需要哪种型号的产品,我们根据提供的信息,可及时生产这种产品,以满足其需要。

否则,得知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我们也可及时调整产品,使企业少受损失。

现在,我国正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这种信息的联系,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

行社会调查或工业企业的参观学习,以本地所属工业企业为例,参观一些不同的工厂,看他们在生产上或在非生产上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如存在某种联系,请同学们沿着有联系的生产线再进行下一工厂的参观,分析其具体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我们可带领学生到某一大型厂矿的各个分厂进行参观了解)。

如不存在直接联系,可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间接联系,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种联系我们可带领学生到各小型厂矿参观,他们一般不存在直接联系,但共享本地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电力、通信、学校等等)。

回校后,组织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进而再分析当地的工业分布状况,为学习下一部分内容打好基础。

承转: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联系往往导致工厂的集中分布,产生工业集聚现象。

同时,也有的工厂在分布上却呈现出分散的现象。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及其原因。

二、工业的集聚和分散(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

问题1:

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各有哪几种情况?

请举例说明。

问题2:

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产生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试解析。

学生看完这一部分内容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补充,最后归纳总结,理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的思路。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叫做工业的集聚。

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可见,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例如,在钢铁厂周围建立的机械厂、机械厂所需钢材的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这种由工业集聚而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

1.工业集聚的两种情况(板书)

(1)传统工业生产的集聚(板书)

一些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且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的工业企业,相互靠近而导致集聚。

这类工业的运输量大,为减少运输费用,工厂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

例如,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等。

以钢铁工业为例,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好些厂矿和它配套,如烧结厂、焦化厂、轧钢厂等,其间的运输量较大,所以,这些相关工厂靠近主厂布置,形成集聚效应,减少了运输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新兴产业的集聚(板书)

这种集聚下的各企业之间很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但它们可以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

在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协作工厂需要在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

这样就形成了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一些地区兴建了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其典型例子,这类工业的集聚,主要

靠规模优势,技术合作,推动经济的发展。

承转: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工业联系形成工业集聚时,有的工业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现象,它们表现为分散布置,例如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相距较远,形成了一种工业分散现象。

2.工业分散的两种情

况(板书)

(1)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分散迁出(板书)

一个地区工业集聚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时,就会呈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一些工业开始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区位条件,使得工业从集聚走向分散。

例如,现在世界各地新兴建的电子工业基地,美国的“硅谷”、英国的苏格兰区、德国的慕尼黑等。

在我国,电子工业也选择在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地方,如北京中关村等。

(2)有互相协作的工厂之间的分散现象最终可形成跨国公司(板书)

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种类很多,可能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

从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来看,它们可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

为了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把这种有供销关系的工厂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跨国和跨地区的企业,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

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

从课本图5.30中可以看出,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全球化。

由于高技术的发展,机动灵活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普遍。

正如美国福特汽车生产网络,汽车的各个部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从工业联系来看,散布于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生产产品各不相同,不存在直接联系,但都与福特总公司有产品联系,这些厂家处于一种间接关系之中。

从福特总公司来说,其工业部门(工业产品)遍布世界各地,是一种工业分散现象。

随着科技发展各零部件轻便、短小,运输方便,甚至可以空运,打破了工业集聚,出现了工业分散。

福特公司正是利用这种优势,和各国的工业企业建立一种供销关系甚至合并,最终形成了跨国公司,使福特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全球化。

以上内容,我们可用下列

表格进行对比。

投影展示:

工业集聚与分散

原因

表现形式

结果

工业集聚

获得规模效益

①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

②新兴产业集聚

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

工业分散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①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

②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

形成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以上表格,可让同学先自行填写,然后给出答案)

承转:

由于工业的集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获得了规模经营。

工业因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分析工业地域。

三、工业地域(板书)

请同学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并举例说明。

对课文提出的“钢城”“汽车城”和“糕点城”“糖果城”的存在与否,作出科学的解析,并分析原因。

学生看完课文后,可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